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164例临床确诊为初治TB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卡介苗接种史、体温、脑膜刺激征、TBM严重程度[采用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评价表评分分级]、脑脊液参数、头颅MR或CT表现(脑积液、脑梗死、脑脓肿或结核瘤、脑膜强化)、胸部CT表现、机械通气、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脑脊液病原学结果、起病2周内应用利奈唑胺的患者例数、预后结局(治疗后9个月内);并根据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5例)和预后不良组(69例)。采用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预后不良组在0~15岁(36.2%,25/69)、MRC Ⅲ级(58.0%,40/69)、脑梗死(45.2%,28/62)、脑积液(54.8%,34/62)、机械通气(19.4%,13/67)患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17.9%(17/95)、20.0%(19/95)、4.3%(4/93)、11.8%(11/93)、5.4%(5/92)](χ 2=7.06,P=0.008;χ 2=25.02,P=0.000;χ 2=37.91,P=0.000;χ 2=33.40,P=0.000;χ 2=7.53,P=0.006),而2周内使用利奈唑胺的比率(8.7%,6/69)低于预后良好组(21.1%,20/95)(χ 2=4.58,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15岁[Wald χ 2=4.46,P=0.035,OR(95%CI)=3.51(1.09~11.22)]、MRC Ⅲ级[Wald χ 2=5.82,P=0.016,OR(95%CI)=3.95(1.29~12.09)]、脑梗死[Wald χ 2=22.82,P=0.000,OR(95%CI)=25.90(6.81~98.40)]、脑积液[Wald χ 2=19.13,P=0.000,OR(95%CI)=10.00(3.56~28.07)]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早期加用利奈唑胺是保护因素[Wald χ 2=6.48,P=0.011,OR(95%CI)=0.14(0.03~0.64)]。结论 0~15岁、MRC Ⅲ级、脑梗塞、脑积液是TBM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加用利奈唑胺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菌阴肺结核时取材部位的病灶形态、密度与诊断阳性率的关系,以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3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试验性治疗确诊的菌阴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时各类病灶CT征象与诊断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24.0 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病变形态:磨玻璃样影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结节、实变、空洞、团块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1.67%(33/36)、94.74%(18/19)、100.00%(21/21)、75.00%(18/24),该4种形态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918,P=0.030);两两比较,结节组与实变组、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0.174,P=0.677;χ 2=1.847,P=0.174;χ 2=3.137,P=0.077),实变组与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1.134,P=0.287;χ 2=3.031,P=0.082),空洞组与团块组比较(χ 2=8.058,P=0.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变密度:纵隔窗不可测量组3例,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0~20HU无强化组、>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20HU且强化明显组的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6.88%(31/32)、94.34%(50/53)、60.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790,P=0.000)。该3种密度病灶穿刺阳性率两两比较, 0~20HU无强化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956,P=0.001)。>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005,P=0.001)。0~20HU无强化与>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86,P=0.593)。(3)病理检测:HE染色阳性33例、抗酸染色阳性87例、TB-DNA检测阳性91例, HE染色阳性率32.04%(33/103)、抗酸染色阳性率84.47%(87/103)、TB-DNA检测阳性率88.35%(91/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4.084,P=0.001)。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菌阴肺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选择取材病灶的形态、密度进行穿刺能够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化学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湖南省胸科医院符合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纳入要求确诊的267例MDR-PTB患者。分别采用耐多药肺结核标准化化疗方案(6Z-Km(Am,Cm)-Lfx(Mfx)-Cs(PAS,E)-Pto/18-Z-Lfx(Mfx)-Cs(PAS,E)-Pto)和个体化化疗方案治疗。对26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愈、完成疗程、死亡、失败、丢失和其他)及其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登记分类、耐药情况、既往抗结核药物治疗史、治疗方案、并发其他疾病、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服药是否规律等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用χ 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67例MDR-PTB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治愈138例(51.7%),完成疗程13例(4.9%),死亡10例(3.7%),失败23例(8.6%),丢失78例(29.2%),其他5例(1.9%)。影响治愈率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案[个体化方案:38.0%(27/71);标准化疗方案:56.6%(111/196)]、并发症[有:39.7%(27/68);无:55.8%(111/199)]、药物不良反应[有:31.1%(32/103);无:64.6%(106/164)]、服药是否规律[是:94.9%(129/136);否:6.9%(9/131)]4个因素是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χ 2=7.224,P=0.007;χ 2=5.243,P=0.022;χ 2=28.545,P=0.000;χ 2=206.846,P=0.00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规律服药[Wald χ 2=84.656,P=0.000;OR(95%CI)=229.019(71.974~728.737)]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的保护因素;而有并发其他疾病[Wald χ 2=9.652,P=0.002;OR(95%CI)=0.138(0.040~0.482)]、有药物不良反应[Wald χ 2=5.317,P=0.021;OR(95.0%CI)=0.313(0.117~0.840)]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化学治疗疗效不够理想,其影响因素较多。坚持规律服药、积极治疗其他疾病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可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并发颅神经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486例经临床诊断性治疗确诊为TBM的患者资料,其中414例(85.2%)未出现颅神经损伤(无颅神经损伤组),72例(14.8%)并发颅神经损伤(有颅神经损伤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转归情况,以及并发颅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72例有颅神经损伤组患者在发热(90.3%,65/72)、头痛(90.3%,65/72)、恶心呕吐(56.9%,41/72)、意识障碍(54.2%,39/72)、误诊率(38.9%,28/72)方面均高于无颅神经损伤组[分别为77.3%(320/414)、66.7%(276/414)、22.7%(94/414)、31.4%(130/414)、26.6%(110/414)](χ 2=6.280,P=0.012;χ 2=16.334,P=0.000;χ 2=35.840,P=0.000;χ 2=14.015,P=0.000;χ 2=5.201,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M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为有头痛的症状[OR(95%CI)=4.109(1.806~9.349),Wald χ 2=11.353,P=0.001]、有意识障碍[OR(95%CI)=2.531(1.493~4.290),Wald χ 2=11.901,P=0.001]。72例并发颅神经损伤的患者多见视神经(52.8%,38/72)、动眼神经(56.9%,41/72)损伤,两组颅神经同时受累16例(22.2%),三组颅神经同时受累3例(4.2%)。抗结核药物治疗2个月后随访,69例(95.8%)患者颅神经损伤完全恢复,1例(1.4%)患者因病情严重死亡,仅2例(2.8%)患者遗留有动眼神经和视神经损伤后遗症。 结论 TBM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并不少见,误诊率较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较明显,且头痛、意识障碍与出现颅神经损伤密切相关,经有效抗结核治疗转归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重度患者疗效及其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Th17(Treg/Th17)的变化。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9月我科诊治的CHB重度患者80例,被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护肝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结果 在治疗30天末,观察组血清AST为(124.2±10.2)U/L,显著低于对照组[(179.3±13.5)U/L,P<0.05],ALT为(105.1±10.8)U/L,显著低于对照组[(135.6±14.8)U/L),P<0.05], TBIL为(34.8±4.8)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5.0±5.2)μmol/L),P<0.05];观察组血清TNF-α为(10.2±2.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3.5±2.5)ng/L,P<0.05],IL-4为(49.1±7.2)ng/L,显著低于对照组[(62.2±6.2)ng/L,P<0.05],IL-10为(13.6±2.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9.3±3.2)ng/L,P<0.05],而IL-2为(168.2±15.8)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2.2±14.0)ng/L,P<0.05];观察组外周血Treg细胞为(3.1±0.4)%,显著低于对照组[(5.9±0.5)%,P<0.05],Th17细胞百分比为(3.2±0.4)%,显著低于对照组[(4.9±0.5)%,P<0.05],Treg/Th17细胞比值为(0.9±0.1)%,显著低于对照组[(1.2±0.3)%,P<0.05];观察组血CD4+为(42.2±4.3)%,显著高于对照组[(38.2±3.9)%,P<0.05],CD8+为(21.2±2.9)%,显著低于对照组[(26.2±2.2)%,P<0.05],CD4+/CD8+比值为(1.8±0.2),显著高于对照组[(1.6±0.5),P<0.05];观察组有45例(90.0%)患者病情好转,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例(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效果明显,促进了肝功能恢复,改善了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减轻了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海南省西部地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的莱姆病感染状况。方法 在东方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400份,儋州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500份,均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血清标本进行莱姆病抗体初筛检测;并采用免疫印迹法(WB)对IFA检测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确诊实验。结果 IFA方法检测血清样本900份,35份阳性,阳性率为3.89%。应用 WB法对上述35份IFA阳性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15份阳性, 阳性率为1.67%。不同年龄人群均有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其中,≤20岁阳性率最高,为11.76%(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08,P<0.001);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在性别和症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1,P=0.975;χ2=0.011,P=0.917)。结论 证实了海南省西部地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建议当地医生在诊治关节炎和神经性疾病患者时,应排除莱姆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河南省许昌市结核病防治所结核内科收治的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一服用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组(简称“A组”,79例)和单一服用利可君片治疗组(简称“B组”,79例),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改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减少症相关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白细胞减少症改善总有效率[94.44%(68/72)]、外周血WBC值[(5.12±0.76)×10 9/L]均明显高于B组[72.97%(54/74)和(4.09±1.02)×10 9/L](χ 2=10.14,P=0.021;t=4.38,P=0.017);治疗后A组和B组外周血WBC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3.26±1.02)×10 9/L和(3.18±0.82)×10 9/L] (t=5.79,P=0.010;t=4.15,P=0.018)。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头晕[8.33%(6/72),9.46%(7/74)]、低热[2.78%(2/72),2.70%(2/74)]、乏力[5.56%(4/72),4.05%(3/74)]等主要症状较治疗前[27.78%(20/72),28.38%(21/74); 15.28%(11/72),16.22%(12/74);40.28%(29/72),41.89%(31/74)]均有明显改善 (χ 2=12.34,P=0.008;χ 2=12.09,P=0.008; χ 2=8.83,P=0.011;χ 2=8.16,P=0.010; χ 2=17.26,P=0.020;χ 2=18.09,P=0.020);但两组患者间治疗后的头晕、低热、乏力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1.43,P=0.437;χ 2=2.62,P=0.406; χ 2=1.95,P=0.410)。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3.33%(60/72)]与B组患者[86.49%(64/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3.03, P=0.382)。 结论 参芪十一味颗粒可有效改善抗结核药物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减少白细胞减少引起的症状,安全性较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由6种药物组成、疗程为18个月的化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为缩短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化疗疗程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09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等20家结核病专科医院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的681例患者,按照所采用的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8个月方案组,515例)和对照组(24个月方案组,166例)。收集治疗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结果,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转归(治疗成功、失败、死亡、丢失等)。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Z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有差异的临床指标与治疗成功率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64.66%,333/515)高于对照组(54.22%,90/166)(χ 2=5.818, P=0.002),病死率(2.33%,12/515)低于对照组(5.42%,9/166)(χ 2=4.015, P=0.045)。而两组的失败率(17.86%,92/515;23.49%,39/166)、丢失率(11.46%,59/515;11.45%,19/166)、药物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4.85%,128/515;25.90%,43/1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2.561,P=0.109;χ 2=0.000,P=0.997;χ 2=0.095,P=0.75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β=0.549,$s_{\bar{x}}$=0.204,Wald χ 2=7.262,P=0.007,OR(95%CI)=1.731(1.161~2.579)]和使用乙胺丁醇 [β=0.485,$s_{\bar{x}}$=0.190,Wald χ 2=6.516,P=0.011,OR(95%CI)=1.625(1.119~2.359)]是影响治疗成功率的风险因素。结论 采用6种药物组成、疗程为18个月的化疗方案能够达到24个月化疗方案的疗效,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成功率,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长沙市中心医院112例临床诊断为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资料,其中21例(18.8%)为确诊TBM患者,84例(75.0%)为高度可能的TBM患者,7例(6.2%)为可能的TBM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42.9%),预后不良组64例(57.1%)。预后良好组男性24例,中位年龄[M(Q1,Q3)]18.50(5.31,33.75)岁,中位病程20.00(11.25,30.00)d。预后不良组男性20例,中位年龄27.00(3.06,49.75)岁,中位病程15.00(10.00,20.00)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Z=-1.982,P=0.048)、性别(χ 2=4.043, P=0.044)、疾病分期(χ 2=17.733, P=0.000)、抽搐(χ 2=8.054, P=0.005)、低钠血症(χ 2=9.481, P=0.002)、脑水肿(χ 2=4.386, P=0.036)、脑积液(χ 2=5.992, P=0.014)对TBM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P=0.043, OR=2.784, 95%CI:1.034~7.495)、疾病分期为Ⅲ期(P=0.002, OR=6.855, 95%CI:2.001~23.480)、脑水肿(P=0.030, OR=3.491, 95%CI:1.132~10.768)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 低钠血症、疾病分期为Ⅲ期、脑水肿是TBM伴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不同疾病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状况以及该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联合GN卡和16S RNA基因PCR对不同疾病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离鉴定。分别采用VITEK-2 Compact仪联合AST-GN卡K-B纸片扩散法对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仅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99例病人所患主要疾病为下呼吸道感染(χ2=24.8,P<0.05),病人以≥60男性为主(χ2=26.1,P<0.05)且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普外科(χ2=17.7,P<0.05)。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耐药率95.48%~98.99%),但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和左旋氧氟沙星相对敏感(敏感率70.51%~88.44%)。55.3%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110/199)株多重耐药,优势多重耐药模式为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30.9%,34/110)和菌株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喹诺酮类(39.1%,43/110)耐药(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不同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体,老年男性是该菌感染高危人群。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耐药性,尤其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结核病防治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方法 通过描述性研究,比较应用《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前2年(2015、2016年)和后2年(2017、2018年)佛山市5个县区转诊追踪、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等指标情况并进行数据对比。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应用《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前后2年,佛山市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实际报告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数分别为16914例和15124例,转诊患者例数分别为16588例和15121例,转诊率由应用前2年的98.07%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86,P<0.001);结防机构追踪率由应用前2年的99.11%(7421/7488)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9.63%(7459/7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1,P<0.001);追踪到位率从应用前2年的83.87%(6280/7488)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86.82%(6500/7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4,P<0.001);总体到位率从应用前2年的91.02%(15395/16914)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3.98%(14214/15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0,P<0.001);患者丢失率由应用前2年的3.92%(300/7654)下降至应用后2年的3.10%(210/6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 P=0.007);规则服药率由应用前2年的93.01%(7119/7654)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4.22%(6393/6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80, P=0.003);总体漏服率从应用前2年的4.08%(56210/1377720)下降至应用后2年的3.10%(37860/122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82.19,P<0.001)。结论 《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的应用提高了佛山市结核病患者管理的效率及质量,为结核病防治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和《福建省布鲁氏菌病防控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福建省布病重点地区开展监测,对各年度上报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 2012-2017年间,在福建省8个设区市22个监测点共检测布病高危人群血清标本6 713份,检出阳性64份(SAT法),阳性率为0.95%;各类布病职业人群中,以肉类加工和饲养放牧人员阳性率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972, P>0.05);年龄分布看,30~50年龄组检出最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33, P>0.05);性别分布看,男女性别比为1.6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2, P>0.05)。在哨点医院开展主动搜索,共检测人群血清1 815份,发现病例62例,阳性率为3.42%。结论 2012-2017年间,福建省闽南沿海地区疫情较重,并有向内陆闽北山区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和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异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74例(NTM肺病组)和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00例(肺结核组)的HRCT表现,比较两组病变分布及HRCT表现。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CT分型比较,NTM肺病组结节-支气管扩张型(51.4%,38/74)多于肺结核组(14.0%,14/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8.316, P=0.000);肺结核组结节-肿块型(21.0%,21/100)多于NTM肺病组(8.1%,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392,P=0.020)。肺结核组病变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上叶者(82.0%,82/100)明显多于NTM肺病组(59.5%,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817,P=0.001); NTM肺病组优势部位位于中叶和(或)舌叶者(16.2%,12/74)较肺结核组(5.0%,5/100)患者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69,P=0.014)。比较HRCT表现,肺结核组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61.0%,61/100)较NTM肺病组(93.2%,69/7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3.403,P=0.000);且NTM肺病组支气管扩张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中叶和(或)舌叶者(39.1%,27/69)多于肺结核组(13.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138,P=0.001);而肺结核组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上叶者(70.5%,43/61)多于NTM肺病组(39.1%,2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813,P=0.000);肺结核组实变影(86.0%,86/100)较NTM肺病组(67.6%,50/74)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465,P=0.004)。NTM肺病组空洞位于肺周边邻近胸膜增厚者(95.1%,39/41)较肺结核组(61.8%,42/68)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909,P=0.000)。NTM肺病组中结节<1cm者(88.5%,54/61)较肺结核组(54.9%,50/91)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9.059,P=0.000);肺结核组中多种大小不等的结节混合存在者(31.9%,29/91)较NTM肺病组(8.2%,5/61)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784,P=0.001)。肺结核组并发胸腔积液(34.0%,34/100)较NTM肺病组(20.3%,15/74)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63, P=0.047)。 结论 NTM肺病和肺结核HRCT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及相异性。CT分型、支气管扩张的分布及优势部位、实变的发生率、结节的大小对鉴别诊断有意义,紧密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百合固金片辅助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肺肾阴虚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将9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2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受试者均采用2H-R-E-Z/4H-R-E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研究组加用百合固金片,对照组加用百合固金片模拟剂,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及8周观察其安全性及各项中医证候。应用SAS 9.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结果显示,治疗2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愈显率(临床痊愈+显效)分别为40.28%(29/72)和25.00%(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95,P=0.1624);治疗4周及8周末,研究组的中医证候愈显率分别为70.83%(51/72)、86.11%(62/72),对照组分别为45.83%(11/24)、66.67%(16/24),两组愈显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周末,χ 2=5.54,P=0.0186;8周末,χ 2=4.49,P=0.0341),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治疗2周和4周末,研究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06%(67/72)、98.61%(71/72),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67%(16/24)、83.33%(20/24),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周末,χ 2=10.66,P=0.0011;4周末,χ 2=8.19,P=0.0042),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22%(70/72)和91.67%(22/2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33,P=0.2482)。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20.5 d和2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5,P=0.0124),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未出现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百合固金片辅助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可有效改善结核中毒症状,并有效缩短咳嗽消失时间,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泰安市肿瘤(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34例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患者(A组),以及同期310例单纯食管下段癌患者(B组),均行常规食管下段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率、术后低氧血症、延迟发热、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切口不愈、吻合口瘘、手术死亡率、生存率等在2组患者间的差异。采用DP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 ˉ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为小样本数据,采用校正χ 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4±0.4)h]、出血量[(181.0±71.4)ml]、手术根治性切除率(94.1%,32/34)与B组[分别为(3.1±0.4)h、(165.0±80.5)ml、93.5%(290/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P=0.055;t=0.73, P=0.241;χ 2=0.06, P=0.810)。A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17.6%,6/34)、手术延迟发热(32.4%,11/34)、肺部并发症(23.5%,8/34)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6.5%,20/310;16.1%,50/310;10.3%,32/310)(χ 2=4.01,P=0.045;χ 2=4.47,P=0.034;χ 2=3.99,P=0.045);但心律失常(8.8%,3/34)、切口不愈(2.9%,1/34)、吻合口瘘(5.9%,2/34)、手术死亡率(2.9%,1/34)的发生率与B组(分别为6.1%,19/310;2.9%,9/310;3.9%,12/310;1.0%,3/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6,P=0.810;χ 2=0.28,P=0.599;χ 2=0.01,P=0.915;χ 2=0.03,P=0.860)。A组1年生存率(94.1%,32/34)、2年生存率(67.6%,23/34)与B组(分别为93.9%,291/310;74.8%,232/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0,P=0.748;χ 2=0.49,P=0.482),但3年生存率A组(20.6%,7/34)明显低于B组(42.9%,133/310)(χ 2=5.43,P=0.019)。A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结核病情进展及播散情况。 结论 手术治疗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的可行性、安全性较好,未出现肺结核病情进展及播散情况,可作为首选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化疗方案加芩部丹片对复治肺结核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牵头开展的芩部丹治疗复治肺结核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2313610)的复治结核病患者,共1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H-R-Z-E-S/6H-R-E+芩部丹片,93例)和对照组(2H-R-Z-E-S/6H-R-E+安慰剂,8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咳嗽、咳痰、胸痛、潮热、颧红、盗汗、口渴、咽干共8个临床症状积分)和SF-36评分(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共9个维度的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改善中医证候的有效率为91.4%(85/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6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10,P=0.012)。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潮热、颧红、盗汗、咳痰、口渴、咽干6项症状积分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83.9%(78/93)、71.0%(66/93)、86.0%(80/93)、84.9%(79/93)、80.6%(75/93)、87.1%(81/93),均高于对照组[68.2%(60/88)、53.4%(47/88)、73.9%(65/88)、70.5%(62/88)、54.5%(48/88)、65.9%(58/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415,P=0.013;χ 2=5.943,P=0.015;χ 2=4.195,P=0.041;χ 2=5.516,P=0.019;χ 2=14.144,P<0.001;χ 2=11.391,P=0.001)。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健康变化、生理机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的4项SF-36评分的平均秩次分别为98.58、99.03、102.27、100.47,均高于对照组的平均秩次(82.99、82.51、78.69、8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87.000,P=0.027; U=3345.000,P=0.028; U=3009.000,P=0.002; U=3211.000,P=0.012)。结论 芩部丹片有助于改善复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含利福布汀(rifabutin, Rfb)的治疗方案对缓慢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slowly growing mycobacterium,SGM)肺病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上海市肺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确诊且规律治疗并参加随访的SGM肺病患者124例,其中治疗方案中含有Rfb的患者56例作为含Rfb组,同期确诊且治疗方案中不含Rfb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细菌学疗效评价:治疗3个月末两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含Rfb组28.57%(16/56),对照组26.47%(1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452,P=0.512);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含Rfb组57.14%(32/56)和对照组51.47%(35/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125,P=0.112);治疗12个月末含Rfb组痰菌阴转率(78.57%,44/56)明显高于对照组(69.12%,4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089,P=0.008)。(2)影像学疗效评价:病灶吸收率含Rfb组(75.00%,42/56)明显高于对照组(60.29%,4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523, P=0.009);空洞吸收率分别为含Rfb组(73.21%,41/56)和对照组(63.24%,4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952,P=0.094);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含Rfb组好转率(73.21%,41/56)明显高于对照组(60.29%,41/68)(χ 2=3.412,P=0.012)。 结论 含Rfb方案可加速SGM肺病患者的痰菌阴转和病灶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西部肺结核高疫情地区主动筛查发现的患者接受治疗的意愿,探索健康教育对纳入治疗率的影响。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于2017年9—12月在全国报告发病率最高的青海、贵州、广西、西藏、新疆5个省(自治区),各选择1个乡镇,对肺结核主动筛查项目中发现的149例肺结核患者,分别于诊断后进行10min的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面对面访问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及收入情况、医疗支出情况、前往肺结核定点医院交通方式及费用,以及诊断后即刻、进行10min健康教育后纳入对象的治疗意愿情况,不愿意接受治疗的原因等。干预前后两次调查均发出149份问卷,收回149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均为100.00%。分析健康教育前后肺结核患者纳入治疗率的改变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健康教育后影响患者纳入治疗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开展健康教育前,主动发现的肺结核患者纳入治疗率为78.52%(117/149),10min健康教育后提高至85.23%(127/149)。经10min健康教育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贵州(0,0/39)相比,青海(29.41%,10/34)、广西(26.09%,6/23)、新疆(15.62%,5/32)的患者纳入治疗的意愿较弱(χ 2=18.13,P<0.001);与<65岁患者(2.44%,1/41)相比,≥65岁患者(19.44%,21/108)纳入治疗的意愿较弱(χ 2=6.83,P=0.009);与往返定点医院时间≤30min的患者(8.43%,7/83)相比,往返时间>30min的患者(22.73%,15/66)纳入治疗的意愿较弱(χ 2=5.97,P=0.0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的患者(OR=10.18,95%CI:1.31~79.38;Wald χ 2=4.91,P=0.030)及往返定点医院所需时间>30min的患者(OR=3.36,95%CI:1.25~9.02;Wald χ 2=5.78,P=0.020)纳入治疗的意愿较弱。 结论 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纳入治疗率有明显效果,以村医入户方式效果较为明显;应重点关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往返治疗点时间较长患者的纳入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县镇地区肺结核流行现状及其易感因素、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谱和优势耐药组合模式方法 采用罗氏培养基和PNB/TCH生长试验,对杭州市周边7个县镇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2 840例初治和712例复治患者抗酸染色阳性痰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采用浓度比例法,检测3 152株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IF)、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X)和卡那霉素(KM)的敏感性。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核分枝杆菌优势耐药模式以及肺结核易感因素结果 3 552株分枝杆菌中,88.7%(3 152/3 552)为结核分枝杆菌,11.3%(400/3 552)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复治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23.7%)显著高于初治患者(8.1%)(χ2=138.67,P<0.05)。3 152株结核分枝杆菌对6种抗结核药物总耐药率为25.1%,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率分别为15.9%、4.6%和0.2%,其中SM(χ2=50.40, P<0.05)和INH耐药率较高(χ2=47.81, P<0.05)。结核分枝杆菌有35种耐药谱,优势耐药组合模式分别为INH+SM(χ2=19.19,P<0.05)、INH+RFP+SM(χ2=24.85,P<0.05)和IHN+RFP+SM+EMB(χ2=20.11,P<0.05)。来自复治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率(38.3%、36.1%、14.0%和0.9%)均显著高于初治患者(22.3%、19.3%、2.7%和0.04%)(P<0.05)。本地户籍60岁以上男性农民肺结核发病率显著较高(χ2=1 435.29,P<0.05)结论 本县镇地区肺结核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老年男性农民是肺结核易感人群,复治肺结核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以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显著高于初治肺结核患者,提示县镇地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规范化治疗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临床治愈后CT随访转归征象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细菌学确诊的MDR-PTB临床治愈并随访2年无复发的患者,共计42例。其中初治患者18例(初治组),复治患者24例(复治组),分别对停药时、停药12个月时、停药24个月时患者的肺部CT征象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在停药时、停药12个月时和停药24个月时,肺结核活动性征象的检出率分别为57.1%(24/42)、42.9%(18/42)和31.0%(13/42),稳定性征象的检出率分别为69.0%(29/42)、81.0%(34/42)和83.3%(35/42),不确定性征象的检出率均为40.5%(17/42)。在停药时,初治组与复治组活动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33.3%(6/18)和75.0%(18/24),稳定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50.0%(9/18)和83.3%(2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7.292,P=0.007;χ 2=5.347,P=0.021);停药12个月时,两组患者活动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27.8%(5/18)和54.2%(13/24),稳定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83.3%(15/18)和79.2%(19/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2.925,P=0.087;χ 2=0.116,P=1.000);停药24个月时,两组患者活动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22.2%(4/18)和37.5%(9/24),稳定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88.9%(16/18)和79.2%(19/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1.123,P=0.289;χ 2=0.700,P=0.679)。在停药时、停药12个月时和停药24个月时,不确定性征象在初治组的检出率均为16.7%(3/18),在复治组的检出率均为58.3%(14/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均为7.412,P值均为0.006)。 结论 MDR-PTB患者达到临床治愈停药标准后,CT表现以损伤延迟修复为主要表现;与初治MDR-PTB患者比较,复治MDR-PTB患者肺部CT扫描显示出更多不确定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