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病人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术前及术后3、6个月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对抑郁障碍和运动功能进行临床评价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术后UPDRS运动评分和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但是抑郁症状的改善与运动功能的改善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能够明显改善帕金森病病人的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丘脑底核受到刺激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术后运动功能的改善不是抑郁症状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电刺激(STN-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的疗效,并观察其与其他症状改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接受STN-DBS治疗的PD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及12个月以上追踪,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39项PD调查表(PDQ-39)、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运动症状、生活质量及抑郁水平,并记录患者PD药物服用情况。结果 PD患者接受STN-DBS治疗1年以上,其运动症状明显改善,PD相关生活质量提高,PD相关药物用量降低(均P0.001)。HAMD总分及七类因子分在STN-DBS治疗1年后均显著下降(均P0.05)。PD患者HAMD总分的改善程度与UPDRSⅢ药物"关"期改善及PDQ-39评分改善呈正相关(均P0.05)。各类因子分别与其他疗效相关分析可见:焦虑/躯体化与UPDRSⅢ药物"关"期改善及PDQ-39评分改善呈正相关(均P0.05);体质量减轻与药物减量呈负相关(P0.05);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及绝望感分别与PDQ-39评分改善呈正相关(均P0.001);阻滞与UPDRSⅢ药物"开"、"关"期改善及PDQ-39评分改善分别呈正相关(均P0.05);日夜变化与其他症状改善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STN-DBS治疗PD患者1年以上,可显著改善其抑郁障碍。且不同抑郁因子分的改善与生活质量、运动症状改善及药物减量间存在特异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丘脑底核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深部电刺激(DBS)手术对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影响。方法41例接受STNDBS治疗的PD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12个月应用HY分期、统一PD评定量表运动检查部分(UPDRSⅢ)、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及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价其病情、运动状况、情绪及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患者UPDRSⅢ、HADS及PDQ39评分较术前极显著改善(均P<0.001),HY分期在“开”及“关”状态均明显改善(P<0.05,P<0.001);Spearman相关性检验提示HADS抑郁评分与PDQ39中情绪状态、羞耻感及总评分变化正相关(r分别为0.35、0.37、0.34,均P<0.05),与HY分期、UPDRSⅢ不相关。HADS焦虑评分与其均不相关。结论STNDBS能改善PD患者的情绪,特别是抑郁状态,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术,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生活质量、情绪、睡眠、认知及术后用药剂量的影响.方法 10例接受双侧STN-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Hoehn&Yahr分级、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帕金森病睡眠评估量表中文版(PDSS-CV)、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价其临床情况,同时记录各时间点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剂量及其变化,并对相关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0例PD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疗效,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等都有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开机未服药状态下改善率分别为68%、53%、35%,开机服药状态下改善率分别为86%、78%、69%,其中以震颤改善最为显著.术后UPDRSⅢ评分及Hoehn&Yahr分级均降低,术后6个月服药状态下改善率分别为67%、32%;日常生活质量提高,PDQ-39术后6个月改善率为71%,睡眠质量较术前改善,焦虑抑郁情况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减轻,认知功能尤明显影响.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术后6个月较术前减少45%.结论 双侧STN-DBS能明显改善中晚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给予丘脑底核(STN)电刺激治疗的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以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及不同因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1例接受双侧STN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的PD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和Yahr分期、Schwab和Englan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评价其临床情况;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价生活质量,并对统计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UPDRS评分中日常生活活动、运动检查、并发症均有明显改善(P<0.001),而精神、行为和情绪无明显改善。HADS量表结果显示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01)。PDQ-39评分中运动、日常生活活动、情绪状态、身体不适、总评分等项均有明显改善(P<0.001),羞耻感也有改善(P<0.05)。相关性检验的结果提示与PDQ-39总评分变化程度成相关性的因素依次为:UPDRS运动检查“关”期(P<0.001), Schwab和Englan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关”期(P<0.001),UPDRS日常生活活动“关”期(P<0.01),HADS-抑郁(P< 0.05)。结论脑深部电刺激能明显改善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深部脑刺激术(DBS)对帕金森病(PD)病人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STN-DBS治疗的65例PD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年,采用第三版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评估PD开关期运动症状;采用H-Y分期评估病情严重度;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情况;采用帕金森睡眠量表(PDSS)评估睡眠障碍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测评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1年,UPDRS-Ⅲ评分、H-Y分期、ADL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PDQ39评分、MoCA评分及MMSE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STN-DBS能够显著改善PD病人运动症状、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障碍的长期疗效并探讨其神经机制。方法对15例合并抑郁障碍的PD患者实施STN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和临床评价。结果术后运动功能症状如肢体僵硬、震颤、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改善良好,停药后PD分级量表运动评分显著下降(P〈0.01)。术后抑郁障碍症状如焦虑、绝望和激越症状改善良好,停药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STN-DBS能显著改善PD的抑郁障碍症状,STN在PD抑郁障碍神经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STN-DBS手术治疗的32例帕金森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随访评估、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脉冲发生器开启后,32例病人的UPDRS日常活动和运动功能在"关"状态,平均改善率为51.7%和60.9%;在"开"状态下,平均改善率21.4%和22.3%。20例病人术前SDS评分50分,其SCL-90的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恐怖和偏执7个因子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术前与术后SCL-90抑郁、躯体化、恐怖、焦虑、精神病性因子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际敏感、偏执、敌对和强迫等因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TN-DBS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还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伴抑郁病人的心理状况,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双侧丘脑底核(STN)治疗帕金森病(PD)的冻结足(FOG)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例合并有冻结足的PD患者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至少随访12个月.采用UPDRS运动评分(UPDRSⅢ)、UPDR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UPDRSⅡ)及UPDRSⅡ中的第14项"Freezing"项目的评分(FOG),分别对患者进行术前1周、术后6个月、12个月在药物治疗"开、关"期的基础评分及随访期间刺激器开启时的评分,尤其是"Freezing"项目得分多少及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3例PD患者运动功能症状改善良好,UPDRSⅢ、UPDRSⅡ评分下降显著(P<0.01).在手术后的6、12个月,刺激器开启时患者"关"期的冻结足评分明显下降(P<0.01),而"开"期的冻结足没有改善(P>0.05).结论 STN-DBS能显著改善PD患者"关"期的冻结足,而对"开"期的冻结足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治疗(DBS)对认知和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连续的27例PD患者接受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STN-DBS)手术治疗,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对认知和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术后6个月认知功能与术前认知、运动症状改善程度正相关。术后抑郁评分的改善程度与术前抑郁评分和运动症状改善程度正相关。结论在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STN-DBS可能对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并且不加重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STN-DBS术治疗的75例PD患者进行术后长期随访。对患者手术前抗PD药物“关”与“开”状态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估;术后第1、3、5和10年,在STN-DBS持续治疗下对患者药物“关”与“开”状态进行UPDRS评估;并将术后与术前的评估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UPDRS评分相比,STN-DBS术能显著持续改善PD患者药物“关”状态下的日常活动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治疗的并发症评分。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患者在药物“开”与“关”状态下轴线症状均进行性加重。患者术后使用多巴胺能药物等效剂量较术前减少。结论STN-DBS术对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长期持续有效,但对患者的轴线症状改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PD)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丘脑底核DBS治疗,其中单侧17例,双侧8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 25例PD患者术后随访5~34个月,平均8.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50.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丘脑底核DBS是改善PD患者运动功能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PD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PD治疗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运动功能进行对比。记录治疗组患者rTMS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及UPDRS评分显著降低;治疗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rTMS治疗PD后抑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相关性疼痛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伴有疼痛将120例PD患者分为疼痛组(49例)和非疼痛组(71例)。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和Hoehn-Yahr(H-Y)分级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采用PD生活质量量表-39(PDQ-39)测评其生活质量,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疼痛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MMSE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认知情况。结果与无疼痛组比较,疼痛组H-Y分期及UPDRSⅠ、UPDRSⅢ服药后(med-on)、UPDRSⅢ服药前(med-off)、PDQ-39、HAMA、HAMD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RS评分与H-Y分级及UPDRSⅠ、UPDRSⅢmed-off、UPDRSⅢmed-on、PDQ-39、HAMA、HAMD评分呈正相关(P0.05~0.01),与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及UPDRSⅡ、MMSE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PDRSⅡ、HAMA、NRS评分对PDQ-39有显著性影响(均P0.01)。结论 PD相关性疼痛可能与精神活动、运动症状、焦虑抑郁相关。PD相关性疼痛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程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程控调节。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2月用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帕金森病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61例PD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1.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脑深部刺激(DBS)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调节参数,丘脑底核(STN)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分布情况,并分析各神经精神症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调查209例PD患者的20项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各神经精神症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特征包括年龄、受教育时间、病程、认知水平、运动功能、抑郁、焦虑、睡眠、生活质量、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等的相关性。结果 PD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动作迟缓(84.21%)、关心身体健康(66.51%)和焦虑(54.55%),发生率较低的症状为不合作、定向障碍和自知力障碍(均为5.26%)。BPRS的5个分量表即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和敌对猜疑两两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均P0.01),其中思维障碍与敌对猜疑(r=0.477)、缺乏活力与思维障碍(r=0.441)、缺乏活力与敌对猜疑(r=0.429)之间呈中度相关。BPRS总分与受教育时间、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呈负相关,与年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3部分评分、修订Hoehn-Yahr(H-Y)分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与病程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无相关性(均P0.05)。BPRS高分组(35分)PD与BPRS低分组(≤35分)PD患者在年龄、起病年龄、UPDRSⅢ、PDQ-39、HAMA、HAMD和MMSE评分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HAMA和MMSE评分对BPRS总分影响最大(r2分别为0.196和0.270)。结论 PD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高且具多样性。MMSE评分越低,PD患者精神症状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躯体化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和以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差异。方法:50例以躯体化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组)、50例以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情绪症状组)和50名正常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参加研究,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进行评定。结果:躯体症状组SCL-90总分、躯体化、焦虑、人际敏感、恐怖、偏执因子分及HAMD的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均高于情绪症状组(P<0.01或P<0.05),情绪症状组在强迫、抑郁因子评分及HAMD的认知障碍、阻滞、日夜变化、睡眠障碍及绝望因子分高于躯体症状组(P<0.05或P<0.01)。躯体症状组与情绪症状组仅在述情障碍因子I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述情障碍总分及因子分上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以躯体化症状为主和以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均存在述情障碍,以前者更缺乏识别情绪和躯体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焦虑症状及生活质量的短期影响。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中心自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行双侧STN-DBS治疗的39例PD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贝克焦虑自评量表(BAI)、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评分,于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8项(PDQ-8)评分,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节点间评分的差异,以及评分改善程度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依据术前BAI评分将患者分为无焦虑组(n=18)、轻度焦虑组(n=10)、中度焦虑组(n=8)和重度焦虑组(n=3),以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9例患者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BAI评分[14(8,20)分、9(3,14)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6(9,27)分],术后末次随访时的BDI评分[8(6,16)分]及PDQ-8评分[3(2,6)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5(8,21)分、9(6,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末次随访时的BAI评分较术前的改善程度与BDI评分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s=0.722,P=0.000),也与术前BDI评分及术前PDQ-8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s=-0.714,P=0.000;rs=-0.378,P=0.018)。(3)亚组分析显示,轻度焦虑组和中度焦虑组患者中,术后末次随访时的BA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与重度焦虑组患者的术后末次随访时的BAI评分较术前的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无焦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STN-DBS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PD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提示STN参与了PD患者焦虑症状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患者情绪障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的情绪障碍.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和抑郁评价量表对100例帕金森病患者和50例对照者进行情绪障碍研究;并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UPDRS Ⅲ)和改良Hoehn-Yahr分级,分别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障碍严重程度并进行病情分级.结果 帕金森病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评分[(14.45±8.30)分]和抑郁评价量表评分[(7.98±6.24)分]均高于对照组[(3.68±3.23)分、(2.76±3.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焦虑症状发生率为49%(49/100),高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早期与中晚期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组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12%)虽高于对照组(2%),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早期者(P<0.05).帕金森病组焦虑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性焦虑及躯体性焦虑,抑郁症状则以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以及睡眠障碍为主;性别与肢体发病侧别对情绪障碍无明显影响,而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r=0.199,P=0.049;r=0.295,P=0.005)和抑郁评价量表(r=0.196,P=0.050;r=0.274,P=0.009)情绪均与病程和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以焦虑情绪为主要情绪障碍症状,表现为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于疾病早期即已出现;而抑郁症状多出现于疾病的中晚期,主要表现为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以及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丘脑底核电刺激术(STN-DBS)对75岁以上帕金森病(PD)患者术后1年的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STN-DBS治疗的10例75岁以上P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UPDRSⅢ及帕金森非运动评分。结果 10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开机未服药与术前未服药状态相比,UPDRSⅢ、震颤、强直、迟缓及中轴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年帕金森患者非运动评分ADL、HAMD、PSQI评分显著降低(P0.05),MMSE、HAMA评分有所增加(P0.05)。结论STN-DBS能显著改善75岁以上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部分非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抗PD药物用量。但仍需长期随访以评价对高龄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