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可有效改善终末期髋关节病变患者的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病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部分患者术后仍面临着关节不稳、脱位、衬垫磨损等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关节脱位患者术后仍需及时复位或重新翻修[1]。合适的髋臼杯安放角度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广泛认可的髋臼假体置入角度是“Lewinnek安全区”,但THA术后髋臼假体脱位逐渐受到重视[2]。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炎等髋关节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对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明显不良影响[1]。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指借助人工关节假体更换病变损坏髋关节,促进功能恢复[2]。  相似文献   

3.
目的 依据髋臼的解剖形态制作个性化的导航模板,观察其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3~11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5位病人,根据围手术期间是否使用数字化导航模板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7)。评价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影像学指标。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但没有统计学上差别;实验组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及外展角与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吻合性较好,两种方法在髋臼假体型号选择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数字化导航模板的应用可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效率,减少手术风险,提高假体放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使用电子量角器和个性化测量板在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骨科采用DAA入路进行THA的180例193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其中,136髋使用电子量角器和个性化测量模板(模板组),57髋采用常规手术(常规组),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年龄、性别、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臼杯外展角、前倾角、肢体长度差异、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HH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05),末次随访模板组术后髋关节HHS评分优于常规组(t=6.16,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常规组(χ2=4.64,P<0.05)。模板组和常规组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髋关节屈曲、后伸、外旋、内旋、内收、外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板组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之间肢体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均无假体感染、松动发生。结论 DAA入路结合电子量角器和个性化测量板可以提高DAA入路THA髋臼假体放置的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随时间推移假体周围骨密度和溶骨的改变情况及THA术后假体松动和骨重建的时间,分析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THA术后患者83例,对比观察THA术侧髋关节和健侧髋关节,同时按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各组THA术后股骨柄假体及髋臼假体周围的骨密度。结果 不论是骨水泥固定还是非骨水泥固定,髋臼周围骨密度在1年以内和7年以后下降明显,4~7年没有明显变化。同时,骨水泥固定方式髋臼周围骨质丢失的情况比非骨水泥组出现的时间早而且范围广。结论 髋臼假体底周的骨质丢失较股骨柄假体更早、更快、更严重,尤其在髋臼的负重区。其改变的时相规律为:THA术后1年之内骨密度下降明显,4~7年内相对稳定,7年后骨丢失呈持续性日趋下降的趋势。采用髋臼假体用非骨水泥、股骨柄假体用骨水泥固定这种混合型固定方式有利于防止髋臼假体底周的骨质丢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术中直观测量与术后不同测量方法测量髋臼前倾角的差距。方法术中使用双臂不锈钢角度尺直观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度数,术后在髋关节X线片上使用Mclaren、Ackland和Pradhan等提出的测量方法,使用相同的定义和参考平面分别测量计算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度数。结果术中直观测量和术后用Mclaren、Ackland和Pradhan等提出的3种不同方法测量的髋臼假体前倾角度数的平均误差和标准差分别为(9.09±1.66)°、(9.33±1.35)°和(5.64±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中直观测量和术后用Pradhan方法测量的髋臼假体前倾角度数误差最小。结论术中直观测量和术后用Pradhan法测量的髋臼假体前倾角度数差距最小。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以金属股骨头和金属髋臼置换病患髋关节,在骨科领域广泛开展。该手术对于解除髋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和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003年5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THA病人35例,由于精心治疗护理,THA病人术后康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肘关节是人体结构较为复杂的关节,肘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1]。手术治疗可以快速纠正关节畸形,复位关节[2]。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肘关节功能,从而促进肢体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3]。肘关节骨折术后需抬高患肢促进肿胀消退,且在保持肘关节稳定性的同时,需要进行早期功能活动,以恢复肘关节屈伸功能及前臂的旋转功能[4]。  相似文献   

9.
<正>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由于腹压增加使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口流出,而非膀胱壁及逼尿肌收缩对尿液造成的压力所引起的漏尿[1]。我国中老年女性中发病率约为18.9%[2],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3],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本病分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治疗具有创伤性,费用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多[4],而中医药方法治疗本病其成本低廉,风险小,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易为患者所接受,为手术以外治疗方法的有效补充,故被临床广泛应用[5-6]。作者应用康复训练联合中医灸药方法治疗轻中度盆底组织松弛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术前肌力训练联合术后BIODEX平衡功能训练在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运动功能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的110例接受THA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肌力训练联合BIODEX平衡功能训练。术后5 d时,比较2组影像学指标[髋臼外展角、前倾角、臼杯位于安全区比率、股骨假体居中率];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关节运动功能(髋关节Harris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表(ADL)]。结果 术后5 d时,2组髋臼外展角、前倾角、臼杯位于安全区比率、股骨假体居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BBS评分、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肌力训练联合术后BIODEX平衡功能训练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THA治疗患者髋关节运动功能,提高其平衡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物型髋臼假体联合颗粒骨植骨在髋臼缺损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合并髋臼缺损并首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根据其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以及对照组44例,其中观察组行生物型髋臼假体联合颗粒骨植骨术治疗,对照组行生物型髋臼假体植入术治疗,比较术前以及术后1年两组Ⅰ、Ⅱ、Ⅲ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在术前以及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采取髋关节X线复查,通过X线检查观察假体周围有无出现透亮带以及移植骨的连续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在术前以及术后1年行髋臼周围的骨密度(BMD)检查。结果治疗后两组各型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3、6、12月两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同一时间点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生物型髋臼假体植骨术后1年复查X线可见髋臼周围无出现透亮带,植骨愈合满意,联合治疗术后1年复查X线显示骨小梁连续,无出现透亮带。结论生物型髋臼假体联合颗粒骨植骨术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能够有效重建假体,使髋臼假体的覆盖率得到提高,能够帮助稳定假体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利用人工髋关节假体代替人体已发生病变的髋关节的股骨头及髋臼,目的是减轻、消除关节疼痛, 增加肢体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恢复肢体稳定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1],预计未来20年,手术数量将会增加1倍[2]。THA只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第一步,而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在手术疗效评价和患者生存质量中占重要地位。刘晓虹[3]的研究指出,不规范的功能锻炼可能影响 THA术后患者假体的使用寿命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所以对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指导对避免将来出现异常的痉挛模式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指导THA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是目前骨科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话题。当前,大家对THA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功能锻炼锻炼时机选择还不统一,指导功能锻炼的模式多样。本文就近年来THA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指导重要性、开始时间、指导模式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半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HA治疗,研究组采用TH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23%,高于研究组3.85%(P<0.05);术后3 d,对照组髋关节疼痛程度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对照组髋臼前倾角小于研究组,髋臼外展角大于研究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THA具有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少、关节功能较好等特点,但手术时间长、出血多;而H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但术后疼痛明显,并发症多,关节功能恢复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将髋臼横韧带作为髋臼假体前倾定位解剖参照标志的可靠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98例(98髋)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中将髋臼横韧带作为解剖参照标志定位髋臼假体前倾角度,术后对其髋臼假体前倾角度进行测量,并与正常前倾角度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2~18个月,均未发生髋关节脱位;术后髋臼假体前倾角度为(15.16士4.00).,与正常前倾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臼横韧带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作为确定髋臼假体前倾定位角度的理想参照标志.  相似文献   

15.
<正>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外科手术仍是治疗早期肺癌的主要手段和首选方式[2]。淋巴结转移在肺癌转移中最早出现,是肺癌转移的主要方式,手术治疗时清扫转移淋巴结对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3]。随着低剂量螺旋CT应用的普及,早期肺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4]。早期肺癌很少伴有淋巴结转移,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会增加手术时间和手术风险,如何更好地了解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特征,对于合理的进行淋巴结清扫,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5]。  相似文献   

16.
<正>胫骨平台系人体膝关节之重要负荷结构,该部位骨折后会引发骨关节炎性病变,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受损、承受活动障碍困扰[1]。手术治疗是该类骨折患者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患者因疼痛侵袭、并发症困扰、关节功能障碍性活动受限等影响而处于情绪恶劣、生活品质下滑状态,需向其提供积极适用的精心照护[2]。心理护理能让患者重建并维系于良好心境状态[3],康复护理是骨折患者不可或缺的疾控核心内容[4]。本次研究尝试采用心理康复双轨模块干预法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施加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间的骨折称为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患者多为老年人,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1]。通过手术治疗可以得到满意效果,但是后期康复时间较长,且这一过程中恢复不当容易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后遗症[2]。术后恢复这一阶段至关重要,在这期间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可以缩短患者康复周期[3]。循证护理是将遵循最佳证据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以金属股骨头和金属髋臼置换病患髋关节,在骨科领域广泛开展。该手术对于解除髋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和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我科自2000年5月以来加强了THA病人的术后的康复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5月—2006年5月我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龄55岁~72岁;原发病中股骨头缺血坏死44例,股骨颈陈旧性骨折17例,髋关节骨关节炎9例,严重风湿性关节炎6例;所有病人均接受THA康复护理训练和康复治疗。1.2评价方法以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2]:功…  相似文献   

19.
回顾我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16例行髋臼帽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医师经验及定位杆)安装髋臼杯(外展角45°、前倾角20°),观察组用自制角度测量尺引导下定位(外展角45°、前倾角20°)。后在三维CT重建下测量髋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比较二组数字准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维CT重建下测量髋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观察组准确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100%vs 62.5%,P<0.05),而且在术中明显节约了手术时间,术后复查X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活动关节无脱位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混合痔是肛肠外科中较难治疗的类型,临床症状存在内痔、外痔表现[1]。单纯药物治疗混合痔效果有限,尤其对于混合痔Ⅲ度以上患者,需要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需要切除病变部位,可对周边正常组织造成不可避免损伤,引起术后肛门肿胀、疼痛,严重时可影响术后康复[3]。目前认为,痔疮术后患者多采用复方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熏洗,有助于抗感染,促进切口修复。中医认为湿热下注是混合痔的主要证型,中药熏洗是中医特色外治法,复方荆介洗剂具有清热化湿功效,本次研究对于混合痔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复方荆介洗剂熏洗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