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孕后期血清及母乳维生素B_(12)、叶酸分析广东省顺德市桂州医院高善深,周小娥,陈冬华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营养状况对于孕妇本人及胎儿健康都有密切关系,为研制保健品,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991年在南宁对孕后期孕妇125名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的关系并进行干预试验研究。方法:测定50例正常对照者及134例冠心病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水平,测定134例冠心病患者和55例对照者给予口服复合叶酸制剂10-20周年的血浆tHcy水平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水平。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血浆tHcy水平患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水平患者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给予口服复合叶酸制剂能显著降低血浆tHcy水平(P<0.001)。结论:冠心病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水平降低有关,给予口服复合叶酸制剂能显著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典型巨幼细胞性贫血一例温丙昭,鲜木斯亚,江明,李玲,谭咏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细胞形态学可有巨幼样改变,但合并典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且对叶酸及维生素B_(12)(B_(12))治疗有效者少见,我院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与干扰素α-1b(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啊63例接受IFNα-1bCHB患者血清IL-12水平。结果:完全应答者治疗前后血清IL-12水平均显著高于部分应答和无应答者。在IFN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发现,血清IL-12水平与HBVDNA含量呈负相关;而与血清ALT、TBil、ALB含量无明显相关,与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叶酸结合蛋白特性,用放射受体结合技术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同位素扫描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巨幼细胞贫血(M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叶酸受体(sFR)及骨髓单核细胞膜叶酸受体(FR)的分子量。发现白血病细胞膜上有两种叶酸结合蛋白:分子量为3.5万的FR以及分子量为4.5万的还原叶酸载体(RFC)。MDS组中5例RAEB、RAEB-t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膜上亦出现FR和RFC;7例RAS和RA以及MA患者骨髓单核细胞膜叶酸结合蛋白仅为FR。RFC是一种幼稚型蛋白,在MDS患者骨髓细胞膜上出现,可能是白血病前期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测定266例子痫前期患者(A组)和266例正常妊娠孕妇(B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ey)水平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对子痫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应用叶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tHey水平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血浆tHey水平A组高于B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A组低于B组,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中70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经叶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4周后,血浆tHey水平下降(P〈0.01),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上升(P〈0.01)。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浆tHey水平上升,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叶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能使子痫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tHey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叶酸及维生素B12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马梁明李殿青乔振华贺抗王椿近年来急性白血病(AL)治疗后复发率仍达40%以上,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因此CNSL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直接影响白血病患者生存期及治...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叶酸加维生素B6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作者从167例周围血管、脑血管及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的健康同胞兄妹中选择158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78名和安慰剂组80名,分别口服叶酸5 mg/d和维生素 B。250 mg/d或安慰剂,持续 2年。并定期观察其;临床表现,检测血清总高半胱氨酸浓度、测定踝-肽动脉压力指数(ABPI),并作动脉超声检查和运动耐量心电图试验。 结果:治疗组的空腹高半胱氨酸下降幅度(从14.7μmol/L降至7.4μmol/L)显著大于安慰剂组(从14.7μmol…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叶酸结合蛋白特性,用放射受体结合技术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同位素扫描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巨幼细胞贫血(M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叶酸受体(sFR)及骨髓单核细胞膜叶酸受体(FR)的分子量。发现白血病细胞膜上有两种叶酸结合蛋白;分子量为3.5万的FR以及分子量为4.5万的还原叶酸载体(RFC)。MDS组中5例RAEB、RAEB-t患者骨髓单个核膜上亦出现F  相似文献   

10.
各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含量测定新疆伊州奎屯医院(833200)周志芬我们于1991年10月至1993年12月检测各型肝炎患者90例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以了解HA在各型肝炎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材料和方法以首次ELISA法测抗HAVIgM,HBeA...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载脂蛋白B,E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2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载脂蛋白B,E(ApoB,E)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比较再障患者与正常人的ApoB基因Xba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RFLPs的差异及ApoE基因HhaⅠ酶切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514MC酶标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颅内血肿(ICH)和硬膜外血肿(EDH)共60例颅脑损伤患者(病例组)的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并与同期腰椎麻醉手术的20例非脑损伤患者(对照组)作对比。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DAI组CSF中MBP含量与IC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间血清MBP含量差异显著(P<0.01);EDH组CSF和血清MBP含量均低于DAI组和ICH组(P均<0.01),但稍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增高,其上升水平与脑损伤类型及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22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用鱼肝油进行治疗,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化学比色法,对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A和丙二醇(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清维生素A含量降低,自由基含量增高,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而鱼肝油能提高脑梗塞患者血清维生素A、降低自由基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地区急性脑梗死(ACI)与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将1 094例ACI患者作为ACI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Hcy浓度。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CI组患者服用叶酸、维生素B12前、后的血清Hcy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Hcy检测对ACI的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了解MAC(马法兰、阿糖胞苷和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对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6例白血病患者用MAC方案预处理骨髓移植(BMT)前、后的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结果:所有患者BMT前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均正常。BMT后1,3,6,12,24,36,48和60个月时,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Cr)的平均水平与BMT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MT后1,3及6个月,患者血清中促甲状腺素(TSH)水平较移植前升高(P<0.01),7例患者发生甲状腺机能异常,其中6例在BMT后6个月内逐渐恢复正常。结论:MAC预处理方案对白血病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无明显影响;BMT后28%患者出现甲状腺机能异常,但可在6个月内恢复正常,无需给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不影响长期存活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者血浆脂蛋白氧化易感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血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者(MHD)血清脂蛋白氧化易感性的影响。采髟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43例MHD患者透析前和透析血清脂蛋白(VLDL、LDL、HDL),用A234nm光吸收鉴定脂蛋白氧化易感性,硫代巴比妥酸值 (TBARS)分析脂质过氧化程度变化,并检测了维生素E含量。结果发现,VLDL:透析后氧化延滞时间显著长于透析前及对照组(P<0.01),维生素E水平显著增高,脂质过氧化程度明显降低;L  相似文献   

17.
三系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雁  由玲  吕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7):692-692,694
目的观察分析三系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前后的实验变化。方法用库尔特MDⅡ、SysmexSF3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情况,同时做骨髓细胞学分析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检测,并分别给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结果经叶酸、维生素B12治疗3天后,网织红细胞数目上升,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明显增高。40例中有消化道症状28例(70%),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有慢性胃炎、胃癌、或行胃切除史者26例(65%)。结论对于临床表现为三系血细胞减少的患者,血细胞分析、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检测是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此病应与再生障碍(AA)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维生素B12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45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0.05),重型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中型及轻型患者(P〈0.01,0.01)。结论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其中又一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中期妊娠妇女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及铁蛋白的含量水平。方法将新疆察布查尔县800例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按孕期的不同分为2组:早孕组(220例)和中孕组(580例)。选择同期体检的非妊娠健康妇女80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研究对象空腹血清中的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孕组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孕组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30.2) ng·mL-1、(432.1±48.3) pg·mL-1和(58.5±39.6)ng·mL-1比(9.2±35.1)ng· mL-1、(598.5±60.9) pg·mL-1和(101.7±49.7)ng·mL-1,均P<0.05]。孕妇分娩前红细胞内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与新生儿体质量无显著的相关性(r=0.021、0.016、0.037,均P>0.05)。结论中期妊娠孕妇血清中的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及早采取补充或干预性治疗,对减少或杜绝缺陷新生儿的出生率、提高优生优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514MC酶标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队法分别测定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颅内血肿(ICH)和硬膜外血肿(EDH)共60例颅脑损伤患者(病例组)的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并与同期腰椎麻醉手术的20例非脑损伤患者(对照组)作对比。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和CSF和MB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DAI组CSF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