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5月~2004年10月,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7例,其中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术后随访采用彩超和增强CT检查。结果7例病人共成功置入10个支架。随访2~28个月,所有支架位置、形态正常。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1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2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瘤体缩小。2例术后出现微小内漏,分别在2个月、6个月后内漏自行封闭,1例术后出现髂外动脉夹层经PTA和Wallstent治疗。结论腔内隔绝术能有效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腹主动脉瘤是因各种原因造成腹主动脉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延伸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疾病。多见于老年男性,伴有高血压、心、脑等疾病,常因为瘤体破裂出血导致患者死亡。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方法有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植入术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等。其中腔内隔绝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81岁.凶发现腹部搏动性肿块入院,后明确诊断为腹主动脉瘤,直径8.1 cm.行腔内隔绝术,植入支架型人工血管完全隔绝瘤腔,术后恢复良好.近半年发现腹部肿块渐进性增大,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DFI对18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结果:CDFI显示所有患者人造血管内血流通畅。6例患者术后后瘤腔内显示出异常血流,诊断为内漏。12例无内漏患者后瘤体内径随随访时间延长逐渐变小;6例内漏患者中,2例瘤体内径缩小,2例无明显变化,2例略增大,结论:CDFI可对腔内隔绝术后手术疗效进行准确判断。及时发现并发症,是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郭薇  于英 《当代护士》2016,(1):139-140
正胸腹主动脉瘤是危害中老年患者的血管重症,近年发病率有所上升,腔内隔绝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血管腔内技术修复腹主动脉瘤瘤腔,治疗腹主动脉疾病的新型微创手术[1]。其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成为临床治疗腹主动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近日我科收治一位胸腹主动瘤患者,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后并发脊髓缺血,经积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病人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是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1].但腔内隔绝术后出现支架内闭塞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不良预后甚至死亡的可能.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5月至2011年3月共行39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4例术后出现支架内闭塞,现探讨术后出现支架内闭塞的病因、治疗办法和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85岁,1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剧烈腹痛,伴发热,无畏寒,疼痛不能缓解,并诉双下肢麻木,不能站立,来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部就诊。体格检查:神志清,腹软,下腹部压之不适,无反跳痛。既往史:冠心病、高血压史多年,多次住院,并于3年前(2010年10月)在本院行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exclusion,EVE),术后随访检查CT,彩色多普勒超声未发现内漏及其他阳性表现。本次急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腹主动脉瘤体大小约125 mm×90 mm,内部回声呈混合型,大部分为低回声,一部分为不规则液性无回声(图1),瘤体内支架位置偏心,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支架内血流信号通畅,液性区内无血流信号显示(图2);腹腔内积液最大前后径约30 mm。超声提示:腹主动脉瘤支架术后,比较以往超声检查瘤体较前增大,内部液性区考虑内漏所致,合并腹腔积液。CT检查提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造影剂外渗,诊断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立即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可见造影剂沿右髂动脉管壁与支架远端下缘间反流后外渗,诊断I型内漏(图3),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并施行再次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8.
阚峰玉 《全科护理》2014,(25):2359-2360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37例腹主动脉瘤病人行腔内隔绝术,同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37例病人均成功行 EVG手术,其中分叉型覆膜支架33例和直筒型覆膜支架(4例),手术均顺利,术毕造影均未见明显Ⅰ型内漏、血管出血或支架移位等并发症;术后病人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腹主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类严重的动脉扩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局部搏动性肿块,瘤体压迫周围神经、血管、淋巴而出现相应症状,患者可因瘤体破裂出血而致死亡。腹主动脉瘤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和心脏疾病。我院于2009年1月收治1例巨大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双肾动脉开窗型腔内隔绝术,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一种适用于研究腔内隔绝移植物及血流动力学的犬肾周型腹主动脉瘤模型。方法通过在犬近肾腹主动脉段移植经0.6%戊二醛浸泡30min去抗原处理后的牛颈外静脉,制作15例犬肾周型腹主动脉瘤模型。将此动脉瘤模型与患者的肾周型腹主动脉瘤进行形态学的相比,并且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15例腹主动瘤患者对比。结果15只动物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死亡0只,术后1天腹腔出血死亡1只,术后2天急性肾衰死亡3只。动物模型与肾周型腹主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形态相似。直径、壁厚的比例相似。瘤体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肾上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和动脉瘤入、出口。动脉壁弹性相似。动脉瘤中都出现了涡流或湍流。结论此模型是适合肾周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移植物及血流动力学研究有较大实用坐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与人造血管置换术进行对比,分析其效果,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确诊的腹主动脉瘤患者60例,将实施覆膜支架隔绝术的25例患者列为实验组,接受人造血管置换术的3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前情况,手术中的失血量以及输血量,ICU观察时间,住院的费用和手术后的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47.2min,比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要少63.1min,实验组的失血量和输血量以及IEU观察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费是13.2万元,对照组为3.9万元。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造血管置换术仍然是腹主动脉瘤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手术较为熟练,开腹手术的效果并不比实验组的总体效果差,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的恢复期短,在条件允许下可以用于手术高危的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DSA手术室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37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结果 1例术中死亡,余36例手术均获成功,伤口均为Ⅰ期愈合;出现肝肾功能较术前恶化9例,经治疗均康复.随访10个月,术后1个月发生肠系膜下动脉反流渗漏4例,3个月时复查自动闭合;术后6个月发生带膜支架远端渗漏4例,因漏血量少,瘤体并无明显充血扩大,目前仍在观察中.结论 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传统手术与腔内隔绝术后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入住我院的腹主动脉瘤患者94例,其中51例行传统手术即经腹膜或腹腔后径路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设为传统手术组;43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设为腔内隔绝术组.结果: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腔内隔绝术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多数患者在手术当日能够恢复普通进食,次日即可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大大减少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循环、呼吸监护工作量,且患者再手术率和病死率低(P<0.05,P<0.01).结论:腹主动脉瘤行腔内隔绝术相对于传统手术具有绝对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测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及三维重建对腹主动脉瘤(AAA)的诊断价值和SCTA测量对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前支架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SCTA成像,于二维原始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测量瘤颈长度、直径,瘤体大小,双髂动脉的直径及长度。为选择术式和支架提供准确依据。结果SCTA及三维重建可以显示腹主动脉瘤管径的扩张程度、管壁的钙化和腔内血栓,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等血管分支及双髂动脉受累情况和瘤周情况。于二维原始横断面及MIP图像上测量数据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3例依据我们测量的结果定制的支架经手术证实与需求相符。结论SCTA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评价各分支血管受累情况、术式的选择及内膜支架的定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腹主动脉瘤传统人工血管置换术逐步被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所取代,但是其临床疗效及其由新型生物材料置入所产生的生物相容性问题和传统手术相比是否有一定优越性?目的:比较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与传统开腹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设计: 观察对比分析。单位:武汉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对象: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01-09/2006-07收治的4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均未累及肾动脉), 均经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断。根据所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介入治疗组(n=17)及传统治疗组(n =25),介入治疗组中男16例,女1例,平均(68±10)岁,平均瘤体直径(6.4±1.3) cm。传统治疗组中男23例,女2例,平均年龄(64±9)岁,平均瘤体直径(6.2±1.1) cm。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所有患者均对检测治疗项目知情同意。方法: 介入治疗组通过介入手段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 患者全身麻醉后切开一侧股动脉, 透视下使用输送器将带膜支架放置于合适位置后释放, 扩张, 造影检查带膜支架位置及扩张情况后吻合股动脉, 关闭切口, 若累及髂动脉则需从对侧股动脉植入另一带膜支架与主干相接。传统治疗组通过传统方式开腹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必要的抗炎、抗凝及其他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主要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②术后 1,3,6,12 个月行 B超或 CTA 观察恢复情况。③术后 1 年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远期随访。结果: 患者 42 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介入治疗组出现肺部感染及肝肾功能恶化并发症患者均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②介入治疗组未发现支架移位、主动脉损伤、股动脉穿刺点血肿形成等病例。传统治疗组 1 例于术后 6 周因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 未发现吻合口漏、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及感染等病例。③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人造血管周围组织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 无人造血管内的血栓形成, 表明带膜支架和人造血管均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李新喜  王洋  罗军  白超  田野  赛力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353-4353,4415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置换术与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疗效。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2008年5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比较术前情况、术中失血量、输血量、ICU观察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1)术中失血量、输血量、ICU观察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具有统计学差异。(2)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造血管置换术仍是腹主动脉瘤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短期疗效明显高于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手术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为8例主动脉瘤患者实施了腔内修复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36~75岁。腹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3例;均有高血压病史;3例合并肾功能不全,5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例腹主动脉瘤均为肾下段动脉瘤,直径约7.2~9.6 cm,3例主动脉夹层其中2例破口位于胸主动脉隔上段,1例位于主动脉峡部。均行腔内修复术。2结果本组8例腔内修复均获得成功。3例主动脉夹层破口完全覆盖,假腔被隔绝,内脏动脉供血良好;5例腹主动瘤体成功旷置。1例术后1个月发生近端Ia型泄露,经再次植入短的Cuff支架后消失。1例…  相似文献   

18.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血管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伸延而产生的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近年来开展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死亡率低的特点。我院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行双导丝技术在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中操作要点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07年7月至2011年10月14例复杂腹主动脉患者采用下行双导丝技术经双侧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对腹主动脉瘤进行腔内支架治疗.结果 14例手术获成功,手术时间为2~3 h,其中1例术后出现单侧下肢缺血:随访3~24月,14例均生存良好,未发生支架移位、严重内漏及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行双导丝技术在腔内支架治疗复杂解剖形态腹主动脉瘤中,具有操作时问短、操作容易、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胸主动脉瘤的MRA诊断及其对腔内隔绝术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A对胸降主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对腔内隔绝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本组6例患者行MRA检查,并以此为依据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结果 MRA显示瘤体大小为36×32mm至51× 63mm,瘤颈远近端的正常主动脉直径为24-30mm和26-32mm,重要分支清晰可见,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结论 MRA可清楚显示胸降主动脉瘤的立体结构,主要分支与主动脉瘤的关系,对诊断和指导腔内隔绝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