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该文结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中医属性、胃肠道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易感人群的特征及临床表现等,探讨胃肠道irAEs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胃肠道irAEs总属虚实夹杂之证,热毒损伤肠腑为发病的病机关键,先后天之本受损为发病基础,治疗应扶正与祛邪并用,扶正以健脾益气、补脾益肾为主,祛邪以清热燥湿、淡渗利湿为主。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是引起低血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以机体免疫异常为基础。中医学"脾""肾"与现代医学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证实,中医学"脾""肾"是机体免疫的基础。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明确了健脾、补肾、益气、温阳等中药具有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及活性、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促进免疫活性物质表达等多靶点免疫调节作用。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探索认为,脾肾两虚是IAS的中医基本病机,IAS的中医辨治以培补脾肾为基本治法,重用健脾补肾方药,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多靶点调控免疫系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标本兼治,临床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3.
对近5年中医药防治宫颈癌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中医药对宫颈癌的防治,尤其是HPV感染阶段及CIN阶段有显著优势。对HPV感染,除了常用清热解毒、活血利水、健脾除湿等内治法外,结合局部外用药,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促进HPV转阴及降低HPV-DNA载量。对于CIN常内外兼治、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多种方法进行治疗,逆转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异常结果、清除HPV、控制病情的发展。中医治疗宫颈癌多以补益肝肾、健脾扶正法佐以祛邪,可提高免疫功能、减轻毒副反应、延长生存期,使癌灶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三种不同治法对小鼠脾脏BCL-2、Caspase-9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NIH小鼠100只,随机分为补肾组、健脾组、活血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分别予以六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复方丹参饮和生理盐水灌胃给药,并给予环磷酰胺腹腔注射造模,检测脾脏BCL-2、Caspase-9 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抑制小鼠BCL-2表达显著降低且Caspase-9表达显著升高。补肾、健脾、活血三方皆能提高BCL-2 mRNA表达,并抑制Caspase-9 mRNA表达(P<0.05)。结论:以六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复方丹参饮为代表的补肾、健脾、活血三种不同治法能有效地促进BCL-2表达,并抑制Caspase-9表达,这可能是三种不同治法改善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疑难病之一,目前尚无药物和治法能够完全阻止本病患者肺功能的进行性恶化,中医药在本病的全程防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健脾补肾法从补益先天、后天之本入手,在提高自身免疫、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防止病情反复、加重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运高 《国医论坛》1994,9(2):42-44
动物模型和治法是中医抗肝纤维化研究中二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对常用的四氯化碳中毒、复合因素、白蛋白免疫损伤、四氯化碳加白蛋白、血吸虫感染性肝纤维化模型和活血化瘀、益气活血、益气活血合行气解毒、化瘀软坚、益气健脾、疏肝理脾、补肾养阴等治法进行了述评,提出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调节抗肝纤维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理气等常用不同中医治法对大鼠肝癌的作用机理及其差异.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水溶液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分别观察这些不同治法对肝癌大鼠肝组织AFP及三个Ras基因的转录调节作用.结果:(1)不同治法能够针对性地调节癌基因Ras的转录水平,其中清热解毒法和活血化瘀法对N-ras基因、健脾理气法对H-ras和K-ras基因的转录水平都有显著的下调作用;(2)不同治法对大鼠肝组织AFP基因转录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其中,清热解毒法作用最强.结论:不同中医治法能够不同程度地调节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癌基因的转录,并且这些治法有着明显的作用选择性,其中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对肿瘤的直接抑制作用较好,而健脾理气法可能对肿瘤的转移与复发有效.  相似文献   

8.
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结肠炎100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的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属中医的久泻、久痢等范畴)。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以清热利湿,健脾,疏肝,涩肠等治法多见。笔者用健脾补肾法治疗本病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首批国医大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UC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收录的文献,并手工检索《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等著作中30位首批国医大师治疗UC的医案和验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结合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UC中医证候、治法及用药频次、性味归经、配伍、核心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位国医大师的149首处方。UC常见中医证候为湿热内蕴、脾虚湿热,常见治法为清热化湿、健脾益气,常用中药为健脾化湿药,常用炮制方法为炒炭。关联规则分析得到7组常用药对,其中党参-白术频次最高。因子分析得出10个有效公因子,其中公因子1为健脾化湿组,公因子2为清肠止痢组。结论国医大师治疗UC以健脾化湿为基本治法,巧用清肠止痢之品,不忘兼顾脾肾。  相似文献   

10.
脾虚证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婷  郭勇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11):502-505
脾虚证系一组较集中地反映脾的各种生理功能不足表现的综合症候群,可见于多系统多病种之中.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传统中医学的“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解剖学概念,而且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网状内皮系统,可以产生具有重要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脾虚时中枢、外周淋巴组织的免疫功能均被削弱,其免疫功能改变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大量临床研究也表明补气健脾、温中健脾等治法均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这说明中医学的脾与免疫学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对近年来脾虚证在细胞、体液、分子免疫及免疫遗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杨文华教授临床辨治溶血性贫血擅长从"湿""瘀""虚"着手,临床上运用清胆化湿、健脾补肾等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杨文华教授认为溶血性贫血表现为贫血、黄疸,而黄疸与湿邪密切相关,湿为阴邪,致病易阻遏气机、伤人阳气,脾阳虚兼湿浊或湿热为阳黄、阴黄病机。临证治疗在疏肝利胆退黄的同时还应顾护脾运,活血化瘀并用。杨文华教授认为肾虚寒凝、胆汁外泄,气血虚弱、百骸失养也是该病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12.
孙光荣教授巧用中和思想,对于治疗肿瘤有着独特的经验。孙光荣教授治疗肿瘤主要从肝肾入手以扶正为本兼化痰散结,活血通络;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痰,解毒散结佐以利水,重在肺脾;理气活血通络,佐以软坚散结,重在调肝;健脾养心,利水渗湿,清热解毒重在心脾;通过几个医案,以窥孙光荣教授之大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清肝利湿、健脾益肾法治疗中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中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清肝利湿、健脾益肾中药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免疫功能指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近期治愈率为76.2%,总...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衰竭诊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竭要早诊断 ,对无明确肾脏病史 ,但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伴高血压、消化道症状者 ,要尽早想到本病 ,做相关检查以确诊。治疗应突出个体化 ,对早、中期患者以中医治疗为主 ,重在温补脾肾或滋补肝肾 ,药选性润平补之剂 ;晚期患者重在祛邪 ,包括通腑泻浊、活血化瘀、利水、平肝熄风等 ,配合西医替代疗法或静脉用药以急救 ,或多途径、多方法综合调理。  相似文献   

15.
风药是指味辛、性轻,有升、散、透、窜、行等特性,具有发散透邪、祛风除湿、平息内风、疏通气机、通关利窍等作用的一类药物。黄疸是以身、目、小便黄染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因其主要由于湿邪为患,故病程多迁延难愈。中医认为风能胜湿,风药具有祛湿化痰、疏肝利胆、活血通阳以及引经增效等作用。中医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均表明,在黄疸病治疗中,针对其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加入豨莶草、川芎、刘寄奴、桂枝、徐长卿等相应风药,可以加速黄疸消退。因此,进一步探讨风药治疗黄疸的理论机制及用药规律,可为黄疸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有关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医临床研究,包括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本病病因病机多为人体感受热邪导致邪热灼伤脉络,肝、脾、肾等脏腑之气阴亏损,无力摄血,血溢脉外或气虚无力行血,导致血液淤滞,损伤脉络所致。中医治疗以辨证分型、经方验方为主,治法多从滋阴清热,凉血止血;补脾益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入手,且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一部分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也收获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主要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证,脾肾气虚为本,风邪、湿热、瘀毒为标,湿热贯穿于病程的始终.治法从脾、肾、肝、肺等入手,兼以清利湿热、祛风、摄精固涩等,久病重症者可加用虫类药物,配合活血化瘀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7,(4):319-321
头痛病的发生与五脏六腑及经络有密切关系,顾锡镇教授认为头痛主要病因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而肝经见证尤多。肝郁化火,肝火上炎;脾肾亏虚,脑失所养;痰浊内生,上扰清空;血行不畅,瘀阻脑络;水饮内伏,冲逆上犯,可变生头痛。顾教授强调治疗要辨证准确,分清虚实,谨守病机,从"火""虚""痰""瘀""水饮"五个方面辨治头痛,清肝泻火、益气养血、化痰通络、活血化瘀、利水消饮,并总结顾教授治疗头痛的常用方药。  相似文献   

19.
王垒  高积粮  王皓 《世界中医药》2014,9(6):764-765,768
傅有执治疗慢性胃脘痛经验在病机上认为脾虚、气滞、瘀阻贯穿慢性胃脘痛全程;在治疗上健脾贯穿治疗全程,平补脾胃;重视脾肾同调、兼顾调肝、擅用通络之品;常清消温补共见一方。  相似文献   

20.
中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认识的三维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寻中医对糖尿病认识的轨迹 ,类比中西医对糖尿病的认知 ,复于临床观测抽象后得出 ,糖尿病发病的根本病因 ,在于体质 ,饮食、情志、劳倦、药石所伤惟作用于特定的体质后始能致病 ;糖尿病脏腑的损伤以肾、脾最为关键 ,提示临床治疗糖尿病应以固肾健脾为总则 ,在此总则下适时施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燥湿化痰诸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