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8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纤灵方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郭振球教授抗纤灵方辨证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疗效及机制 方法 将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辨证分为抗纤灵Ⅰ方组(气虚血瘀证型)、抗纤灵Ⅱ方组(气滞血瘀证型)、西医常规治疗组(两证型混合)3组,治疗40 d后,比较观察临床症征及疗效、肝脾B超及疗效、胶原代谢和血浆纤溶酶等指标的改变.结果 治疗40 d后,(1)抗纤灵两方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常见的10项症征减轻明显,临床症征积分值分别减少7.76分和6.59分,症征的总有效率分别达93.9%和93.3%,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2)抗纤灵两方的肝脾B超7项指标都明显好转,B超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和B超疗效都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3)抗纤灵两方血清透明质酸和血清羟脯氨酸的水平下降,血浆纤溶酶均明显升高,活性增加,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郭振球教授的抗纤灵Ⅰ方和Ⅱ方两方辨证施治确有较好的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肝脏胶原代谢、抑制肝纤维间质细胞增生、提高血浆纤溶酶的活性从而修复肝脏病损组织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SF)82例、血吸虫病非肝纤维化(SNF)35例和健康人(HP)32例甲襞微循环及肝脏B超、胶原代谢进行同步观察分析,结果表明;①血吸虫病患者普遍存在甲襞管袢内径缩小、管壁增厚、微血管压力加大、微血流速度减慢等微循环障碍。②SF患者甲襞微循环障碍不但较SNF虑者严重,而且随着SFⅠ期、SFⅡ期、SFⅢ期病情加重.其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异常的程度也递增。③SF患者申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与门脉主干内径、门脉管壁厚度等超声指标及HA、HYP等胶原代谢指标治疗前后呈同步变化,有相关关系;而且与门脉主干内径和HA、HYP等指标阳性率相同。提示甲襞微循环观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重症肝炎疗效低,病死率高。本文通过阐述重症肝炎建立成功治疗方案的意义,回顾其西医及中医治疗方法,肯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价值及可行性,分析氧化应激损伤在重症肝炎发病机制中的地位,研究抗氧化损伤的临床验方三黄茵赤汤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从而确定抗氧化应激损伤将成为治疗重症肝炎的新靶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应该重视运用抗氧化损伤药物。  相似文献   
4.
湿热证患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E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观察组33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18~64岁,病例全部来源于我校南方医院中医湿热病专科门诊。对照组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21~59岁,为我校健康在校学生员工。上午空腹采血,作有关检测。1.2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温病学》(5版)等制定。(1)主症:恶寒发热,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头身困重,口渴不欲饮,渴喜热饮,渴不欲多饮,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或滑数。(2)次症:神情淡漠,胸膈痞闷,咳嗽痰稠,恶心呕吐,纳呆不饥,脘腹胀痛,便溏不爽,尿…  相似文献   
5.
6.
方有执,明代著名医学家,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1592年(明万历十二年)著成《伤寒论条辨》(以下简称《条辨》),启后来各个流派之先端,成错简学派之鼻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后世对其错简重订的原因、学术观点以及方法等缺乏深入的研究.兹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探,期望对继承和发展仲景学说有所裨益.一、重订《伤寒论》的原因方有执涉入医门之际,《伤寒论》在医学界已较为普及,并享有崇高盛誉.方氏认为“圣古今而祖方法者在仲景”(引自(条辨》,下同),“欲求医道,舍此何之?”于是,“乃购求其遗书,笃志如此.”方氏在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古代房中术兴衰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中医理论建立登革热湿热证动物模型,并对模型加以评价。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高糖高脂饲料+高温仓+感染因子登革病毒(DEN),建立研制登革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观察小鼠一般生物学状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给予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从病因、症状、体征、实验指标及中药治疗反证等方面评价模型。结果:动物模型符合登革热病的特点,未改变登革热模型的关键指标(湿热毒组病毒测定G值:32.70),同时模型小鼠出现明显湿热证客观指标的变化(P<0.01),经中药复方治疗后,上述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复合因素接种DEN,可建立小鼠感染模型,为研究中医药治疗登革热的效果和机制提供了较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从脉象特征、影响因素、形成机制、浮沉比较、所主病证5个方面对沉脉进行了阐述。其特征是脉位较低,轻取不应,重按乃得;影响因素包括体型、季节、性别;沉脉的形成与疾病的表里、气血的强弱、气机郁滞的程度、邪气的性质及多少有密切关系;借助浮沉脉象的比较,可判断正气的强弱,邪气的多少以及病位和病势;沉脉主里此为常规,多见于阴寒内盛、水饮、阳气虚衰、气机郁滞、血虚、阴虚内热等情况;沉脉也有主表之时,多见于表证初期和太少两感。  相似文献   
10.
从脉象特征、影响因素、形成机制、所主病证4个方面对浮脉进行了阐述。其特征是脉位在上,用力则减;影响因素包括体型、季节、温度;浮脉的形成机制与疾病表里、正气强弱、邪气多少、气机郁滞、阴阳格拒、真气外泄等有关;浮脉主表此为常规,但也有里证表现浮脉者,并列举热证、肺病、头痛、营卫不和、虚阳浮越等5种里证表现为浮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