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6-28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引起的慢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以溶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等表现为主要特点。刘宝文教授认为其属"虚劳血虚""湿热黄疸"范畴,"虚""湿""瘀"是本病的三大病理因素,临床辨证分为脾肾亏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等证型,以扶正(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祛邪(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文华教授认为骨髓纤维化的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瘀阻脏腑;湿毒内蕴、毒瘀内结;因虚致瘀、因瘀致虚。杨文华教授认为骨髓纤维化的治疗应遵个体化,分期治疗。根据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杨文华教授在活血化瘀的同时,注重软坚散结类药物的使用。杨文华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骨髓纤维化临床上辨证可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夹瘀、阴亏血瘀、阳虚血瘀、毒热血瘀。无论哪种证型,总以"血瘀"为其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针对血瘀不同证型,分别应用不同的化瘀法。杨文华教授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外治作用,运用中药研末外敷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作用迅速有效,且可避免口服经消化道吸收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毒副反应。杨文华教授治疗骨髓纤维化强调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辨清病位,善辨脏腑;调节免疫,预防转白;专药对药,四气五味。  相似文献   

3.
溶血性贫血在我国贫血病人中占10%~15%.其病因复杂,病种繁多,是以贫血、黄疸为主要临床征象的一庞杂综合征,因而就没有一致的治疗措施.在中医学中,溶血性贫血属于"黄疸"、"虚劳"等范畴,临床上以乏力、头晕、心悸气短、面色无华等贫血症状为主,伴有黄疸.本病属虚实错杂之证,以气血不足为本,黄疸、积聚为标.临床治疗要辨清标本虚实,分而治之.笔者认为,五脏协调作用才能保证血液正常生成,故临证当协调五脏.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再障与慢性再障,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再障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杨文华教授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治疗血液病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具有独特建树,现将杨文华教授辨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思路及经验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黄疸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临床表现。肝移植术后并发的黄疸直接影响移植肝的功能,同时也是影响多植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许建阳教授治疗肝移植术后并发的黄疸有独到见解。认为肝移植术后并发黄疸的病机主要为湿、热毒和术后并发的黄疸有独到见解。认为肝移植术后并发黄疸的病机主要为湿、热毒和瘀交结。并根据病因病机自拟田基黄合茵陈蒿汤加减。经多年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鲍身涛教授认为湿疹的中医病机以肝脾失调为本,而以"湿""热""毒"为标。故治疗应重视疏理肝气、健运脾胃,同时兼顾清热、利湿、解毒等以祛除病邪,临床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医外治法,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王永宏教授治疗顽固性带下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王永宏教授临诊与学习王永宏教授的医案,并结合古代医家的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特点等方面分析总结导师治疗带下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结果王永宏教授治疗顽固性带下病多以"湿""瘀""虚"立论,认为"瘀能滞湿,湿能生瘀""无虚不生湿,无湿不作带""久病多瘀,久病必虚",湿、瘀、虚三者恶性循环,互为因果,治疗上以祛湿、活血、扶正为基本治疗原则,随证加减。结论王永宏教授治疗顽固性带下病设方平易,用药纯和,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值得进一步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介绍杨文华教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经验。杨文华教授治疗血液病四十年,她认为本病病机病机在于热、瘀、虚,治疗应根据病变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证型,分别施治,治疗上分别采用清热泻火、滋阴降火、益气摄血等治则,兼以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肝叶硬"与肝硬化的病因病机和主要特征,认为肝硬化在目前中医学术界尚无统一命名。根据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病症范畴。有黄疸者诊断为"黄疸",无黄疸者,依其主要表现的不同而诊断为胁痛、积聚、鼓胀等这是临床常用的肝硬化中医病名诊断方法,然而临床上许多患者既无黄疸,又无胁痛,无鼓胀,肝脾亦无肿大,尚无积聚可言。"肝叶硬"是中医对肝硬化的最优病名诊断。  相似文献   

10.
龙政 《山西中医》2013,29(1):47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增多,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临床可表现面色无华、头晕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腰疼、寒战等,属于中医黄疸、虚劳等范畴。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本病尚无理想的防治方法。笔者跟随郑翔教授1年有余,偶遇溶血性贫血患者1例,运用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廖某,男,60岁,2012年4月25日初诊。患者食欲不振,皮肤、巩膜黄染9个月,伴小便色深如  相似文献   

11.
肺癌西医病位在肺,中医病位在肺、脾、肾三脏,病机为气、痰、湿、血、阴、阳、毒等相互交织,辨证分型以气虚型、痰湿型、血瘀型、阴虚型4类为主,配合西医的分型可初步将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腺癌与阴虚毒热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小细胞肺癌与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肺泡细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血两虚证相结合,形成相对应关系,相互借鉴参考,以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肾的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职而致心之气血阴阳逆乱。标实证则以痰湿、浊毒、瘀血为主。肾元亏损、脾气衰败,气机升降失调,极易发生肾水不升、心火不降,肾精亏虚、心血及心神失养,甚则心肾阴阳亏虚、虚阳浮越等心肾不交之证。痰湿、浊毒、瘀血内生,痹阻心脉,从而产生"胸痹、心痛、心悸"等心系病证。痰湿、浊毒、瘀血又常相互影响,瘀血阻滞脉络,可致水液内停;痰湿亦可阻滞脉络,而使瘀血内生;浊毒耗伤正气,而致气虚水停;浊毒又常与瘀血、湿热并行,并行后若上窜入心入脑,易蒙蔽心窍,发为危候。故临床上化痰利湿、活血祛瘀、泄浊解毒常常相兼而用。另外,外感风、寒、湿等邪亦会加重病情。故治疗上当以心肾同治、补虚泄实为法。同时脾为中州,助力于心火与肾水之升降交济,且肾与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相互滋生,故治疗上亦需兼顾实脾。  相似文献   

13.
吴霞霜  张斌霞 《河南中医》2020,40(4):548-551
张斌霞教授治疗慢性失眠遵循平调阴阳,补虚泻实的总治法,认为慢性失眠发病多与心、肝、脾、肾四脏密切相关,以心肾为根本,肝胆为枢机,脾胃为通路,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辨证,侧重有所不同。张教授治疗失眠强调以阴阳为纲,认为不论采用何种治疗都应遵循"平调阴阳,引阳入阴"的治疗大法,不可忽视阴阳变化,而一味安神。张教授治疗慢性失眠,以疏利肝胆为法,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尤爱甘松一药,因其性甘温,除醒脾健胃外,还可理气开郁,有肝脾同调之功。张教授治疗慢性失眠避用破气消积药物,取厚朴花而非厚朴,因厚朴花理气化湿无厚朴燥湿下气之力,花类药物质轻升散,可更好助脾胃升发清阳。张教授认为,慢性失眠病程较长,具有久病多虚、久病及肾、久病入络、久病致郁、久郁生痰特点,补虚多从肾入手,根据病邪性质,选择性配伍化瘀通络、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之品,常有良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姜惠中教授诊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的学术思想及辨治规律。方法 采用古今云医案平台数据挖掘系统中关联规则及层次聚类方法分析姜惠中教授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治疗的PCOS医案,总结归纳其学术思想及辨治规律。结果 纳入病案162例,共381诊次。涉及中医疾病11种、证型12种、症状144个。证型拆分得到4个实性证素(气滞、痰湿、血瘀、火热)、3个虚性证素(阳虚、阴虚、气虚)及3个病位证素(肝、肾、脾)。高频症状分层聚类后得到肾虚肝郁证、肝肾阴虚证、肾虚血瘀证、肝郁痰阻证4个证型的核心症状组合。共有处方381张,涉及150味中药,首见甘温类、肝经药,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得到药对14对、角药6对。通过对高频药物分层聚类得到6类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体现了滋补肝肾、温补肾阳、补肾疏肝、行气化瘀、化痰利湿的治法。结论 姜教授治疗PCOS注重辨病与辨证结合,认为PCOS核心病机为肾虚肝郁,治疗以补肾疏肝为主,辅以健脾、祛痰、化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郑玉姣 《环球中医药》2013,6(5):379-383
围绝经期高血压是指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高血压。古今医家在临床中不断总结出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并不断地发展完善。其病因病机包括肾阴虚、肾精亏虚,肝肾阴虚,肝失疏泄,气血不足,阴阳两虚,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清阳不升,阴虚内燥,阳虚水饮内停,心肾不交,因虚致瘀,阴阳不和,冲任失调等等。其病位主要在肝肾,但与肺、心、脾等脏腑的关系密切。以阴虚阳亢者较多,但久病可致阴阳两虚。本病发生发展错综复杂,实非"阴虚阳亢"四字可以概括无遗,往往还有气虚、阳虚、气血逆乱、冲任失调,或兼夹有痰、浊、寒、瘀等不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杨淑莲教授认为"髓毒劳"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中医对应名称更好地反映了疾病本质,指出本病以正气亏虚为主,气(阳)虚、阴(血)虚者均较常见,气阴两虚或兼夹热毒、痰浊、瘀血者亦多见,单纯邪实者少见,故其病机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瘀血、痰浊、热毒为标,常见热毒炽盛、瘀毒内阻、气阴两虚、脾肾两虚等证型。杨老师结合精准医疗诊断特点,参照国际常用的MDS预后积分系统,动态应用解毒、益气、健脾、补肾等治疗方法,分期论治MDS,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黄丽娟教授认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阶段及临床表现不同,临床可分为甲亢期、亚临床甲减期、甲减期,可归为中医"瘿病""瘿瘤""惊悸""震颤""水肿"等范畴。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血瘀、阴虚或者阳虚。治疗上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肝郁化火证治以清热泻火疏肝,消肿散结;阴虚火旺证治以滋阴清热宁心,散结消瘿;痰瘀互结证治以理气活血,化痰散结;阳虚痰凝证治以温肾健脾,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67-969
总结导师崔云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经验。从其本虚标实的病机出发,本病发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是在消渴病气阴两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瘀血、痰浊,并阻于络脉,气血不能畅通,筋脉肌肤失养所致。将本病分期论治,早期以气阴两虚为主,中期以肝肾阴虚、痰瘀阻络为主,晚期以脾肾两虚、寒凝血瘀为主;治疗大法早期补气养阴,中期补益肝肾、活血化痰通络,晚期健脾补肾、温阳通络。活血化瘀是本病的重要治法,应贯穿病变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