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0 毫秒
1.
张蒙蒙  孙洁  陈伟  徐新平 《中国康复》2020,35(10):529-531
目的:研究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咽反射有无异常对洼田饮水试验(WST)诊断吞咽障碍及筛查误吸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咽反射检查结果分为咽反射正常、异常组(减弱或消失)。再分别对2组患者行WST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以VFSS为金标准,分别计算WST在咽反射正常、异常组诊断吞咽障碍及筛查误吸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根据 VFSS检查,在咽反射正常组,WST诊断吞咽障碍的灵敏度为98.15%,特异度为40.00%;筛查误吸的灵敏度为60.47%,特异度为68.75%。在咽反射异常组,WST诊断吞咽障碍的灵敏度为88.24%,特异度为42.86%;筛查误吸的灵敏度为36.67%,特异度为72.73%。WST在咽反射异常组患者中筛查误吸的灵敏度低于咽反射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WST对2组患者诊断吞咽障碍的灵敏度、特异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咽反射功能异常会降低WST筛查误吸的准确性,临床中可将咽反射检查作为WST的补充检查手段,为早期明确患者的误吸情况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咳嗽反射缺失并环咽肌失弛缓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1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切除术后气管切开后吞咽障碍患儿。患儿无咳嗽反射,环咽肌完全不开放,误吸严重。予安装说话瓣膜,行呼吸训练、球囊扩张术、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吞咽训练、吞咽手法训练及电刺激等康复。结果 7周后,患儿大口进食稀流质时发生误吸,有弱咳嗽反射,进食浓流质和糊状食物无误吸,环咽肌开放正常。于第11周拔除气管套管后拔除胃管,完全经口摄取足够营养。结论气管切开后并发严重误吸的吞咽障碍患者,可通过佩戴说话瓣膜和综合吞咽训练减少误吸,改善咳嗽反射,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和吞咽生理指标的特点,探讨咽期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且疑似脑卒中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169例,收集每例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部位、脑卒中类型、烟酒史、留置胃管、气管切开、既往病史、洼田饮水试验、咽反射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HISS)评分及改良曼恩吞咽能力(MMASA)评分。入组患者1周内完善吞咽造影(VFSS)及纤维内镜吞咽功能(FEES)检查,根据VFSS结果将169例患者分为咽期吞咽障碍组(92例)及非咽期吞咽障碍组(77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间的临床和吞咽生理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咽期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咽期吞咽障碍的预测价值。 结果 咽期吞咽障碍组与非咽期吞咽障碍组的病程、脑卒中部位、气管切开状态、留置胃管、洼田饮水试验、改良曼恩吞咽能力(MMASA)评分、渗漏-误吸评级(PAS)、耶鲁咽部残留物严重程度分级评定量表(YPR-SRS)、会厌翻折、咽启动、舌骨上移最大距离、咽感觉、咽分泌物水平等经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渗漏-误吸、咽部残留和咽分泌物是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渗漏-误吸评级、咽部残留分级、咽分泌物评分预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95% CI(0.838~0.942)]、0.741[95% CI(0.669~0.806)]、0.874[95% CI(0.814~0.920)],敏感度分别为75.0%、52.2%、84.8%,特异度分别为96.1%、94.8%、85.7%,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级、1分、1级。 结论 渗漏-误吸、咽部残留和咽分泌物为咽期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渗漏-误吸评级、咽部残留分级、咽分泌物评分对咽期吞咽障碍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柠檬酸进行咳嗽反射试验(CRT),评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风险,并与金标准对比探讨其诊断价值,为探索新的误吸筛查方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62例康复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别接受4种不同浓度梯度柠檬酸(0.2mol/L,0.4mol/L,0.6mol/L,0.8mol/L)以及电视透视检查吞咽评估(VFSS)或纤维光学内窥镜吞咽评估(FEES)。以VFSS/FEES为金标准,计算不同浓度梯度柠檬酸咳嗽反射试验对于误吸和隐匿性误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约登指数等。结果: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升高,误吸筛查的敏感性降低而特异性升高。0.4mol/L柠檬酸CRT对于卒中后误吸筛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6.9%和特异性69.4%,约登指数0.46。同样浓度对于隐匿性误吸的敏感性达80%,特异性55.8%,约登指数为0.36;而0.6mol/L柠檬酸CRT对SA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71.2%,约登指数0.38。结论:柠檬酸CRT是脑卒中误吸评估中有价值的筛查工具,其中较低浓度柠檬酸CRT对误吸和隐匿性误吸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改良容积粘度测试(VVST-CV)在吞咽障碍安全性、有效性指标的灵敏性、特异性。 方法 对容积粘度测试(VVST)中溶剂、容积、粘度、测试指标进行改良,使用改良容积粘度测试对吞咽障碍患者89例进行评估,记录其安全性指标(咳嗽、声音变化、血氧饱和度下降≥3%)、有效性指标(唇闭合不良、口腔残留、咽腔残留、分次吞咽)的阳性率,并与吞咽造影检查(VFSS)的渗漏、误吸、残留的阳性率对比,计算改良容积粘度测试对吞咽安全和有效性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 改良容积粘度测试对吞咽障碍、安全性受损和有效性受损的敏感度分别为0.97、0.85和0.95。代表安全性的咳嗽、声音变化和血氧饱和度下降三项指标的敏感度分别为0.65、0.60和0.4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8、0.94和0.94。 结论 改良容积粘度测试简单可行,灵敏度较高,可广泛应用在吞咽障碍的评估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误吸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我院诊断治疗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误吸分为误吸组与无误吸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误吸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咳嗽反射减弱,有机械通气,双侧病变,脑干及小脑病变的患者发生误吸的比例要更高(P0.05);而半卧位、半流质饮食的患者发生误吸的比例更低(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咳嗽反射减弱、机械通气、双侧病变、脑干及小脑病变是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半卧位、半流质饮食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咳嗽反射减弱、机械通气、双侧病变、脑干及小脑病变患者容易发生误吸,而半卧位、半流质饮食能减少误吸风险。临床工作中,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应注意预防误吸,可通过口腔护理、吞咽功能训练、半卧位、半流质饮食等措施预防误吸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肌肉纤维化与舌骨位移的相关关系。 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26例,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下颌舌骨肌的弹性模量,同时对患者的吞咽造影行渗漏-误吸评分(PAS)及运动学参数分析,测量舌骨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将弹性模量与舌骨位移作相关性分析,以PAS>5级为吞咽障碍程度的判断标准构建下颌舌骨肌弹性模量的ROC曲线。 结果 PAS>5级的患者下颌舌骨肌弹性模量与舌骨位移呈负相关,PAS≤5级的患者下颌舌骨肌弹性模量与舌骨位移不存在相关性,下颌舌骨肌弹性模量判断吞咽障碍程度的ROC曲线,诊断阈值为14.37kPa,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81.8%。 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严重吞咽困难患者肌肉纤维化与舌骨位移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肌肉弹性模量可作为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的辅助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吞咽障碍患者发生窒息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 方法回顾1996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发生窒息的吞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意识状态、误吸性质、进食途径、食物性状和窒息发生原因等。 结果共有8例吞咽障碍患者发生窒息,占吞咽障碍患者总数的0.17%;其中男6例,女2例;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分别占25.0%、12.5%、37.5%、25.0%;75.0%的患者处于清醒状态,25.0%的患者意识模糊;显性误吸的患者占37.5%,隐性误吸的患者占62.5%;经口进食患者为6例,鼻胃管注食患者为2例;窒息患者中进食固体食物、半固体食物、流质者分别占50.0%、25.0%、25.0%;8例窒息患者抢救成功2例,死亡6例。 结论吞咽障碍患者窒息的危险因素包括隐性误吸、经口进食固体及半固体食物等,窒息发生后的抢救成功率较低,应高度重视上述危险因素,并制订应急预案,为进一步处理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吞咽障碍患者电视透视下吞咽能力检查(VFSS)结果.方法 16例知情同意吞咽障碍患者接受VFSS检查.分别采用稀钡餐(50% w/v)、稠钡餐(270% w/v)、饼干沾稠钡餐进行咀嚼测试.一口量为10 ml.采用正位、侧位动态造影测试,依次观察双侧梨状窝对称情况、口期时长、咽期起始时间、咽期时长、滞留、误吸及其时间、剂量等.结果5例为口期吞咽障碍;3例为咽期吞咽障碍,显示存在咽期起始迟缓,并且有1例表现为吞咽后误吸;8例为口咽期吞咽障碍,其中5例不伴误吸,3例伴有误吸,其中2例为安静误吸,1例表现为吞咽前误吸,1例表现为吞咽后误吸(梨状窝滞留引起),1例无法判断误吸时间.4例误吸患者中,3例存在钡剂25%以上的重度误吸,1例存在5%的轻度误吸,同时配合吞咽康复治疗.结论VFSS检测可为制订吞咽障碍的康复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造影(DESC)在冠心病(C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于东莞康华医院心血管中心行DSEC,并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CAG)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患者375例。分别以冠状动脉狭窄≥50%、≥75%为CAD诊断标准,以CAG或CTA结果为对照标准,应用四格表计算DSEC诊断CAD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 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为CAD诊断标准时,以CAG或CTA结果为对照标准,DSEC诊断CAD的敏感度为43%,特异度为95%,准确性为67%。冠状动脉狭窄≥75%为CAD诊断标准时,以CAG或CTA结果为对照标准,DSEC诊断CAD的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96%,准确性为88%,较≥50%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有提高。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行DSEC检查的1300例患者中,因发生不良反应导致检查失败16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5%,其中室性早搏最常见。 结论DSEC对CAD有较好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价值,药物和运动协同负荷是对传统负荷超声造影的改良,方法简易可行,多巴酚丁胺不良反应可防可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大便隐血试验、血清癌胚抗原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327例结肠息肉患者、126例胃癌患者、96例胃息肉患者、182例消化道溃疡患者及150例胃炎患者(对照组)的大便隐血试验及血清癌胚抗原检测结果,对上述指标在大肠癌筛查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大肠癌诊断中,单独应用大便隐血试验的敏感度为50.9%,特异度为86.8%,Youden指数仅为37.7%;单独应用癌胚抗原的敏感度为39.3%,特异度为94.2%,Youden指数仅为33.5%.联合应用大便隐血试验+癌胚抗原的敏感度为69.9%,特异度为83.7%,Youden指数为53.6%.结论:血清癌胚抗原和大便隐血试验对晚期大肠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单项应用诊断早期大肠癌的准确率偏低.联合应用可提高大肠癌诊断敏感度,但总体检测效率仍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10)中文版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口咽期吞咽障碍(OD)筛查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方法 采用EAT-10中文版对130名急性期脑卒中后住院患者进行筛查评估,筛查当天行视频透视检查(VFS),选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调整分界值,用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进行筛查效果评价。 结果 根据ROC曲线调查分界值,分界值选1时,EAT-10中文版的敏感度较高(77.9%)、阴性预测值也较高(73.2%),特异度为66.1%,Youden指数0.46,阳性预测值71.6%,阳性似然比2.30,阴性似然比0.33。EAT-10中文版重测信度均0.7以上,不同调查员信度较好,显示条目2有1位调查员的结果是恒定值。量表其余9个条目的一致相关系数均>0.7,各亚项和总分均值间一致性较高。 结论 EAT-10中文版重测信度和不同调查员信度较好,分界值选1为最理想分界值,EAT-10中文版得分≥1时判断吞咽异常有较高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推荐作为急性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吞咽障碍评价标准评定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筛查出128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并根据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利用吞咽障碍评价标准和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同时对其吞咽功能进行评价,后者作为效度标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信度和效标效度评价。 结果吞咽障碍评价标准评分与VFSS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r=0.84,P<0.01);吞咽障碍评价标准在同一评定者及不同评定者间均有良好的信度;可对吞咽障碍的患者是否发生误吸和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肺炎进行预测。 结论吞咽障碍评价标准适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价,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4.
赵琛  于圆圆  王旭惠  王航 《中国康复》2020,35(3):150-152
目的:比较2种床旁筛查法在高龄老年患者的吞咽障碍及误吸中的应用,并研究临床高龄老年患者的吞咽障碍及误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1例高龄老年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WST)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估,观察患者吞咽障碍的阳性率,比较2种方法对误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高龄老年患者吞咽障碍、误吸的情况。结果:WST和SSA评估吞咽障碍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SA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WST(均P<0.05),WST和SSA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ST筛查出53例有吞咽障碍,且WST 3级的患病率高于WST 4级(P<0.01);SSA筛查出57例有吞咽障碍,“头部和躯干部控制中能维持坐位平衡但不能持久”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各项异常总和的发生率(P<0.01)。共有22例患者出现误吸,误吸Ⅱ度的发生率高于误吸Ⅲ度(P<0.01)。结论:高龄老年患者吞咽障碍的患病率较高,对高龄老年患者误吸的筛查标准SSA准确性优于WST,WST 3级异常及SSA“头部和躯干部控制中维持坐位平衡”异常的发生率高,高龄老年患者Ⅱ度误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三磷酸腺苷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东莞康华医院心血管中心、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三磷酸腺苷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造影连续试验,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别以冠状动脉狭窄≥50%、≥75%为冠心病诊断标准,以CAG或CTA结果为对照标准,应用四格表计算三磷酸腺苷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 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为冠心病诊断标准时,以CAG或CTA结果为对照标准,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56%、96%、77%;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造影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76%、96%、86%。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造影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性均高于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造影。冠状动脉狭窄≥75%为冠心病诊断标准时,以CAG或CTA结果为对照标准,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1%、97%、94%;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造影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8%、98%、95%。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造影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高于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造影。 结论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效能优于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造影,两者联合应用既增加了检查的安全性又提高了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说话瓣膜对气管切开吞咽障碍患者渗漏、误吸的影响,探讨说话瓣膜对吞咽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32例气管切开后长期未能拔除气管套管伴吞咽障碍的患者,在其气管套管口佩戴说话瓣膜,佩戴1周后,采用吞咽造影检查观察未佩戴与佩戴说话瓣膜时渗漏、误吸程度的变化,比较其渗漏和误吸的发生率,应用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量表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吞咽造影检查发现32例气管切开患者在未佩戴与佩戴说话瓣膜时误吸的发生率分别为81.25%和56.25%,Rosenbek分级全部为异常级别,未佩戴与佩戴说话瓣膜比较,26例级别有变化,6例级别无变化。结论:气管切开患者佩戴说话瓣膜能显著降低误吸的程度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器(EDP)治疗结合吞咽功能常规训练对原发性帕金森病(PD)吞咽功能的疗效。方法: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PD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吞咽功能常规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配合EDP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吞咽造影检查(VFSS),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Rosenbek渗透-误吸等级量表(PAS)、改良钡剂吞咽障碍造影(MBSS)、柠檬酸诱导咳嗽反射测验(CRT)、Borg呼吸困难指数评分、运动自觉用力程度量表(RPE)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观察吞咽功能、咳嗽反射、呼吸疲劳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的饮水试验、PAS、MBSS、Borg、RPE评分及CRT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的饮水试验、PAS、MBSS、Borg、RPE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的CRT通过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DP治疗结合常规吞咽训练对合并吞咽障碍的原发性PD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优于单一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病人舌压与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于2021年3月—12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住院的244例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病人一般资料、肌少症发生情况、吞咽障碍发生情况、舌压、营养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共病程度进行调查。结果:244例老年病人中,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病人43例(17.6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舌压、简易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SF)得分是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老年病人发生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的舌压临界值为37.655 kPa(敏感度为53.1%,特异度为95.5%);女性老年病人发生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的舌压临界值为28.065 kPa(敏感度为78.4%,特异度为57.1%)。结论:年龄、舌压、MNA-SF得分是老年病人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可以使用舌压快速筛查肌少症合并吞咽障碍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N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经胃镜证实为胃癌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5例。所有患者于术前5 d内均行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检查。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判断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N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采用χ2检验比较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判断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N分期)总的符合率差异。结果病理证实25例患者为N(-)期,40例患者为N(+)期。25例N(-)期患者,超声双重造影判断正确18例,超声内镜判断正确20例;40例N(+)期患者,超声双重造影判断正确32例,超声内镜判断正确31例。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判断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N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80.0%、72.0%、0.52,77.5%、80.0%、0.58;总的符合率分别为76.9%(50/65)、78.5%(51/6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4,P=0.833)。结论超声内镜和超声双重造影判断胃癌术前N分期总的准确率相当,两种检查方法在胃癌术前N分期中各有优缺点,联合两种检查方法可相互弥补不足,增加胃癌术前N分期判断准确率,对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N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经胃镜证实为胃癌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5例。所有患者于术前5 d内均行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检查。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判断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N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采用χ2检验比较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判断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N分期)总的符合率差异。结果病理证实25例患者为N(-)期,40例患者为N(+)期。25例N(-)期患者,超声双重造影判断正确18例,超声内镜判断正确20例;40例N(+)期患者,超声双重造影判断正确32例,超声内镜判断正确31例。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判断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N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80.0%、72.0%、0.52,77.5%、80.0%、0.58;总的符合率分别为76.9%(50/65)、78.5%(51/6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4,P=0.833)。结论超声内镜和超声双重造影判断胃癌术前N分期总的准确率相当,两种检查方法在胃癌术前N分期中各有优缺点,联合两种检查方法可相互弥补不足,增加胃癌术前N分期判断准确率,对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