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颈动脉粥样斑块50例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结果:治疗组明显可改善颈动脉粥样软斑分级。而对照组则随访前后比较斑块分级无明显差异。同时随访期间均未见有明显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疗效好,且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20mg/d较10mg/d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08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药物干预组(A组,40例)及非他汀药物干预组(B组,40例)。并设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C组,40例)。A组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1次/日,疗程16周。B组采用饮食控制,加强体育运动,减轻体重等方法。干预8周后,观察血脂及血浆hs—CRP的变化,8周、16周后复查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A纽与B组两组间血浆血脂、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两组血浆、血脂、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A组血浆血脂、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干预8周时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无明显改变,16周后药物干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变小,易损癍块减少。结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中不仅有降脂的作用,还有降低血浆hs—CRP起到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脂康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1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予血脂康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B组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测血清hsCRP、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hsCRP、TC、LDL-C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P〈0.05);A组HDL-C较入院时升高(P〈0.05)。结论血脂康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ACS可有效降低血清hsCRP水平,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月后,2组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TG、TC、LDL—C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月后,治疗组颈动脉癍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斑块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小于对照纽(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泰脂安胶囊与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脂水平变化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泰脂安加阿托伐他汀10mg组(A组)20例,口服泰脂安胶囊O.9g,每天3次,同时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阿托伐他汀mmg组(B组)20例,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泰脂安加阿托伐他汀20mg组(C组)20例,口服泰脂安胶囊0.9g,每天3次,同时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20,n异。3组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血脂、Hs—CRP水平。结果:A组、B组和C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TC、TG、LDL—C均显著降低,HDL—C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而B组和c组均有5%的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结论:泰脂安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保证疗效,减少阿托伐他汀用量,减轻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国产阿托伐他汀(阿乐)与进口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国产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阿乐组,n=32)和进口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立普妥组,n=28),检测并分析4周、8周内的血脂指标、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及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8周时阿乐组和立普妥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较治疗前下降38%~41%(P〈0.01);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LDL-C、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乐组血清hsCRP水平在4周、8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国产阿托伐他汀(阿乐)与进口阿托伐他汀(立普妥)的降脂效果相似,降低血清hsCRP的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冠心病患者57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如降压、抗血小板、扩血管药物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均连用2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及心血管事件。结果 2组治疗后血脂水平、IMT、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10 mg与2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均对冠心病患者有调节血脂、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作用,但以20 mg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强化调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确诊为冠心病,血清总胆固醇(TC)〉5.2mmol/L(200mg/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12mmol/L(120mg/L),伴或不伴甘油三酯〉1.7mmol/L(150mg/L)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38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8周,B组(对照组)38例口服辛伐他汀20mg/d,8周。于服药前、服药后第4周、第8周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与治疗前相比,4周、8周TC、LDL-C、TG的下降和HDL-C的升高,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相比差异性不大(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强化调脂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EH)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EH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均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适当锻炼,减轻体重,口服贝那普利5 mg~10 mg,2次/日,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 mg,每晚顿服,1次/日,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抵抗素水平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LDL-C、hsCRP、抵抗素、IMT、MAU显著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EH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机制与降低LDL-C、hsCRP、抵抗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微量白蛋白尿(MA)的变化及氟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氟伐他汀治疗组,两组均按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法给予常规治疗,氟伐他汀治疗组另外服用氟伐他汀,同时设38例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及两治疗组于治疗前后检查高敏hsCRP、M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治疗组、氟伐他汀治疗组患者hsCRP、MA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4周后,氟伐他汀治疗组hsCRP、M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均p〈0.05),而常规治疗组hsCRP、M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hsCRP水平和MA对患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更重要的预测作用;氟伐他汀具有抑制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作用,可能是其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荷丹片,两组患者均给药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炎性标记物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结果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TG、LDL-C、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观察组的TG、TC、L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炎性细胞因子IL-6、hs-CRP、MMP-3,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IL-10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作用,并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硝酸甘油,0.25~0.5mg/次,1次/d,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化;阿托伐他汀钙,0.02g/次,1次/d,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1g/次,1次/d,口服;美托洛尔,50mg/次,1次/d,口服;托拉塞米,10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60例麝香保心丸,45.0~67.5mg/次,3次/d,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情况、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6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情况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7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鲨肝醇,20mg/次,3次/d,口服。维生素B4,20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35例地榆升白片,300mg/次,3次/d,口服。连续治疗21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白细胞计数、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7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痊愈4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计数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在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后白细胞减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芪十一味颗粒对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中血细胞降低的改善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135/180μg治疗,每周1次,皮下注射,同时联合利巴韦林800~1 000 mg/d,分3次口服,总疗程48周;将治疗后4~8周白细胞开始下降时给予参芪十一味颗粒(2 g/次,3次/d,口服)治疗的患者设为治疗组(67例),同时将小檗胺片(84~112 mg/次,口服,3次/d)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52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48周检测外周血细胞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数、血小板、血红蛋白、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CV-RNA。结果: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组在维护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至治疗范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提升血小板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对治疗期间肝功能复常及HCV-RNA低于检测线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参芪十一味颗粒可有效提升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尤其能提升血小板水平,未加重肝功能损害,对抗病毒治疗疗效无干扰,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对围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有无影响。方法入选行择期PCI的8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并在PCI前8 h内给予单次高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仅予基础药物治疗。PCI术前24 h内均给予负荷剂量的阿司匹林(300 mg)及氯吡格雷(300 mg)。PCI后24 h测血栓弹力图,3 d后复查血栓弹力图。结果术后24 h、3 d时两组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标志物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前给予单次80 mg阿托伐他汀不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奥氮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通餐后三酰甘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单药治疗,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末同一时段采集血标本,于进食开始计时,2h后抽取肘静脉血3mL,立即分离测定血糖、血脂。结果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后餐后2h血糖均不同程度升高,奥氮平组于第4周开始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利培酮组于第8周开始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奥氮平组治疗后从第4周开始明显高于利培酮治疗组(P〈0.05)。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后餐后2h血三酰甘油均不同程度升高,奥氮平组于第4周开始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利培酮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通餐后三酰甘油、血糖的影响明显大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银杏叶滴丸联合心可舒片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硫酸阿托品,0.3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45例银杏叶滴丸,315mg/次,3次/d,口服;心可舒,1.24g/次,3次/d,口服。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疗效、心电图、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判定疗效。随访6个月,观测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痊愈病例中治疗组3例复发,对照组9例复发。[结论]银杏叶滴丸联合心可舒片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3例)、健康体检者(30例)SAA和APN水平。将STEM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干预组(n=31)和阿托伐他汀40 mg干预组(n=32),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SAA和APN水平。结果干预前SAA水平在2 0 mg组和4 0 mg组均比健康组高,APN水平在2 0 mg和4 0 mg组比健康组低(P〈0.05);2周后SAA在20 mg组和40 mg组均较干预前降低,APN在20 mg和40 mg组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后40 mg组与2 0 mg组比较SAA和APN的浓度变化幅度更大(P〈0.0 5)。STEMI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478,P〈0.05)。结论 STEMI患者SAA水平升高,APN水平降低;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可降低SAA浓度,升高APN浓度;大剂量可使SAA和APN浓度变化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高频彩超观察不同剂量立普妥对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试验一组口服立普妥10 mg/d(n=51),试验二组口服立普妥20 mg/d(n=49),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药物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颈总动脉和双侧颈动脉分叉处IMT有明显改善(P〈0.05),颈内动脉IMT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组间比较IMT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严重肝肾功受损及肌酶升高。结论从卫生经济学出发,每日10 mg立普妥即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是安全、有效的;彩超可以准确、方便地评价不同剂量的立普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家兔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和喂饲高脂饲料方法造模,分为模型组(n=8)、西药对照组(n=8)和中药组(n=8),正常组(n=8)不行手术,4周后,西药对照组喂以辛伐他汀5 mg/(kg·d)+高脂饲料120 g/d;中药组以脑心通胶囊90 mg/(kg·d)给药+高脂饲料120 g/d。共喂养4周。并分别于实验第0周、4周末、8周末取血、处死动物,取材,切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8周末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用ELISA法检测8周末血浆内皮素-1水平。结果:8周末,模型组兔血浆NO含量较正常西药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和中药组兔血浆N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中药组兔血浆NO水平升高较西药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8周末,模型组家兔血浆ET-1水平较正常西药对照组明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及中药组兔血浆ET-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可促进NO合成和分泌并抑制ET-1表达,利于恢复NO/ET-1平衡,保护内皮细胞功能,从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