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其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血栓前状态(PTS)是指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不平衡导致的一种血栓倾向,涉及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凝血、抗凝和纤溶因子及血液黏度等多种因素,表明机体正在形成血栓,但尚未发生栓塞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后脑氧摄取分数(OEF)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将5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重症组32例,非重症组26例,通过颈内静脉置管采血检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同时检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并计算OEF。比较2组SjvO_2和OEF,并分析两者与GCS、格拉斯哥匹斯堡昏迷评分(GCS-P)、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相关性,以及OEF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重症组比较.重症组患者SjvO_2明显升高,OE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jvO_2与GCS、GCS-P、GOS呈负相关,OEF与GCS、GCS-P、GOS呈正相关(P<0.01)。OEF≤30%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OEF>30%患者(P<0.01)。结论 OEF可作为老年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后,评估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MMP-9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常规组单纯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并在第1天、第3天、第8天、第14天时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对比MMP-9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14天MMP-9浓度降至正常,MMP-9浓度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特别在大面积梗死亚组。结论MMP-9血清浓度与急性脑梗死面积大小成正比。经药物治疗后,MMP-9血清浓度无高峰出现,呈缓慢下降曲线,醒脑静注射液干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Jun氨基端激酶(JNK)特异性抑制SP60012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性蛋白Beclin1、髓样细胞白血病基因-1(Mcl-1)蛋白和B淋巴瘤-2基因相关X(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均采用线拴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模型,脑缺血1 h再灌注72 h。造模前,实验组先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3μg·μL^(-1)SP600125溶液10μL,1 h后进行MCAO制模。以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测定MCAO后JNK与Beclin1的表达;以免疫印迹法测定MCAO后JNK、Beclin1、Mcl-1和Bax蛋白表达。结果给药后,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的JNK条带光密度值分别是0.11±0.05,0.83±0.03,0.56±0.04;这3组的Beclin1条带光密度值分别为0.14±0.04,1.77±0.05,0.86±0.05;这3组的Mcl-1条带光密度值分别为0.17±0.03,0.79±0.04,1.46±0.05;这3组的Bax条带光密度值分别为0.26±0.05,1.15±0.06,0.47±0.04。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JNK、Beclin1、Mcl-1和Bax值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JNK、Beclin1和Bax值均明显下降而Mcl-1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通过抑制JNK可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后Bax与Beclin1的表达、上调Mcl-1蛋白表达,推测JNK可能参与调节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自噬。  相似文献   
5.
平山病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兴泳  唐荣华  唐洲平  雷惠新 《临床荟萃》2007,22(17):1256-1257
患者,男,19岁,主诉右上肢肌肉无力、萎缩2年半。2年半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右手无力,握力减退,随后出现手指伸直困难,手部遇冷水刺激感僵硬、发绀、疼痛,右手肌肉萎缩。曾于外院就诊,诊断“运动神经元病?”,服用B族维生素、扩血管药物等治疗,症状无好转,仍缓慢发展至右手前臂肌肉萎缩。否认外伤史、毒物接触史和家族遗传史。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清晰流利,思维敏捷。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右上肢近端肌力5级,远端肌力4级,夹纸试验( );右手平举轻微震颤,右手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蚓状肌明显萎缩变薄。右侧前臂尺侧中下2/3肌肉萎缩明显,呈斜坡状。右侧…  相似文献   
6.
测定61例急性期Bell's麻痹患者7项免疫指标,部分病例在病后1个月复查。发现急性期IgG、LTT、E-RFC均显著增高,发病1个月内IgG有逐升后降的趋势,而LTT、E-RFC升高后较恒定。预后差的患者急性期IgG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提示Bell's麻痹同时有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异常,可能为Ⅲ、Ⅳ混合型变态反应。BP的病理自限性可能与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D-二聚体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急性期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D-二聚体(D—D)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结果:HICH发病后24小时内及第3天,血中D-D显著升高,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ICH急性期D-D暂时性升高,是纤溶系统对HICH时脑组织损伤引起血中凝血活性升高的一种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8.
雷惠新  周秀珍 《中级医刊》1997,32(10):27-29
对41例血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康复的患者进行1 ̄3年的随访,并建立同期患病ACL抗体阴性的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随访比较。发现ACL抗体阳性者复发次数明显高于阴性者,且容易发生痴呆,提示ACL抗体的检测与对此类患者的随访,将是防治和评价脑血管病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心钠素(ANP)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5例高血压脑梗塞患者血浆ANP含量水平,并与33例健康者的ANP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高血压性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浆ANP含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大以大梗塞组ANP降低更为明显(P〈0.001),提示ANP的测定可能作为判断脑梗塞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一项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