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与广西地区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29例临床确诊为早发性帕金森病(EOPD)和34例临床确诊为晚发性帕金森病(LOPD)的患者的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结果:未检测到Parkin基因1~12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结论:未发现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与PD发病有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与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52例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病人外周血白细胞DNA的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并对SSCP有异常泳动外显子进行DNA测序。【结果】发现1例病人(1.9%)存在parkin基因2号外显子缺失,2例病人(3.8%)分别存在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PCR产物SSCP发生泳动变位,测序发现1号外显子为杂合突变(T103C),2号外显子为纯合突变(G237C)。【结论】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可能与部分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与散发性早发帕金林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52例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病人外周血白细胞DNA的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并对SSCP有异常泳动外显子进行DNA测序。[结果]发现1例病人(1.9%)存在parkin基因2号外显子缺失,2例病人(3.8%)分别存在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PCR产物 SSCP发生泳动变位,测序发现1号外显子为杂合突变(T103C),2号外显子 为纯合突变(G237C)。[结论]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可能与部分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4、10号外显子多态性位点S/N167、R/W366、V/L380等位基因频率与广西地区帕金森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27例临床确诊为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和30例临床确诊为晚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以及110例对照者Parkin基因外显子4、10,再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多态性位点S/N167、R/W366、V/L38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早发性帕金森病组和晚发性帕金森病组及对照组间S/N167、R/W366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差异,早发性帕金森病组V/L380多态性位点C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50岁对照组(χ2=4.232, P<0.05),帕金森病组女性患者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女性(χ2=6.055,P<0.05).结论:Parkin基因外显子10的V/L380多态性可能与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尤其可能与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早发型帕金森病(Parkinsion's disease,PD)患者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型帕金森病(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ion's disease,AREP)家系患者DJ-1基因外显子的突变特点,探讨DJ-1基因外显子的突变与广西地区PD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及DNA测序等技术查找DJ-1基因缺失突变及点突变.结果:45例早发型散发性PD患者和12例分别来自5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型PD家系的DJ-1基因的2~7号外显子全部被成功扩增,未见大片段缺失.产物经SSCP方法和测序检测,未见点突变与缺失突变.结论:DJ-1基因的突变不是广西地区早发型PD患者的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是主要由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所导致的一种常见疾病。已在退行性早发性帕金森病的家族中发现,除parkin和DJ-1基因之外的PTEN诱导激酶(PINK1)基因突变。在177例发病年龄≤60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帕金森病家族成员(主要来自欧洲)中筛查parkin和PINK1基因突变。在7个不相关的家族中,鉴定出10个致病性PINK1突变(5个错义突变、2个无义突变和3个移码缺失突变),其中的8个为新发现的突变,所有突变均呈纯合或复合杂合状态。有趣的是,在1个有2种不同突变的家族中观察到拟显性遗传。12例PINK1突变患者和114例parkin突变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7.
金煜  丁美萍  张宝荣 《浙江医学》2004,26(3):161-164
目的观察早发性帕金森病(EOP)和迟发性帕金森病(LOP)患者中parkin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EOP17例,LOP27例.抽取患者外周血后提取DNA,PCR扩增parkin基因Exon3、4、5、7,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外显子缺失突变,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点突变.结果17例EOP中存在Exon3和Exon5联合缺失1例,27例LOP中存在Exon5缺失1例.单链构象多态性未发现单链泳动异常.4例有家族史的患者中存在parkin基因突变1例(25%),40例散发患者中存在parkin突变1例(2.5%).结论无论是EOP还是LOP患者中均可检测到parkin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8.
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Parkin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 对18例帕金森病病人和20例正常人Parkin基因的第3、4、5、6、7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4例病人有Parkin基因第3外显子点突变, 1例病人有Parkin基因第4外显子点突变,2例病人有Parkin基因第5外显子点突变.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结论 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中存在Parkin基因点突变,Parkin基因点突变可能是散发性帕金森病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湖南人群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和Nijmegen断裂综合征1(Nijmegen breakage syndrome 1,NBS1)基因的突变特点及潜在意义。方法:纳入131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PTEN基因所有外显子以及NBS1基因外显子5和外显子6的突变位点进行筛查,然后采用DNA直接测序证实。结果:在131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PTEN基因插入突变IVS4+109insTCTTA,其突变频率为1.15%;首次发现PTEN基因的2个突变225 A>C(Thr 160 Pro)与IVS5+13T>C,另一个已报道的错义突变为rs121909229 G>A(Arg 130 Gln)。在NBS1基因上发现3个突变,其中IVS6+43A>G与IVS6+127A>G为首次发现,另一个已报道的同义突变为rs1805794 G>C(Glu 185 Gln)。结论:新发现的PTEN和NBS1突变可能是中国湖南人群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Song CG  Hu Z  Yuan WT  Di GH  Shen ZZ  Huang W  Shao Z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3030-3034
目的研究中国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对象为来自上海地区的50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440岁),其中13例(26%)有一级亲属患病家族史。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之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BRCA1基因中发现有6个致病突变位点,其中4个为新发现的位点,包括两个移码突变(3449insA,5587-1del8)和两个拼接点突变(IVS17-1G〉T,IVS21+1G〉C)。BRCA2基因的两个致病突变位点都很接近位于Il号外显子上;其中的1个致病突变位点为移码突变(5950delCT),另一个错义突变(5911G〉C)可能为新的致病突变位点。另外,共发现有12个新的SNP位点,都未引起氨基酸编码改变;其中,8个在BRCA1基因上,4个在BRCA2基因上。在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频率(12%)比BRCA2基因(4%)高;BRCA1基因突变频率在有无家族史的患者中分别为30.8%和5.4%。结论新发现的4个BRCA1基因的致病突变位点和一个BRCA2基因的错义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在中国人群中,BRCA1基因突变起着比BRCA2基因更大的作用;本研究为未来的临床基因检测提供了可能的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11.
背景:早发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EN1)或早老素-2(PSEN2)的基因突变所致,其表型差异与PSEN1的不同突变相关。PSEN1的不同突变已在早发阿尔茨海默病伴痉挛性截瘫的病例中报道。目的:描述与早发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伴痉挛性截瘫相关的一种PSEN1基因的新突变。患者和方法:研究对象是1例27岁的伴痉挛性截瘫的早发痴呆男性患者。检测该患者及其家族成员的PSEN1、PSEN2和APP基因序列。为检测对β淀粉样蛋白多肽(Aβ)产生的可能突变效应,将突变基因转染HEK293细胞后再检测蛋白Aβ42和Aβ40的产量。结…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家族性和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富含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PARK8)基因中发现了几种致病突变。筛查了挪威435例确诊帕金森病患者和519例对照受试者7处LRRK2突变的发生率。结果发现,来自7个家族的9例患者是LRRK26055G>A(G2019S)杂合子突变的携带者。28例一代亲属中的12例也携带该突变,但仅1例为帕金森病患者。LRRK2相关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包括非对称性的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良好的肌强直,并且该病不能与特发性帕金森病相鉴别。挪威中部地区LRRK2相关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Aasly J.O.$Department of…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易患基因1(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早发性(发病年龄≤35岁)、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0例,其中汉族30例,维吾尔族30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检测BRCA1基因突变,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为18.3%(11/60),其中维吾尔族患者BRCA1突变率为30.0%(9/30),汉族患者BRCA1突变率为6.7%(2/30),两者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P=0.019)。60例患者BRCA1突变的位点共11个,其中8个可引起氨基酸错义突变,2个移码突变,1个拼接点突变。BRCA1基因突变者与无突变者民族、淋巴结转移个数、Ki-67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存在差异,BRCA1突变者临床表现淋巴结转移多、Ki-67蛋白高表达,提示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可能发病早,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汉两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病理确诊的65例(维族35例,汉族30例)早发性乳腺癌标本,运用酶链聚合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65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BRCA1的突变率为21.5%(14/65),35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34.3%(12/35),30例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6.7%(2/30)。65例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的位点为第2、第10、第18号外显子,共发现14个突变位点,位于Exon10共11个,其中10个可引起氨基酸错义突变,3个无义突变;位于Intron18上的1个拼接点突变。65例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者和未突变者在淋巴结转移状况、P53和Ki-67表达情况、组织学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疆维地区维族、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位点可能是新疆维族早发性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位点,与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存在关联。BRCA1突变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转移多,P53突变率高、Ki-67蛋白高表达等,提示早发性乳腺癌可能发病早、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发性帕金森病与中老年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及药物疗效的异同。方法:对35例早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中老年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不同,典型的搓丸样震颤及齿轮样肌强直少见,一般不累及智力和精神,病情进展缓慢,病程长,对安坦及美多巴效果好。结论:早发性帕金森病与中老年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16.
背景:染色体6q26上的PARK2基因编码parkin蛋白,其活性丧失与早发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帕金森病(PD)有关。目的:评价parkin基因杂合突变对至少有2例PD成员家庭样本发病年龄的影响。设计:临床和遗传研究。机构:20个临床协作机构。患者:家族性PD患者被纳入PD基因研究。被研究家庭的选择标准是:①受累同胞对在PARK2(D6S305)位点分享2个相同的等位基因或②有1例或更多家庭成员的发病年龄<54岁,而不管D6S305状况如何。共183个家庭中,每个家庭至少有1例成员需接受全面筛选以确定PARK2基因的缺失/插入变异和点突变。主要观察指标:Parkin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p53基因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的突变位点及特征。方法:以中国南 方地区150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静脉血基因组DNA,对p53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及外显子 与内含子拼接区进行扩增。 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进行预筛后,应用DNA测序分析和证实基因突变的结果。结果: 150例患者中,9例的p53编码区域共发现6种不同的p53变异,其中869_888ins20(插入突变)为新发现的致病性突变, 643_660del18(缺失突变)为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91G>A,215C>G,537T>G和743G>A为已报道有致病意义的错义突 变位点。此外,还发现了第4外显子区域的同义突变141G>A及第3内含子区域的缺失突变IVS3+54_70del16和9个基因多 态性位点。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的p53总突变率为6.00%,其中家族性乳腺癌的p53突变率约为6.81%。早发性乳腺癌 突变率约为6.25%。结论:中国南部人群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p53基因胚系总突变率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首次发现 的插入突变869_888ins20的致病意义有待今后的功能学验证。缺失突变643_660del18丰富了国人p53基因突变数据库, 有可能是中国乳腺癌人群的特有突变。  相似文献   

18.
背景:除了4个比较确定的与早发性帕金森病(PD)相关的基因(SNCA、PA RK IN、DJ-1和PIN K1)外,最近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迟发性PD患者家族中发现了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基因(LRR K2)突变。目的:对显性遗传PD家族的先证者进行LR RK2突变分析,通过病例对照相关性研究来验证常见的编码变异可能与PD易感性增加有关的假说。方法:在23例先证者中,对由LRRK2编码的所有51个外显子进行测序,并对180例神经病学正常对照者的突变频率进行评估。在相关性研究中,作者将250例正常对照者和121例PD患者(主要是加拿大白种人)按基因型将编码LR RK2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国山东人群帕金森病患者的葡萄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GBA)基因N370s、V394L和L444P突变位点多态性,探讨GBA基因突变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产物直接DNA4序法对60例帕金森病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组的9、10号外显子进行检测,然后进行测序对比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帕金森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GBA基因外显子9和外显子10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未发现突变点。结论该研究不支持GBA基因N370S、V394L和L444P突变位点是中国山东人群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与中国家族性帕金森病(PD)发病的关系,探讨Parkin基因缺失突变在家族性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特点、手术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家族性PD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arkin基因外显子4,6,7,10缺失情况,观察外显子的缺失分布及缺失率,并结合PD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结果: 家族性PD患者36例有10例外显子缺失突变,其中外显子4缺失8例,6和7缺失各1例,缺失突变率为27.8%,外显子10未发现异常,对照组中无缺失突变;有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的手术疗效较好.结论: Parkin基因外显子4,6,7缺失突变是我国家族性PD的致病原因之一,PD患者的手术效果与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突变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