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股骨隧道的位置,为临床中ACL解剖重建时隧道角度选择及术后股骨隧道的评估提供放射学数据.方法:采用30例成人尸体膝部标本,保留膝关节上下至少20 cm,排除关节明显退变、畸形及关节损伤的标本.男13例,女17例,其中左侧11例,右侧19例,年龄24 - 65岁,平均(37.3±5.2)岁.屈膝120°,关节镜下经前内辅助入路(AMP)解剖重建ACL股骨隧道,并用克氏针标记.拍摄X线侧位片,描述股骨隧道外口的位置;分别拍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股骨隧道中心线与膝关节线夹角和股骨隧道中心线与股骨干长轴的夹角.结果:在股骨侧位片上,股骨隧道外口均落在所画的矩形外,股骨隧道外口位于股骨外上髁近端(3.16±2.51)mm,前方(4.25±2.16)mm.在股骨正位片上,α角为(49.5±4.6)°,在股骨侧位片上β角为(31.3±3.1)°.结论:ACL解剖重建股骨隧道外口并不干扰膝关节后外侧角的重建;屈膝120°,经AMP入路ACL解剖重建,能钻取在矢状面、冠状面上令人满意的角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股骨隧道定位方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股骨隧道的影响。方法收集采用自体腘绳肌行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经胫骨定位股骨隧道组(TT组)和经前内侧定位股骨隧道组(AM组),每组40例。记录术中股骨隧道的长度,测量并计算术后X线上股骨隧道在冠状位、矢状位的角度和股骨止点距Blumensaat线的相对位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T组股骨隧道长度为(47. 13±6. 78) mm,明显长于AM组的(42. 10±4. 65) mm(P 0. 05)。TT组和AM组股骨隧道在冠状位角度分别为(53. 33±6. 68)°、(45. 25±4. 93)°,在矢状位的角度分别为(44. 45±8. 59)°、(37. 13±6. 5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TT组和AM组股骨止点的相对位置分别为(61. 22±6. 09)%、(65. 01±4. 8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TT技术相比,AM技术建立的股骨隧道更短,角度更小,更容易定位于前交叉韧带的解剖足迹上,实现韧带的等长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riGen股骨重建钉和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分别进行TriGen股骨重建钉和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术。术后根据创伤性髋关节评分标准,对各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经术后平均13个月随访,按创伤性髋关节标准评分,股骨重建钉组的优良率为91.67%,其中出现1例髋内翻畸形。动力髁螺钉组的优良率为85.71%,其中出现1例迟缓愈合和3例出现髋内翻畸形。张力侧出现骨痂的时间:重建钉组的平均时间为(5.88±1.51)周,而动力髁螺钉组为(5.71±1.49)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骨折X线愈合时间:重建钉组的平均时间为(11.67±2.43)周,而动力髁螺钉组为(13.43±3.19)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固定牢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等特点,是治疗转子下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辛伐他汀促进腱骨愈合的效应。方法采用15只大白兔建立实验模型,取自体趾长屈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胫骨侧应用螺钉固定,股骨侧采用悬吊固定。左侧作为实验侧,在股骨隧道远关节侧填塞入辛伐他汀明胶海绵复合物;右侧为对照侧,填塞入明胶海绵。术后2、4、8周各处死3只做组织学检查,术后8周处死6只做生物力学检查,观察腱骨愈合情况,通过对比判断辛伐他汀促进腱骨愈合的效应。结果实验侧术后2周腱骨界面见大量新生血管,结合紧密;4周可见大量sharpey纤维形成;8周腱骨界面模糊,可见分层软骨。对照侧术后4周未见sharpey纤维形成,8周见sharpey纤维形成。生物力学检测发现,术后8周实验侧股骨隧道拉脱负荷高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辛伐他汀具有促进ACL重建骨隧道腱骨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与传统治疗方案在手术时间、股骨骨隧道长度、术后近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ACL断裂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予以关节镜下3D导板辅助ACL重建手术治疗,另外一组为对照组(传统重建组),两组均采用单束重建,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股骨骨隧道长度及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后疗效评价)。结果 全部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组手术时间(46.3±12.2)min,股骨骨隧道长度(42.47±3.248)mm,术后3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95.35±5.05)分;对照组手术时间(61.5±20.2)min,股骨骨隧道长度(42.67±5.678)mm,观察组骨隧道较对照组集中。Lysholm膝关节评分(88.18±9.80)分;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导板辅助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时间更短,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更优,股骨骨隧道长度更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MRI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胫骨骨隧道的变化过程.方法将50例B-PT-B重建ACL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为自体组20例,B组为同种异体组30例.分别于术后1、6周、3~4、5~6、7~8、9~10、12~13、15~16、18~19、21~22个月进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检查,采用胫骨骨隧道斜轴状位扫描技术,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GE-T1WI、GE-STIR.动态观察骨隧道内的MRI信号变化,并比较术后6周、3~4、5~6个月骨隧道扩大情况.结果术后6周骨隧道扩大增幅最为显著(P<0.05).术后3个时间段上比较两组骨隧道扩大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动态观察发现,A组术后5~8个月,移植物与骨隧道之间已发生骨性愈合;而B组将延迟到术后7~13个月.结论MRI是准确评价骨隧道的一种无创手段;同种异体B-PT-B在胫骨骨隧道内的愈合相对延迟;自体组与同种异体组术后胫骨骨隧道扩大的程度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采用同种异体跟腱经股骨双束双隧道移植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2年3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后交叉韧带损伤致膝关节不稳的10例患者,选用同种异体跟腱作移植物供体,于关节镜下完全经前方入路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异体跟腱直径12mm,长20~140mm,带直径10mm的圆柱形跟骨块,跟骨端固定于胫骨骨隧道内,腱性部分按3:2(即7mm:5mm)比例分为两束分别固定于股骨内髁前外(AL)和后内(PM)两个骨隧道内行双束双隧道重建。术后伸膝位支具或石膏托固定4周。以膝关节Lachman试验和后抽屉试验及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2-48月,平均32月。10例患者术后膝关节不稳症状均消失,关节前后方向稳定性恢复,术后膝关节Lachman试验及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屈伸膝活动范围正常;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58分,术后6周93分,功能优9例,良1例,优良率100%;临床观察,与异体组织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表现仅1例轻微发烧(<38℃),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未见韧带再松弛,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结论 同种异体跟腱经股骨双柬双隧道移植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是一种既避免移植物供区损伤又符合后交叉韧带生物力学解剖重建的新型临床治疗方法,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或非保留 ACL 胫骨残迹对 ACL 重建术后胫骨骨道的影响以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65例孤立性 ACL 损伤病例行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 ACL,其中 A 组27例,保留 ACL 胫骨残迹,B 组38例,采用非保留残迹进行 ACL 重建。术后进行 MRI 检查,测量胫骨矢状位骨道最宽处直径,以术后1周对应部位骨道直径为衡量基准,对骨道扩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 Lysholm 评分评估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25例,B 组35例得以随访,其中 A 组平均随访12.4个月,B 组平均随访12.1个月。两组病例术后胫骨骨道均有不同程度增宽,以 B 组骨道扩大程度相对较高。结果表明胫骨骨道随时间延长逐步扩大,在术后6周即有明显的扩大,自术后3个月,骨隧道变化程度相对较小,并趋于稳定;两组资料胫骨骨隧道扩大程度在各个时间段上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稳定性良好,术后 Lysholm 评分在随访过程中逐步提高,两组病例在各个时间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是否保留 ACL 残迹对骨道扩大、术后疗效无相关性,但保留 ACL 残迹可以促进腱-骨愈合,降低骨道扩大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校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移植之间存在的差异。方法按病例入选标准选出重建ACL患者50例,其中A组20例采用自体B-PT-B移植,B组30例采用同种异体B-PT-B移植,术后1周与术后1.5,3,6,9,12,15,18个月进行膝关节斜矢状位与斜冠状位及胫骨骨隧道斜轴状MRI扫描检查,观测移植物和胫骨骨隧道的演变过程。结果MRI动态观察,自体B-PT-B在体内重塑形的过程需12个月,而同种异体B-PT-B需15-18个月。移植骨瓣与骨隧道之间产生骨性愈合的时间自体组在术后3-6个月,同种异体组在术后6-12个月。术后两组各时限均有胫骨骨隧道扩大现象出现,其主要发生部位在胫骨骨隧道内口附近;其骨隧道扩大程度两组各时限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术后3,6,9个月比较,两组胫骨骨隧道扩大程度均以术后6周最为显著(均P<0.05)。结论同种异体B-PT-B在人体内重塑的速率较自体B-PT-B慢,自体与同种异体B-PT-B移植重建ACL术后胫骨骨隧道扩大的程度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0.
邱斌松  夏冰  毕擎 《浙江医学》2010,32(6):858-860
目的 探讨镶嵌植骨法髋臼重建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9年5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38例(46髋)髋臼发育不良(CroweⅡ型22髋,Ⅲ型24髋)伴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自体股骨头镶嵌植骨法进行髋臼重建、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与同期19例(25髋)采用自体股骨头加盖植骨法进行髋臼重建、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随访末的植骨块吸收情况和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假体松动,分别出现1例、5例植骨块部分吸收,两组植骨块吸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末两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6.6±8.2)、(84.5±9.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应用镶嵌植骨法重建髋臼,植骨块不易被吸收,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刘广保  何立强 《河北医学》2014,(8):1295-1297
目的:对比分析前十字韧带重建术股骨侧与胫骨侧骨隧道区域的骨密度。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间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0例,同时选取在此期间由于前十字韧带损伤而接受前十字韧带重建术的患者11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试仪与薄层CT扫描测定所有健康者的股骨侧与胫骨侧的DEXA骨密度及骨隧道区域CT灰度值,同时于前十字韧带重建术中对患者的股骨侧与胫骨侧隧道内松质骨体积骨密度进行测定。结果:健康者前股骨侧的DEXA骨密度与骨隧道区域CT灰度值均明显高于胫骨侧{(1.159±0.029)g/cm^3,(210.8±12.1)Hu vs(0.808±0.041)g/cm^3,(105.3±8.2)Hu,t=31.257,32.279 P=0.000,0.000};11例患者中,股骨侧隧道内松质骨体积骨密度要明显高于胫骨侧{(2.793±0.872)g/cm3 vs(1.913±0.605)g/cm3 t=2.750 P=0.012}。结论:前十字韧带重建术股骨侧骨隧道区域的骨密度要高于胫骨侧,临床上在使用螺钉时可以此为依据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不同时间段输尿管梗阻解除后,通过检测肾盂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id-binding-protein,RBP)、白蛋白(Albumin,Alb)的水平变化,来探讨梗阻解除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将10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假手术组(对照组)6只,分离出左侧输尿管上段后直接关腹;手术组96只,随机平均分成A、B、C、D周组四个组,每组24只,分别用输尿管套管法建立左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后1、2、4、8周解除梗阻,然后每组分别在解除梗阻后0、1、2、4周(每个时间点随机选择6只)留取左侧肾盂尿液检测Alb、RBP、Cr含量,假手术组行同样方法检测作为对照。结果随着解除梗阻时间的延长,A、B、C组肾盂尿中RBP、RBP/Cr逐渐下降,其中A组RBP、RBP/Cr至2周时分别下降至(2.15±0.19)mg/L、(0.48±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B、C组4周后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梗阻解除后各个时间点间两两比较,除A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Alb 2周内有所升高,2周后开始下降,经过内生肌酐校正后,A、B、C组Alb/Cr逐渐下降,至4周时A组尿Alb/Cr下降至(0.16±0.03)(较对照组比较,P〉0.05),B、C组尿Alb/Cr均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并且尿Alb/Cr梗阻解除后各个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只有至4周时才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各项指标在梗阻解除后各时间段均基本无变化(P〉0.05)。结论在输尿管梗阻4周内解除梗阻,随着解除时间的延长,肾功能可逐渐恢复,并且肾小管功能比肾小球功能恢复较早;若梗阻超过8周,即使解除梗阻,肾功能也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整理经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经过临床确诊,并符合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8例,其中采取经桡动脉途径的患者16例(桡动脉组),采取经股动脉途径的患者12例(股动脉组).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62...  相似文献   

14.
李强  朱涛  孙雪生  申立林  蔺楚  高博 《海南医学》2014,(19):2836-2839
目的比较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合并髋关节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PFNA和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且随访时间均超过10个月的45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合并髋关节内翻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LISS倒置钢板治疗者22例(LISS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者23例(PFNA组),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美国麻醉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丢失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0~13个月的随访,平均11.8个月。两组术前AS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术后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S组钢板倒置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PFNA组延长[分别为(16.8±3.5)周、(30.4±11.9)周vs(9.7±1.9)周、(18.3±7.4)周;P值均〈0.05],两组术前及术后颈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0个月后,LISS组和PFNA组颈干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1±7.1)°vs(121.3±7.4)°,P〈0.05]。结论 PFNA可允许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合并髋关节内翻畸形早期负重,但对于骨质疏松严重、内固定切割风险较高的患者,LISS钢板倒置可降低术后髋内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刘宝  李平 《中国医疗前沿》2013,(2):11-12,14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血浆中血管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变化及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兔54只,随机选取18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余36只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冲击波治疗组(C组)各18只,C组给药后第2周行兔股骨头冲击波干预,A组、B组不干预。各组于第4、6、8周随机选取6只兔耳动脉采血后处死,ELISA法测血ET-1含量。留取股骨头标本,HE染色法观察股骨头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股骨头中ET-1阳性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4周时B组与C组血浆中ET-1含量无差别(P〉0.05),但均较A组偏高(P〈0.05);6周、8周时血浆中ET-1含量B组较A组、C组更高(P〈0.05),A组、C组间无差别(P〉0.05)。结论冲击波干预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后,血浆中ET-1含量减低,促进濒临坏死骨的修复和再生,防止了骨塌陷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改良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阴道非脱垂子宫切除术的术式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70例非脱垂子宫行改良式经阴道切除术(a-TVH),与同期指征相近的60例经腹子宫切除术(TAH)进行比较。结果:按a-TVH的手术要点,安全地经阴道切除16孕周大小非脱垂子宫,未损伤邻近器官。子宫≤ 12孕周者,a-TVH组手术时间为(66.41±19.56)min,显著短于TAH组的(78.40±22.28)min(P<0.01);a-TVH组术中出血量为(86.20±21.21)ml,显著低于TAH组的(100.51±18.34)ml(P<0.01)。子宫>12孕周者,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TV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8.24±4.23)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7.25±2.56)h、术后住院时间(5±1.2)天、术后镇痛率7.14%和术后体温升高率5.71%,TA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9.25±3.44)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6.13±3.52)h、术后住院时间(7±1.3)天、术后镇痛率85.00%和术后体温升高率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TVH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子宫良性疾病、无明显盆腔粘连、子宫≤ 16孕周大小者可首选阴式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研究不同方式的非血管化结构性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用38只新西南大白兔建立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将髂骨块与股骨应力骨小梁方向一致植于股骨缺损靶区域;B组垂直方向植骨;C组随机植骨.术后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测定X-ray、新生毛细血管、新生骨生成量等指标.结果 股骨骨缺损缺损范围:13~14mm.三组骨缺损靶区域骨痂生长及X-ray:术后2周有少许程度区别,4周时差别明显,8周无明显差别.CD34染色阳性细胞数及新生骨量:术后2、4周AB、BC两组差别明显(P〈0.05),8周三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不同方式的非血管化结构性骨移植治疗骨缺损,影响骨缺损的早期愈合,移植骨沿骨小梁方向与成骨方向一致植入骨缺损靶区域,在骨愈合早期要优于另两种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巩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63例患者共7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非干眼患者,根据切口不同分为巩膜隧道切口组(32例,35眼)与透明角膜切口组(31例,35眼),两组患者均进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第1、7、14、30、90天观察两组患者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自觉干眼感觉等。结果术后第1天及第7天,两组患者自觉干眼症状明显,巩膜隧道切口组干眼症状评分[(2.55±0.96)、(1.49±0.62)分]明显高于透明角膜切口组[(1.18±0.72)、(0.98±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试验显示,术后第1天,巩膜隧道切口组与透明角膜切口组患者SIt分别为(19.55±2.47)、(17.62±2.51)mm,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巩膜隧道切口组长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T试验显示,术后第1、7、14天,两组BUT均较术前显著缩短,巩膜隧道切口组[(4.07±0.63)、(4.62±0.86)、(6.37±0.67)s]长于透明角膜切口组[(3.42±0.67)、(4.06±0.90)、(5.88±0.7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进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患者,对泪膜的影响较小,但临床干眼症状要重于进行巩膜隧道切口的患者。术后晚期,两种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泪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