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室Tei指数评价成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室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成人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右室Tei指数;根据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并于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上述检查。结果24例患者术后右心变小,肺动脉压降低,主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左室长轴切面右室径/左室径之比变小。术后1d Tei指数轻度升高,1个月左右上升到最大值,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6个月Tei指数降低,与术前比较,P〈0.05。结论Tei指数可用以评价成人ASD封堵术后右室功能的改善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1)运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右心室Tei指数评价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右心室功能;(2)通过右心室Tei指数研究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施行修补术后右心室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28例,正常人33例.运用组织多普勒方法计算右室Tei指数.通过三尖瓣反流估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肺动脉压力.结果 (1)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Tei指数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2)房间隔缺损患者修补术后1周右心室Tei指数及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明显减小.结论 (1)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室功能降低.(2)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施行修补术后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右心室功能明显改善.(3)由组织多普勒测得的右室Tei指数简便、易行、准确性高,能较全面准确地评价右心综合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Tei指数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手术前后右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对33例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右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E峰与A峰峰值速度、右室等容收缩时间(ICT)与等容舒张时间(IRT)、右室射血时间(ET)、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Tei指数进行测定。结果在各时间点Tei指数逐渐减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各时间点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ASD患者右心功能确有减退,Tei指数是综合检测右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可靠指标,手术修补ASD可以使心功能得到改善并防止心功能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测量右室Te i指数(TD I-Te i)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手术前后右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测定42例健康对照者及44例ASD患者手术前后1周右室Te i指数,并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ASD患者术后1周右房、右室、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内径缩小(P〈0.05);ASD患者术前右室Te 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高,术后右室Te i指数较术前降低。结论:ASD患者手术后右心功能明显好转,TD I-Te i指数可以较敏感地反映ASD患者手术前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是评价其右室整体功能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皮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对血浆心钠肽(ANP)、脑钠肽(BNP)、心功能Tei指数的影响,并探讨Tei指数与ANP、BNP变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行PDA经导管封堵术的患者16例,并选择年龄相当的16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与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0min、2d、3个月的血浆ANP、BNP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右心室Tei指数,并将PDA封堵术前后左心室Tei指数的变化与血浆ANP及BNP的变化作相关性分析。结果:①PDA患者术前血浆ANP和BNP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术后10min、2d患者血浆ANP、BN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3个月血浆ANP和BNP水平均恢复到正常范围。②PDA患者术前左心室Tei指数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术后2d左心室Tei指数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3个月左心室Tei指数恢复到正常范围,PDA患者封堵术前后右室Tei指数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③PDA封堵术后Tei指数的变化与血浆ANP和BNP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①介入封堵治疗后PDA患者血浆ANP及BNP水平及Tei指数短期内均显著升高,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②介入封堵治疗后短期内Tei指数的变化与血浆ANP及BNP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血浆ANP、BNP水平和Tei指数均可以作为反映心功能变化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ei指数与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右心室容量和压力负荷的关系。方法对37例单纯ASD患者(其中23例伴肺动脉高压),分别根据二、三尖瓣口血流频谱和左、右室流出道血流的时间关系得出左室(LV)和右室(RV)Tei指数。2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与不伴肺动脉高压ASD患者相比,伴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的LV和RV Tei指数显著增加(LV:0.62±0.16对0.44±0.08,P<0.0001;RV:0.50±0.26对0.31±0.07,P=0.006)。单纯ASD不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LV及RV Tei指数分别与健康对照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元回归分析显示,LV Tei指数与右室压、ASD大小、主肺动脉径显著相关,但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只有右室压与LV Tei指数显著相关(P<0.001)。同样,一元回归分析显示右室压、ASD大小、主肺动脉内径、三尖瓣反流程度与RV Tei指数显著相关,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右室压与RV Tei指数显著相关(P<0.001)。结论单纯ASD引起右心容量负荷增加对左、右室Tei指数无明显改变,而合并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左、右室Tei指数则显著增加。因此,Tei指数可能预示AS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31例Ⅱ孔型 ASD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容积、射血分数及右房面积,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间、P波最小时间,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术后 3个月右室容积、右室射血分数、右房面积、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间较术前显著减少,P波最小时间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ASD封堵术恢复右心形态及功能的同时,改善心房电活动,有效预防房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修补术前后右心室容积、功能及肺动脉压的变化。方法行修补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35例分为无肺动脉高压组20例(A组)和肺动脉高压组15例(B组),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右心室舒张末容积(RVEDV),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并计算右心室Tei指数,通过三尖瓣反流速度估算肺动脉压。结果术前A、B组RVEDV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组右心室Tei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组右心室Te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1周A、B组RVEDV均显著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右心室Tei指数均显著提高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1周B组肺动脉压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估ASD患者修补术前后右心室容积、功能及肺动脉压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ei指数评价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前后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病例组为60例接受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患儿,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15例,室间隔缺损(VSD)25例,房间隔缺损(ASD)20例.分别于介入治疗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右心室Tei指数,观察患者心功能的变化.另选取年龄匹配的3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PDA患儿术前左、右心室Te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对照组水平;ASD、VSD患儿术前左、右心室Te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左、右心室Tei指数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应用Tei指数评价儿童先心病介入治疗前后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Tei指数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心脏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正常足月新生儿60例、重度窒息和轻度窒息后心肌损害足月新生儿生后24-48h内各40例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E峰、A峰及E/A比值、左心室Tel指数。结果Tel指数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轻度窒息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及正常对照组的EF、E峰、A峰及E/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i指数能简便、敏感地检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左心室的整体收缩与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Tei指数在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COPD的患者38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20例,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常规超声指标,并利用TDI技术测量、计算右心室Tei指数。结果:38例COPD患者中,17例患者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典型的心脏形态改变,右心房最大横径(the maximum diameter of right atrium,RA)为(4.8±0.4)cm,右心室基底段横径(the diameter of right ventricle,RV)为(4.2±0.1)cm,右心室前壁厚度(the thickness of the front wall of right ventricle,RVAW)为(0.6±0.2)cm,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为(82±17)mmHg,与对照组比较[(3.2±0.6)cm、(2.8±0.4)cm、(0.3±0.1)cm和(1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Tei指数为0.70±0.08,与对照组比较(0.4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患者有轻度肺动脉高压而无右心形态改变,其RA、RV和RVA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SP为(43±11)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Tei指数为(0.61±0.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COPD患者右心室Te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I右心室Tei指数能准确有效地评价COPD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测定三尖瓣环位移(TAD)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25例成功进行介入封堵的伴肺动脉高压的继发孔型ASD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超声检查,测量右心室前后径(RV)、右心房左右径(RA)、主肺动脉内径(MPA)、肺动脉收缩压(PASP);应用TMAD技术测量各时间点三尖瓣环右心室游离壁处、室间隔处及二者连线中点处相对于右心室心尖部的收缩期峰值位移(T1、T2、Tm),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不同时间点RA、RV、MPA、PASP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T1、Tm较术前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患者经介入封堵治疗,既改善了右心系统的几何结构,又改善了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在诊断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心脏移植后随访的患者30例,根据心内膜活检(EMB)和临床诊断分为排斥组(A组)和非排斥组(B组)。选取健康体检成年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C组)。所有研究对象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脉冲多普勒记录三尖瓣、肺动脉瓣血流图;组织多普勒记录三尖瓣环右室侧壁频谱;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采集右室全容积图像储存光盘并进行脱机分析。结果(1)A、B组左房内径均大于C组(P均〈0.05)。A组右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B组(P〈0.01),B组右室射血分数略低于C组(P〈0.05)。(2)A、B组右室每搏输出量小于C组(P均〈0.05),A组右室体部和流出道部局部射血分数均小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右室流出道部射血分数小于C组。(3)A组三尖瓣环右室侧壁的收缩速度较B组降低(P〈0.05),B组右室侧壁的收缩速度和A峰峰值速度低于C组(P〈0.05)。(4)RT3DE测得的右室射血分数与右室Tel指数及三尖瓣环右室侧壁的收缩速度有较好相关性(r分别为0.592和0.543,P〈0.01)。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排斥患者右室收缩功能较正常人明显下降,非排斥患者右室收缩功能较正常人略有下降,实时三维右室射血分数和组织多普勒参数有助于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对肺动脉高压(PH)患者在多个取样位点进行右心室Tei指数的测量和计算,寻求测算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Tei指数的更合理的测量点。方法对95例PH患者,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和32例正常人进行右心室Tei指数测定。运用TDI技术分别在心尖四腔切面三尖瓣环前瓣附着处、隔瓣附着处及胸骨旁右心两腔切面三尖瓣后瓣附着处,三个测定点测算右室Tei指数。结果(1)TDI三个观测点测量PH患者右室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心尖四腔切面前瓣附着处取样点所测ni指数在PH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隔瓣及后瓣附着处取样点所测Tei指数在轻、中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重度组较轻、中度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Tei指数升高,心尖四腔切面三尖瓣环前瓣附着处较隔瓣附着处及胸骨旁右心两腔切面三尖瓣后瓣附着处测量Tei指数评估右心室功能更为敏感,是一个较理想的测量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心室Tei指数检查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伴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28例,正常对照组33例,分别采用脉冲波多普勒成像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算右室Tei指数1和Tei指数2.结果 伴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Tei指数1、Tei指数2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右心室Tei指数1 、Tei指数2均大于伴轻度肺动脉高压房间隔缺损的患者;正常对照组、房间隔缺损组右心室Tei指数2与Tei指数1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室功能降低;右室Tei指数能较全面准确地评价右心室功能;而由组织多普勒脉冲法获取的右心室Tei指数更简便、易行,且准确性高,是对传统血流多普勒方法的改进和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38例RHD患者分为A组12例,右心不大,肺动脉压不高;B组15例,右心不大但肺动脉压增高;C组II例,右心增大且肺动脉压增高。测量38例RHD患者和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的右心常规超声指标,并计算右室Tei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D患者的Tei值均增大(P〈0.05),而且C组的Tei值大于A组和B组(P〈0.05)。结论Tei指数能早期、敏感、准确、综合评价RHD患者右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术后的右室功能变化。方法: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3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1周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收缩峰值应变(£)、收缩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二维超声测量各房室腔大小。3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ASD组患者基底段、中间段的£、SRs、SRe、SR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患者术后1周较术前检查,基底段、中间段£、SRs、SRe、SRa值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患者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右心房(RA)、右心室(RV)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表现为合并不同程度的右心室功能降低。ASD患者在封堵术后短期内,其右心室功能得到改善。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客观地检测、评价ASD术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右室Tei指教与肺功能指标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4例临床症状轻重程度不同的COPD患者,将这些病例经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右室Tel指数分别与其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一氧化碳弥散度与预计值比值(DLCO/P)、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14例COPD患者的右室Tei指数与FEVI/FVC呈高度负相关,r=-0.851,P〈0.001;与DLCO/P呈中度负相关,r=-0.638,P〈0.05;与PaCO2呈中度正相关,r=0.703,P〈0.01,与PaCO2的相关关系不明显,r=-0.345,P〉0.05结论COPD患者的心功能,受损与肺功能受损存在相关性右室Tei指数是反映右心功能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