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影响。方法:将ASAⅠ~Ⅱ级择期行胸科手术的食管癌和肺癌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A组)和全身麻醉(B组)。A组在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选择T5-6或T6-7间隙,局麻药选用1.5%利多卡因4 ml,确定硬膜外麻醉有效后再行全麻诱导。2组患者全麻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2~0.3 mg/kg、芬太尼3~4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诱导成功后插入双腔导管,维持采用吸入1%~3%七氟烷,泵入瑞芬太尼并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A组持续泵入1.5%利多卡因5~6 ml/h直至手术结束。B组单纯全麻。记录2组术前、术中和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氧饱和度和ScVO2。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2组病例在单肺通气和手术后的ScVO2均比手术前有明显的降低(P<0.01),但B组较A组下降更多。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显著提高胸科手术患者ScVO2,降低氧的消耗。  相似文献   

2.
唐进辉 《右江医学》2009,37(4):407-408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琥珀胆碱等药。B组于诱导前选择T9~10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5%利多卡因3~4ml,测定麻醉平面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4~T12之间。诱导插管后术中以微泵输注丙泊酚,按需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辅以吸入0.5%~1%异氟醚维持麻醉。监测麻醉前、切皮、术中1h、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记录两组病人麻醉维持用药量和苏醒时间。结果B组切皮、手术1h及手术结束时的MAP明显低于A组(P<0.05),HR明显慢于A组(P<0.01),麻醉药用量及苏醒时间B组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减少,术后苏醒快,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胸部及上腹部手术的 80例病人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胸部及上腹部手术的病人 80例 ,年龄 2 6~ 6 8岁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复合组 (N =4 0 )行全麻复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方法 ;对照组 (N =4 0 )单独使用全麻。复合组选T5~ 6 (胸部手术 )或T8~ 9(上腹部手术 )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后固定导管 ,隔离膜封闭穿刺部位 ,硬膜外腔注入 1.3%利多卡因试验量 5ml,全量 10ml左右 ,测定麻醉阻滞平面。两组均在力月西、芬太尼、福罗、琥珀胆碱诱导下行气管内插管 ,…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观察组)和全麻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0.2 mg/kg、芬太尼4μg /kg、罗库溴铵0.6mg/kg和依托咪酯0.2 mg/kg静脉快诱导,呼吸机控制呼吸,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0~35mmHg,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静脉泵注丙泊酚8mg·kg-1·h-1,瑞芬太尼0.2μg·kg-1·min-1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联合全麻,在硬膜外阻滞前10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镇静,L2~3穿刺成功后,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5ml,观察5~10min,硬膜外腔注入0.75%罗哌卡因10ml;全麻诱导用药同对照组。于手术前、切皮、气腹20min和术毕10min采集静脉血测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并观察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气腹20 min和术毕10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麻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更能有效抑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妇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重比重液用于妇科手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采用驼人公司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套件,用0.75%布比卡因、0.75%罗哌卡因、1%罗哌卡因各1.0~1.5ml,分别加入50%葡萄糖0.1ml配成重比重溶液,取L3~4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注药1.1~1.6ml,术中必要时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比较3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3组均能提供较完善的麻醉,B1组和B2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A组(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A组(P<0.01),B1组感觉阻滞消退至S1~2时间,完全运动阻滞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P<0.01),结论 0.75%罗哌卡因1.0~1.5ml 50%葡萄糖0.1ml配成的重比重液用于妇科病人是安全的,并能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行全麻诱导复合硬膜外麻醉时两者用药量的配伍变化对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  40例限期手术食道癌患者 ,ASA分级Ⅰ~Ⅱ级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例。取T8~ 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置管 ,硬膜外腔内注入 10g·L-1lignocaine 3 75 g·L-1bupivercaine 5ml,5min后痛觉减退平面确定后行全麻诱导 :A组咪唑安定 0 1mg·kg-1、异丙酚 1mg·kg-1,B组咪唑安定 0 1mg·kg-1、异丙酚 1 5mg·kg-1,C组咪唑安定 0 15mg·kg-1、异丙酚 1 5mg·kg-1,D组咪唑安定 0 2mg·kg-1、异丙酚 2mg·kg-1。各组使用相同量的芬太尼 (0 0 0 4mg·kg-1)及维库溴胺 (0 1mg·kg-1)。观察 4组患者心血管反应。结果 A组血压波动最小 ,B组次之 ,C组又次之 ,D组最大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行全麻诱导复合硬膜外麻醉时 ,咪唑安定 0 1mg·kg-1、异丙酚 1mg·kg-1的用量患者心血管反应最轻。  相似文献   

7.
静脉与硬膜外注射氯胺酮行超前镇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宇  王俊科 《医学争鸣》2003,24(12):1146-1146
1 临床资料 行择期肺叶切除的患者 36 (男 2 4 ,女 12 )例 ,年龄 4 8~ 6 5岁 ,身高 15 8~ 175cm ,体质量 4 7~ 87kg ,ASAI Ⅱ级 ,分为 3组 ,每组 12例 .入手术室后在T6~ 7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注入 2 0 g·L-1利多卡因 5mL ,出现相对阻滞平面后分组 ,组Ⅰiv 9g·L-1氯化钠 2mL ;组Ⅱiv氯胺酮 0 .5mg·kg-1;组Ⅲ硬膜外注射氯胺酮 0 .5mg·kg-1.之后iv咪达唑伦 2mg ,异丙酚 0 .5~ 0 .7mg·kg-1,芬太尼 3~ 5 μg·kg-1、琥珀胆碱 1.5~ 2 .0mg·kg-1快速诱导插管 ,插管成功后硬膜外腔注入 2 0g·L-1利多卡因 5mL ,之后每隔 5 0~ 6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库溴胺前处理对消除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震颤的效果。方法:30例全麻病人随机分成3组。Ⅰ组(n=10),琥珀胆碱1.5mg·kg~(-1);Ⅱ组(n=10),维库溴胺7μg·kg~(-1),琥珀胆碱1.5mg·kg~(-1),Ⅲ组(n=10),维库溴胺20μg·kg~(-1),琥珀胆碱1.5mg·kg~(-1)。注射维库溴胺和琥珀胆碱的间隔时间为4min。结果:维库溴胺(20μg·kg~(-1))前处理能基本消除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震颤,小剂量维库溴胺(7μg·kg~(-1))前处理对消除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震颤效果较差,两组对琥珀胆碱的气管插管条件无明显影响。结论:大剂量维库溴胺前处理能消除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震颤。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小剂量低浓度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高危病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35例老年高危病人,ASAⅡ~Ⅳ级,根据病人手术部位选择硬膜外穿刺,注入1 5%~1 7%利多卡因4~6mL ,5~1 0min ,测定阻滞平面加局麻药,使阻滞平面在控制需要范围。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0 1mg·kg- 1,芬太尼3~5μg·kg- 1,爱可松0 2mg·kg- 1。全麻维持根据临床情况选用0 1mg %芬太尼加4mg %维库溴铵输注5~1 5mL- 1·h- 1,间断注入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血管功能,术前切皮后和手术结束时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和血糖。结果: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高危病人的手术,麻醉诱导时血压下降,经过补充液体后可纠正。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行手术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但是老年高危病人注意用小剂量、低浓度的局麻药。插管时异丙酚用量要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胸部手术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老年Ⅰ-Ⅱ期高血压病人择期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每组20例。观察两组: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维持麻醉用药量以及术后拔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SBP、DBP、HR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术后A组SBP、DBP、HR均明显高于麻醉前值(P<0.01),B组同期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B组惠耆术毕到恢复至各清醒指标的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胸部手术可增加患者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少麻醉维持用药量及缩短麻醉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点穿刺与两点穿刺实施硬膜外麻醉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接受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64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2例,A组于L2-3行硬膜外穿刺,B组于L2-3及T10-11行硬膜外穿刺,均向头端置管3.5 cm。局麻药均使用1.5%利多卡因与0.2%丁卡因混合液,A组首量给12~20ml局麻药,B组于L2-3硬外管(下管)首量给10~15ml局麻药,于T10-11硬外管(上管)首量给 5~10ml局麻药。手术开始前即刻于静脉注射哌氟合剂1/4~1/2u。结果 麻醉效果两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哌氟合剂的用量A组略高于B组(P>0.05),B组血压下降的发生率较A组高(P<0.05)。结论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一般情况下选用硬膜外阻滞作为麻醉方法,进行一点穿刺注局麻药再静脉注射哌氟合剂 1/2~1u,可取得满意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食管或肺手术开胸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全麻组(A组)和硬膜外阻滞 全麻组(B组),每组15例。A组麻醉方法为:经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1㎎/㎏,芬太尼3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0mg/kg诱导后全麻插管,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2~4mg/kg/h,吸入异氟醚保持呼气末浓度0.6~1.0MAC;此后每小时追加芬太尼2g/㎏,维库溴铵0.05mg/kg。B组麻醉方法为:于胸6~7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注入1%利多卡因3ml;经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3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0㎎/㎏诱导后全麻插管,吸入异氟醚保持呼气末浓度0.5~0.8MAC;此后每小时追加维库溴铵0.05mg/kg;手术开始前10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 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10ml,每1.5h追加半量;术毕前20min接止痛泵(0.5mg芬太尼 80㎎左旋布比卡因 生理盐水共100ml)。分别于麻醉前,术后6h,24h3d,5d,7d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结果与麻醉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CD3 ,CD4 ,CD8 ,CD4 /CD8 均有所下降(<0.05;),但A组下降显著大于B组(<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能够减轻麻醉和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3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和对照组(全麻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观察组于诱导前取T9~10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0%利多卡因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3~5 ml。测定麻醉平面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4以下,全麻维持选用丙泊酚2~4 mg·kg-1·h-1静脉持续输注,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需要时吸入0.5%~1%异氟烷。于麻醉前、插管后、切皮后、手术后1 h、拔管后,采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血糖浓度;记录循环指标、术中知晓、术后躁动及全麻药用量。结果: 对照组血清皮质醇在手术后1 h和拔管后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手术后1 h肾上腺素和血糖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切皮后和拔管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3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林毅 《重庆医学》2005,34(4):538-539
目的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情况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8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分为全麻组(A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A组采用氟芬合剂、依托咪脂和维库溴铵静脉注射诱导,芬太尼、氨氟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组则先行T7~8硬膜外腔穿刺置管,观察无全脊髓麻醉征象和待阻滞平面出现后,采用与A组相同的方法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方法同A组,但术中每隔1h经硬膜外导管间断给予1.5%利多卡因5ml.观察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用药情况、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24h随访情况.结果(1)与全麻相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手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平稳,差异非常显著(P<0.01);(2)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少于全麻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3)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术毕到疼痛开始时间比较长,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全麻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优越于全麻.  相似文献   

15.
<正> 异丙酚(propofol)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全麻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快等优点。单用异丙酚(2.5mg·kg~(-1))于麻醉诱导已有报道。本文将小剂量(1.5mg—2.0mg·kg~(-1))异丙酚与小剂量安定联用,观察全麻诱导插管期间对MAP和HR的影响,并与硫贲妥钠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l病例选择:38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异丙酚组(观察组n=18)和硫贲妥钠组(对照组n=20),两组病人的年龄、体重、性别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相似文献   

16.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高盛 《广西医学》2005,27(3):346-348
目的 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开胸手术病人循环应激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2 4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相同,全麻诱导用安定0 . 2mg/kg、芬太尼4 μg/kg、异丙酚1.5mg/kg、琥珀胆碱1~2mg/kg。B组于诱导前取T6~7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 33%利多卡因试验量2ml,观察无脊麻现象后分次注入初量<15ml。两组全麻维持药物均用安氟醚、芬太尼、琥珀胆碱。于麻醉前、诱导后、切皮、去肋骨、病灶切除、手术结束时记录循环指标、全麻药用量及术后清醒、躁动情况。结果 B组术中麻醉维持全麻药用量明显低于A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 0 1)。两组病人围麻醉期MAP和心率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 0 5 ) ,但切皮、去肋骨及术中各时点MAP、心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两组术毕至完全清醒时的各项观察指标,组间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 0 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开胸手术病人可减少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一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比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与连续硬膜外麻醉(EA)施行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方法: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Ⅰ~Ⅱ级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CSEA组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行腰穿,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1.5ml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cm作备用。EA组按硬膜外麻醉常规操作,注入试探量2%利多卡因5ml后有平面无腰麻征再追加2%利多卡因10~13ml。观察记录两组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CSEA组与EA组的麻醉效果阻滞完善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亦有一定的差异。结论:CSEA是一种既保留了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的优点又弥补了各自不足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前加用氯胺酮 ,观察全麻诱导时的心血管反应。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4 0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氯胺酮组 (Ⅰ组 )和对照组 (Ⅱ组 )。1 2 麻醉方法 :术前 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与阿托品 0 .5mg。入室 5分钟后监测BP、ECG及SPO2 ,经T8~ 9或T9~ 1 0 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注 2 %利多卡因 3ml,证实硬膜外腔阻滞有效。诱导前行左侧桡动脉穿刺连续监测BP。硬膜外腔注入试验量后 5~ 10分钟 ,静注芬太尼 4 μg kg ,丙泊酚 2mg kg (30~ 6 0秒注完 ) ,氯琥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胸部及上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适合的麻醉方案。方法:择期胸部及上腹部恶性肿瘤手术病人各48例,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胸部手术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A1组)、单纯全麻组(A2组);上腹部手术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B1组)、单纯全麻组(B2组)。胸部手术硬膜外穿刺间隙为T7~8,上腹部手术硬膜外穿刺点为T9~10。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4 ml,待阻滞平面出现后行全麻诱导,诱导均采用静注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爱可松0.8 mg/kg。气管插管后,硬膜外穿刺组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5~10 ml/h;各组全麻维持用药种类相同。分别监测麻醉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探查中(T3)、术毕(T4)、气管拔管时(T5)的MAP、HR;记录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术后镇痛效果,观察各组的全麻用药量。结果:全麻联合硬膜外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均较单纯全麻组小,循环稳定(P〈0.05或P〈0.01),全麻用药量也明显减少(P〈0.01),术毕清醒快,气管拔管时间缩短(P〈0.05或P〈0.01),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单纯全麻更适宜在胸部及上腹部大手术中应用,安全效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中椎管内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 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30例.2组均用16号穿刺针硬膜外腔侧入穿刺成功后,A组经穿刺针注入0.75%布比卡因4 ml+肾上腺素20μg,然后向头端置人硬膜外导管4 cm固定,即刻平卧,经导管注入局部麻醉混合液(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肾上腺素20μg)2~3次作为初量,每次3~6ml,间隔1~2 min;B组注入1%利多卡因4 ml+肾上腺素20μg,如无脊麻征和入血管征,用25GⅡ型腰穿针顺硬膜外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见有脑脊液回流,8~10 s内注入等比重药液0.5%布比卡因3 ml(配制:0.75%布比卡因2 ml+0.9%氯化钠溶液至3 ml),然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固定,即刻平卧.2组阻滞平面均达T8以上.2组术中均按需追加局麻混合液以维持麻醉阻滞平面.观察和比较2组血压、心率、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肌松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皆较完善,肌松满意;与B组比较,A组血液动力学变化小,不良反应轻.结论 置管前先注入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满意,且较腰-硬联合麻醉的血液动力学稳定,副作用轻,因而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