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80~300g,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组(IHHP);缺血/再灌注组(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2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 IHHP2+ 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4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HP4+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6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HP6+ I/R).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全脑缺血后8 min行再灌注.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学分级及锥体神经元密度;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与Sham组相比,单纯性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对海马组织形态和神经元凋亡率均无明显影响;I/R组大鼠海马CA1区组织损伤明显,存活的锥体细胞稀疏,排列紊乱,细胞明显缺失.I/R组与Sham组相比,组织学分级明显升高,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加;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2次、4次和6次+ I/R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损伤均明显改善,组织学分级明显降低,存活神经元密度值均明显增加,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其中IHHP4+ I/R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间歇性低压缺氧本身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无明显损伤作用,但可对其后短期内发生的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适当的预处理是诱导有效脑保护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Hemin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迟发型神经元死亡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4血管闭塞法制造大鼠全脑缺血或再灌注模型,低、高剂量的Hemin于脑缺血后给药,硫堇染色下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迟发型死亡(DND)进行评估。结果全脑缺血再灌组CA1区发生明显DND。低高剂量Hemin治疗组海马CA1区神经元DND与全脑缺血或再灌组相比未见明显改善(P〉0.05)。结论治疗性给予Hemin不能有效发挥对全脑缺血或再灌注大鼠海马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轶  景丽  郭凤英  张建中 《医学争鸣》2009,(19):1872-1874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中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和双血管阻塞联合放血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应用TUNEL、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糖尿病脑缺血组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在全脑缺血15min、再灌注1,3h海马CA4区神经元凋亡和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脑缺血组在缺血15min、再灌注1,3h各时间点海马CA4区神经元凋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P〈0.05);糖尿病脑缺血组在各时间点磷酸化ERK1/2均有较高表达,于再灌注1,3h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结论:ERK1/2可能参与并介导了糖尿病加重的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化血红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氯化血红素对照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氯化血红素预处理+全脑缺血/再灌注组,将四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夹闭颈总动脉造成全脑缺血8 min后再灌注。硫堇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锥体神经元血红素加氧酶-1阳性细胞表达变化。结果 Wistar大鼠氯化血红素预处理+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加,其锥体神经元血红素加氧酶-1阳性细胞表达量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升高。结论氯化血红素可通过上调海马锥体神经元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减少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的死亡数,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认知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凋亡及认知功能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模型组(IR组)。模型组采用4-VO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不同时间点进行水迷宫测试。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细胞。结果尼氏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间比较,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显著下降(P〈0.01);TUNEL法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1)。Morris水迷宫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学习阶段寻台时间明显延长,而其记忆测试潜伏期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显著增加,认知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在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4区神经元表达的意义.方法 在链脲佐菌素性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基础中,应用TUNEL、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糖尿病脑缺血组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在全脑缺血15 min、再灌注1 h海马CA4区神经元凋亡和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变化.结果 糖尿病脑缺血组在缺血15 min、再灌注1 h海马CA4区神经元凋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P<0.05);糖尿病脑缺血组各时间点磷酸化ERK1/2明显增高,于再灌注1 h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结论 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ERK1/2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 SD 大鼠30只,随机均等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供,60 min 后拔出栓线造成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葛根素预处理组在缺血前1 h 腹腔注射葛根素(100 mg/ kg )。脑缺血再灌注后第5天,HE 染色法观察海马 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 CA1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结果 HE 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葛根素预处理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预处理使海马 CA1区 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明显降低( P <0.05)。结论缺血前1 h 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NG)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JNK和Bad(ser128)磷酸化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硝酸甘油组。以大鼠四动脉结扎脑缺血模型为基础,应用焦油紫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采用免疫印迹检测JNK和Bad(ser128)的磷酸化。结果:硝酸甘油组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组JNK、Bad(ser128)的磷酸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酸甘油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明显抑制JNK、Bad(ser128)的磷酸化水平,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血管阻塞全脑缺血模型,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盐酸法舒地尔15mg/kg,缺血15 min后再灌注5天,断头取脑,石蜡切片,焦油紫染色,图像分析测定单位面积内焦油紫染色细胞总和,并与I/R组、生理盐水组及假手术组比较,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盐酸法舒地尔明显减少了脑I/R所致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与I/R组比较存活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早期Genistein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四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溶剂对照组、Genistein处理组.缺血5 min时,溶剂对照组、Genistein处理组分别尾静脉注射二甲基亚砜(l ml/kg)和Genistein(1 mg/kg).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AX-1蛋白的表达,焦油紫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enistein处理组在再灌注3h时HAX-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与此一致.焦油紫染色结果显示,Genistein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海马CA1区存活的神经元细胞明显增加(P<0.05).结论 缺血早期Genistein对脑缺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HAX-1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过度表达Bcl-2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P53在海马回的表达,探讨Bcl-2的抗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30)。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4-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6 min缺血后给予再灌注;假手术组(SO组),只暴露血管而不夹闭;Bcl-2过度表达组(Bcl-2组),Bcl-2过度表达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处理同IR组。所有动物于6、12、24、48、72及96 h行4%多聚甲醛灌注处理,将脑组织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和HE染色,光镜下观察P53在海马回CA1和CA3区的表达、神经元形态及结构的变化以及凋亡神经细胞数,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IR组CA1区P53蛋白开始表达,程度较弱,随后逐渐增加,于72 h达高峰后下降,主要位于胞核;CA3区于再灌注后48 h才出现P53蛋白的表达,72 h达高峰,但表达强度较CA1区弱(P<0.05)。Bcl-2组CA1和CA3区P53蛋白表达强度均弱于IR组(P<0.05),主要位于胞浆。② HE染色:全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IR组CA1区有明显组织水肿,神经元数目降低,排列紊乱,核膜不清晰,未见核仁;CA3区神经元损伤程度较CA1区轻(P<0.05);Bcl-2组神经元损伤较IR组轻(P<0.05)。③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与SO组比较,IR组海马CA1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24~48 h凋亡细胞数最多(P<0.01),再灌注后72 h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开始减少;与IR组比较,Bcl-2组凋亡细胞均较少(P< 0.05)。结论:Bcl-2过度表达可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P53在海马回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药益智胶囊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及学习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四血管闭塞(4-VO)法制成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数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1、2、4、8及40d后,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d时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从缺血再灌注后第2天起,益智胶囊(100mg/kg·b.w.)组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显著高多于缺血对照组大鼠(P<0.01)。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d时,益智胶囊(100mg/kg·b.w.)组大鼠记忆功能明显好于缺血对照组大鼠(P<0.01)。结论 益智胶囊对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改善大鼠的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已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Llron specificenolase.NSE)和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目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塞的方法,复制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和原住末端标记法(in situ end labeling technique,TUNEL)分别检测假手术组(A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已酮可可碱治疗组(C组)血清NSE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目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血清NSE浓度及和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加(P〈0.01),并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避渐增多。血清NSE浓度和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目呈明显正相关(r=0.652,P〈0.01)。PTX治疗后,血清NSE浓度和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1)。结论 PTX可减少血清NSE浓度和神经元细胞凋亡数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侯俊  杨鹏  汤和青  皮明芳  方为  冯雪刚 《四川医学》2013,(12):1795-1797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缺血再灌注组(IR)和依托咪酯组(Etom),各20只.采用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后1d、3d、7d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1区神经元mPTP的表达.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和Etomidate组海马CA1区神经元mPTP的表达明显上升(P〈0.01),但Etom组海马CA1区神经元mPTP的表达低于IR组(P〈0.05).组内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PTP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P75NTR、Bcl-2、Bax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它们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区神经元短暂脑缺血后产生凋亡及NGF对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侧脑室注射NGF,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75NTR、Bcl-2、Bax表达的情况,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对照组海马CA1区无P75NTR、Bcl-2阳性染色和凋亡细胞,可见少量Bax表达,再灌注后该区Bcl-2始终阴性表达,Bax则表达增加,出现P75NTR阳性表达和细胞凋亡;在NGF给药组,再灌注后海马CA1区Bcl-2出现阳性染色,而Bax及P75NTR的表达则明显降低,细胞凋亡亦明显减少。结论:再灌注后海马CA1区P75NTR、Bax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神经元产生凋亡的机制之一,NGF抑制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对其受体的调节,从而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 fos表达和神经元的凋亡。方法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 30min ,造成全脑缺血 ,松开动脉夹再灌注。动物均于再灌注 1h行c fos原位杂交 ,再灌注 4 8h行TUNEL染色 ,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后 ,大鼠海马CA1区c fos基因表达增强 ,缺血再灌注大鼠的TUNEL染色可见CA1区有大量阳性细胞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导致海马c fos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 ,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薛丽  张珍妮  薛荣亮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0):1209-1210
目的:通过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时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凋亡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大鼠CA1、CA3区对缺血耐受性及氟碳乳剂的脑保护作用。方法:90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平衡盐对照组和氟碳乳剂治疗组,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CA3与CA1区相比,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平衡盐对照组和氟碳乳剂治疗组相比,神经元凋亡明显减少。结论:CA3区与CA1区相比,CA1区对缺血缺氧更为敏感;同时氟碳乳剂能有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阻止神经元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对全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组(B组)、氯胺酮组(C组)、咪唑安定组(D组)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E组),每组8只.以Pulsinelli-Brierley 方法为标准建立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模型,A组分离椎动脉及颈总动脉后不行全脑缺血,B,C,D,E组行全脑缺血15 min后再灌注,其中C,D,E组于全脑缺血5 miIl时腹腔给药,分别为氯胺酮100 mg/kg,咪唑安定10 mg/lkg,氯胺酮50 mg/kg复合咪唑安定5 mg/kg.再灌注3 d后经心脏灌注固定后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分别行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目和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结果 A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部分存活,少量神经元凋亡;B组神经元很少存活,大量凋亡,与A组差异有显著性;C,D,E组神经元存活数目明显少于A组,多于B组,凋亡数目明显多于A组,少于B组;E组神经元存活数目明显多于C组和D组,凋亡明显少于C组和D组;C组和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氯胺酮与咪唑安定均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可明显抑制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的神经元细胞凋亡,二者联用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后海马 CA1区神经元凋亡及 Bcl- 2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利用 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造成脑缺血 15 min后行再灌注 ,于再灌注后即刻经脑室注入 1U胰岛素 ,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标记法分别于全脑缺血后 1和 3d观察海马 CA1区Bcl- 2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情况 .结果 全脑缺血后 1d,缺血组及胰岛素治疗组鼠海马 CA1区未见原位标记阳性细胞 .治疗组鼠海马 CA1区可见呈阳性表达的 Bcl- 2蛋白 ,而缺血组鼠海马 CA1区 Bcl- 2蛋白的表达则呈阴性 .全脑缺血后 3d,缺血组鼠海马 CA1区 Bcl- 2蛋白的表达仍呈阴性 ,海马 CA1区原位标记阳性细胞计数为 143.5± 11.6 .治疗组鼠海马 CA1区 Bcl- 2蛋白呈阳性表达 ,海马 CA1区原位标记阳性细胞计数为 75 .6± 6 .7.结论 全脑缺血后脑室内注入胰岛素可促进海马 CA1区 Bcl- 2蛋白表达 ,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这可能是其对全脑缺血后海马 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茶多酚对p38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的表达及对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26只雄性健康清洁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IR,n=42),假手术组(PO,n=42),茶多酚干预组(TP,n=42)。经典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P组给予腹腔注射茶多酚200mg/kg,时间在全脑缺血再灌注结束之后,其余两组则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入。各组均在再灌注后2、6、12、24、48、72h处死大鼠,提取脑组织制备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结构的改变;TUNEL染色计算阳性细胞凋亡指数。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细胞在海马CA1区PO组少量表达,IR组显著表达(P<0.05),TP组凋亡细胞表达在各时间点介于IR组和PO组之间(P<0.05);与PO组比较,IR组在再灌注后各时点p38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TP组较PO组表达增强但较IR组表达减弱(P<0.05)。结论:茶多酚可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p38蛋白活性,进而减少海马椎体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