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55-158,162
目的探讨特色护理方法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特色护理,对照组予一般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前和出院后1个月的疗效、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结束后共获得合格病例79例,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39例。出院1个月后随访,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F-36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三项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精神健康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精神健康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辨证施护为核心,心理护理相结合的特色护理方法能提高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改善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对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0月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给予经腹膜前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术后总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手术指标,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内热针治疗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内热针治疗,在住院期间给予疼痛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评价患者疼痛与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心理健康8项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等方面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内热针治疗后给予延续护理能够减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3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66例。常规组给予降糖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降糖疗效、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黄璐璐 《吉林医学》2023,(6):1714-1717
目的:分析中药熏洗治疗痔疮术后患者护理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0例采取手术治疗的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疼痛程度、痔疮症状评分、并发症发生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肛门瘙痒、创缘水肿、疮口疼痛缓解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短(P<0.05)。疼痛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便血程度、肛门瘙痒、大便次数、便秘状况评分方面,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以上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方面,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生活质量总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在痔疮术后患者采取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观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超短波和动态干扰电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71例肩周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定义接受常规超短波和动态干扰电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在此基础上联合持续被动运动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ROM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被动运动结合超短波和动态干扰电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生存质量。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酒精依赖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统计患者有效率、复饮率,治疗前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58例患者中5例出现复饮,复饮率8.6%,有效率91.4%。治疗后,患者健康状况评分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一般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自我生存质量评分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依赖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治疗后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生存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余寒  龙珊珊 《四川医学》2015,(2):228-229
目的通过脑涨落图分析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神经递质。方法选择50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50例健康患者作对照,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6周末行脑涨落图检测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谷氨酸、乙酰胆碱、多巴胺功率,用疼痛量表(MOSPM)评定疗效。结果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在治疗4周、6周末后疼痛程度、疼痛产生的影响以及疼痛影响的天数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末和对照组比较γ-氨基丁酸(GABA)、5-HT、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谷氨酸(Glu)实测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HT、NE在4周、6周末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末的中枢神经递质相对功率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6周末5-HT相对功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6周末NE相对功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脑内神经递质失调有重要关系,脑涨落图仪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诊断、疗效判断以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重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疼痛、生活质量和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音乐疗法组,每组50例,15 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换药疼痛分级、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愈合时间.结果 音乐疗法组患者创面换药疼痛分级1级46.0%、2级54.0%、3级0,优于对照组的30.0%、40.0%、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睡眠质量评分、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音乐疗法组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音乐疗法组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疗法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2.0±5.2)d,低于对照组的(27.5±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疗法在重度烧伤患者中应用,可以改善患者创面换药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缩短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医“心身兼治”理论运用于社区老年慢性疼痛伴失眠患者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丽水市紫金街道、杭州市小河湖墅街道和嘉兴市新嘉街道3个社区的120例老年慢性疼痛伴失眠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镇痛及药物催眠治疗,观察组在西医镇痛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心身兼治”理论进行治疗。2组均在治疗30 d后予以疗效评价。 结果 (1)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老年慢性疼痛伴失眠患者经过治疗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SRSS)、疼痛程度(NRS)、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RSS、NRS、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健康调查量表SF-36中,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8个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中医“心身兼治”理论运用到老年慢性疼痛伴失眠患者的社区管理中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缓解失眠症状,从而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介入联合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并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本研究共入组38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依自愿原则分组,仅采用介入治疗的19例患者为单独介入组,采用自体外周血进行干细胞移植与介入联合治疗的19例患者为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方案两组相同,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侧支血管生成数量等方面的指标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在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3方面两组患者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ABI评分与侧支血管生成数评分方面,两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单独介入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在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方面、ABI评分与侧支血管生成数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 05).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是89. 5% ,单独介入组的有效率是78. 9% ,联合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介入组(P<0. 05).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介入结合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6例下肢严重缺血患者,从髂骨处抽取自体骨髓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再制成细胞悬液。通过股动脉插管,在球囊阻断动脉血流的情况下将干细胞悬液注射到缺血的下肢动脉。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H=95,P<0.05);治疗后冷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跛行距离、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时间域最大强度投影(time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t-MIP)用于定量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的小腿血流状态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了16例拟行单腿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严重下肢缺血患者,行术前单时相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single phas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sCTA)、术前术后两次320排容积CT灌注(CT perfusion,CTP)扫描、踝肱指数(ankle-branchial index,ABI)测量及Wong-Baker FACES疼痛评分。t-MIP图像与sCTA图像上显示的血管质量差异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两名观察者分别独立测定术前、术后小腿的血管容积,应用组间一致性(intra-class correlation,ICC)分析两者的测定一致性,配对t检验用于检验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患者小腿的血流状态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小腿CT血管容积和ABI的相关性。结果 共评价16条小腿。t-MIP图像显示小腿血管的质量明显优于sCTA图像,包括血管CT值、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P<0.001)及主观评分(P<0.05);sCTA图像和t-MIP图像分别显示小腿侧支血管23支及45支,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管容积较术前增加(P<0.05),观察者间对术前、术后血管容积评估的一致性好,ICC值分别为0.897和0.906。术后ABI较术前增加(P<0.05),但术前、术后Wong-Baker FACE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腿CT血管容积与ABI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MIP可以提升容积CT图像对血管的显示质量,通过计算小腿血管容积可以定量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的小腿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与中药合用对下肢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对象为23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术前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使患者骨髓处于增生活跃状态,抽取骨髓液后分离单个核细胞,细胞总量达到1×109以上.移植采用缺血肢体多点注射.移植后1 d起服益气活血中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肢体疼痛、冷感评分、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以及溃疡创面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肢疼痛及冷感评分逐渐降低,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I在治疗后逐渐升高,治疗后1个月平均升高了0.15.而足部溃疡面积改善不明显.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结合中药治疗可以迅速改善下肢缺血患者的疼痛及冷感,能有效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62例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采用内热针治疗的治疗组(31例)和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的对照组(31例),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脊椎疼痛VAS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体征、脊柱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之间在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脊柱疼痛VA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胸廓活动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2组的血沉、C反应蛋白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组在血沉、C反应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后2组组内的BASFI、BASDA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结论内热针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对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内热针疗法在改善脊柱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症状、降低致残率、延缓病情等方面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可行,值得探索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普瑞巴林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病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5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病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普瑞巴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PPI及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即释吗啡片对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疼痛程度、便秘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即释吗啡片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0d,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便秘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情况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中排便困难、粪便形状、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度、腹胀及便秘症状总分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功能、心理状况及精神状况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分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重度癌痛患者进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即释吗啡片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针灸与药物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临床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脱落2例,剩余32例;对照组脱落1例,剩余33例。术后两组均予阿莫西林、氨基酸、脂肪乳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针刺配合行针手法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静脉注射及静脉滴注配合外用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2周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治疗后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上述指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及PSQI评分差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随访时、治疗后与随访时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较高。结论:针灸治疗TURP术后疼痛疗效确切,效果持久,远期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其临床疗效与西医常规药物疗效相当,且止痛的持续性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缓解作用明显优于西医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体针缪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头体针缪刺法,均连续治疗4w。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肩痛、手部疼痛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肩痛、手部疼痛评分、手部水肿分级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各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积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体针缪刺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病变上肢的活动、疼痛、协调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柏散与喜疗妥软膏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PICC相关性静脉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双柏散水蜜制剂外敷,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涂,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7.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显效率65%,总有效率80%。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在治疗24h后各治疗时点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在12 h治疗时点疼痛评分虽亦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2 h、24 h、36 h和48 h时点的静脉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而在72 h时点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双柏散外敷治疗PICC相关性静脉炎效果优于喜疗妥组,且疼痛症状改善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