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过氧化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7(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gamma,PPAR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actorC,VEGF-C)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2005年3月-2009年3月间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6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PAR7和VEGF-CmRNA的表达,同时选取相同患者的胃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PPAR7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PAR7的表达与VEGF-C表达无关联性(r=0.135,P:0.414);PPAR7表达与胃癌组织中浸润程度有关(x^2=4.620,P=0.032)、淋巴结转移有关(x^2=15.753,P=0.000)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2=4.610,P=0.032);VEGF-C表达与胃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有关(x^2=4.729,P=0.030)、远处转移有关(x^2=4.064,P=0.044)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x^2=6.300,P=0.012)。结论PPAR7和VEGF-C可能在胃癌新牛淋巴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表达水平与胃痛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腿远端前内侧入路在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纳入2016年8月-2017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MRI室双侧大腿中下段MRI资料20例40侧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2~59岁,MRI均未见明显异常。扫描范围:自股骨内侧髁水平线(0 cm处)起,至其上方18.5 cm;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15 mm,共10个扫描层面(Ⅰ~Ⅹ层面)。应用我院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测量各扫描层面上前内侧手术入路(预计手术的前进路线)与股动脉之间的最短距离。(2)在1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标本上,模拟股骨远端骨折前内侧手术入路内固定物置入过程,同时对该入路涉及解剖层次与结构进行应用解剖观察。结果 (1)20例40侧受检者MRI测量:前内侧入路与股动脉之间最短距离测量值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合并统计。分析显示,该间距测量值在Ⅰ~Ⅹ层面的分布规律总体呈中间小两头大、上端小下端大的趋势,其最大处位于股骨内侧髁水平线0 cm处(Ⅰ层面)为46.72~49.47(48.02±0.84)mm,其最小处位于股骨内侧髁水平线上方10~10.50 cm范围内(Ⅵ层面)为23.34~25.05(24.35±0.52)mm,手术入路与股动脉间有足够的安全间距。(2)尸体标本模拟手术:股骨远端骨折前内侧手术入路内固定物模拟置入过程顺利,手术操作未侵扰到股血管和股神经及其分支;应用解剖观察证实,该手术入路可沿肌间隙进入,周围解剖层次及结构显露清楚。结论 大腿远端前内侧入路应用于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安全可行,这是对传统外侧入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介入联合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并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本研究共入组38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依自愿原则分组,仅采用介入治疗的19例患者为单独介入组,采用自体外周血进行干细胞移植与介入联合治疗的19例患者为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方案两组相同,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侧支血管生成数量等方面的指标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在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3方面两组患者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ABI评分与侧支血管生成数评分方面,两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单独介入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在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方面、ABI评分与侧支血管生成数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 05).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是89. 5% ,单独介入组的有效率是78. 9% ,联合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介入组(P<0. 05).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介入结合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增殖及其ERK/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CCK-8检测大鼠5%、10%、20%空白血清与5%、10%、20%含药血清对Eahy926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10%含药血清对Eahy926细胞ERK/Nrf2-HO-1信号通路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可以促进Eahy926细胞的增殖;在Eahy926细胞中,10%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够促进ERK的磷酸化、Nrf2核转位和HO-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无大鼠血清组和10%空白血清组.结论 10%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诱导ERK磷酸化介导Nrf2入核和HO-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老年常见骨折,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治疗方式的选择与年轻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主要取决于骨折类型以及患者的功能需求,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闭合复位、切开复位以及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应根据患者相应的治疗手段选择合理的康复计划,而其他康复治疗措施如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也必不可少。为了进一步认识此类骨折并提高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本文就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四种不同长度的锁定钢板在治疗温哥华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生物力学实验中的表现,来分析锁定钢板相对于股骨假体柄远端的位置与产生的刚度和应力集中情况的关系。 方法选取10对成人新鲜股骨标本,随机均分为四组,制作温哥华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模型,以四种不同长度的锁定钢板固定:A组,钢板最近端双皮质锁定螺钉距离假体尖端1个股骨直径;B组,钢板最近端双皮质锁定螺钉与假体尖端平齐;C组,钢板最近端单皮质锁钉与假体尖端重叠1个股骨直径;D组,钢板最近端单皮质锁钉与假体尖端重叠2个股骨直径。分别进行轴向压载实验、扭转实验、内外四点侧弯实验及前后四点侧弯实验,记录各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进行循环负载实验,记录骨折情况。 结果各组在各实验中表现出的刚度值有显著差异,D组刚度值最大(P<0.05);在循环负载实验中,D组骨折线分布于股骨假体尖端、近端锁钉以及钢板远端附近,A、C组的骨折线集中在近端锁钉与股骨假体尖端之间,B组骨折线集中在股骨假体尖端与钢板顶端的线性区域内,结果显示D组应力集中程度比A、B、C三组低(P<0.05)。 结论在使用锁定钢板治疗温哥华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时,随着钢板长度增加,内固定稳定性提高;锁定钢板与股骨假体柄尖端重叠固定不会增加应力集中,反而随着钢板与股骨假体重叠区域增加,应力显著分散。  相似文献   
7.
高血脂症是目前临床上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它常并发于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栓、肝脏病等。从1985年5月开始,我们使用陕西省安康药厂生产的851片,治疗高血脂症90例,均收到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硝化甘油(NG)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有关其对接触工人健康危害的报道不多。为探讨NG对工人健康的危害,为制定我国车间空气中NG的MAC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做了如下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沙格雷酯(安步乐克)在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163例(共219条肢体)患者,口服安步乐克300mg/日(分3次),共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踝肱指数的变化,以了解安步乐克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服药前后的跛行距离[(200~300)m vs (500~800)m]、平均透皮组织氧分压(62.5mmHg vs 65.4mmHg)及踝肱指数(0.7~0.9 vs 0.8~0.9)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步乐克在周围动脉疾病的早期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氧化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对VEGF-C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手术切除石蜡标本60例,同时选取相同病例的癌旁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和VEGF-C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作用于MKN-45胃癌细胞48 h时VEGF-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提示PPARγ阳性率在胃癌中是68.33%,癌旁组织中是51.67%,癌旁正常组织中是20%,三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VEGF-C阳性率在胃癌中是63.33%,癌旁组织中是45%,癌旁正常组织中是23.33%,三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PARγ的蛋白表达与VEGF-C表达为负相关(r=-0.897,P=0.000);2者的表达均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West-blot结果提示选择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四个浓度的ROS,VEGF-C/β-actin灰度比分别为:0.42,0.35,0.33,0.32,抑制率分别为:57.8%,64.6%,66.6%,68%,对VEGF-C蛋白表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着PPARγ配体浓度的增加,对VEGF-C的抑制作用增强。β-actin表达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胃癌组织中PPARγ和VEGF-C呈高表达,联合检测这2个指标对评估胃癌浸润转移及判断病情、监测预后有重要意义。PPARγ可能通过抑制VEGF-C的表达而阻止胃癌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