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科 《海南医学》2004,15(11):18-18,17
目的观察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前列腺素E1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有显著改善。结论PGE1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mPAP,提高动脉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素E_1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肖谋 《疑难病杂志》2009,8(5):292-293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血液动力学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作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前列腺素E1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6min步行试验距离有显著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GE1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mPAP,提高肺动脉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6min步行试验距离,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并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共102例,分别将5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接受治疗后肺动脉压、动脉氧分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检出水平的差异。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检出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检出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手术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能够更好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术前应用前列腺素E1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CHD合并PH患者采用前列腺素E1(PGE1)进行术前治疗,用量为15~20μg/kg·min-1,每天6~8 h,连续用药10~14 d.测定用药前后其肺动脉平均压、周围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PGE1明显改善CHD合并重度PH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指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前应用PGE1治疗,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李珲  王宏伟 《甘肃医药》2009,28(1):59-60
目的:分析前列腺素E1(PGE1)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前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临床诊断明确的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PGE1治疗,按20-40ng/(kg·min)速度持续从微泵注入,每天用药6~8h,连续14天。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用药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病人活动后气急、紫绀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6%、80%。治疗后PaO2、SaO2明显增高,mPAP明显下降,分别为81.06±10.07mmHg;0.95±0.03mmHg;44.64±11.2mmHg;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周PGEl治疗后,41例顺利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术。结论:应用PGE1治疗后能显著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提高动脉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钠肽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连续入选2009年5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32~72岁.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重组人脑钠肽,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结果 重组人脑钠肽应用能明显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肺动脉压及全肺阻力,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组人脑钠肽治疗可显著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为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生素、止咳、祛痰、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20μ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5天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2组不同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 mPAP)、动脉氧分压( PaO2)及动脉氧饱和度( SaO2)等血气指标的改善较为显著;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4%,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说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好,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如吸氧、抗生素、止咳、祛痰、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措施的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 mPAP)、动脉氧分压( PaO2)及动脉氧饱和度( SaO2)等血气指标和心肺功能,使临床总有效率得到较明显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治疗中,西地那非的应用剂量及临床效果。方法入选WHO心功能分级Ⅱ~Ⅲ级的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CHD-PAH)患儿,随机分为基本剂量组(A组,n=14)、加大剂量组(B组,n=14),采用随机非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西地那非治疗前后参数比较,A组和B组患儿的右心功能收缩末期内径(RVSD,cm)及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氧分压(PaO_2,mm Hg)、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mm Hg)、平均肺动脉压(mPAP,mm-Hg)均有所改善,而与A组比较,B组的右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更为明显,(P0.05),总体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较大剂量的西地那非药物治疗先心肺动脉高压患儿效果更佳,且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滴注腺苷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18例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术后早期经中心静脉输注 5 0 μg·kg-1·min-1的腺苷 ,观察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 ,肺动脉平均压明显下降 (P <0 .0 5 ) ;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 (P <0 .0 5 ) ;心排血量显著增加 (P <0 .0 5 ) ;体动脉压力和心率无明显改变 ;血气指标亦无明显变化。结论 腺苷在一定剂量时能选择性扩张肺动脉血管 ,降低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 (PEEP) 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肺呼吸功能的作用。方法 把 4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行心脏直视手术, 治疗组术后行PEEP。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术后 1、6、12、24、48h的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肺泡-动脉氧张力差、呼吸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肺动脉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5); 治疗组肺血管阻力、肺泡 -动脉氧张力差及呼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直视术后采用PEEP通气模式, 能够改善术后肺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70例,均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将患儿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西地那非组(n=37)和对照组(n=33),2组患儿年龄、肺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均在强心、利尿基础上,西地那非组给予口服西地那非(每次0.5 mg/kg,每4小时1次);对照组给予外周静脉前列腺素E1维持[5 ng/(kg.min),6~8 h/d]。2组均用药7~10 d,比较用药前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血压(BP)、动脉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西地那非组患儿治疗7~10 d后肺动脉压降低[(74.6±9.8)mmHg vs(58.3±7.7)mmHg,P<0.05]、动脉氧分压升高[(76.6±7.6)mmHg vs(88.3±5.8)mmHg,P<0.05]、血氧饱和度增加[(89.3±2.4)%vs(94.6±3.4)%,P<0.05],而对体循环血压无明显影响[(92.8±12.3)%vs(93.3±15.6)%,P>0.05],治疗后西地那非组与治疗前相比肺循环改善,而且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西地那非能有效减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肺动脉压力,增加手术矫正心脏畸形的安全性,且给药方便、价格便宜,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VVHDF)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24例MODS患者经股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使用Hospal BSM 22 SC血滤系统行床边VVHDF治疗,治疗期间留置Swan-Ganz导管监测VVHDF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变化,并计算氧代谢指标。结果: VVHDF治疗6 h后心率、右心房压、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嵌顿压、肺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平均动脉压、体血管阻力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含量、氧输送和氧消耗均显著增加(P<0.01~P<0.001);而心脏指数、血红蛋白、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混合静脉血氧分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混合静脉血氧含量、氧摄取率在VVHDF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VVHDF用于MODS的治疗能改善MODS患者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氧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口服西地那非片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5例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资料.结果 口服西地那非片可以明显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西地那非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综合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手术之后对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95%以上、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q/Qs)、肺动脉压力变化(Rp/Rs),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等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行检测,运用Swan-Ganz导管待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对MPAP指标进行有效的测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胸比(CT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基础状态下,观察组PVR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纯氧时,观察组患者Qq/Qs明显低于对照组,PVR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伊洛前列腺素时,观察组患者的Qq/Qs明显低于对照组,Rp/Rs、PV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综合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枸橼酸西地那非、硫酸镁、多巴胺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新生儿有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和强心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枸橼酸西地那非、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治疗,检测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动脉收缩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枸橼酸西地那非、硫酸镁、多巴胺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流状况、缓解肺动脉压力、维持外周血压稳定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患者顺利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后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镇静,对照组未用药物,比较两组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结果两组呼吸机辅助时间、MP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VEF、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V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有利于改善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心脏功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7.
《新乡医学院学报》1992,9(2):106-106
<正> 通过观察30例继发于伴左至右分流的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硝苯吡啶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了解硝苯吡啶对不同严重程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经舌下含化硝苯吡啶1小时后,肺动脉压、肺总阻力指数及肺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下降,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及氧输送量明显增加;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所改善,但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改善不甚明显;体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度肺动脉高压致双向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漂浮导管动态监测肺动脉压,评估血流动力学、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双向分流量;采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或未闭动脉导管,改良DeVega术或人工成形环成形三尖瓣。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尚未发展到艾森门格氏综合征的患者71例,术前肺、体循环血量比为1.11-2.61(平均1.65±1.38),肺、体动脉收缩压比为1.21±0.30,肺、体动脉平均压比为0.97±0.13,全肺血管总阻力为(12.3±3.7)Wood单位,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阳性为67例,肺、体循环血流量比≥1.25为69例,左向右分流量和右向左分流量均超过30%心排量为7例;术后平均肺动脉压显著下降[(90.4±22.6)mmHg比(73.7±28.1)mm-Hg,P<0.05],体动脉氧分压显著升高[(60.1±9.6)mmHg比(76.8±12.4)mmHg,P<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9.7%(14/71),其中呼吸道感染为7.0%(5/71),右心功能不全11.3%(8/71),5例经治疗好转后出院,3例死亡,手术死亡为5.3%(4/71),主要死亡原因为右心功能衰竭。结论: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致双向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漂浮导管检查提示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阳性和/或大量双向分流的患者,外科治疗有助于改善右心功能和缺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硝普钠联合小剂量硫酸镁静脉泵入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确诊为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126例患儿给予雾化吸入硝普钠,症状改善后改为小剂量硫酸镁静脉泵入.于治疗前、治疗后12~24h及治疗结束后监测体循环血压、肺动脉压、血气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患儿肺动脉压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而体循环动脉压无明显改变.结论 雾化吸入硝普钠联合硫酸镁静脉泵入是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E1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对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作用。方法测定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小猪用前列腺素E1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变化 ,在对照组测相同指标。结果 实验动物用前列腺素E1治疗后肺动脉压比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心搏指数在治疗后比治疗前增加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也有差异 (P <0 .0 5 )。而血气分析、血压及肺功能无变化 (P <0 .0 5 )。结论 前列腺素E1能显著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肺动脉压 ,增加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