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西省2004-2005年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流感病毒进行病原学监测,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的变异特点,探索流感流行的规律。方法 采集国家级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人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结果 2004年共采集标本551份,分离出流感病毒65株,分离率11.81%,其中H3N2亚型53株;B型(Yamagata系)12株。2005年共采集标本926份,分离出流感病毒140株,分离率15.12%,其中H1N1亚型36株;H3N2亚型85株;B型(Yamagata系)28株。结论 2004年江西省有H3N2亚型和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流行,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株。2005年江西省有H3N2亚型、H1N1亚型和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流行,虽然于3月出现HlNl亚型流感病毒,但H3N2亚型流感病毒仍然为全年的流行优势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07年流感流行特征。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流感样病例进行监测,并对部分流感样病人采集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和型别鉴定。结果2007年全年共监测样品273份,分离出流感病毒62株,阳性率22.8%,其中H1N1亚型2株,H3N2亚型41株,B(Victoria)亚型13株,B(Yamagata)亚型6株。结论2007年深圳市福田区流感流行情况较为平稳,流行优势株为H3N2亚型,与全市流行株型相同。  相似文献   

3.
魏新敏  吕雅琴  何旺有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522-2522,2538
目的:调查分析此次流感疫情暴发的原因和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流感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结果:住院患者165人中发病101人,罹患率61.21%。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为流感病毒H3N2亚型,部分患者H3N2亚型抗体呈4倍增长。结论:此次流感暴发疫情由甲3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4.
黄丽华  唐保晖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2):213-213,224
目的对河池市568份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Real-time RT-PCR)检测,检测项目为A型流感病毒核酸、B型流感病毒核酸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而B型流感病毒核酸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均阴性标本再进行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检测疑似病例标本568份,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34份,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亚型核酸阳性14份,季节性流感病毒H3N2亚型核酸阳性25份,A未分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40份。结论实验室检测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确认、防控以及病人的处理提供了依据,对提高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06—2007年度泰安市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泰安市流感流行情况,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方法(HA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检测的国家级流感监测医院ILI咽拭子标本243份,分离到流感病毒25株,阳性分离率为10.29%,经分型鉴定A(H3N2)亚型14株,A(H1N1)亚型1株,B型Victoria系10株;结论2006~2007年度泰安市有流感流行,流行的优势毒株为A(H3N2)亚型和B型Victoria系,同时有A(H1N1)亚型毒株的存在,B型Victoria系主要在幼儿中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深圳市龙岗区流感流行特点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情况。方法对区内监测哨点流感标本进行狗肾传代细胞(MDCK)病毒分离与血凝试验鉴定,描述性分析区内流感的流行情况。选取B型流感优势病毒株进行RT-PCR扩增HA1片段并测序。测序结果与WHO流感疫苗株进行同源性比对,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2010—2012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1014份,流感病毒分离率为30.6%(310/1014),其中新甲型H1N1亚型80株(25.8%),季节性H1N1亚型I株(0.3%),季节性H3N2亚型85株(27.5%),B型流感Victoria亚型138株(44.5%),Yamagata亚型6株(1.9%)。不同年龄组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94,P〈0.05),以25-岁年龄组阳性率(35.5%)最高。2010—2012年龙岗区流感优势流行株依次为B型流感Victoria型、新甲H1N1型、甲型H3N2型。系统进化树显示2013年WHO推荐流感疫苗与本区流感病毒同处一个分支。结论龙岗区同时存在多种流感病毒交替流行现象,但新预测流感疫苗可有效覆盖本区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汕头市人群受流感病毒感染的情况及针对流感病毒的免疫状况.方法 2003年7月-2004年6月采集市区流感样病人的咽拭子标本406人份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集一般人群血清200人份,采用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A(H1N1)型、A(H3N2)型、B(Victoria系)型、B(Yamagata系)型抗体水平测定,采集职业人群血清90人份进行H5N1抗体水平测定. 结果 406份共分离出流感病毒43株,分离率为10.70%,全部为A(H3N2)亚型.一般人群血清四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分别是:27.0%、70.0%、37.0%、40.0 %.职业人群血H5N1抗体阳性率为零. 结论 流感流行优势株为A(H3N2)型,人群对A(H1N1)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力较低,需引起注意,职业暴露人群未检出H5N1抗体.  相似文献   

8.
2005年湛江市流感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湛江市2005年流感病原学变化的特点和人群流感抗体水平,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方法和采用微量半加敏红细胞抑制试验对湛江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局部爆发疫点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与于3月和10月按0~、5~、15~、25~、60岁以上5个年龄组分层随机抽取普通人群和于1月份抽取禽类和猪类的饲养、屠宰、销售行业人员进行采集的血清标本进行培养和检测. 结果全年共检测437份流感样病例标本,分离出流感病毒42株,其中A(H1N1)亚型占总病毒株的7.14%, A(H3N2)亚型占 50.00%,B型占 42.86%;一般人群血清A(H3N2)型抗体阳性率较高( 68.00%~79.05%),B型抗体阳性率较低(1.00%~6.00%);职业暴露人群检测H5N1抗体,全部为阴性. 结论 2005年湛江市流感流行优势毒株为H3N2和B型,人群H3N2型血清抗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我省每年流感活动的规律。方法 采用全球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通用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为流感样病例的监测、病毒分离、对正常人群抗体水平及疫苗免疫后血清学效果的考核。结果 20012005年儿科门诊流感样病例占儿科门诊就诊总数的比例为14.81%,内科门诊占2.97%。儿童2003年度较高为33.27%。成年人流感样病例占总就诊人数的比例在0.64%.8.38%之间波动。暴发多发生在相对偏远的地区,以集体居住,宿舍拥挤,取暖、通风条件极差的学校为主。从采集的1798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流感病毒240株,分离率为13.35%;其中甲3型(H3N2)162株、占67.50%,甲1型(H1N1)52株、占21.67%,乙型(B)26株、占10.83%。不同年份流行不同血清型流感病毒,其人群抗体水平也不同,H3N2和H1N1抗体水平较乙型流感病毒高。疫苗接种30天后,疫苗接种者H1N1、H3N2流感病毒抗体的GMT分则为1:221.76、1:189.58.保护性抗体(HI滴度≥1:40)均达91.72%;乙型Victorian系毒株为1:43.04和59.38%,乙型Yamagata系毒株为1:71.04和71.03%。结论 每年都有程度不等的流感流行,不同年份流感流行的病毒亚型不同,流感病毒血清型有交替活动的规律或称周期性,人群流感抗体水平与上一年度流感流行的病毒亚型及强度密切相关,疫苗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05-2013年银川市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流感监测工作方案》采集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病原学资料及全市流感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银川市报告ILI 31899例,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ILI%)为0.84%,高峰在每年12月或次年的1月,ILI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72.70%.共检测咽拭子标本5131份,流感病毒阳性819份,检出率为15.96%.其中季A(H1N1)亚型134例,占16.37%;季A(H3N2)亚型60例,占7.33%;新甲型H1N1 499例,占60.93%;B型156例,占19.05%.报告41起流感暴发疫情,新甲型H1N1流感35起、B型6起,均发生于中、小学校.结论 银川市流感活动呈季节性,推荐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为每年9~11月份.重视学校暴发疫情监测,警惕A型流感病毒引起流感流行甚至暴发的可能,关注B型流感病毒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宁夏监测地区2004-2005年度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情况和病毒流行株及其构成。方法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ILI),采集ILI咽拭子标本,用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两所监测医院共统计上报流感样病例289例,采集ILI标本220份,分离出流感病毒26株,其中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分别为14株、6株和6株。结论2004-2005年度宁夏流感监测地区的流行情况较为平静,流行优势株为H1N1亚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我市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其病原学特点,为流感防控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狗肾细胞)培养法分离流感病毒,用血凝抑制试验对病毒株进行分型鉴定。结果从哨点医院采集的52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流感病毒41株,分离率为7.9%,以新甲型H1N1为主。其中新甲型H1N126株(63.4%),H3N2型5株(12.2%),B(Yamagata)型1株(2.4%),B(Victoria)型9株(22.0%)。流感流行高峰出现在春季的1-3月和秋季的8-9月。健康人群血清中流感抗体的阳性率不高,最高为新甲型H1N1抗体阳性率41.9%,最低为B(Yamagata)的抗体阳性率,仅8.1%。对2010年2株新甲型H1N1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甲型H1N1基因未发生变异,暂时不会造成大的流行。结论惠州市流感病毒的流行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活动相对平缓,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春季的优势毒株,下半年逐渐转变为H3N2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口服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咽拭子病毒核酸阴转时间、退热时间、热程及发生的不良事件与奥司他韦的关系。结果口服奥司他韦后72h内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阴转;55例患者发热后的第1~6d使用奥司他韦治疗,退热时间无明显差异,但越早使用热程越短;重症病例使用奥司他韦后热程较未使用者平均缩短1.17d(P〈0.05);使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患者中,5例发生不良事件,其中3例为不良反应,2例与奥司他韦无关。结论口服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相对安全有效,宜早期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09—2012年中山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和病毒型别,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市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病原学监测以及流感暴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将Iu就诊指数(ILI%=门、急诊Iu就诊人数/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100%)和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作为分析指标。结果2009年流感病毒较为活跃,出现2次ILI就诊高峰,第1次高峰由甲(A)型H3N2亚型所致,第2次高峰由新甲(A)型H1N1亚型所致;2009年甲流大流行之后,2010年流感流行的强度迅速降低,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上半年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下半年以甲(A)型H3N2亚型为主;2011—2012年新甲(A)型H1N1亚型、B型流感病毒和甲(A)型H3N2亚型交替流行,ILI就诊高峰均发生在春夏季;对全市4个监测年度各周的ILI%和病原学监测阳性率进行秩相关检验(r=0.701,P〈0.01),结果呈正相关;全市报告流感暴发疫情11起,报告发病共计580例,平均罹患率为1.25%,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4个监测年度的优势毒株亚型之间呈交替变化的趋势并有一定的规律,ILI流行强度与流感病毒活动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2013年3月中国爆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在雪貂体内进行致病性及传播力的研究,并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进行比较。方法 对新发H7N9毒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雪貂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呼吸道排毒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等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对H7N9毒株在雪貂群体中的传播力进行研究。结果 雪貂模型的临床症状、死亡率、病毒传播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H7N9病毒的致病性低于H5N1,与2009年起源于北美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当。新发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在雪貂的呼吸道、心脏、肝脏以及嗅球进行复制。值得注意的是H7N9禽流感可以通过飞沫在雪貂间进行低水平的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病毒基因组内有多个位点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结论 H7N9禽流感病毒对雪貂的致病性较H5N1禽流感病毒低,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雪貂的致病性相当,H7N9禽流感病毒可在雪貂间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6.
Influenza causes frequent epidemics and periodic pandemics, and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Pandemics occurred in 1918 (swine influenza), 1957 (Asian influenza), 1968 (Hong Kong influenza) and 1977 (Russian influenza) due to major antigenic variation of the type A influenza virus. Frequent epidemics occur after pandemics as a result of minor antigenic variation of the pandemic virus strains. Minor antigenic variant strains of type A (H1N1), A (H3N2) and type B influenza viruses are currently circulating globally, causing frequent epidemics.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has established a network of National Influenza Centres all over the world to study the epidemiology and ecology of influenza, and collaborating centres for updating the influenza vaccines and other research activities. As a part of this programme, it has set up the WHO Flunet for disseminating updates on the global influenza situation, current vaccines and antiviral drugs. Some National Influenza Centres in India have investigated and reported pandemics and epidemics caused by global influenza virus strains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There is a need to expand influenza surveillance in our country, as only a few centres are conducting these stud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RT-PCR快速检测2009~2012年河池市流感病毒核酸,为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河池市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和暴发疫点现患病例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分型。结果以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2 090份标本,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01份,总阳性率为38.28%。其中甲型H1N1流感468份,B型126份,季节性流感H1亚型14份,季节性流感H3亚型109份。结论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流感病毒具快速、操作方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7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及血凝素基因特性。方法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和鸡胚进行流感病毒分离。收获病毒后提取病毒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后送大连宝生物公司纯化及测序。测序结果用Simmonic软件和Mega3.1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H3N2亚型流感毒株为深圳市2007年流感流行的优势株,与2006年的深圳株比较未发生明显变异,但与2007年的疫苗株相比,有多个位点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造成了其间的抗原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结论深圳市2007年H3N2亚型流行株,并未形成一个新的变种。推测是由于与疫苗株之间的抗原性的变异导致了2007年深圳市H3N2亚型流感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