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聚丙烯中空纤维人工肺纠治呼吸衰竭的实验研究天津市肺科医院人工肺研究室丁伟,张向,马景良,叶宏琛聚丙烯中空纤维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疏水性和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人工肺制作。八十年代末,美国将聚丙烯中空纤维置入腔静脉进行血气交换...  相似文献   

2.
通过熔纺/冷拉伸法制备了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研究了工艺条件对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微孔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温度的下降或熔体拉伸比的提高,最大可几孔径及孔隙率增大;熔纺中冷却风速提高,最大可几孔径及孔隙率较大;温度低于110℃时,热处理对最大可几孔径及孔隙率的影响较小,在120-130℃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最大孔径及孔隙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随着初纺中空纤维拉伸倍数的增加,孔隙率先增加而后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 3种中空纤维膜细胞培养器 (下将细胞培养器省去 )微生物培养进行实验观察。方法 :1 .对 3种中空纤维膜培养活肠链球菌最佳生长时间的试验及其菌体生长特性比较。 2 .对中空纤维聚砜膜 ( PS)培养活肠链球菌最适生长时间、温度 p H的试验。结果 :1 . 3种不同中空纤维膜培养活肠链球菌最佳生长时间为 1 8h。中空纤维聚砜膜、聚丙烯腈膜 ( PAN)培养活肠链球菌检测牛奶凝固良好 ,中空聚偏氟乙烯膜 ( PVDF)牛奶凝固不完全。2 .中空纤维聚砜膜活肠链球菌最适生长时间为 1 8h,最适生长温度为 35℃~ 37℃ ,最适 p H6.0。结论 :1 .3种中空纤维膜培养微生物是可行的。 2 .活肠链球菌在 3种中空纤维膜上生长条件和药典要求一致  相似文献   

4.
分别在中空纤维膜和平板膜中考察了L-赖氨酸超滤动力学,结果表明:中空纤维膜的过滤通量大于平板膜,总过滤时间正相反;L-赖氨酸超滤动力学可以拟合为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中空纤维膜较平板膜更符合此模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湿法纺丝工艺纺制了聚醚酰亚胺(PEI)-聚苯醚砜(PES)中空纤维H2-N2和He-N2分离共混膜,得到H2和He的渗透通量及选择性为:JH2=360GPU,αH2/N2=162,JHe=181GPU,αHe/N2=76.7;研究了芯液组成及其流量对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中空纤维膜的结构,讨论了膜制备过程中的相转化原理。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血气交换器实际上是一种可置入于静脉的血管内氧合器(intravascularoxygenator,IVOX),天津市肺科医院人工肺研究室和天津市纺织工学院膜分离工程研究所用自产的聚丙烯中空纤维组装了膜交换面积0102m2的血管内血气交换器。在实验室内我们对这种血气交换器进行了气体传输性能的测试,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介质  以生理盐水和实验动物离体血为介质,对这两种介质均用NaHCO3调节pH7.35~7.45;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作为驱氧装置,膜式氧合器给予的气体为1…  相似文献   

7.
膜分离技术在氰化物回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中空纤维膜回收氰化物的工艺流程,并通过生产性试验取得的殷实数据,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在处理含氰废水的处理效果好,回收彻底,能耗低等独到之处,指出了其存在的耐污染能力和再生性差等不足。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氧合器的研制及其仿生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血管内氧合器的氧合机制,改进氧合器的气体交换效率。方法采用国产聚丙烯中空纤维,自行设计,研制出一种血管内氧合器。对氧合器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结论可以仿造鸟和鱼类的肺部结构改良血管内氧合器。  相似文献   

9.
以离子液体氯代1-烯丙基-3-甲基咪唑([AMIM]Cl)为溶剂纺制纤维素中空纤维膜,考察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及其质量分数对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膜内、外表面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测试了中空纤维膜的水通量、截留率等渗透性能以及最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EG的分子量减小,中空纤维膜外表面与内表面结构变得更加规整,膜孔隙率与水通量上升,最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则逐渐减小;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加,膜孔隙率与水通量变大,最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逐渐减小。PEG的重均分子量为2.0×104,质量分数为5%时,膜的渗透性能和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异相氯磺化的方法,使聚乙烯(PE)中空纤维膜进行氯磺化反应,并将反应产物进一步水解和离子交换,可获得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磺化聚乙烯(SPE)中空纤维离子交换膜。应用渗透蒸发膜分离方法,研究磺化聚乙烯中空纤维离子交换膜对水/乙二醇混合物的分离效果。讨论了反离子的种类、渗透蒸发分离温度和水/乙二醇混合液的组成等对磺化聚乙烯中空纤维离子交换膜的分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得出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MPP)是提高玻璃纤维与聚丙烯树脂界面剪切强度的关键因素,而偶联剂的变化对体系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较少,用仪器分析证实了酸酐基团与玻璃纤维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当界面存在改性聚丙烯时,应选择A-174TM硅烷偶联剂处理增强聚丙烯的玻璃纤维,而不是传统的A-1100TM硅烷偶联剂。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得出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MPP)是提高玻璃纤维与聚丙烯树脂界面剪切强度的关键因素,而偶联剂的变化对体系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较少,用仪器分析证实了酸酐基团与玻璃纤维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当界面存在改性聚丙烯时,应选择A-174TM硅烷偶联剂处理增强聚丙烯的玻璃纤维,而不是传统的A-1100TM硅烷偶联剂。  相似文献   

13.
通过DSC方法研究了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体系的结晶行为,探讨了体系等温及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采用Mandelkern方法和Jeziorny方法对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引入改变了聚丙烯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对聚丙烯的结晶有成核作用,短玻璃纤维的成核作用强于玻璃纤维毡;聚丙烯及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等温结晶在相当大的结晶范围内符合Avrami方程;由Jeziorny方法得出的单位冷却速率非等温结晶能力参数Gc不随冷却速率的改变而变化,能较好地反映结晶过程,可用该方法材料结晶动力学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4.
碳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长碳纤维开松针刺成毡,并通过双钢带压机制备了碳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CFRPP),考察了碳纤维长度、含量、纤维毡的针刺及针刺类型、基体改性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断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以分析CFRPP界面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的纤维长度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基本没有影响;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的碳纤维质量分数约为30%;碳纤维毡经三角形针针刺后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PP)能够改善碳纤维与聚丙烯的界面结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其最适宜的相容剂MPP的质量分数约为20%;将长度为80 mm的碳纤维用三角针刺成毡后,以MPP改性的聚丙烯(wMPP=20%)浸渍制备得到碳纤维质量分数为30%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为203.3 MPa,拉伸模量达16.6 GPa,弯曲强度为223.2 MPa,弯曲模量达到12.0 GPa,缺口冲击强度为752.2 J/m。  相似文献   

15.
人肝细胞/微孔聚丙烯超滤膜生物界面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eng CH  Han BS  Gao CY  Ma ZW  Zhao ZM  Wang Y  Liu H  Zhang GD  Yang MJ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7):1460-1464
目的 建立与人肝细胞相容的微孔聚丙烯超滤膜杂化界面 ,为用聚丙烯中空纤维管构建生物人工肝的反应器奠定先期基础。方法 通过化学接枝聚合的方法在微孔聚丙烯超滤膜表面接枝聚丙烯酰胺 ,并结合微载体cytodex 3对人肝细胞L 0 2在其表面的生长特性进行检测评价。 结果同接枝前比较 ,接枝改性微孔聚丙烯超滤膜的静态水相接触角由 78°± 5°降低为 2 7°± 4°(P <0 0 5 ) ,提高了亲水性 ,使人肝细胞L 0 2只在微载体cytodex 3表面生长 ,提高了培养肝细胞L 0 2的密度、活性和微孔聚丙烯超滤膜的滤过效能。结论 在微孔聚丙烯超滤膜表面接枝聚丙烯酰胺是建立人肝细胞 /微孔聚丙烯超滤膜相容生物杂化界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壳聚糖挂膜修饰聚丙烯网片的技术参数及其与兔脂肪源性间充质细胞(ADSCs)的黏附性.方法 分别称取1、1.25和1.5g壳聚糖加2%的乙酸溶液、5%的戊二醛和50%的正庚烷溶解后,得到质量分数分别为2.0%、2.5%和3.0%的壳聚精铸膜液.将聚丙烯网片在壳聚糖铸膜液中反复浸泡、晾干后得到壳聚糖挂膜修饰的聚丙烯网片.将兔ADSCs接种于壳聚糖挂膜的聚丙烯网片上,培养24 h后观察细胞与材料的黏附性.结果 三种浓度的壳聚糖铸膜液挂膜修饰的聚丙烯网片柔软性均较挂膜前下降,壳聚糖铸膜液浓度越高,聚丙烯网片柔软性越低,而且3.0%铸膜液修饰的聚丙烯网片出现涂敷效果不均匀的现象.兔ADSCs在壳聚糖挂膜修饰的聚丙烯网片材料上生长良好.兔ADSCs与未挂膜的聚丙烯网片共培养24h后,表面未见细胞生长.结论 2.5%壳聚糖铸膜液为挂膜修饰聚丙烯网片的理想浓度.壳聚糖挂膜修饰的聚丙烯网片与兔ADSCs有良好的黏附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新型市售静脉输液包装容器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的透光率、适应性和吸附性,对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检测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多层共挤输液袋和聚丙烯输液瓶的透光率;以温度适应性试验和抗跌落试验考察3种包装容器的适应性;选取4种常见药品头孢呋辛钠、盐酸胺碘酮、硝酸甘油和紫杉醇,评价该3种包装容器对其的吸附性.结果 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的透光率平均值为(95.20±0.55)%,优于多层共挤输液袋和聚丙烯输液瓶;适应性要优于多层共挤输液袋;对4种常见药物未见明显吸附.结论 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具有透明度佳、适应性好、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聚丙烯蜡分子链中引入羧基官能团,并用其作为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界面处理剂。通过改进的单丝临界长度法测定了四处偶联剂与上述聚丙烯蜡共同处理的玻璃纤维与聚丙烯的界面剪切强度,发现改性或者未改性的聚丙烯蜡的加入都会使增强体系界面剪切强度明显提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未改性的聚丙烯蜡分子链上本身含有一定的极性基团。但是,偶联剂种类的变化对体系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却很小。  相似文献   

19.
自体腹膜覆盖聚丙烯补片抗粘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大鼠腹腔内植入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补片并以补片旁腹膜覆盖后能否减少聚丙烯补片引起的腹腔粘连 。方法:选用SD大鼠120只,分为裸露组(A组)、转移组(B组)、翻转组(C组)及游离组(D组),将聚丙烯补片植入大鼠腹腔,以A组作为对照,B、C、D组采用不同的腹膜覆盖的方法,在术后3、7、28d分别处死大鼠,进行大鼠腹腔内粘连程度检测、组织学检查及扫描电镜检查以了解补片表面的粘连情况。 结果:术后3d,对照组A组的聚丙烯补片表面粘连较实验组B、C、D组明显(P<0.05);术后7d及28d,A组和D组聚丙烯补片表面粘连明显较B、C组明显(P<0.05)。术后7d各组补片表面的粘连较3d时明显,术后28d时粘连与7d时相似。补片表面没有粘连的区域术后7d可见有腹膜覆盖。结论:转移及翻转的腹膜能在聚丙烯表面存活并能减少其表面的粘连,而游离的腹膜坏死后并不能减少聚丙烯补片表面的粘连。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离聚物聚丙烯蜡接枝丙烯酸钠,对其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进行了表征。将聚丙烯蜡接枝丙烯酸钠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熔融共混,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该类离聚物对PET的结晶性能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蜡接枝丙烯酸钠的加入促进了PET的成核,使PET的熔融结晶温度由196.9 ℃升高到210.6 ℃,而冷结晶温度由135.5 ℃降低到124.2 ℃。与PET/聚丙烯蜡相比,聚丙烯蜡接枝丙烯酸钠与PET有更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