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输尿管内支架术前后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59例上尿路梗阻肾积液患者行双J管置入术前进行超声检查了解梗阻状况,协助选择解除梗阻的手术方法和置管方式,置管后用超声检查观察置管所处状态、梗阻解除、肾积液消失、双J管引流效果。结果:经开放手术后双J管放置成功率100%,切口尿漏2例,拔管后经膀胱再置管治愈;经输尿管镜下碎石后内镜下双J管放置成功率100%,内支架管自行脱出1例再置管成功;术后超声检查显示全组病例梗阻解除,双J管位置正常,引流效果良好,肾积液消失。结论:输尿管内支架术前后超声检查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三聚氰胺结石)并发急性肾衰竭(ARF)的治疗体会.方法:我院泌尿外科2008年6-10月共收治三聚氰胺结石123例,其中14例发生肾后性ARF.14例均在入院后4-6小时确诊,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积极行输尿管镜双J管置入术冲洗或碎石治疗,其中13例急诊手术,1例因外院行双J管置入术后肾周感染积液而先期行肾周穿刺引流,生命体征平稳后1周再行输尿管镜下碎石、双J管置入术.结果:11例上尿路梗阻于输尿管镜下以碱性药物肾盂冲洗迅速解除梗阻,成功置入双J管;3例下尿路尿道结石经输尿管镜将结石推入膀胱碎石,解除梗阻.14例术后3日肾功能恢复正常,复查B超示肾孟积水、输尿管扩张及结石均消失,随访2个月未见异常.结论:输尿管镜下碱性药物肾孟灌洗及经尿道双J管置入术治疗婴幼儿肾后性AR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BD)治疗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3-01—2018-01期间收治的32例经急诊超声引导下PTGBD治疗的合并感染性休克的AOS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穿刺置管,未出严重并发症,术后出现导管堵塞1例。穿刺引流后24h、72h、7d复查WBC、PCT、CRP、TBIL、ALT、ALP、GGT、T、VAS等可见显著下降(P<0.05)。穿刺时胆汁培养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穿刺前血培养阳性率(P<0.05)。其中,4例患者死于感染性休克和MODS,23例患者在病情改善后,根据胆道梗阻原因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5例患者带管出院。结论:对合并感染性休克的AOSC患者,急诊超声引导下PTGBD治疗可以及时解除胆道梗阻,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急诊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上尿路梗阻所致肾功能衰竭的急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58例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因以及急诊处理方法。结果:55例肾功能完全恢复,2例肾功能有明显改善,1例肾功能未恢复而行规律血液透析。结论:膀胱镜下逆行放置双J管引流可以迅速解除梗阻,是治疗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首选方法,若置管失败,可选B超引导下肾穿刺造瘘或手术探察。  相似文献   

5.
双侧输尿管结石及孤立肾输尿管结石引起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肾衰),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之一,需及时诊断和治疗.若延误治疗会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009年6月~2010年3月作者对23例因输尿管结石致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急诊施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及双"J"管尿液内引流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独肾急性上尿路梗阻并脓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微创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采用微创外科治疗的独肾急性上尿路梗阻并脓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行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术17例,输尿管逆行插管11例。28例均及时解除上尿路梗阻,全身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肾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仅3例行血液透析1次,2例予长期留置肾造瘘管引流。28例微创外科治疗后血白细胞计数、血尿素、血肌酐及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积极抗感染,纠正休克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同时,行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或输尿管插管引流术缓解独肾急性上尿路梗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51例急诊微创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并探讨急诊微创治疗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对51例不同梗阻原因致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急诊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并置管引流(12例)、膀胱镜下逆行双J管插管(29例)、膀胱镜下逆行双J管插管联合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10例)解除梗阻,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51例患者均急诊成功解除尿路梗阻。无1例死亡,无尿瘘、输尿管穿孔和肾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上尿路梗阻是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如能明确是结石引起的肾后性肾功能衰竭,应首选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并置管引流;如不能明确,膀胱镜下逆行插管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也是可行的急诊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双侧输尿管结石及孤立肾输尿管结石引起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肾衰),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之一,需及时诊断和治疗。若延误治疗会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009年6月2010年3月作者对23例因输尿管结石致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急诊施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及双“J”管尿液内引流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双J管内引流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双J管内引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双J管治疗泌尿系疾病95例,逆行置管14例,术中置管81例。结果 5例急性肾后性肾衰肾功能恢复并行开放手术,5例输尿管狭窄肾积水消失3例,减轻2例,3例恶性肿瘤引起的输尿管梗阻肾积水减轻,1例肾瘘5d后闭合。81例开放手术无尿瘘、狭窄和感染发生。结论 双J管内引流操作简便,引流效果好,并发症少,且住院时间短,并避免了一部分上尿路开放手术和分期手术,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J管在上尿路疾病中内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 1995年6月-2002年4月应用双J管治疗78例;术中置管74例,逆行插管4例。结果 置双J管内引流后切口漏尿、感染、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减少。结论 双J管内引流具有操作简单,引流效果好,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J管内引流中出现的并发症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165例手术病人在开放手术或内窥镜下放置双J管作内支架和引流,置管0.5个月~2个月的观察及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少,未发生伤口感染、漏尿,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结论]护理人员应掌握和了解双J管的特点及作用,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双J管内引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J管内引流中出现的并发症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165例手术病人在开放手术或内窥镜下放置双J管作内支架和引流,置管0.5个月~2个月的观察及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少,未发生伤口感染、漏尿,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结论]护理人员应掌握和了解双J管的特点及作用,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在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尿脓毒血症急诊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泌尿外科2016年9月至2019年2月期间74例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尿脓毒血症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行早期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急诊处理,记为双J管引流组,另外30例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急诊处理,记为穿刺造瘘引流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引流成功率、脓毒血症控制时间、并发症以及II期碎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相关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J管引流组引流成功率100.00%(44/44)明显高于穿刺造瘘引流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7,P0.05),双J管引流组尿脓毒血症好转时间(6.49±1.30) d和穿刺造瘘引流组(6.53±1.29)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8,P0.05)。两组术后均无输尿管损伤、穿孔、周围脏器受损、大出血或感染性休克发生,术后均成功行II期碎石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早期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急诊处理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尿脓毒血症均安全有效;与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相比,输尿管镜下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置管引流成功率更高,技术难度小,临床实际中可根据医师的操作经验和患者肾积水程度等具体情况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14.
双J管内引流的并发症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2年6月~2004年12月,我院应用双J管内引流174例,术后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74例,男102例,女72例,16~75岁,平均43±4.7岁。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18例,肾盂切开取石术77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57例,输尿管狭窄切除吻合术7例,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15例。1.2方法根据输尿管长度及KUB平片选择双J管的口径与长度,一般选用6~8F,置管时间较长者可选用10F[1]。置管方式:在开放手术中经肾盂或输尿管切口置入双J管135例,通过膀胱镜逆行插入双J管39例。置管时间:一般双J管留置4~8周,导尿管留置1~…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1999年至2003年,利用膀胱镜置入双J管治疗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2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9~74岁,平均45岁。均诊断为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其中:输尿管结石7例,双肾脓肿1例,因恶性肿瘤转移压迫或浸润输尿管10例,原因不明者2例。2方法所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膀胱镜下置入双J管。并留置尿管观察尿量。3结果本组病例中,成功置入一侧双J管8例,置入双侧双J管12例。观察尿量,均出现多尿期,尿量4000~6000m l不等,血肌酐及尿素氮在3~8天下降至正常。4护理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泌尿外科的常见急症之一。一般来说,梗阻于1周内解除,可望肾功能完全恢复,V aley等指出急性梗阻的肾功能,89%是可逆的[1]。治疗原则为解除梗阻,恢复肾功能。置放双J管损伤轻,创伤小,同时起到支架和内引流作用,能迅速解除梗阻,恢复肾功能。但在护理过程中,要警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做好置管前和置管后的观察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重要的作用。4.1置管前护理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患者多有紧张,恐惧心理,甚至出现绝望。因此,置管前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患者行肾包膜下微通道穿刺引流联合输尿管镜内置双J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女12例,男4例,平均年龄(40.00±4.00)岁,单侧10例,双侧6例,均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术、CT及穿刺液检查明确诊断,并采用局麻B超定位下肾包膜下微通道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输尿管镜内置双J管。结果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成分与单纯性肾囊肿成分相似。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36.80±14.20)个月,无1例肾包膜下积液复发。结论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为临床罕见疾病,目前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上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局麻B超定位下肾包膜下微通道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输尿管镜内置双J管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分析17例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的原因,总结其治疗方法。开放手术修补损伤8例,黏膜脱垂剥脱3例,复位后置双J管引流,单纯置双J管引流2例,4例碎石后再置双J管引流。结果:13例患者输尿管连续性、完整性恢复良好,4例患者肾轻度积水,其中3例肾功能正常。结论: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应重在预防,争取早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对自发性血气胸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收集自发性血气胸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益心达双腔静脉穿刺管在血气胸部位进行置管引流,对照组采用普通开胸手术传统引流治疗,于2周后进行2组观察数据对比分析。结果益心达双腔静脉穿刺置管的引流效果在引流管不畅、引流血量、引流时间和拔管后愈合等方面均优于采用普通开胸手术传统引流法(p均〈0.05)。结论深静脉穿刺置管采用益心达双腔静脉穿刺置管术引流对自发性血气胸患者症状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尿路梗阻致尿脓毒症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35例上尿路梗阻所致尿脓毒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11例术前不行上尿路尿液引流,B组7例术前采用输尿管插管引流上尿路尿液,C组17例术前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上尿路尿液,观察3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术中、术后出现高热、寒战、烦躁5例,中度发热4例,术后血压不稳定3例,感染性休克2例;B组术中、术后出现高热、寒战、烦躁2例,中度发热2例,术中血压不稳定1例,无感染性休克发生;C组术中、术后出现中度发热5例,无高热、寒战、烦躁,术后血压不稳定1例,无感染性休克发生。结论上尿路梗阻致尿脓毒症患者手术解除梗阻病因前应充分引流尿液,控制上尿路感染,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充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上,尤其是在救治危重病人中,深静脉穿刺置管对于快速补充血容量及测定中心静脉压;纠正休克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就我院1994年以来手术前通过预内静脉穿刺置管、快速补液、监测中心静脉压、抢救低血容量休克及大手术前预防性深静脉置管,保证补液通路及中心静脉压测定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行预内静脉穿刺置管18例。其中失血性休克6例;感染性休克3例;大手术9例(胰十二脂肪切除1例,;门脉高压断流术3例,胃癌根治术5例)。2方法平卧位,高及枕过伸位或头低20~30,头转向对测,取胸钻乳实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