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铁性贫血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入选的冠心病患者测定各项临床指标,根据冠脉造影、血红蛋白等结果分为缺铁性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及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等亚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缺铁性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性别、年龄、体重、血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病史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缺铁性贫血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对于轻度狭窄病变及中度狭窄病变,缺铁性贫血组所占比例显著低于非贫血组(P<0.05);对于双支病变、三支病变与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病变,缺铁性贫血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贫血组(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和缺铁性贫血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冠心病老年患者,缺铁性贫血提示病变较重的冠心病类型,故缺铁性贫血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吸烟对不同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00例,按结果分为无冠心病的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患者又分为单支病变、两支病变、三支病变,每组各50例.分析患者吸烟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情况及下肢动脉踝肱动脉压力指数(AAI)的关系.结果 吸烟者中,冠心病患者的下肢动脉闭塞情况较非冠心病者的严重(P<0.05);非吸烟者中,冠心病患者的下肢动脉闭塞情况与非冠心病者无差异(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吸烟者AAI的降低幅度要大于未吸烟者(P<0.05).结论 吸烟对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较高,吸烟冠心病患者病变分支越多,其AAI值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强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血脂、血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不同冠心病临床类型和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血尿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弱正相关(r=0.22,P<0.01)。结论血尿酸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其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其次,选取我院同时期50例冠心病非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与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容易受累;观察组弥漫性、完全闭塞、多支病变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广泛,应该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对其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血脂的关系。方法:387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252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分组,术前行TC、TG、LDL-C、HDL-C检查,对比分析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TC、TG、LDL-C、HDL-C的关系。结果:1TC、TG、各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组与正常组均有差异(P<0.05或P<0.01)。2TC各病变组间逐渐升高;3TG1支病变组与3支病变组有差异;LDL-C3支病变组与1、2支病变组有差异;HDL-C1支病变组与2、3支病变组有差异(P<0.01)。4TG不同狭窄程度组均有差异;LDL-C轻度狭窄与重度及闭塞组有差异,中度狭窄组与闭塞组有差异;HDL-C闭塞组与轻、中度狭窄组间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TG、TC、LDL-C逐渐升高,HDL-C逐渐减低。血脂异常可使脂质在冠状动脉内膜沉积,促进血栓形成,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因此,积极控制血脂对防治冠心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电图碎裂QRS波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间的关系。方法:32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与心电图检查。检查后被证实为冠心病患者230例,非冠心病患者97例。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单支血管病变68例,双支血管病变74例,多支血管病变88例。冠状动脉罪犯血管:左前降支49例,左回旋支71例,右冠状动脉110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度狭窄59例,重度狭窄104例,完全闭塞67例。比较不同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狭窄程度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检出率。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碎裂QRS波检出率为60.3%,显著低于双支病变与多支病变(P<0.05)。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碎裂QRS波检出率为77.0%,显著低于多支病变的88.6%(P<0.05)。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碎裂QRS波检出率为61.0%,显著低于重度狭窄与完全闭塞(P<0.0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碎裂QRS波检出率为76.0%,显著低于完全闭塞的91.0%(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电图中碎裂QRS波对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与狭窄程度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早期根据骨质疏松筛查冠心病高危人群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7 年1 月于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明确为冠心病的3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骨密度测量结果并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n =102)与非骨质疏松组(n =198),同时分析骨质疏松与反应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指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骨质疏松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质疏松组患者冠脉单支病变比例低于非骨质疏松组,且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 <0.5);骨质疏松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轻度钙化比例低于非骨质疏松组,且冠脉中度钙化、重度钙化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 <0.05);骨质疏松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均呈正相关(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是冠心病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质疏松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独立相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意义及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298例,根据冠状动脉影结果分为两组:有侧支循环组(n=148)和无侧支循环组(n=150)。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血脂、以及冠状动脉管炎病变特点、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与无侧支循环组相比,有侧支循环组患者中多支冠状动脉闭塞率及完全闭塞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9.2%比10.7%,P<0.01;85.8%比28.0%,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证实:闭塞血管数及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形成间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结论:侧支循环多出现在病变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酸 (UA)及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326例疑诊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者160例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者166例作为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尿酸进行比较,并将冠心病组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进行血清UA、non-HDL-C结果比较. 结果 冠心病组UA和non-HDL-C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UA、non-HDL-C水平越高,以三支病变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on-HDL-C、UA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on-HDL-C比LDL-C对CAD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评价作用,高水平UA可能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老年冠心病(CA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无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差异.方法 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7月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AD的487例老年患者,其中合并T2DM患者(DM组)212例、无T2DM患者(NDM组)275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DM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支数、狭窄长度明显高于NDM组,完全闭塞及弥漫性病变12例(5.7%) vs 16例(7.5%),P<.05,比例显著高于NDM组7例(2.5%)vs 6例(2.2%),P<.05.结论 老年CA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重,完全闭塞、弥漫性病变较无T2DM冠心病患者更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正常糖耐量的冠心病患者中冠脉病变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冠脉造影的12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ensini积分评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采用HOMA-IR来评估机体的胰岛素抵抗,最后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胰岛素抵抗组的冠脉病变程度明显高于胰岛素敏感组,且随着胰岛素抵抗的加重,冠脉病变程度和支数随之加重;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胰岛素抵抗与Gensini积分、冠脉有无病变显著相关。结论在糖耐量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中,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可能不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而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冠脉病变发生发展最强的危险因素,在冠心病的防治时有必要对正常糖耐量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101例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分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出non-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比较各组血清non-HDL-C水平的差异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与103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non-HDL-C显著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non-HDL-C水平越高,以3支病变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单支病变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②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越重,血清non-HDL-C水平也越高,血清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关系(r=0.332,P<0.001)。结论:血清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范围及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是一项可用于评估冠心病风险的简便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 M(apoM)的水平变化及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的9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3例(SAP 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4例(ACS 组),同期体检健康患者5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三组血清 apoM 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结果:SAP 组、ACS 组的血清 apoM 水平显著的低于健康组的,SAP 组的血清 apoM 水平显著的低于 ACS 组;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清 apoM 水平比较: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子病变组和健康组;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和健康组。冠心病患者血清 apoM 水平与 HDL-C、apoA1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 LDL-C、FFA、Lp 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 apoM 的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的降低,并且与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6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4组;冠状动脉正常组(n=30)、轻度狭窄组(n=36)、中度狭窄组(n=52)和重度狭窄组(n=78)。检测各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组和轻度狭窄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正常,而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和轻度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血TC、LDL-C均升高,HDL-C均降低与正常组和轻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中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规血脂水平及其比值与早发冠心病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研究选取282例因胸闷和(或)胸痛入院的疑似早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早发冠心病组170例和冠脉造影正常组112例,检测患者常规血脂指标及计算对应血脂比值TG/HDL、TC/HDL、LDL/HDL、apoB/apoA,比较2组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水平及其相关比值等冠心病风险因素,同时观察血脂对早发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早发冠心病患者男性比例高于正常组(χ2=8.848,P=0.003),同时血清apoB、TG及TG/HDL比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oB:t=3.082,P=0.002;TG:t=2.445,P=0.015;TG/HDL:t=7672.00,P=0.036),其他血脂指标及比值均无统计学意义,逻辑回归分析发现apoB及男性与早发冠心病具有显著性相关(apoB:OR=5.90,95%CI 1.4~10.30,P=0.001;男性:OR=2.85,95%CI 1.52~5.31,P=0.001),且早发冠心病两支病变患者Lp(a)和apoB/apoA比值明显关于单支病变(Lp(a):t=3255.00,P<0.0001;apoB/apoA:t=3637.50,P=0.031)。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apoB、TG及TG/HDL比值显著性升高,同时apoB及男性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风险因素,Lp(a)和apoB/apoA比值与早发冠心病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C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和血尿酸 (Uridacid ,UA)的关系。方法 :测定 186例初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清CRP和UA水平 ,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组 ,观察血清CRP和UA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间血CRP水平 :冠脉正常组 (1.5 6± 1.3 2 )mg/mL ;冠脉轻度狭窄组 (2 .45± 1.87)mg/mL ;冠脉中度狭窄组 (3 .0 2± 2 .5 3 )mg/mL ;冠脉重度狭窄组 (4.2 8± 3 .15 )mg/mL ;冠脉完全闭塞组 (5 .3 6± 4.11)mg/mL。冠脉重度狭窄组和冠脉完全闭塞组与冠脉正常组比较。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余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不稳定病变组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病变组 (7.83± 4.66)mg/mLvs.(3 .3 8± 2 .2 7)mg/mL ,(P <0 .0 0 1)。各组间血UA值分别为 :冠脉正常组(2 81.7± 5 1.86) μmol/L ;冠脉轻度狭窄组 (3 0 9.2± 5 0 .11) μmol/L ;冠脉中度狭窄组 (3 3 4.6± 49.69) μmol/L ;冠脉重度狭窄组 (3 62 .7± 48.3 2 ) μmol/L ;冠脉完全闭塞组 (3 93 .4± 47.5 5 ) μmol/L。 5组间比较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不稳定病变组UA水平与稳定病变组相比 (3 42 .7± 5 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18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DM患者分为4组:1组为冠状动脉正常组;2组为单支病变组;3组为双支病变组;4组为三支病变组(含左主干病变)。所有患者均进行UMA(UMA)测定,同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病史、家族史等相关资料,评价UMA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①冠心病(CHD)组UMA异常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②UMA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成正相关,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三支病变两两比较,UMA水平有显著差异(P30mg/L是预测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早期指标,是冠心病的强有力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0例因胸痛住院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患者11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7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33例,采用冠状动脉造影Gensin 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同期测定患者血清NT-pro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NT-proBNP基线水平与LVEF及Gensin i积分的关系。结果AM I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UA组(P<0.05)和SA组(P<0.05);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 i积分呈正相关(r=0.639,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在ACS患者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明 《重庆医学》2015,(9):1215-1217,1220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住院部冠心病患者136例(A M I组46例,S A P组38例,U A P组52例)作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1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动力学方法检测血清Lp-PLA2,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和D-二聚体,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SAP组和UAP组,其中UAP组患者均明显高于SA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Ⅳ级患者,其中心功能Ⅲ级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Ⅳ级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比较发现,轻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低于中、高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且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上述指标亦明显低于高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42,0.651,0.608,P<0.05)。结论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在评估冠脉病变程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26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根据病变有无分为冠心病组66例和非冠心病组60例,然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记录斑块数目、估计其严重程度。冠心病组按血管狭窄累及主要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结果:颈动脉IMT值增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分级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IMT测定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