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正目前老年患者群人口数量逐年上升,且容易罹患高血压病(hypertension)、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decline)以及痴呆(dementia)等慢性疾病。临床证实,高血压病和痴呆的风险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同时,高血压病也是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1-2])。国际降压治疗建议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需应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但控制血压和痴呆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B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共入选56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IMT,同时检测FBN、PAI-1水平;以颈动脉IMT作因变量,FBN,PAI-1,抗凝血酶Ⅲ(AT-Ⅲ)等13个变量为自变量,采用逐步筛选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FBN,PAI-1等7个变量进入方程,最终PAI-1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对FBN、PAI-1与颈动脉IMT的关系分别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其结果分别为,IMT=0.176 0.210FBN(r=0.771,P<0.01);IMT=-0.204 0.534PAI-1(r=0.822,P<0.01);FBN、PAI-1水平与IMT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稳定时,FBN、PAI-1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FBN和PAI-1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意义及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298例,根据冠状动脉影结果分为两组:有侧支循环组(n=148)和无侧支循环组(n=150)。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血脂、以及冠状动脉管炎病变特点、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与无侧支循环组相比,有侧支循环组患者中多支冠状动脉闭塞率及完全闭塞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9.2%比10.7%,P<0.01;85.8%比28.0%,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证实:闭塞血管数及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形成间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结论:侧支循环多出现在病变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5 9岁。主因全身麻木、手足搐搦 3个月 ,加重 1d入院。 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颜面部、四肢及躯干部麻木、无力 ,进而出现双手及腕肘部抽搐。抽搐时双手拇指内收 ,掌指关节屈曲 ,指间关节伸展 ,呈鹰爪状 ,伴有上肢及腹部疼痛 ,恶心 ,无呕吐。无胸闷、心悸等。症状持续约 1.5h左右缓解。 1d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全身麻木、无力 ,间断发作抽搐 3次 ,症状较前加重。门诊曾怀疑脑血管病变 ,做头颅CT未见异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半年 ,应用降压药物效果差。体格检查 :T 3 6℃ ,BP 14 5 90mmHg。发育正常 ,营养稍差。全身皮肤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非糖尿病急性Q波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38例,以应激空腹血糖值分为应激性血糖≥7 mmol/L组,70例,年龄(59.6±12.9)岁;应激性血糖<7 mmol/L组,68例,年龄(54.8±15.2)岁.于心肌梗死后2周、3个月、1年分别行彩色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计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室瓣血流峰值流速/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室瓣血流峰值流速(VE/VA).观察两组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和舒张末容积改变.结果: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应激性血糖<7 mmol/L组比,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心肌梗死后12个月比2周时均分别有显著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值较心肌梗死后12个月比心肌梗死后两周时有所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VA未见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与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年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改变独立相关.结论: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与晚期左心室重构关系密切,为晚期左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健康中老年人功率踏车试验达70%最大心率时的心血管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以 70 %的最大心率为靶心率的踏车试验心血管反应 ,为制定心肺疾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健身运动处方提供参考。方法 36名受试者进行逐级功率踏车试验 ,直到达靶心率为止 ,记录心电、血压、踏车功率 ,并换算为代谢当量。结果所有受试者都完成了运动试验 ,均无胸闷、胸痛、气短、疲劳感。整理运动 8分钟后心率恢复至试验前 ,大部分受试者血压均有所降低。达靶心率时的踏车功率 ,中年男性为 (98± 10 2 3)W ,女性为 (64± 11 13)W ;老年男性为 (75± 8 2 5 )W ,女性为 (5 0± 9 2 3)W ,有明显差异 (P <0 0 1)。代谢当量中年男性为 (5 82± 0 83) ,女性为 (4 2 5± 0 63) ,老年男性为 (5 75± 1 2 5 ) ,女性为 (4 0 5±0 93) ,中老年人之间无差别 (P >0 2 0 )。结论健康中老年人以 70 %的最大心率踏车试验 ,心血管反应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7.
庞国勋  董军杰  张至 《新中医》2011,(12):17-19
目的:观察解毒益心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解毒益心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30天后统计临床疗效及血清心肌酶、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6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1.05)。结论:解毒益心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溶栓和(或)抗凝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TE患者82例,分为溶栓组及抗凝组,并选取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ET-1,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浓度,同时应用超声测量肱动脉EDD,并比较溶栓和抗凝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溶栓及抗凝治疗组NO、ET-1、E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PTE患者治疗1周后NO、ED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ET-1明显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PTE患者ET与NO、EDD呈负相关(r=-0.508、-0.533,P均〈0.01);NO与EDD呈正相关(r=0.685,P〈0.01)。结论肺栓塞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EDD可以作为评价肺栓塞患者内皮功能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1一般资料在我科住院病人中,自1994年5月~1997年12月的42个月中,共死亡老年患者136人,经总结分析,显示出了老年死亡原因的特点。136例死亡病人中.男120例,女16例,年龄60~92岁。2结果2.1通过对136例病人进行死因分析,统计出了前六位主要死亡原因,见表1。表1136例病人主要死亡原因(前六位)2.2136例病人中,对死于恶性肿瘤的病人进行厂大析,统计出了死亡人数占前六位的恶性肿瘤,见表2。表2136例病人中死于恶性肿瘤的类型(前六位)3讨论从统计结果看,老年人死亡原因中占前三位的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这与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抗凝血酶-Ⅲ(AT-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共入选56例OMI患者,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IMT,同时检测AT-Ⅲ、PAI-1水平。以颈动脉IMT作因变量,AT-Ⅲ。PAI-1,血浆纤维蛋白原(FBN)等13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筛选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PAI-1等7个变量进入方程:IMT=-0.5431+0.0438FBN+00831PAI-1+0.0024SBp+0.0023Age+0.1725LDL-0.1256HDL+0.3733Apo-B。堤示:PAI-1与颈动脉IMT正相关,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AT-Ⅲ未进入回归方程,表明其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2、对PAI-1、AT-Ⅲ与颈动脉IMT的关系分别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其结采分别为:IMT=-0.2039+0.5343PAI-1,r=0.8221,P〈0.0001;IMT=08538+00006AT-Ⅲ,r=0.1095。P=0.4215。此结果亦表明:PAI-1水平与IMT呈正相关;AT-Ⅲ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结论:老年OMI患者病情稳定时,PAI-1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是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AT-Ⅲ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