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汉黄芩苷对柯萨奇B3病毒(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用CVB3感染BALB/c小鼠构建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取40只BALB/c小鼠将其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VB3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组、CVB3感染后给予汉黄芩苷处理的治疗组以及CVB3感染后同时给予汉黄芩苷和AKT激动剂处理的激动剂组,每组10只。于药物治疗7 d后处死各组小鼠。用HE染色检测前3组小鼠心肌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用ELISA检测前3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含量。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前3组小鼠心脏组织中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KT/NF-κB通路的活化情况。最后,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全部4组小鼠心肺组织中AKT/NF-κB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组织内存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而汉黄芩苷治疗显著降低CVB3病毒诱导的心脏组织炎症细胞浸润(P<0.05)。CVB3病毒感染后小鼠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给予汉黄芩苷治疗后小鼠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较病毒性心肌炎组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病毒性心肌炎组相比,汉黄芩苷治疗显著降低心肌组织内炎症因子(IL-1β和IL-6)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KT和NF-κ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而给予AKT激动剂处理后,汉黄芩苷对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抑制作用显著减弱(P<0.05),且汉黄芩苷对炎症因子的下调作用也显著受到抑制(P<0.05)。结论:汉黄芩苷可通过调控AKT/NF-κB通路减轻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 Ⅱ)在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H/R组、CaMK Ⅱ抑制剂KN-93+ H/R组和KN-93组.H/R组是对H9c2心肌细胞进行缺氧4h,再复氧6h处理;后两组是先用KN-93(终浓度1μmol/L)预处理2h后再进行/不进行H/R损伤.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碘化丙啶(PI)染色观察细胞坏死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3、磷酸化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结构域蛋白(pMLKL)和pCaMK Ⅱ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H/R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I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RIPK3、pMLKL和pCaMK Ⅱ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H/R组比较,KN-93+ H/R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I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RIPK3、pMLKL和pCaMKⅡ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而KN-93组的各项指标与Control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aMK Ⅱ可通过程序性细胞坏死通路加重H9c2心肌细胞的H/R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F-κB蛋白对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将编号后的45只雄性BALB/c小鼠根据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ormal组)、病毒性心肌炎组(CVB3组)和NF-κB蛋白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处理组(CVB3+PDTC组),每组各15只。7 d后处死各组小鼠,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情况;RT-qPCR实验检测心肌组织内CVB3的mRNA表达水平;ELISA实验检测血清中脑钠肽(BNP)和心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心肌组织内焦亡相关蛋白白细胞介素1β(IL-1β)、gasdermin D(GSDMD)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水平,caspase-1/pro-caspase-1比值,以及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normal组相比,CVB3组小鼠7 d存活率显著降低,心肌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增加,心肌组织内CVB3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BNP和cTnI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心肌组织内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caspase-1/pro-caspase-1比值以及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CVB3组小鼠相比,CVB3+PDTC组小鼠7 d存活数增加,心肌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显著降低,心肌组织内CVB3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BNP和cTnI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心肌组织内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caspase-1/pro-caspase-1比值以及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CVB3感染可诱导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内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且NF-κB信号通路参与心肌组织内细胞焦亡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黄芪对心肌炎小鼠心肌穿孔素mRNA和CVB3m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BALB/c小鼠24只腹腔感染柯萨奇病毒B3亲心肌细胞株(CVB3m)后,随机等分为两组:黄芪治疗组(黄芪注射液每天10g/kg腹腔注射)和对照组。实验第8天留取心肌,分别进行心肌病理检查,心肌穿孔素(perforin,PFP)mRNA和CVB3m m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分析,并对心肌组织PFP mRNA和CVB3m mRNA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黄芪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2)心肌PFP mRNA表达水平RT-PCR半定量:黄芪治疗组心肌PFP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10±0.07与1.31±0.12,P<0.01);(3)心肌CVB3m mRNA表达水平RT-PCR半定量:黄芪治疗组心肌CVB3m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07±0.04与1.18±0.02,P<0.01);(4)心肌PFP mRNA水平与CVB3m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1)。结论PFP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黄芪对小鼠急性心肌炎模型中心肌组织CVB3m病毒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心肌组织中PFP mRNA表达水平与心肌组织CVB3m 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具有同步性,黄芪对CVB3m诱导的小鼠急性心肌炎模型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新型chitosan DNA疫苗预防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 ,以天然生物多糖chitosan包裹含CVB3主要结构蛋白VP1编码基因的质粒pcDNA3 VP1,制备新型chitosan pcDNA3 VP1疫苗。以含 5 0 μgDNA的该疫苗于 0、 7、 14、 2 1d滴鼻免疫小鼠 4次 ,末次免疫后 3周以 3×LD50 剂量CVB3经腹腔感染小鼠 ,称量小鼠体重、心脏重 ,并行心脏HE染色。结果 :chi tosan pcDNA3 VP1疫苗滴鼻免疫诱生了高水平的血清特异IgG和肠粘膜IgA ;同时诱生了较高强度的特异性CTL活性。以致病毒性心肌炎剂量CVB3感染小鼠 7d后发现 :pcDNA3组小鼠 10 0 %出现病毒性心肌炎 ,其心室壁呈现严重灶性坏死和炎性浸润 ;而chitosan pcDNA3 VP1组仅 16 7%小鼠产生心肌炎 ,坏死灶少且程度轻。其它病毒性心肌炎体征显示 :pcDNA3组体重降幅为 4 5 0 % ;而chitosan pcDNA3 VP1组类似正常小鼠 ,体重略增 1 75 % ;pcDNA3免疫组体重 /心脏重比为 171 75 ;chi tosan pcDNA3 VP1免疫组为 186 36。提示chitosan pcDNA3 VP1疫苗滴鼻可诱生全身及粘膜特异免疫 ,并可有效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可能成为CVB3及病毒性心肌炎预防性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硫化氢对柯萨奇病毒B3(Coxsachievirus B3, CVB3)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胱硫醚γ-裂解酶( CSE)/硫化氢( H2 S)通路在其体内的表达情况。方法将110只5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组、硫氢化钠(外源性H2 S供体)组和DL-炔丙基甘氨酸( PAG,CSE不可逆抑制剂)组。以腹腔注射CVB3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接种当天记为第0天,24 h后每组每日经腹腔分别注射相应干预药物。分别于接种后第4天和第10天从各组随机抽取10只处死,留取血清和心肌标本。观察心肌炎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2 S及IL-6、TNF-α等炎症因子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肌组织CVB3、CSE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定性、定量检测CSE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毒性心肌炎组血清和组织H2 S浓度、CSE mRNA、CSE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下调,给予NaHS干预可明显上调H2 S水平,减轻心肌损伤、减轻炎症细胞浸润以及间质水肿,对病毒CVB3 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而给予PAG干预,可明显抑制H2 S和CSE表达,加重心肌损伤、炎症细胞浸润及间质水肿,促进CVB3 mRNA的复制。结论在病毒性心肌炎中,CSE/H2 S通路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给予PAG干预可明显抑制该通路的表达,加重心肌损伤,促进病毒复制,外源性供给硫化氢可对感染心肌起到保护作用,且可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对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中病毒复制及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并探究其具体机制。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n=10):Sham组、Sham+LCZ696组、VMC组和VMC+LCZ696组。向BALB/c小鼠腹腔注射106 TCID50/ml浓度CVB3 0.1 ml建立VMC模型, 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病毒注射当天被定义为第0天。每天60 mg/kg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灌胃治疗, 连续7 d。统计小鼠生存率;小动物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ELISA法检测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脏促炎因子(IL-6、TNF-α), 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leaved-caspase-3、Bax、Bcl-2), CVB3病毒表面蛋白(VP-1)及相关通路蛋白(p-PI3K/PI3K、p-AKT/AKT)水平;PCR检测小鼠心脏中CVB3 mRNA水平;HE染色检测小鼠心脏炎性细胞浸润水平;TUNEL检测小鼠心脏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获得足量MDSCs,体外证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后行体内转输实验,观察疗效及免疫机制。结果与对照PBS组相比,MDSCs处理组体质量呈上升趋势,肌酸激酶(CK)活性明显降低(P<0.001),心脏局部炎症浸润及坏死病灶显著减少,7天生存率高达70%(P<0.01),而心肌病毒滴度无明显改变,却上调了CD4+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结论 MDSCs可显著改善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有望成为心肌炎防治的新型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制mi R-21可否减轻CVB3诱导的BALB/c小鼠心脏微血管损伤,阻断致病因子向靶器官迁移,从而减轻靶器官组织病变。方法:3~4周龄雄性BALB/c小鼠CVB3腹腔注射后饲养1周诱导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模型;BALB/c小鼠每月腹腔注射CVB3 1次共饲养3个月,诱导为慢性VMC模型。注射CVB3同时尾静脉注射抗mi R-21质粒以敲低mi R-21表达。结果:急性VMC小鼠外周血mi R-21表达增加,心肌Bcl-2和CVB3-VP1表达增加。小鼠体内注射anti-mi R-21质粒后,外周血mi R-21表达降低,心肌caspase-3活性和CVB3-VP1表达下降,Bcl-2表达增加,HE染色心肌组织及心脏微血管病变减轻,TUNEL染色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慢性VMC小鼠心肌胶原表达增加,微血管密度减少,心功能下降。敲低mi R-21增加慢性VMC小鼠心肌微血管密度,减少胶原沉积,改善小鼠心功能。体外过表达mi R-21诱导CMVECs凋亡,减少心脏微血管新生。结论:靶向抑制mi R-21可能通过抑制CMVECs凋亡,阻断致病因子向靶器官迁移,降低心肌病毒载量、减轻心肌炎心肌病变。慢性VMC小鼠中,可能是通过减少胶原沉积、减轻心肌纤维化,增加微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因此,mi R-21可能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常欣  王昆  芦秋彤  张延芳 《免疫学杂志》2020,36(1):69-73,85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组、依那普利10 mg/kg组、依那普利20 mg/kg组,每组8只。103半数感染量CVB3病毒溶于0.1 ml磷酸缓冲液,腹腔注射构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依那普利10 mg/kg组和依那普利20 mg/kg组小鼠每天分别灌胃10、20 mg/kg的依那普利。7 d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液,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苏木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使用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检测心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p-p65、Toll样受体4(TLR4)以及Nrf2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组血清中LDH、AST、CK-MB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心肌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间出现较大缝隙(P0.01);心肌组织中GST-px、SOD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MD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iNOS、p-p65、TLR4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而Nfr2、HO-1、NQO-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组相比,依那普利10、20 mg/kg组血清中LDH、AST、CK-MB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肌细胞排列较规则,炎性细胞数量减少(P0.01);心肌组织中GST-px、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IL-1β、TNF-α和IFN-γ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iNOS、p-p65、TLR4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而Nfr2、HO-1、NQO-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依那普利能抑制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组织损伤,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TLR4通路的抑制、Nrf2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主要关注BALB/c小鼠感染柯萨奇病毒B3型(CVB3)后CD4+T细胞亚群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贡献度。CVB3腹腔感染小鼠后第7d,通过小鼠体重下降率、心肌损伤血清学指标肌酸激酶(CK)活性以及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等多项指标证实小鼠心肌炎模型的成功建立。经Real-time PCR检测感染第7d脾脏CD4+T细胞亚群主要细胞因子IFN-γ、IL-4、IL-17A、IL-17F及转录因子Foxp3表达情况;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了CD4+T细胞各亚群比例,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评估了各T细胞亚群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VB3感染小鼠脾脏IL-17A、IL-17F、IFN-γ表达均显著上升(分别约为12、8.5、5倍),而IL-4和Foxp3表达无明显变化。CVB3感染小鼠脾脏中CD4+IL-17+Th17细胞的上调幅度最为明显,约2.75倍,其次为IFN-γ+Th1细胞,上调约2.27倍,而Th2和Treg细胞无明显变化。进一步统计学分析显示,Th17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贡献度最高(1.808),Th1次之,贡献度为1.581,而Th2和Treg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无显著影响,提示CD4+T细胞亚群格局变化与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密切相关,其中以Th17对心肌炎发病的贡献度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柯萨奇病毒B3(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80只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20),心肌炎组(n=30)与卡维地洛组(n=30),利用BALB/c小鼠感染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感染24h后每日灌胃给予卡维地洛10mg/k直至第14天末,分别于接种第7天和第14天随机从各组抽取若干只小鼠取血后处死并留取心脏等标本。结果 卡维地洛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急性期的病死率,显著减轻心脏病理损伤,显著减低HW/BW(HW,心脏重量;BW,身体重量)比值;卡维地洛干预后第7天小鼠心肌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心肌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降低;干预后第14天SOD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卡维地洛通过增加心肌IFN-7表达水平与抗氧化的双重作用减轻感染小鼠的心肌损害,提高生存率,起到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两种品系小鼠中建立、优化和规范B组3型柯萨奇病毒(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首先以100TCID50-10 000TCID50之间剂量的CVB3Nancy株病毒经腹腔感染易感BALB/c雄性小鼠,通过体重减轻率、死亡率和心脏病理及心肌CK-MB水平,评估建立最佳病毒性心肌炎的最佳剂量;而后摸索了在C57BL/6小鼠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的CVB3剂量。通过精细比较发现雄性BALB/c小鼠致心肌炎的最佳CVB3病毒滴度数量级在1000TCID50;进一步确定1500TCID50是在雄性BALB/c小鼠中诱导病毒性心肌炎的最佳剂量;C57BL/6小鼠不是易感小鼠,但在1500TCID50CVB3感染下也可诱导轻微可见的病毒性心肌炎,便于在多数基因敲除鼠内的病毒性心肌炎研究。本研究为规范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建立、为后续病毒性心肌炎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时程增强诱导和维持过程中脊髓背角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方法(1)细胞外记录脊髓腰膨大部背角浅层神经元C-纤维诱发电位;(2)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脊髓背角CaMKⅡ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1)LTP30min、LTP3h脊髓背角CaMKⅡThr286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强直刺激前30min脊髓局部给予KN-93(CaMKⅡ选择性抑制剂,100μmol/L),LTP的诱导被完全阻断,CaMKⅡ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3)强直刺激后30min给予KN-93,明显抑制LTP,CaMKⅡ的磷酸化水平也显著降低;(4)LTP3h后给予KN-93,LTP幅度和CaMKⅡ磷酸化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MKⅡ磷酸化可能在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诱导和早期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心肌炎是由多种不同的感染因子引起的心脏炎症性病变,会造成致命性伤害,尤其是对年轻人。本文旨在探索槲皮素对柯萨奇B3m病毒(CVB3)诱导的新生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氧化应激损伤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CVB3感染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通过商业化试剂盒进行检测。ELISA检测IL-1β、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蛋白印迹分析TGF-β1、p-NF-κB-P65和TNF-α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VB3组乳鼠存活率明显降低,心脏重量/体重(HW/BW)比值和血糖浓度明显升高(P<0.05)。槲皮素可抑制CVB3诱导的存活率下降,HW/BW比值和血糖浓度的上升(P<0.05)。与正常组相比,CVB3组SOD水平下降,MDA和LDH水平上升(P<0.05)。槲皮素可减弱CVB3诱导的SOD水平的降低,MDA和LDH水平的升高(P<0.05)。而且,CVB3组乳鼠IL-1β、IL-6和iNOS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槲皮素组乳鼠IL-1β、IL-6和iNOS水平低于CVB3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CVB3组TGF-β1、p-NF-κB P65和TNF-α的表达增强(P<0.05)。槲皮素可抑制CVB3诱导的TGF-β1、p-NF-κB P65和TNF-α表达水平的升高(P<0.05)。结论:槲皮素可减轻CVB3诱导的新生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Ⅱ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电场刺激(EFS)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及胶原酶表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新生1-3 d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3代),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0.1μmol/L AngⅡ组、0.1μmol/L AngⅡ+0.5μmol/L CaMKⅡ抑制剂KN92组、0.1μmol/L AngⅡ+0.5μmol/L CaMKⅡ抑制剂KN93组、0.1μmol/L AngⅡ+0.5μmol/L CaMKⅡ抑制剂AIP组;10 V1.0 Hz EFS组、10 V 1.0 Hz EFS+0.5μmol/L KN92组、10 V 1.0 Hz EFS+0.5μmol/L KN93组、10 V1.0 Hz EFS+0.5μmol/L AIP组、10 V1.0 Hz EFS+0.1μmol/L AngⅡ组。MTT法测定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TGF-β1,TNF-α)分泌;RT-PCR检测TGF-β1、TNF-α、collagenⅠ、ⅢmRNA水平。结果:CaMKⅡ抑制剂(0.5μmol/L KN93,0.5μmol/L AIP)能预防AngⅡ或EFS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CaMKⅡ抑制剂(0.5μmol/L KN93,0.5μmol/L AIP)可预防AngⅡ或EFS引起的细胞培养上清液TGF-β1、TNF-α含量及相应mRNA表达增加。CaMKⅡ抑制剂(0.5μmol/L AIP,1.0μmol/L AIP)预防0.1μmol/L AngⅡ引起的collagenⅠ、Ⅲ表达增加。结论:抑制CaMKⅡ对AngⅡ或EFS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aMKⅡ抑制剂抑制TGF-β1、TNF-α以及胶原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以往构建的基因疫苗pcDNA3.1-VP1的抗B3型柯萨奇病毒(CVB3)感染的免疫效果,以编码C家族趋化因子XCL1的质粒pcDNA3.1-XCL1共注射,观察诱导的CVB3特异性免疫应答及CVB3病毒性心肌炎预防效果。将两种质粒各50μg混合后分别于0、2、4、6周肌注免疫小鼠4次,末次免疫后4周分别以5×LD50剂量CVB3攻击小鼠观察保护率,或以3×LD50剂量CVB3感染小鼠观察病毒性心肌炎的诱生。结果显示,与单纯pcDNA3.1-VP1质粒相比,XCL1质粒共注射可增强血清CVB3特异性IgG以及特异性CTL应答。5×LD50病毒攻击后,共注射组体重降低7.28%,而pcDNA3.1-VP1组体重降低10.97%;共注射组28 d保护率达40%,高于pcDNA3.1-VP1组的30%。3×LD50病毒感染后心肌组织病理显示,共注射组心外膜下仅有轻微炎症,心肌内未见炎症细胞浸润,而pcDNA3.1-VP1组除心外膜下有较多淋巴细胞聚集外,心肌内有少量炎症浸润和坏死灶。提示XCL1质粒共注射可增强CVB3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及抗病毒保护,可有效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IL-17 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作用。方法:随机挑选20只野生型BALB/ c 小鼠为对照组,20 只IL-17A-/ -小鼠为IL鄄17A-/ -组,20 只L-17A-/ -小鼠为IL-17 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 virus B3,CVB3)建立VMC 模型。收集小鼠外周血利用ELISA 法检测血清中IL鄄17 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中Th17 细胞水平。CVB3 处理3d 后,对照组和L鄄17A-/ -组腹腔注射100 滋g IgG 抗体,IL-17 组注射100 g IL-17mAb。分别于CVB3 处理第3、7、14 天收集小鼠心肌组织。将小鼠心肌切片并H&E 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心肌组织IL-17、IL-23、IL-6 和TNF 的含量。结果:成功构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对第14 天收集的组织进行分析发现, IL-17 组小鼠血清中IL-17 和Th17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IL-17-/ - 组。对照组小鼠心肌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高于IL-17A-/ - 组和IL-17组,IL-17 小鼠心肌组织损伤程度高于IL-17A-/ -组。对照组病毒滴度高于IL-17A-/ -组和IL-17 组,且随着CVB3 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加。在补充IL-17 抗体后IL-17 组病毒滴度高于IL-17A-/ -组。在IL-17-/ -组和IL-17 组的IL-17、IL-23、IL-6 和TNF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补充IL-17 抗体后IL-17 组IL-17、IL-23、IL-6 和TNF 水平均显著高于IL-17-/ -组(P<0.05)。结论:IL-17 是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炎症因子,而IL-17 缺失可保护小鼠心肌免受病毒性心肌炎损伤。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中药生脉饮与黄芩茎叶总黄酮合剂(以下简称生黄合剂)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免疫调节机制的影响,探讨生黄合剂治疗VMC的免疫调节机制。用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VMC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生黄合剂治疗组、生脉饮组、抗病毒口服液组、病毒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均灌胃给药,0.2ml/10g,一日2次。感染病毒10d后,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肌损伤情况及小鼠的生存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应用生黄合剂治疗后小鼠各脏器出现的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CD3+及CD4+T细胞数量增加(P0.05),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生黄合剂可通过调节机体的T淋巴细胞比例来发挥其有益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BL)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纤维化及TGF-β1-MAPK/ERK通路的影响。方法:200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中的180只采用间断多次腹腔注射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100 TCID50/0.1 ml的柯萨奇病毒B3(CVB3)病毒稀释液,建立VMC心肌纤维化模型,另外20只注射不含病毒的Eagle's液作为正常对照组。两个月后模型制作成功。存活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BL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BL进行治疗,每日灌胃给药一次,60 d后结束。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缩短率(FS);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asson染色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测定采用半定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TGFβ1及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肌CVF、Ⅰ型、Ⅲ型胶原明显增高,心脏LVEDd,LVEDs升高,F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TGF-β1及p-ERK1/2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模型组比较,BL大、中剂量组CVF、Ⅰ型、Ⅲ型胶原下降,心脏LVEDd,LVEDs下降,F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模型组比较,BL大剂量组心肌TGF-β1及p-ERK1/2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百令胶囊可以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2)在病毒性心肌炎中,TGF-β1-MAPK/ERK通路激活可能起促心肌纤维化作用。(3)百令胶囊抗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MAPK/ERK通路的活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