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8个卫生Ⅷ项目县基本卫生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8个卫生Ⅷ项目基本卫生状况分析,认为28个县卫生资源匮乏,卫生投入不足;居民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收对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影响较大;预防保健工作水平对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影响较大;建议:加强卫生投入,提高卫生服务的提供和服务质量;合理配置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确定优先干预重点,提高卫生服务需方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宏观卫生经济核算的方法,按照卫生总费用分配流向,整理测算了1978-1993年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卫生总费用时间序列的数据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政策分析。测算结果发现,贫困的农村地区卫生发展迟缓,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差距在明显扩大;贫困地区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0%的情况下,投了4.6%的国内生产总值发展卫生保健服务。即使如此,贫困地区居民医疗消费的实际支付能力与当地医疗机构的收费额度相比较,差距日益扩大。在现有支付能力下,贫困农民根本不可能从医疗机构得到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一方面,是贫困农民医疗需求不足;另一方面,贫困地区医疗机构供给相对有余,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在我国贫困地区卫生费用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多少竟然缺乏弹性,说明贫困地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很难指望贫困农民在温饱与健康的选择中,放弃温饱而选择健康。作者认为,农村居民基本卫生服务的实现程度,农村居民大病住院医疗的保障程度,是农村贫困地区卫生行政的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卫生资源供给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卫生资源供给能力研究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罗五金杜乐勋一、贫困地区卫生资源的拥有量(一)卫生机构、床位与专业卫生人员中国农村贫困地区114县(1992年)和30县(1993年)机构、床位与人员的拥有水平与中国农村各类地区比较,...  相似文献   

4.
贫困地区农村妇幼保健机构及利用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4年对贫困地区农村30个县的调查资料,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妇幼卫生机构及人员状况,以及农民对这些卫生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贫困地区农民对妇幼卫生资源利用不足,改善该利用状况主要靠农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提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30个贫困县1978~1993年间,政府卫生支出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及其对卫生机构补偿的变化趋势的分析发现:1.在农村贫困地区,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远高于全国水平,体现了当地政府对卫生的极大支持,但由于其财力有限,人均政府卫生支出却远低于全国水平;2.政府卫生支出存在分配的不公平性和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3.政府卫生投入与卫生机构的业务收入呈负相关,且政府对其投入的变动会引起其业务收入的大幅度变动;4.社会经济及政策因素直接影响政府卫生支出的额度和分配结构。因此,1.上级政府对贫困地区应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2.有必要调整其分配结构,通过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加政府对农民的直接卫生投入,提高农民卫生服务的需求水平;3.加快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4.政府在调整其卫生投入的分配结构时,更应注重完善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国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及效率,提出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建议,为政府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方法从卫生资源投入与产出的角度,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法测算2010年我国31个省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结果全国31个省市中,20个省市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省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不到30%的省市综合得分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我国各省市卫生资源的配置总量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基本一致,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情况堪忧,部分经济发展好、卫生资源配置较好的地区,其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反而越差。建议从顶层设计上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在政府调控的基础上适当加强市场调节。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贫困农村卫生改革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了解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满足问题,于1993年~1995年对广西东兰县、贵州施秉县、陕西旬邑县进行了调查,结合卫生部对全国卫生服务抽样调查,其结论是各地农民基本医疗需求水平接近,但有1/3的农民得不到基本医疗服务。其原因不是农村卫生资源短缺,而是医药费过高,农民收入低,3个贫困县的农民患病因经济困难不能住院达79%,预防保健削弱,孕产妇保健低于农村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东兰县为94%。为解决农民基本医疗,首先要控制医药费上升,加强预防保健,尤其要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具体方法:政府支持,多方筹资;建立社区保健基金;合理分配,有效使用;调整农村卫生机构;加强药品管理和应用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农村地区卫生服务公平性状况的分析,研究影响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因素,为建立健全可行的医疗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访谈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2 943人,以入户询问方式获取相关定量资料,进行卫生服务公平性评价.结果:贵州省在农村居民健康、卫生服务提供、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卫生服务筹资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公平.慢性病患病率是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2.14倍.两周患病率是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1.77倍,两周就诊率接近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结论:贵州省农村地区卫生服务状况呈现卫生服务需要大、卫生服务利用低和卫生筹资不公平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日本自治医科大学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平  崔红 《中国卫生经济》1999,18(12):62-63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决定了医疗机构不是按区域、人群,而是按部门、地方的隶属关系设置。因此,造成各地区之间卫生资源长期存在着差异,城乡差异更大。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大医院。我国现有44%的城市人口(市人口)享受着全国65%的卫生资源,农村地区卫生资源极其有限,56%的农村人口(县人口)只占有全国35%的卫生资源,老、少、边、穷地区卫生资源情况更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表现在社会卫生总费用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左右,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5%。政府对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从80年代初的33.1%下降到1995年的17%,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亚洲各国平均水平。由于长期以来的“条块分割”及部门所有的体制,造成有限的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东部优于西部;发达地区优于贫困地区;城市优于农村;医疗优于预防、保健;“条”辖优于“块”辖,致使卫生资源不足与浪费同在。如何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笔者谈点浅见,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共调查2个试验县的县政府、县卫生局、县医院,12个试验乡的乡政府、乡卫生院、乡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乡干部、乡卫生院医生,36个试验村的村委会、村干部、村卫生室、乡村医生、1100名村民户主和4800户(不包括5%的复查数)家庭。调查了1994年县、乡、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卫生服务及其筹资(特别是合作医疗筹资),农村医生报酬现状,现有医疗保健制度(特别是合作医疗制度)等。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河南试验县落后的经济文化制约了个人、集体、政府对卫生的投入;试验县危害农村人口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次均医疗费用超过了全国农村一、二类地区;乡卫生院服务效率较低;患者中的20~34%的应门诊者和58~71%的应住院者因经济困难而放弃就诊;试验县1994年合作医疗管理形式是乡办乡管,县、乡政府及各种企业对合作医疗基金的投人为0,农民个人投入占合作医疗基金的74~100%,以户为单位按人头收2~8元,补偿比为7%~20%;农村医生报酬机制中的主要问题表现是乡卫生院医生的报酬偏低,医生的卫生服务行为与报酬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合同购买妇幼卫生服务在贫困地区农村实施的可行性,文章从社会经济状况、妇幼卫生服务投入、政府合同购买妇幼卫生服务的费用负担和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设施设备情况等方面,对贵州省关岭县、罗甸县和平塘县等3个卫生Ⅷ项目县开展的合同购买妇幼卫生服务试点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开展合同购买妇幼卫生服务在技术、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是可行的,但开展该项工作将给贫困县财政带来较大的费用负担。因此,如果能得到国家在财政上的支持,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开展政府合同购买妇幼卫生服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1前言中国农村贫困地区人口多,经济发展缓慢,健康状况差,因贫致病和因病致贫形成恶性循环。本文主要从贫困地区筹资意向入手,反映贫困地区农民对卫生筹资的意愿和各级政府的态度,从而逐步解决贫困地区卫生保健问题。2结果与分析本次调查采用统一设计调查表,对1]4县的县级和省级有关领导(政策、卫生、财政、劳动、计委、民政、医院、农经委、卫生局)和30个县的乡、村干部及农民家庭户主进行意向调查。2.l对卫生筹资的意向此项目结果表明,有65.8%的省级领导和75.4%的县级领导认为因病致贫现象比较严重;90%以上县省级领导深切…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村卫生室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广东省村卫生室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及分布公平性,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方法用Lorenz曲线与基尼系数(GINI)、集中曲线与集中指数分析卫生资源分布公平性。结果村卫生室数平均水平尚可,但仍存在空白村;卫生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和集体补助分布不公平,集中分布在富裕地区。结论村卫生室卫生资源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公平。建议合理配置村卫生室,确保实现一村一站;加强村卫生室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卫生人员数量和素质;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卫生经费投入;大力发展经济,缩小地区间贫富差距,从根本上实现卫生资源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云南省2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的11 818户农户共计50 562人的调查显示,农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均不足,两周患病率为4.2%,明显低于2003年全国农村平均水平(13.95%),两周患病就诊率为14.48%,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13.92%)。过去一年住院率为2.42%,低于全国水平3.4%,未住院原因主要是经济困难(64.1%)。农民利用卫生服务的机构主要集中在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时应该加强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政策倾斜和扶持,此外还应注意诱导产生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增加,需要设立一定的保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贫困地区县乡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卫生人力是卫生资源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整个卫生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卫生资源的消耗中,卫生人力资源占了很大比例。要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益,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重要的环节就是利用好卫生人力资源。在农村贫困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与全国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的平均水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门诊服务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调查,为制定合理的门诊补偿比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个新农合试点县的3373户共计13468人进行了两周患病就诊情况调查。[结果]两周患病率为8.8%,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13.95%)。两周患病就诊率为12.72%,略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13.92%)。就诊的主要机构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乡镇卫生院;未就诊比例为21.3%,明显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平均水平(45.8%);未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买药(75.8%)。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两周患病就诊的因素为:家庭人口数、年龄、性别、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实施家庭账户。[结论]加强乡村卫生人员的培训和卫生资源的投入,扶持个体医疗机构,加强药品价格控制和药品销售的管理,为新农合的参合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云南省弥渡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2年来的补偿机制,了解补偿方案与具体补偿情况的关系,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县、乡两级合作医疗管理机构有关补偿情况的记录。并利用现有资料、通过个人访谈及集中小组访谈等方法了解试点的基本情况、补偿情况以及卫生服务情况等。结果 (1)实际补偿水平(29.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群众看病首选县级医疗机构。占全部参加合作医疗并就诊人群的60%以上;(3)补偿基金报销基本正常。结论 应鼓励群众参与,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引导村民到乡镇级医疗机构就医,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9.
卫生部门坚持改革开放,有效地开发了卫生资源,拓宽了卫生事业发展途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创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10年来,国家和地方财政对卫生的投入,平均每年以12%的幅度增长。全社会卫生总费用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改革拓宽了社会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渠道,工商企业劳保医疗、农村和城镇集资医疗、自费医疗、预防保健保偿以及农村改水等都增加了投入。 2.医疗卫生单位扩大了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到1989年底,全国卫生机构、  相似文献   

20.
浅析农村贫困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该地区居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需求,使其充分发挥最大效率,是我们永恒的主题。而我国农村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是卫生资源配置的畸轻畸重,除城乡差异较大以外,农村贫困地区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及设备情况,存在“一低二破”;在机构、床位和卫技人员上存在相对过剩,重要的是开发农民的卫生需求;提高自身技术实力,削除冗员,提高医技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村贫困地区县医院大多是低水平运转,人员知识老化,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低等问题的根源是地区经济不发达所致。经济的腾飞将最大限度地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卫生服务落后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