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91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单支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为(1.09±0.22)mm,斑块检出率70.8%;多支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为(1.23±0.18)mm,斑块检出率7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IMT(0.72±0.13)mm,斑块检出率24.0%(P<0.05).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关系密切,颈动脉IMT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联合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潞河医院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的21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冠脉造影检查血管为单支病变者纳入对照组,多支病变纳入观察组,两组各10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AASI、颈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估价值。方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老年患者10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单支病变组71例、冠脉多支病变组31例。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血流参数。比较不同斑块性质、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1年内不良预后情况。结果 冠脉多支病变组中不稳定型斑块率(64.52%)显著高于冠脉单支病变组(32.39%,P<0.05)。冠脉多支病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均显著大于冠脉单支病变组(P<0.05)。冠脉单支病变组轻度狭窄占52.11%,中度狭窄占28.17%,重度狭窄占19.72%;冠脉多支病变组轻度狭窄占19.35%,中度狭窄占51.61%,重度狭窄占29.03%;两组差异显著(Z=9.683,P<0.05)。冠脉多支病变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阻力指数(RI)均显著大于冠脉单支病变组(P<0.05)。冠脉多支病变、不稳定型斑块、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1年内心肌梗死再发、短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探讨两者共患的临床特点。方法 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住院期间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累及情况分为单支、两支(含左主干病变)和三支病变组,以CS≥70%为切分点,比较CS在不同亚组间的发病情况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年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脑卒中病史、血脂浓度、体质量指数、左主干病变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与CS的关系。结果 102例冠心病患者中有36例CS≥70%,发生率为35.3%。CS的发生率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性别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是C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伴发CS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应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远端保护装置(DPD)AngioguardTM血栓捕获导丝在严重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中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7例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颈动脉造影提示存在严重颈动脉狭窄(>75%),在于预冠状动脉病变前后行CAS治疗,术中均应用AngioguardTM DPD.7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9±10.1)岁(46~72岁).4例有陈旧脑梗死史,1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结果2例患者于CAS前1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余5例于CAS术后1~2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AngioguardTMDPD均顺利通过所有病变并回收,均成功置入支架,技术成功率100%.干预单侧颈动脉4例,其余3例同时干预双侧病变.3例双侧病变者于球囊扩张或支架释放过程中出现短暂窦缓、窦停,伴血压下降,经对症处理后恢复.围术期无新发脑血管意外及其他严重并发症.2例PCI和5例CABG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在严重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CAS中应用AngioguardTMDPD行远端保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关系.方法:用高频超声分别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17例,冠心病单支病变组20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26例患者进行颈动脉IMT、肱动脉ED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测定.超声测值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比对照组的颈动脉IMT明显增高,肱动脉ED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之间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ID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与EDD之间有较大相关性,呈负相关(r=-0.61,P<0.01),与TG,吸烟时间呈正相关(r=0.34,0.31,P<0.05).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可作为监测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联合血脂检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14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每组70例;选择同年龄段体检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三组对象的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比较表现为多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对象的LDL、TG水平比较表现为多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联合血脂检测对临床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评估ABI、PWV、IMT对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1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30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在造影前均行常规生化及ABI、PWV、cIMT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再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亚组、双支和多支病变亚组,分析ABI、PWV、cIM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非冠心病组ABI、PWV、cIMT与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亚组、双支和多支病变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WV、cIMT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49,P0.05;r=0.781,P0.05);AB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555,P0.05)。结论 ABI、PWV、c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联合应用ABI、PWV和cIMT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踝臂指数(AB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85例)和非冠心病组(47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37例、双支病变组26例、多支病变组22例,应用超声测量颈动脉IMT、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ABI,分析比较不同病变程度下颈动脉IMT及ABI,应用ROC曲线判定IMT及ABI对冠心病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颈动脉IMT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组与组之间数据比较,P<0.05。ABI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及非冠心病组,组与组之间数据比较,P<0.05,而单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AB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提示:颈动脉IMT、ABI预测冠心病存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14,提示颈动脉IMT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ABI则意义不大。颈动脉IMT诊断切点值1.09mm,诊断敏感性52.3%,特异性78.9%。结论颈动脉IMT及ABI与冠心病均相关,颈动脉IMT更能早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且颈动脉IMT≥1.09mm对预测冠心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58例接受脉造影的患者行颈动脉IMT及斑块超声检查,比较有无冠脉病变及不同程度冠脉病变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无冠心病者50例,冠心病单支病变组53例,多支病变组55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IMT[单支病变(0.91±0.1)mm),多支病变(1.08±0.15)min]分别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0.83±0.08)mm,P均〈0.057,冠心病患者的斑块检出率[单支病变52.6%,多支病变65.7%]分别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的32%(P均〈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的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颈动脉IMT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积分对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01至2016-05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且最终确诊为冠心病的152例患者。根据病变累及冠脉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72例、双支病变组38例和多支病变组42例,收集患者斑块检出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BMI)等基本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照半定量积分法则和Gensini积分法则分别计算颈动脉斑块情况和冠脉病变程度,将半定量积分和Gensini积分进行比较,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各组间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BMI等基本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患者的吸烟人数和斑块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同时颈动脉的半定量积分及冠脉Gesini积分均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根据颈动脉斑块半定量积分可以对冠心病严重程度进行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例319例。将319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4组,比较各组之间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另将31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两组:脑梗死组、非脑梗死组,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性质、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的差异。结果3支病变组、左主干病变组的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P0.05)。3支病变组脑梗死发生率为27.53%,左主干病变组脑梗死发生率为38.27%;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未发现脑梗死病例。脑梗死组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90.00%比46.02%,χ2=6.294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越重,脑梗死发生率越高。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更易诱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13.
高频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并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应用ASPEN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28例健康人(对照组)及8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进行颈动脉IMT、斑块形成的检测。冠心病组患者以冠脉病变支数分为3个亚组。结果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IMT为(1.19±0.14)mm,而对照组为(0.92±0.13)mm,(P<0.01);IMT增厚检出率及斑块形成检出率冠心病组为43.21%、74.65%,而对照组为14.49%、34.35%,(P<0.01)。1支冠脉病变组IMT为(1.00±0.014)mm,斑块形成检出率为42.86%;2支冠脉病变组IMT为(1.15±0.018)mm,斑块形成检出率为65.52%;3支及以上冠脉病变组IMT为(1.31±0.018)mm,斑块形成检出率为74.49%,(P<0.01)。结论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形成对冠心病具有预测价值;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形成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血管内超声诊断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接诊的4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PI、IMT、颈动脉血流参数,并将测定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多支血管狭窄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狭窄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冠脉狭窄程度评分3分者所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患者的IMT、P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明确其冠脉病变情况,其能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脑梗死发病临床关系。方法:选择我院34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组,分析脑梗死及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斑块数、斑块积分、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对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研究发现,左主干病变组、3支病变组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斑块数、斑块积分及脑梗死发生情况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和2支病变组,P0.05;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比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狭窄、脑梗死之间关系密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患者颈动脉病变越重,脑梗死发生危险率越高,临床应注意识别危险因素,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对15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将病人分为冠心病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及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发生率增加。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早期预测和治疗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踝臂指数(AB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天津市咸水沽医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7月以诊断和(或)治疗为目的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90例,单支病变组136例,双支病变组85例,三支病变组75例(左主干病变计入三支病变组),对比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轻度病变组和严重病变组的ABI差异。结果轻度病变组和严重病变组ABI存在显著差异,而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ABI无明显差异。结论 ABI在严重冠心病和非严重冠心病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ABI≤0.9对三支病变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 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 S)的影响因素及二者的关系。方法:202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NCHD组,54例,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冠心病组(CHD组,148例,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冠心病组又按其血管病变支数分为三个亚组: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42例)、多支病变组(76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各组之间二者的关系,分析CA S与CAA S的影响因素。结果:①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0.05),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病变分级呈正相关(P<0.05);②与NCHD组比较,CHD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率和斑块形成率增高(P<0.05);CHD组各亚组之间比较,多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率、多发斑块发生率高于单支组和双支组(P均<0.05);③颈动脉粥样斑块中软斑和混合斑比例:CHD组的高于NCHD组的(P<0.05);CHD组中多支组高于单支组和双支组(P<0.05);④CAA S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SS)与CA S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积分(A S)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①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③CHD组患者颈动脉动脉硬化病变甚于NCHD组患者;而CHD多支病变组患者的又甚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2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Gensini积分、复杂病变(长病变、分叉病变、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发生率来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利用SAS 8.02软件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增加、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增加呈正相关,女性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长病变,BMI超标的冠心病患者更易发生三支病变。结论冠心病患者中高龄、体质量指数增加、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而性别与长病变的发生率密切相关,体质量指数与三支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Gensini评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rouse积分的相关性,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防治提供简单易行的检测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心血管内科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114例,根据CAG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非冠心病组(n=40)与冠心病组(n=74),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冠心病组分为三个亚组,比较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探讨Gensini评分与Crouse积分的关系;评估颈动脉超声诊断冠心病临床价值。结果冠心病组的IMT较非冠心病组显著增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三个亚组(单支病变亚组、两支病变亚组、三支病变亚组)的IMT分别为(0.94±0.15)mm、(1.17±0.17)mm、(1.21±0.23)mm;非冠心病组Crouse积分为(1.11±0.75)分,Gensini积分为(0.0±0.0)分;冠心病组Crouse积分为(5.14±3.41)分,Gensini积分为(22.2±11.02)分,冠心病组上述指标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rouse积分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354,P=0.001);诊断实验四格表显示颈动脉超声诊断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为86.0%。结论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指标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具有可实践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