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踝臂指数(ABI)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采用日本Colin公司生产的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ABI,分析ABI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I值无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单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又高于3支病变组.用stepwise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入选患者的ABI是影响 Gensini评分独立因素,表明ABI是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结论 踝臂指数与冠心病关系密切,有助于评价、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9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33例)、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肝功等指标。结果①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和20mg治疗组治疗后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②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下降更明显,与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有利,且剂量偏大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147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1例,非冠心病组46例;超声测量EAT,对各组之间的EAT值进行比较,观察EAT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EAT值分别为(7.41±1.63)mm和(4.41±1.60)mm,冠心病组的EAT值显著升高(P<0.01).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EAT较轻度冠状动脉病变组EAT明显升高[(8.53±1.00)mm对(6.36±1.73)mm,P<0.01].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EAT呈正相关(r=0.71,P<0.001).以EAT值≥5.35 mm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13%,特异件为80.43%,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5%可信区间0.84-0.95,P=0.01).结论 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简易无创,可能是一个评价冠心病风险的辅助指标,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5年3~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受检者210例,均进行人体指标测量、生化检查和经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评价胰岛素抵抗情况.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和腰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男女分别为0.380、0.530,P均<0.01.简单相关分析显示,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和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I及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胰岛素敏感指数(Si)呈负相关.经年龄、性别、腰围和体重指数(BMI)调整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和HOMA-IRI、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和Si及HDL-C呈负相关.逐步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BMI、颈动脉IMT、HOMA-IRI呈正相关.结论 由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是评价内脏型肥胖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与胰岛素抵抗和颈动脉IMT相关,可能是一个新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扩张性心肌病(DCM)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6.25mg/d,逐步增加到治疗剂量25~50mg/d,随访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左室舒张末及收缩末内径、左室收缩功能,同时测量血压、心率、心胸比率.结果小剂量倍他乐克使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率由治疗前92.5±8.1次/分降至71.2±7.2次/分(P<0.01);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由治疗前33.7±11.2%提高至41.9±9.8%(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由治疗前67.5±5.8mm缩小至58.3±4.9mm(P<0.01),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由49.3±5.2降至40.2±5.4(P<0.01).结论长期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可改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且付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浅动脉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本院心内科住院132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对入选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股浅动脉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调查年龄、性别、吸烟、血压、家族史、体重指数(BMI)等。分析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数量与GAS积分、股浅动脉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股浅动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示人选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GAS积分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股浅动脉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显著相关,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优于股浅动脉,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对疑诊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管超声可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胡智星  李浙成 《浙江医学》2004,26(11):854-854
患者女性,78岁.因发热1周、间歇胡言乱语3d于2003年7月25日收住入我院血液科.患者1月前因"心绞痛"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 支架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最新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对MS的诊断标准,将210例体检人群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组)65例与非代谢综合征组(非MS组)145例。应用超声技术检测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性质,并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代谢综合征各项诊断标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S组颈动脉IMT值0.73±0.15mm、斑块发生率15.4%,非MS组分别为0.66±0.16mm、4.8%,两组比较,P均<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4、0.413、0.207、0.166,P均<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及早进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有助于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及卡维地洛的疗效.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卡维地洛组各50例,常规组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利尿药和地高辛;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正常对照组为30名健康体检者.随访12周,血浆BNP和CRP水平分别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比浊法测定.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F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CRP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且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增高(P<0.05),12周后,卡维地洛组与常规组BNP、CRP浓度均下降,但卡维地洛组血浆BNP、CRP浓度下降更明显(P<0.05);而且卡维地洛组LVFF、LVEDd均比常规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BNP和CRP水平能较好的反映细胞因子的激活程度及左心室功能状态,卡维地洛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BNP和CRP水平,改善心脏重构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能重建冠脉血运、缓解心肌缺血.经股动脉入径行PCI的传统方法,血管并发症多、易出血,经桡动脉入径行PCI的并发症相对少.我们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入径行PCI的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