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84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AS)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和P<0.001),冠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亦有明显差异(<0.001和P<0.0001);冠脉造影积分和冠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颈动脉超声的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64.0%,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9.8%。结论: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病理分型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3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按照SYNTAX积分,分为0~22分组、23~32分组和≥33分组。超声检测入选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叉处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AS积分),分析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2、0.751);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7、0.655);与SYNTAX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3、0.597)。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与中度及重度狭窄组比较,单支病变组与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冠状动脉SYNTAX积分0~22分组与23~32分组及≥33分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冠状动脉中度与重度狭窄组比较,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SYNTAX积分23~32分组比较与≥33分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检查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适合临床冠心病的普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180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有颈动脉斑块患者(斑块组)104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无斑块组)76例,检测两组血脂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指标,并分析颈动脉不同斑块性质、狭窄程度与血脂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斑块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测定值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斑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 A-I水平均显著低于无斑块组(P<0.05)。钙化斑块组TG、TC、LDL-C、Apo B测定值均显著高于软斑块组和中间斑块组(P<0.05),钙化斑块组HDL-C、Apo A-I显著低于软斑块组和中间斑块组(P<0.05)。重度狭窄组TG、TC、LDL-C、Apo B测定值均显著低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重度狭窄组HDL-C、Apo A-I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老年T2DM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时血脂水平与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57例,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134例)、60~69岁组(140例)和≥70岁组(483例),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观察有无斑块存在,记录斑块性质及血管管腔是否狭窄,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612例患者有斑块存在,总斑块数量729个,软斑和混合斑的数量明显高于钙化斑,轻度狭窄和无狭窄患者明显高于重度狭窄患者,≥70岁组患者不同狭窄程度、再发脑梗死的比例均明显高于60~69岁组和<60岁组(P<0.05)。血管狭窄<50%者再发脑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血管狭窄≥50%者(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较血管狭窄程度更重要,是发生脑梗死更危险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 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 S)的影响因素及二者的关系。方法:202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NCHD组,54例,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冠心病组(CHD组,148例,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冠心病组又按其血管病变支数分为三个亚组: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42例)、多支病变组(76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各组之间二者的关系,分析CA S与CAA S的影响因素。结果:①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0.05),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病变分级呈正相关(P<0.05);②与NCHD组比较,CHD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率和斑块形成率增高(P<0.05);CHD组各亚组之间比较,多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率、多发斑块发生率高于单支组和双支组(P均<0.05);③颈动脉粥样斑块中软斑和混合斑比例:CHD组的高于NCHD组的(P<0.05);CHD组中多支组高于单支组和双支组(P<0.05);④CAA S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SS)与CA S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积分(A S)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①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③CHD组患者颈动脉动脉硬化病变甚于NCHD组患者;而CHD多支病变组患者的又甚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病理诊断结果分别将其分为1、2、3支冠脉狭窄组,分别为30例,之后选取同时期30名健康人员,分别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观察所有人员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与血流频谱测值。结果经检测可知,冠脉病变组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并且2支与3支冠脉狭窄组的斑块面积与Crouse积分明显大于1支冠脉狭窄组,差异显著(P0.05);但冠脉病变组的颈动脉IMT、四组检测人员之间的血流频谱测值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仅能够明确冠心病患者是否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从而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1 0 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及 86例同龄无明显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观察其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IMT)、斑块结构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 82 .41 % ,显著高于对照组 (48.84% ) (P<0 .0 0 0 1 )。斑块类型中软斑块及溃疡斑所占的比率、颈总动脉 IMT增厚和颈动脉中度 (50 %~ 70 % )及重度 (>70 % )狭窄的发生率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 ,IMT增厚及管腔狭窄程度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91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单支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为(1.09±0.22)mm,斑块检出率70.8%;多支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为(1.23±0.18)mm,斑块检出率7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IMT(0.72±0.13)mm,斑块检出率24.0%(P<0.05).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关系密切,颈动脉IMT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3 536例行颈动脉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分析。结果 1 359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84.9%)和斑块发生率(63.6%)均比非脑梗死者高(P<0.05),其中不同类型斑块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硬斑(54.8%)、软斑(21.1%)、纤维斑(16.1%)和溃疡斑(8.0%)。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有密切的联系。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判断内膜病变情况,斑块形成部位和形态类型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及临床早期干预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了解东营地区≥45岁城乡居民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现状。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东营5个县区各选出一个居委会和自然村,共选取10 182位≥45岁的居民进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IMT)厚度、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程度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为74.8%。其中单纯IMT增厚、斑块形成、存在单发斑块、存在多发斑块、单条颈动脉受累、多条颈动脉受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及术后再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20.3%、55.9%、20.8%、33.5%、21.6%、53.1%、0.12%和0.03%。东营地区居民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分别为73.6%、1.0%、0.2%。城市居民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斑块形成、多发斑块、多条颈动脉受累检出率均高于乡村居民(P0.05)。城市和乡村居民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总体构成比有差别(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单纯IMT增厚、斑块形成、存在多发斑块、多条颈动脉受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东营地区居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城市较乡村居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和病变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21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124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2.8%,显著高于对照组(25%,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脑梗死病灶的同侧,占85%,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占5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大小及其数量、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防止斑块的形成对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91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及175例正常对照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与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组间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程度;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冠心病各组在左侧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和狭窄率上存在差并(P<0.0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也越重.以颈动脉斑块分级计分大于1、2和3分为标准预测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是68.5%、73.2%和74.6%.结论以上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测因素,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糖正常冠心瘸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77例确诊为冠心病的非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榆杏,依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有斑块组与颈动脉无斑块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使用Gensini评分。比较两组间Gensini评分,蚪根据有尤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的病变严重情况。结果两组问Gensini评分的对数值有显著差别..有斑块组显著高于兀斑块组(P=0.017),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厚度与冠脉狭窄程度间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并不是颈动脉内中膜越厚,冠脉狭窄程度越严重。结论以l:提示颈动脉俐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测因素,通过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仔在及其严重程度.但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无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301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及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3个亚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及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1)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斑块积分及IMT增加,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以IMT>0.85mm和(或)出现粥样斑块预测冠心病,特异性75.3%,敏感性84.6%,阳性预测率88.4%。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外周血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情况。方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2例(观察组),同期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LCAT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检测,比较两组甲基化占比;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比较观察组甲基化患者和非甲基化患者血管狭窄情况。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LCAT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占比为65.38%(34/52),对照组外周血LCAT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占比为36.00%(18/50),两组甲基化占比比较,P<0.05。观察组34例甲基化患者中,颈动脉轻中度狭窄21例、重度及闭塞13例;观察组18例非甲基化患者中,颈动脉轻中度狭窄16例、重度及闭塞2例;观察组甲基化患者与非甲基化患者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比较,P均<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外周血LCAT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占比高,LCAT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为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对94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结果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单支组和多支组内膜一中膜厚度,斑块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组显著高于单支组(P均<0.05),斑块指数与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收缩压以及高血压病程及程度密切相关,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是平行的。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 94例老年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结果 单支组及多支组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 ,多支组显著高于单支组 (P<0 .0 5 )。斑块指数与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收缩压以及高血压病程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是平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13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和31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根据斑块的性质,将病例组分为无斑块组39例、稳定斑块组34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0例。采取ELISA法检测脂联素水平并分析。结果病例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脂联素水平低于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稳定斑块组脂联素水平低于无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无斑块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入院第14天脂联素水平仍高于入院48 h(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联素的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性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波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8):545-54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寻找颈动脉斑块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潜在的临床标志物。方法 对 12 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和非斑块组。结果  87例患者 ( 72 .5 % )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 4.17%。梗死侧颈动脉软斑发生率高于非梗死侧 ( 3 2 .9%∶16.9% ) ,斑块组年龄、TC水平、高血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斑块组 ,分别为 ( 65 .2 4± 9.69∶5 5 .3 8± 14 .5 1,P =0 .0 0 7) ,( 6.0 4± 1.18∶5 .41± 0 .79,P =0 .0 2 7) ,( 4 7/63∶10 /2 1,P =0 .0 2 2 )。结论 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可能以斑块居多 ,而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 ,软斑为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寻找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血清标志物。通过对 12 0例定位于颈内动脉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软斑组、硬斑组和无斑块组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 84例患者于入院 3周后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9水平。结果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 72 .5 % (87例 ) ,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 4 .17%。梗死侧颈动脉软斑发生率 (32 .9% )高于非梗死侧 (16 .9% ) ,软斑组和硬斑组基质金属蛋白酶 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 ,而软斑组基质金属蛋白酶 9水平又高于硬斑组 (P <0 .0 5 )。结果提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可能以斑块居多 ,而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 ,软斑为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9可能是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的一个潜在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