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点突变蛋白与野生型蛋白过量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小鼠卵母细胞离体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方式.方法 通过原核重组蛋白技术制备UCHL1点突变(C90S和I93M)和野生型蛋白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UCHL1野生型蛋白与GST的融合蛋白、UCHL1点突变蛋白与GST的融合蛋白、GST、PBS分别注射到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或在体外培养基中添加UCHL1野生型蛋白与GST的融合蛋白,分析野生型UCHL1过量、UCHL1(I93M)点突变蛋白添加及泛素水解酶活性缺失的UCHL1(C90S)点突变蛋白添加对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VBD)率的影响.分离UCHL1(I93M)点突变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生发泡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3 h后比较其GVBD率.结果 显微注射UCHL1野生型蛋白及其点突变体与GST的融合蛋白的各组之间、注射GST组、注射PBS组卵母细胞GVBD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培养基中添加UCHL1蛋白与GST的融合蛋白组卵母细胞GVBD率与无注射无添加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注射UCHL1(C90S)与GST的融合蛋白组有少量生发泡期卵母细胞体外发育为MⅡ期卵母细胞后呈现极体较对照组偏大的现象.UCHL1(I93M)点突变小鼠生发泡期卵母细胞体外GVBD率与野生型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鼠卵母细胞中添加外源性UCHL1、有致病作用的UCHL1(I93M)突变体或泛素水解酶活性丧失的UCHL1(C90S)突变体均不影响卵母细胞成熟的GVBD进程,UCHL1(I93M)点突变小鼠卵母细胞GVBD率亦无异常,但UCHL1(C90S)点突变可能影响极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Gen)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Gen给小鼠腹腔注射后,检测Gen对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VBD)、第一极体(PB1)释放、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等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的Gen的培养液培养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观察卵母细胞GVBD、PB1释放的发生率;结果:腹腔注射Gen可以增加小鼠子宫湿重,增加小鼠的超排卵数(除高剂量组外)、影响卵母细胞体内成熟过程中的GVBD和第一极体的释放(Gen-0.5组除外),高剂量组小鼠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能力和胚胎发育能力均下降.Gen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体外培养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的GVBD和PB1的释放.结论:Gen能够可逆性地抑制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高剂量的Gen可能影响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降低卵母细胞的受精能力,提示育龄妇女摄人过量Gen及其化合物可能会导致生育能力降低,甚至造成不育或不孕.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小鼠各期卵母细胞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3 (SGK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为阐明SGK3对小鼠卵母细胞周期变化的调控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超排卵技术收集小鼠生发泡(GV)期、生发泡破裂(GVBD)期、第1次减数分裂(MⅠ)期卵母细胞和第2次减数分裂(MⅡ)期卵母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期小鼠卵母细胞中SGK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收集GV、GVBD和MⅠ期卵母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各期卵母细胞中Cdc25B-Ser30的磷酸化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观察小鼠各期卵母细胞中SGK3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在小鼠各期卵母细胞中均有SGK3mRNA和蛋白表达。与GV期比较,GVBD和MⅡ期卵母细胞中SGK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GVBD期比较,MⅠ期卵母细胞中SGK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MⅡ期卵母细胞中SGK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MⅠ期比较,MⅡ期卵母细胞中S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4-3-3ε蛋白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过程中对Cdc25B定位的影响,为阐明14-3-3ε蛋白对小鼠卵母细胞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排卵方法获得3周龄昆明系雌性小白鼠生发泡(GV)期卵母细胞分为未注射组、control siRNA注射组和14-3-3εsiRNA注射组。构建pmax-FP-Red-HA-14-3-3ε表达载体。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14-3-3ε蛋白和Cdc25B在小鼠卵母细胞中的定位;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测14-3-3ε蛋白和Cdc25B蛋白在小鼠卵母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利用显微注射方法将14-3-3εsiRNA注射入GV期卵母细胞中,相差显微镜下观测卵母细胞的形态表现,计算卵母细胞的生发泡破裂(GVBD)发生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卵母细胞中14-3-3ε蛋白的表达和Cdc2-pTyr1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放射自显影检测卵母细胞中成熟促进因子(MPF)的活性。结果:间接和直接免疫荧光实验,野生型Cdc25B能与14-3-3ε蛋白共定位于细胞质;在GVBD前期,Cdc25B由胞浆穿梭进入细胞核。当Cdc25B蛋白的第321位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时,14-3-3ε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Cdc25B的胞浆定位被取消。未注射组、control siRNA注射组卵母细胞在显微注射24 h后均未发生GVBD,GVBD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3-3εsiRNA注射组在显微注射后22和24 h卵母细胞的GVBD发生率均高于未注射组和control siRNA注射组(P<0.01),显微注射后24 h卵母细胞到达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的比例高于未注射组和control siRNA注射组(P<0.01)。结论: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过程中,Cdc25B的Ser321位点可能是14-3-3ε蛋白调控Cdc25B细胞内定位的具体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14-3-3ε和Cdc25B对小鼠卵母细胞生发泡(GV)期阻滞作用的影响,为阐明蛋白激酶A/Cdc25B/14-3-3ε通路在小鼠卵母细胞GV期阻滞中发育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在体外将表达载体pcDNA3.1-ZEO-HA-14-3-3ε、pcDNA3.1-MYC-Cdc25B-WT、pcDNA3.1-MYC-Cdc25B-S321A和pcDNA3.1-MYC-Cdc25B-S321D转录成mRNA。超排卵方法获得小鼠GV期卵母细胞,实验分为未注射组、TE缓冲液注射组、14-3-3εmRNA单独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WT(野生型)mRNA共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S321D(模拟磷酸化型) mRNA共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S321A(突变型)mRNA共注射组,收集各组母卵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源性14-3-3ε和Cdc25B蛋白表达及Cdc2-Tyr15的磷酸化状态;相差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计数生发泡破裂(GVBD)率。结果: 未注射组、TE缓冲液注射组、14-3-3εmRNA单独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WT(野生型)mRNA共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S321D(模拟磷酸化型) mRNA共注射组在显微注射后20h均未发生GVBD(P>0.05); 14-3-3εmRNA+Cdc25B-S321A(突变型)mRNA共注射组在显微注射后1、2和3h卵母细胞的GVBD率分别为(5.00±0.68)%、(62.00±3.56)%和(100.00±0.00)%,显微注射后20h到达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MII)的比例为(79.00±2.80)%,与未注射组和TE缓冲液注射组比较,GVBD率和到达MII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14-3-3ε通过Cdc25B的321位丝氨酸磷酸化和脱磷酸化调控卵母细胞由GV期向GVBD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目的小鼠窦前卵泡体外培养得到成熟卵母细胞,观察卵母细胞的染色体和纺锤体形态,分析其变化及原因。方法完整小鼠窦前卵泡培养12 d,得到的卵母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结果经过体外培养,得到GV、M I、MⅡ期卵母细胞分别占总数27.9%、37.2%、34.9%;GV期卵母细胞存在完整的染色质圆环,11.8%的M I期卵母细胞显示正常纺锤体和染色体;38.5%的MⅡ期卵母细胞显示正常的纺锤体和染色体。结论小鼠窦前卵泡经体外培养后能够得到成熟的MⅡ期卵母细胞,但是其效率较低。原因可能是卵母细胞骨架结构的异常使染色体分离障碍,部分卵母细胞停留于M I期;同时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低也与纺锤体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性成熟小鼠生殖泡期(GV)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同时比较体外成熟(IVM)和体内成熟组卵子的受精、胚胎发育情况,机械法分离性成熟小鼠卵巢中的GV期卵母细胞及刺激后的成熟卵母细胞,直接培养于[α-MEM+1 mg/ml Fetuin+10%FCS+1.5 IU/ml rHCG±5 ng/mlrEGF]中,16 h后移入f-HTF+10%FCS体外受精4 h,再在M16+10%FCS中培养72 h。记录其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并与体内成熟的卵子比较。结果:GV期卵母细胞在含HCG培养液中成熟率为89.68%,培养液中添加EGF后,卵子成熟率无显著上升,但受精率、卵裂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体内成熟卵子的受精率可达62.83%,卵裂率60.18%;IVM组受精率仅48.92%,卵裂率36.69%,明显低于前者(P<0.01)。结论:小鼠GV期卵母细胞可体外培养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培养液中添加促性腺激素和EGF都促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能力。但IVM组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率低于体内成熟组,培养系统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体外添加H2 O2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探讨补肾调经方对小鼠卵母细胞质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用D24-26健康雌性昆明小鼠,每只小鼠注射血促性素(10 IU)48 h后,体式显微镜下分离卵巢,获取GV期卵母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调经方高剂量组、补肾调经方低剂量组,置于体外成熟卵母细胞(I...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方对PCO小鼠未成热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的影响.方法 (1)制备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2)制作PCO小鼠模型;(3)将PCO小鼠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GV)期卵母细胞分别在不同采血时间获取的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观察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对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和第一极体(the first polar body,PB1)排出的时效关系.结果 (1)2 h和2.5 h药物血清组卵母细胞GVBD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血清组和对照组,培养后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 h和2.5 h药物血清组卵母细胞PB1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血清组和对照组,培养后1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2.5 h补肾活血方舍药血清对PCO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核成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卵泡刺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促排卵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行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过程中得到的未成熟卵母细胞(MⅠ期和GV期), 随机分为加促性腺激素培养组和不加促性腺激素培养组, 培养24~28 h后成熟卵母细胞进行ICSI授精, 并观察胚胎发育情况, 记录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胚率。结果 对于MⅠ期卵母细胞, 是否使用促性腺激素不影响其24 h成熟率、受精率、分裂率和优胚率(P>0.05)。对于GV期卵母细胞, 培养液中加入促性腺激素能提高优质胚胎率(31.3% vs 4.2%, P<0.05), 但两组的成熟率、受精率和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性超促排卵中获得的未成熟卵母细胞进一步体外培养, 无论是否添加促性腺激素都可自然成熟, 在GV期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加入促性腺激素可获得更高的优胚率。  相似文献   

11.
Cyclin G1在小鼠卵巢的表达及其与卵泡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素G1(Cyclin G1)在小鼠卵巢中各级卵泡的表达及其与卵泡发育的关系。方法性成熟前小鼠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刺激卵泡生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卵泡排卵及向黄体转化。于给药后不同时间取出卵巢,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发育阶段卵泡Cyclin G1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不同成熟阶段的卵细胞中Cyclin G1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颗粒细胞中Cyclin G1的表达水平随卵泡发育成熟而逐渐增强,且一直定位在胞核;Cyclin G1在各个时期卵泡的卵母细胞中均有表达。该表达的定位与卵泡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关。随着卵泡的发育,Cyclin G1在卵母细胞的表达由胞核转至胞浆。至排卵前卵泡颗粒细胞,Cyclin G1表达水平减弱,当颗粒细胞分化为黄体细胞后表达水平进一步减弱。闭锁卵泡中Cyclin G1的表达水平很弱。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处于生发泡时期(GV)卵母细胞仅有较弱的Cyclin G1表达,当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VBD)后,该表达增强;与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的卵母细胞相比,受精卵的Cyclin G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Cyclin G1在小鼠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可能作为细胞周期的正调节因子参与了卵泡生长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A型激酶锚定蛋白(AKAPs)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阻滞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生发泡期小鼠卵母细胞,显微注射Ht31或Ht31-P,观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情况。结果 在蛋白激酶A持续激活的情况下,Ht31注射组能促进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重新启动,解除蛋白激酶A引起的生发泡期阻滞,而Ht31-P对照组不能。结论 AKAPs介导的蛋白激酶A正确锚定对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阻滞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磷酸二酯酶5(PDE5)选择性抑制剂扎普司托(zaprinast)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卵母细胞自发成熟、促卵泡刺激素(FSH)诱导次黄嘌呤(HX)阻滞成熟以及卵泡卵母细胞成熟三种体外培养模型。结果10μmol/L的zaprinast不仅能显著抑制小鼠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和裸卵(DOs)的自发成熟(P<0.01),而且还能显著抑制FSH对HX阻滞的COCs的以及卵泡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效应(P<0.01)。结论PDE5能促进小鼠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在培养液中添加绵羊卵泡液和次黄嘌呤 ,抑制卵母细胞GVBD发生 ,延长转录活性 ,从而使卵母细胞真正成熟 ,提高胚胎质量及生产效率。方法 利用体外成熟技术对有屠宰采集的绵羊卵母细胞进行培养 ,培养液中添加卵泡液及次黄嘌呤 ,检查成熟效果。结果 将卵母细胞培养在 5 0 %和 10 0 %的卵泡液中 ,2 4h后处于GV期的卵母细胞分别为 19% (8 4 2 )和 33 3% (13 39)。在含有 4mmol L次黄嘌呤的培养液中 ,2 4h后有2 1 6 % (16 74 )的卵母细胞处GV期 ,而对照组中只有 6 % (3 5 0 ) ,经过次黄嘌呤处理的卵母细胞多数都停滞于PⅠ期(44 6 % ,33 74 )。在 4mmol L次黄嘌呤培养液中添加FSH并未使受到抑制的卵母细胞诱导成熟。结论 卵泡液和次黄嘌呤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抑制减数分裂的重新启动 ,并对减数分裂的全过程都有影响 ,这种影响程度与抑制因子的浓度相关 ,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AKAP7γ的表达情况。 方法 收集生发泡(GV)期及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MII期)小鼠卵母细胞,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KAP7γ 蛋白的表达及修饰情况。 结果 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AKAP7γ在GV及MII期均有表达,且在MII期卵母细胞中,AKAP7γ电泳迁移率变慢,应用冈田酸及碱性磷酸酶(ALP)分别处理GV 及MII 期卵母细胞,AKAP7γ电泳迁移率差异消失。结论 随减数分裂进程,在MII期小鼠卵母细胞中,AKAP7γ发生磷酸化修饰,提示AKAP7γ不仅作为A型激酶锚定蛋白发挥支架蛋白的作用,其本身也可作为其他激酶的底物和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16.
17.
(SOV) INTRODUCTION In mice, oogenic meiosis begins in the embryo, but is arrested in the prophase of meiosisⅠand resumes in response to progesterone while the animal reaches its sexual maturity. Progesterone triggers activation of maturation-promoting f…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获取未成熟卵母细胞之前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能否改善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成熟的时间、体外受精率、2细胞、4细胞发生率.方法:将HCG刺激后或未刺激所获得的小鼠生殖泡(Germinal reside,GV)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在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