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初步经验,评价此术式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术,包括11例Bricker回肠膀胱术,4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6例Studer原位新膀胱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390±46.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70±101.1)ml,1例输浓缩红细胞2个单位。术后3~5 d恢复肠蠕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0%(4/21)。平均随访(12±5.5)个月,总生存率85.7%(18/21),1例死于肿瘤远处转移,2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具备开放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经验及腹腔镜技术熟练的医院可尝试开展。初期开展,Bricker回肠膀胱术可作为首选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对17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然后取一段肠管缝制成新膀胱,分别与输尿管和尿道残端吻合,实现原位尿流改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72~380 min,平均310 min.1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7个月(1~16年).6例因肿瘤复发或转移于5年内死亡,2例死于非肿瘤因素,1例仍在随访,7例存活已达5年.结论: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非尿路上皮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180~360 min(平均240 min),术中出血量150~450mL(平均220 mL).术后4~8d恢复肠道正常蠕动功能,随访时间6~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30例术后均能恢复较满意的控尿功能,平均膀胱容量约398mL,平均夜尿1~3次;1例出现夜间遗尿;2例出现尿漏;膀胱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2例死于原发病转移.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血生化指标均正常,B超检查未见上尿路扩张积水.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术后控尿满意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180~360 min(平均240 min),术中出血量150~450 ml(平均220 m1)。术后4~8d恢复肠道正常蠕动功能,随访时间6~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30例术后均能恢复较满意的控尿功能,平均膀胱容量约398ml,平均夜尿1~3次;1例出现夜间遗尿; 2例出现尿漏;膀胱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2例死于原发病转移。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血生化指标均正常,B超检查未见上尿路扩张积水。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术后控尿满意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术的临床可行性以及肿瘤学和功能预后。方法:2012年3月~2012年6月,对10例膀胱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术,其中8例行Studer新膀胱术,2例行回肠膀胱术,所有操作均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完成。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471(365~667)min,平均出血量409(170~1 200)m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8(9~25)枚,手术切缘均阴性。2例回肠膀胱术后1月拔除输尿管支架管;8例原位新膀胱术后1月行膀胱造影,所有病例确定没有吻合口漏后拔除尿管和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8~26)d,术后随访19(18~20)个月,2例出现转移,死亡1例。其余病例肾功能正常,尿控较满意。结论:根据初期的手术操作过程和随访结果,机器人辅助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加尿流改道术在临床上是可行的。更多的操作经验,长期和前瞻性的对照研究将有助于对这一技术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加回肠膀胱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加回肠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7年5月共行25例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回肠膀胱术,患者平均年龄68岁,全膀胱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标本自下腹部小切口取出后,体外切取末端回肠10~15cm,近端闭合并与双侧输尿管吻合,远端造口于右下腹壁。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320min,平均270min。术中出血220~1000ml,平均460ml。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10个,淋巴结阳性率16.2%,手术切缘均阴性。术后3~5天肠道功能恢复,1例因粘连性肠梗阻于术后1周再行手术探查松解粘连。术后2~3周拔除单J管,无肠漏及尿漏并发症发生。随访2~30个月,1例死于原发病转移,无腹壁造口狭窄发生,3例术后B超或造影显示单侧轻度肾积水和轻度输尿管扩张。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回肠膀胱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可作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后尿流改道可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的经验。方法〓2010年8月至2015年1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15例,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61~79岁,平均68岁。术前临床诊断:T2N0M0~ T3N0M0。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全膀胱切除,前列腺切除或子宫全切除、阴道壁部分切除。尿流改道方式:原位回肠新膀胱术4例;回肠通道术9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例。结果〓15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20~550 min(平均400 min)。出血量100~800 mL(平均240 mL);术中、术后输浓缩红细胞0~400 mL(平均200 mL)。术后3~8 d恢复饮食,3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原位膀胱术者4周拔除尿管。随访1~4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术中操作精细、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可作为全膀胱切除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robotic-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RARC)加尿流改道术的临床可行性,并总结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2年3月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22例,男20例,女2例.年龄37~ 72岁,平均62岁.体质指数22.5 ~ 30.1 kg/m2,平均26.1 kg/m2.麻醉评分1~2分.术前肿瘤活检病理诊断为浸润性或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痛,术前检查均未发现有其他邻近脏器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均低于T2N0M0.全麻下行RARC加尿流改道术,其中行体外尿流改道术15例(原位新膀胱2例,回肠膀胱术13例),行完全腹腔镜下尿流改道术7例(回肠膀胱术2例,原位新膀胱5例). 结果 本组2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00 ~ 667 min,平均480 min;出血量100 ~ 1200 ml,平均55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6~ 25枚,平均15枚.术后2~3d下地活动,3~4d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8~35 d,平均16d.行原位新膀胱的患者术后1个月行膀胱造影确定无吻合口漏后拔除尿管和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术后随访4 ~ 49个月,平均32个月,复发2例,死亡1例,出现肾积水2例,其余病例肾功能均正常,尿控较满意. 结论 根据初期的手术操作过程和随访结果,RARC加尿流改道术在临床上是可行的.更多的操作经验、长期和随机的对照研究将有助于对这一技术进行评估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的经验.方法 2002 年8 月至2007 年6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100例,男82例,女18例,年龄32~81岁,无远处转移.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全膀胱切除,前列腺切除或子宫次全切除.经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行乙状结肠去带原位新膀胱术.结果 100例腹腔镜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80~270 min(平均150 min);开放原位新膀胱术160~300 min(平均210 min).腹腔镜下操作出血量100~300 ml(平均180 ml);开放性原位新膀胱术出血量400~800 ml;术中、术后输浓缩红细胞0~400 ml(平均200 ml).术后4~8 d恢复饮食,3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术中操作精细、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可作为全膀胱切除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术加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对32例膀胱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4 ~60个月,平均34个月,均原位排尿,未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肾功能正常,无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结论 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创伤较小、术野清晰、操作方便、淋巴清扫彻底.原位回肠代膀胱通过负压和尿道的协同作用,可实现原位排尿,发生尿路损害及电解质紊乱的概率低,不失为膀胱根治性切除后尿流改道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1年4月,采用5点穿刺经腹入路,先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继而体外构建回肠新膀胱,最后腹腔镜下行新膀胱尿道吻合,实施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原位回肠新膀胱术5例。皆为男性,平均年龄67岁。结果手术时间420~600min,平均480min,术中失血量350~800ml,平均400ml。术后淋巴结及手术切缘均阴性。随访3~24个月,除1例有轻度夜间尿失禁外,其余患者均昼夜控尿良好。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200~350ml,平均270ml。平均最大尿流率12ml/s。1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的方法及经验。方法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45~62岁,平均54岁。术前均明确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采用腹腔镜下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然后取长约40cm回肠于体外缝制贮尿囊及输尿管贮尿囊吻合,体内行贮尿囊尿道吻合术。结果手术时间5.5~8h,平均6.5h;出血量200~1100ml,平均550ml。术后8周静脉尿路造影以及代膀胱造影检查显示:双肾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ml。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日间控尿良好,7例患者夜间控尿良好,夜间排尿2~3次。结论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体外建成贮尿囊及输尿管再植、体内贮尿囊尿道吻合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尿控率高、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1例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TNM分期为T2aN0M07例、T3aN0M03例、T3bN0M01例,麻醉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五点穿刺法置入腹腔镜,手术方式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结果本组11例均手术顺利,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5~8h,平均7h;出血150~450ml,平均35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5d,2例出现漏尿,均在14d内消失。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病例控尿情况均较理想,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输尿管扩张、肾积水,2例代膀胱残余尿>100ml,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是膀胱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有开放性手术和经腹腔镜手术两种,与开放性手术比较,经腹腔镜手术虽具有诸多优势,但仍有必要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寻找更为合理的手术步骤、技巧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推动该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的经验。方法:采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例。方法是经腹壁小切口取出切除物,行回肠去管成形新膀胱,然后在腹腔镜下将新膀胱与尿道连续吻合。结果:5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时间4.5~7.2h。腹腔镜手术中以超声刀及双极电凝行膀胱侧韧带、前列腺血管蒂及前列腺尖部切断止血,未使用钛夹、术中出血量180~550ml,平均输血400ml。术后4~5天恢复饮食,3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患者白天可完全控制排尿,2例夜间偶有尿失禁。1例术后尿漏,经引流治愈。结论: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而回肠新膀胱和尿道连续吻合具有操作方便、省时、缝合紧密、可防止尿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保留内生殖器膀胱全切患者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2年5月48例女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保留内生殖器的膀胱全切术并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48例患者中移行细胞癌46例,腺癌2例;原发肿瘤32例,复发性肿瘤16例;多发性非肌层侵犯肿瘤17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31例。结果:48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260(210~360)min,平均输血量280(0~1200)ml。术后4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84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12个月白天控尿率为97.9%(46/47),夜间控尿率为93.6%(44/47)。新膀胱尿道吻合口漏3例。术后6个月IVU检查输尿管狭窄2例。无子宫、子宫附件及阴道转移复发。结论: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女性膀胱癌患者,保留内生殖器、阴道前壁、自主神经及完整尿道,行膀胱全切并行原位回肠新膀胱尿流改道术,临床疗效满意,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可作为广泛开展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63(51~74)岁。5个套管针法先行腹腔镜手术:游离输尿管后分侧清扫盆腔淋巴结;男性患者切除膀胱及前列腺,标本通过腹壁小切口取出;女性患者切除膀胱、子宫及双附件,标本经阴道取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下腹正中4~8cm切口,将回肠拉出切口外,游离40~50cm回肠,剖开后W形折叠缝合形成贮尿囊;插入法植入双侧输尿管。16例患者在直视下进行新膀胱尿道吻合。6例缝合腹壁切口后重新开启气腹,腔镜下行新膀胱尿道吻合。结果:手术全部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4.5~9h,平均6.3h;出血量400-1200ml,平均529ml。术后1~3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较满意的控尿功能。新膀胱平均最大容量约398ml。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治愈浸润性膀胱癌可行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阴道联合腹腔镜下根治性女性全膀胱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的手术方法.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例,平均年龄61(55~73)岁.5孔法先行腹腔镜下手术:游离输尿管后分侧清扫盆腔淋巴结;举宫器配合下,用血管闭合器LigaSure切断子宫相关韧带及膀胱两侧血管蒂;电凝钩分离子宫直肠陷窝及膀胱前间隙;LigaSure切断阴蒂背血管复合体;超声刀切开膀胱颈尿道后游离膀胱颈后壁至阴道前穹窿部.阴道手术:直视下剪开阴道前后穹窿,于阴道取出标本,缝合阴道.回肠新膀胱术:下腹正中4~5 cnl切口,将回肠拉出切口外,游离30~40 cm回肠,剖开后w形折叠缝合形成贮尿囊;插入法植入输尿管后将贮尿囊还纳腹腔.缝合切口后重新开启气腹,腔镜下行新膀胱尿道吻合.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6.2(4~8)h;出血量平均665(400~1200)ml.术后1~3个月患者均恢复较满意的控尿功能,IVU显示双肾功能良好,无膀胱输尿管反流及梗阻.新膀胱最大容量平均427(300~600)ml.无新膀胱阴道瘘等需要手术处理的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6(9~30)个月,6例均存活.1例术后8个月发现肝转移. 结论 经阴道联合腹腔镜下根治性女性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治疗女性浸润性膀胱癌可行、有效,应用举宫器及经阴道直视下手术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的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由于阴道切口整齐、缝合确切,新膀胱阴道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