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下社区老年常见心脏疾病与抑郁症状共患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共调查771名社区老年患者,采用流调研究用抑郁量表(CES-D)调查抑郁症状,追踪老年患者的门诊或住院病历记录调查其心血管疾病:包括心绞痛、冠心病和高血压。结果心血管疾病(不包括高血压)总患病率为22.7%,其中冠心病为20.5%,心绞痛为10.9%;高血压患病率为49.3%。抑郁症状在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发生率是20.9%。伴心血管疾病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33.1%)高于无心血管疾病者(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9,P〈0.001);有冠心病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34.8%)高于无冠心病者(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5,P〈0.001);有心绞痛疾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34.5%)高于无心绞痛疾病者(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9,P=0.002);有高血压患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25.0%)高于无高血压者(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P=0.026)。结论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高,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抑郁症状的检出率比无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需加强双心医学模式下对伴心血管疾患老年人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北京市社区伴或不伴抑郁、焦虑症状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差异,分析抑郁、焦 虑发病状况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取方法,2017 年10 月—2018 年1 月在北京市6 家 社区中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9 项患者健康问卷(PHQ- 9)、7 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及认知觉察缺陷问卷(PDQ-5),调查老年人群抑郁、焦虑状况及认 知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共纳入622 名研究对象,抑郁症状检出率为8.36%(52/622),焦虑症状检出率 为12.54%(78/622),抑郁伴焦虑症状检出率为5.95%(37/622),认知功能损害检出率为43.73%(272/622)。 老年女性认知功能损害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 0.01)。抑郁症状阳性者认知功能 损害比例(44/52,84.61%)高于阴性者(228/570,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5,P < 0.01);焦 虑症状阳性者认知功能损害比例(67/78,85.90%)高于阴性者(205/544,3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44,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老年人群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为女性(OR=1.98, 95%CI=1.21~3.25,P < 0.01)、焦虑症状(OR=27.89,95%CI=3.54~219.45,P < 0.01)。结论 PHQ-9、 GAD-7 可有效检出老年人抑郁、焦虑症状,PDQ-5 可尽早发现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老年女性伴有焦虑 症状的人群认知功能损害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表及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ntre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Depression scale,CES-D)对132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检出率为49.2%,CES-D分为15.96±8.71,均高于我国城市常模(χ~2=14.95,P0.001;t=3.02,P=0.003);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高血压及血清25(OH)D浓度50 nmol/L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均高于未并发COPD、未并发高血压及血清25(OH)D浓度≥50 nmol/L的患者(χ~2=4.78,P=0.029;χ~2=5.92,P=0.015;χ~2=18.69,P0.001);具有抑郁症状心力衰竭患者与不具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相比,其血清25(OH)D浓度偏低(t=-9.53,P0.001),而血清NT-proBNP浓度偏高(t=6.10,P0.001);相关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状况与血清25(OH)D浓度呈负向相关(r=-0.31,P=0.014),与血清NT-proBNP浓度正向相关(r=0.29,P=0.006)。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高;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有:并发高血压、并发COPD、血清25(OH)D浓度降低(50 nmol/L)及血清NT-proBNP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疆部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认知障碍和神经精神状况特点。方法收集2008-2013年在新疆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就诊并经确诊的PD患者216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神经精神问卷评定患者的神经精神状况。结果汉族PD患者有神经精神症状(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NPS)者占82.14%(115/140),维吾尔族PD患者有NPS者占57.89%(44/7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民族PD患者抑郁、焦虑、过度兴奋、易怒症状、睡眠/睡眠夜间行为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伴认知功能障碍的汉族和维吾尔族PD患者NPS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94%比84.61%;χ2=0.326,P=0.568)。汉族PD患者中,伴认知功能障碍者与非伴认知功能障碍者间NPS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94%比75.49%;χ2=0.184,P0.05〕,而维吾尔族患者中伴认知功能障碍与非伴认知功能障碍者间其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41%比56.00%;χ2=6.223,P0.05〕。结论汉族PD患者NPS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PD患者,伴有认知障碍的维吾尔族PD患者NPS发生率较非伴认知功能障碍者高,推测民族及宗教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社区老人抑郁障碍与代谢综合征间的发生发展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上海浦东新区55岁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在3年后对上述老人进行复查。以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本为调查诊断工具,以内科诊断结果为代谢性疾病诊断依据。分析入组者抑郁障碍及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和易感因素。结果:调查第1年抑郁障碍发生率为16.76%,第3年为17.61%;调查第1年重症抑郁发生率为2.77%、亚临床抑郁发作2.82%、轻度抑郁发作3.99%、恶劣心境7.18%;与第3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第1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56.25%、其中高血压为50.41%、糖尿病14.38%及高脂血症8.34%,与第3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与抑郁障碍共病率为23.72%,糖尿病与抑郁障碍共病率最高(52.32%),同时患有3种代谢性疾病者其与抑郁障碍的共病率为70.49%,明显高于患有2种、1种及无代谢性疾病者(P0.05)。结论:3年内老年人MS与抑郁障碍的发生发展趋势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前瞻性探讨抗抑郁药物在治疗抑郁发作过程中出现转相的几率。方法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发作或双相抑郁诊断标准的190例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抑郁发作患者,在医生针对性选择抗抑郁药物治疗情况下进行为期3个月的前瞻性观察,评价转相发生率。结果 1 3个月的治疗中,190例患者转相18例,转相率为9.47%。2男性患者转相率为6.56%,女性患者转相率为1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P0.05)。3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转相率分别为5.88%和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9,P0.01)。4应用心境稳定剂与未使用心境稳定剂者转相率分别为13.8%和8.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P0.05)。5服用2种或2种以上抗抑郁药物者与仅服用一种抗抑郁药物者转相率分别为12.96%和8.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P0.05)。6有心境障碍家族史者与无心境障碍家族史者转相率分别为18.4%和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7转相时间大约在用药后一个月左右。8各种抗抑郁药物转相几率差异不明显。结论抑郁发作患者在抗抑郁药物治疗下会出现一定比例的转相。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 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 6 个社区居委会中共计 1 192 名 65 岁以上 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8 条目痴呆筛查问卷(AD-8)评估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情况,以面 对面交谈填写问卷的方式获取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对不同生活方式与老年高 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共检出高血压患者 565 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85例。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103例,占高血压人群的18.2%,显著高于非高血压人群[13.1% (82/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016,P=0.014)。喜欢运动(OR=0.56,95%CI:0.34~0.93,P=0.025)、 经常参加社区老年活动(OR=0.48,95%CI:0.24~0.93,P=0.045)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患认知功能障碍的保 护因素,而每日睡眠时长< 7 h(OR=2.13,95%CI:1.30~3.48,P=0.003)则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罹患认知功 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喜欢运动、参加社区老年活动、睡眠时长不足等生活方式是老年高血压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罹患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三环类抗抑郁药对脑卒中患者后期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03—2015-03收治7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8)。对照组予以认知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米替林,比较2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神经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抑郁症状改善更佳。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1%(32/39),高于对照组57.9%(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2,P=0.021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7%(3/39),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42,P=0.0810.05)。结论三环类抗抑郁药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意义对于疾病治疗有明显积极作用,抑郁症状缓解幅度更大的同时也利于后期康复进程,疗效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卒中后抑郁与冠心病后抑郁的P300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P300对比研究老年人卒中与冠心病后有、无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方法 老年人卒中、冠心病后伴有抑郁患者分别为27例、31例;无抑郁患者分别为32例、28例;对照组为30名健康老年人.测定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N1、P2、N2、P3成分.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老年卒中后有、无抑郁组及老年冠心病后抑郁组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P<0.01);老年卒中后抑郁组N2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2)老年冠心病后有、无抑郁组的P300潜伏期差异显著(P<0.05);(3)老年卒中后抑郁组比老年冠心病后抑郁组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4)与对照组比较除冠心病后无抑郁组外,各试验组P3波幅显著降低(P<0.05).结论 老年人卒中后抑郁和冠心病后抑郁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冠心病后抑郁患者更明显;而老年卒中是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患者情绪障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的情绪障碍.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和抑郁评价量表对100例帕金森病患者和50例对照者进行情绪障碍研究;并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UPDRS Ⅲ)和改良Hoehn-Yahr分级,分别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障碍严重程度并进行病情分级.结果 帕金森病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评分[(14.45±8.30)分]和抑郁评价量表评分[(7.98±6.24)分]均高于对照组[(3.68±3.23)分、(2.76±3.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焦虑症状发生率为49%(49/100),高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早期与中晚期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组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12%)虽高于对照组(2%),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早期者(P<0.05).帕金森病组焦虑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性焦虑及躯体性焦虑,抑郁症状则以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以及睡眠障碍为主;性别与肢体发病侧别对情绪障碍无明显影响,而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r=0.199,P=0.049;r=0.295,P=0.005)和抑郁评价量表(r=0.196,P=0.050;r=0.274,P=0.009)情绪均与病程和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以焦虑情绪为主要情绪障碍症状,表现为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于疾病早期即已出现;而抑郁症状多出现于疾病的中晚期,主要表现为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以及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1.
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获取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形式,对城区东姚居委780名社区老年人(≥60岁)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自制调查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自尊评价量表(SEI),进行评定分析。结果74岁以前MMSE总分值均在正常范围,认知功能大部分保持完整,75岁以后有不同程度改变。18.7%(146人)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低龄、患慢性病、日常开支不够、家庭社会支持差、独居、生活自理困难者抑郁发生率高于全样本老年人水平(χ2=27.84,P<0.001)。76.8%的老年人自尊评价没有问题,15.7%有些问题,3%有严重问题。结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重症精神疾病(SMI)患者共病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朝阳区内的4个社区,采集已建档立卡的SMI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自制心血管疾病调查问卷调查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等患病情况。结果:481例SMI患者入组,其中122例(25.4%)共病心血管疾病,其中22.0%共病高血压,1.7%共病心绞痛,1.5%共病心肌梗死,共病心肌炎和心肌病各0.4%,具有诊断意义的心电图异常(包括QTc延长)为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脂异常(OR=6.387)、吸烟史(OR=2.723)、服用≥2种抗精神病药(OR=2.160)、BMI高(OR=1.137)、年龄大(OR=1.026)是社区SMI患者共病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社区SMI患者共患心血管疾病高;其高血脂、吸烟、服用≥2种抗精神药、肥胖及年龄大是共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入组2012年6月-2013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障碍(单相组,n=72)和双相抑郁障碍(双相组,n=64)患者,收集并分析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抑郁症状。结果单相组女性及已婚患者比例均高于双相组(χ2=18.74、4.68,P0.05或0.01);双相组平均起病年龄小于单相组(t=-2.13,P=0.035);双相组性格外向者比例高于单相组(χ2=9.74,P=0.002);单相组有病前诱因者比例高于双相组(χ2=18.96,P0.01);双相组伴不典型抑郁症状者比例高于单相组(χ2=24.60,P0.01);双相组既往抑郁发作次数多于单相组(Z=-5.37,P0.01);单相组HAMD-17总评分及躯体化焦虑和食欲减退因子评分均高于双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2.06,P0.05或0.01)。结论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在性别、婚姻状况、发病年龄、是否有病前诱因、是否伴不典型抑郁症状、既往发作次数及HAMD-17评分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必利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的疗效。方法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西酞普兰+舒必利组;对照组:西酞普兰组,评估比较2组疗效。结果经治疗8周后,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TE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3;P=0.748)。治疗8周后,观察组躯体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3%.5/43vs 28.89,13/45;χ2=4.026,P=0.045)。结论舒必利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伴躯体症状临床疗效佳,改善躯体症状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并存焦虑、抑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参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冠心病抑郁组,选择同期5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入选患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变异指标和冠心病患者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组实验前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抑郁组时域指标中SDNN、SDANN、RMSSD及PN5N0显著低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时域指标中SDNN、SDANN、RMSSD以及PN5N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抑郁组频域指标中SLF显著高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0.05);冠心病抑郁组和冠心病组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状患者发病后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明显,且和患者抑郁程度存在相关关系,患者治疗时应该加强患者心理干预,提高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舍曲林对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1—2014-12收治的165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83)和观察组(n=82)。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片口服,5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肝解郁胶囊口服,2粒/次,2次/d。治疗3个月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比较2组治疗前后HAMD、NDS、ADL评分;根据HAMD、NDSL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NDS等评分及FBG、2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DS等评分及FBG、2hPG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02%vs 67.47%,χ2=11.235,P=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2.20%vs 9.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7,P=0.627)。结论联合应用舒肝解郁胶囊与舍曲林能够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抑郁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抑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81例老年非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测定.结果 高血压组抑郁发生率为38.36%,对照组抑郁发生率为11.12%,高血压组的HAMD总分及焦虑/躯体化、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合并抑郁症状,应及早发现,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采用多层次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常住户籍≥60岁的3 579名老年居民进行调查;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I/P)为诊断工具,对患有糖尿病的老人抑郁障碍患病率、抑郁障碍特点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 478位社区老年居民完成调查,525例(15.09%)符合糖尿病诊断,446例(12.82%)符合抑郁障碍诊断。糖尿病患者中100例(19.05%)共病抑郁障碍,2 953位非糖尿病老人中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11.71%(346例);糖尿病组抑郁障碍检出率明显高于老年非糖尿病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与年龄、有脑梗死病史及心脏病史相关。结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高,尤其是高龄及有心脑血管病史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四川省某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二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九个行政区年龄≥60岁的户籍老人470例,其中245例为非空巢老人,225例为空巢老人。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非空巢老人和空巢老人无抑郁症状的人数分别为147人(65.3%)和112人(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空巢老人和空巢老人智力正常的人数分别为225人(91.8%),163人(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巢老人的抑郁程度与年龄(r=0.226,P0.05)、获得的社会支持(r=0.057,P0.05)、人际关系(r=0.130,P0.05)、躯体疾病状况(r=0.273,P0.05)、每日体育锻炼的强度(r=0.304,P0.05)和智力情况(χ2=0.000,P0.05)有关;智力情况与年龄(χ2=11.563,P0.05)和抑郁程度(χ2=7.962,P0.05)有关。结论空巢老人的智力情况相对于非空巢老人较差,抑郁情况相对较严重,其影响因素涉及年龄、获得的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脑白质疏松患者病情和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01—2014-01神经内科收治的125例脑白质疏松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伴头痛头晕症状的1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均进行脑白质病变分级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检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抑郁发生率,进一步分析脑白质疏松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的关系。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和教育背景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性别、吸烟状况及其他疾病患病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教育背景,高血压及脑白质疏松为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P0.01);性别、吸烟、糖尿病及冠心病与抑郁发生无相关性(P0.05)。观察组病情越严重,则抑郁发生率随之升高(P0.05);且各级抑郁平均评分按照脑白质疏松分级逐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抑郁发生率和抑郁评分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白质疏松患者的病情与抑郁发生率之间具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