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新疆地区的90例维吾尔族和135例汉族PD患者进行SNCA基因rs3822086位点多态性分析。采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H-Y分期法判断PD严重程度;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日常生活能力问卷(ADL)、MMSE和神经精神问卷(NPI)进行评分。比较SNCA基因rs3822086位点不同基因型PD患者间临床症状的差异。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SNCA基因rs3822086位点C/T基因型111例,T/T基因型61例,C/C基因型53例;不同基因型PD患者间年龄、性别、民族及病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基因型PD患者间H-Y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PD严重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首发症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UPDRSⅡ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8);UPDRSⅢ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UPDRSⅣ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AD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4);MMS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SNCA基因rs3822086位点T/T基因型PD患者NPI评分明显高于C/C基因型PD患者(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汉族PD患者SNCA基因T/T基因型在神经精神症状方面的风险要高于C/C基因型,其他临床症状与SNCA基因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帕金森病(PD)患者血尿酸浓度,并探讨血尿酸水平与PD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择87例PD患者和81例健康对照,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Memory Scale)对PD患者行认知功能评定,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三部分行运动功能评定,应用Hoehn-Yahr(H-Y)分级行PD病情严重程度评定,并测定血尿酸浓度.比较PD组和对照组血尿酸水平的差异,比较PD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间血尿酸浓度的差异,分析各项神经心理分测验与血尿酸的关系.结果 PD组血尿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Y<3组和H-Y≥3组间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发现PD患者尿酸与各项神经心理测试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尿酸浓度降低与PD可能有关,与PD认知障碍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PD患者200例,进行简易精神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韦氏智力和韦氏记忆的认知评估。将200例PD患者分为PD认知正常组91例,PD认知障碍组109例;另外纳入126例正常对照;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 h PPG)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水平及糖尿病患病率,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水平对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PD患者的FPG、HbAlc水平及糖尿病患病率[5.19(0.72),5.7%(0.5%),14%]都比正常对照组[4.85(0.79),5.6%(0.5%),6%]显著升高(P0.05)。PD认知障碍患者的FPG水平[5.21(1.32)]较PD认知正常组[4.81(0.95)]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2 h PPG、HbAlc都稍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G(OR:1.764;95%CI:0.06~3.244;P=0.068)与PD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糖可能是PD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未发现PD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与血糖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G1947A多态性与新疆地区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比较其多态性对PD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疆地区231例PD患者(PD组)和24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PD组按照PD相关评分标准完成统一的调查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问卷(ADL)和神经精神问卷(NPI)评分。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分析COMT-G1947A多态性,比较新疆地区COMT-G1947A多态性对PD临床症状的影响。结果 (1)在年龄≤61岁研究对象中,PD组COMT-G1947A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D组G/A基因型频率(52.6%)高于对照组(36.0%)。(2)总体样本中,COMT-G1947A不同基因型间的PD患者是否"N"字型进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进一步按性别、民族、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女性、维吾尔族、年龄61岁群体中PD患者3种COMT基因型间是否"N"字型进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32、P=0.034、P=0.032)。(3)总体样本中,COMT-G1947A的A等位基因对PD组临床症状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进一步按性别、民族、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女性PD患者COMT-G1947A的A等位基因对其首发部位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18),汉族、年龄61岁PD患者COMT-G1947A的A等位基因对PD患者是否为单侧起病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45、P=0.038)。结论 (1)COMT-G1947A多态性可能是新疆地区年龄≤61岁PD患者的潜在易感位点,G/A基因型是其易感基因型;(2)新疆地区PD患者携带COMT基因A/A基因型者"N"字型进展的发生率可能较高,这种趋势主要在女性、维吾尔族、年龄61岁PD患者中存在;(3)COMT-G1947A多态性A等位基因对女性PD患者首发部位、汉族、年龄61岁是否单侧起病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11—2016-03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2组均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5个月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视空间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能力、选项、定向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5个月后AD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以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可改善患者认知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对氧磷酶1(PON1)基因Gln192Ar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 PCR)技术检测186例PD患者和228名健康对照PON1基因Gln192Arg位点SNP的分布,分析各基因型与患者发病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PD组和对照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76;χ2=0.06,P=0.81)。进一步按性别分层分析,两组相同性别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亦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PD患者各基因型与发病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亦无相关性。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PON1基因Gln192Arg位点SNP与PD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伴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RBD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组PD患者63例,根据REM睡眠行为异常问卷-香港版(RBDQ-HK)分为PD+RBD组(n=28)和PD-RBD组(n=35)。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比较两组运动症状严重程度;采用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比较非运动症状发生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SS)比较认知、焦虑、抑郁和日间思睡等情况。结果 PD患者中RBD发生率为44.4%(28/63),PD+RBD组病程显著长于PD-RBD组(χ~2=12.733,P=0.002),年龄更大(t=-2.292,P=0.025),H-Y分级更高(χ~2=7.014,P=0.008),但在性别、发病年龄、起病类型、左旋多巴等效剂量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运动症状方面,PD+RBD组UPDRSⅡ、Ⅲ评分更高(t=-2.734,P=0.008;U=3.329,P=0.001);在非运动症状方面,PD+RBD组胃肠道功能及睡眠障碍、精神相关症状等方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PD-RBD组(P0.05),焦虑及抑郁在PD+RBD组中更常见(χ~2=3.958,P=0.047;χ~2=10.338,P=0.001),但在认知功能、日间思睡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便秘(OR=7.257)、长病程(OR=5.389)、高UPDRSⅢ评分(OR=1.060)与PD患者RBD相关。结论病程更长、年龄更大、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受累更严重的PD患者易伴发RBD。便秘、长病程、高UPDRSⅢ评分可能是RB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与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症型(multiple system atrophy parkinsonism type,MSA-P)前驱期及临床期发生率的不同,并探讨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问卷(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screening questionare,RBDSQ)评分的相关性因素。方法连续纳入发病5 y之内,无认知功能障碍的PD患者34例,MSA-P患者30例,详细收集其基线资料,对两组患者进行UPDRSⅢ评分、H-Y分期评分及RBDSQ评分,比较两组间RBD的发生率的差异,以及RBDSQ得分的相关性因素。结果 RBD在MSA-P前驱期的发生率(40.0%)显著高于其在PD前驱期的发生率(2.9%,χ~2=11.330,P=0.001),RBD在MSA-P临床期的发生率(63.3%)显著高于其中PD临床期的发生率(29.4%,χ~2=7.401,P=0.007),MSA-P患者RBDSQ评分显著高于PD患者RBDSQ评分(6.6±3.9 vs.4.7±3.4,Z=-2.084,P=0.037)。PD及MSA-P RBDSQ得分与病程、UPDRSⅢ评分、MMSE评分及疾病进展率等均无明确相关性。结论与PD组相比,MSA-P组前驱期及临床期RBD发生率均显著增高。认知功能正常的PD及MSA-P患者,RBDSQ评分与运动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视觉及视空间障碍症状的分布,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07-2012-07期间就诊于北京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87例PD患者,采用自行修订的Mc Dowell和Harris视觉及视空间障碍症状调查问卷(35项)调查患者的视觉及视空间障碍症状,分析患者视觉及视空间障碍症状的分布特点,并进一步探讨视空间障碍症状与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起病侧、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vodopa equivalent dose,LED)、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part 3;UPDRS-Ⅲ)、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的关系。结果 97.7%的PD患者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视空间障碍症状,其中走路偏斜/取物偏离发生率最高(55.2%),其次为误撞(43.7%),将运动因素参与的视空间障碍症状剔除后,仍有42.5%的PD患者存在视空间障碍症状。伴和不伴空间感减退组间男性比例(P=0.036)、年龄(P=0.012)、左侧起病(P=0.0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和不伴视野缩减感两组间年龄(P=0.041)、UPDRS-Ⅲ评分(P=0.0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和不伴估测深度/长度困难两组间男性比例(P=0.026)、左侧起病(P=0.0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和不伴走路偏斜/取物偏离两组间年龄(P=0.040)、左侧起病(P=0.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和不伴狭窄处行动困难两组间左侧起病(P=0.047)、UPDRS-Ⅲ评分(P=0.0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空间层次感减退、取物偏离/走路偏斜、狭窄处行动困难的PD患者ADL评分较未伴有者更高(均P0.05)。结论视觉及视空间障碍在PD患者中发生率高,且其发生可能与年龄、性别、起病侧、UPDRS-Ⅲ评分相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与平衡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门诊及住院诊断为PD患者50例(PD组)。采用剑桥老年人精神疾病检查量表测定PD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重心平衡检查系统测试患者的平衡障碍。按临床痴呆评定表CDR评分将PD组分为轻、中、重度3亚组,与平衡障碍数据作相关性分析。同时纳入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结果 PD患者认知障碍程度越重、重心摆动面积越大,重心摆动面积与认知功能有较好的曲线关系,重心摆动面积增大,单位时间轨迹长增大,PD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整合测试平均综合分重度亚组中度亚组轻度亚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感受器分析,重度、中度、轻度亚组的视觉、前庭觉平衡比率均未达正常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随着认知功能障碍加重其平衡障碍也显著加重,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与平衡障碍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帕金森病(PD)伴认知功能障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及Alzheimer's病(AD)患者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的特点。方法共计261名受试者,分为帕金森病伴痴呆(PDD)组21例,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组48例,及帕金森病认知正常(PDCN)组54例,AD组60例,MCI组35例,和正常对照组(NC组)43名,均进行神经系统及神经心理检查,功能评定,神经影像检查并记录ERPs,包括感觉(N100、P200)及认知(N200、P300)ERPs。分析ERPs在各组的变化及特点。结果与NC组相比,MCI组,PDCN组P3潜伏期均明显延长(均P0.05)。与MCI组相比,PDMCI组P3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NC组相比,PDMCI组N2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MCI组N2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潜伏期是PDMCI、MCI、AD认知障碍敏感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尤其在PD患者。与AD、MCI的ERPs相比较,PD认知障碍患者较早出现N2、P3潜伏期的延长,反映了AD和PDD认知障碍发展过程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认知功能障碍及病情程度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给140例PD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查和Hoehn-Yahr(H-Y)分级评定;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检测。并与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本组PD患者中认知功能正常70例(认知正常组),有认知功能障碍70例(认知障碍组);H-Y分级3级(H-Y分级3级组)90例,H-Y分级≥3级(H-Y分级≥3级组)50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认知功能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组及H-Y分级3级组、≥3级组的FPG和HbA1c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2hPPG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D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H-Y分级3级组与≥3级组的FPG、2hPPG和HbA1c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无认知功能障碍及不同病情程度PD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升高。PD认知功能障碍和病情程度可能与血糖水平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人群多巴胺代谢酶-单胺氧化酶B(MAO-B)基因内含子13 G/A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以及PD患者基因型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中国新疆地区241例PD患者(PD组),其中维吾尔族95例(维吾尔族PD组)、汉族146例(汉族PD组);另选择247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其中维吾尔族104例、汉族143例。收集并分析PD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LFP)进行MAO-B基因多态性分析,研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结果①PD组与对照组MAO-B基因G/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维吾尔族PD组和汉族PD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男性PD组和女性PD组与相同性别对照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发病年龄≤70岁PD患者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岁的PD患者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PD患者的3种基因型的临床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AO-B基因的AA基因型与A等位基因频率增高是发病年龄>70岁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PD患者的危险因素。PD患者MAO-B基因3种基因型的临床特点无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有精神障碍(PDPsy)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试验,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本院诊治的PDPsy70例(PDPsy组),按照年龄性别匹配后选出对照组仅患帕金森病(PD)的70例(P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Y等级、睡眠、抑郁、焦虑、认知、生活质量。结果PD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要低于PDPsy组患者的病情(χ2=10.88,P0.01)。PDPsy组的患者病程要比PD组的患者长(χ~2=17.46,P0.01)。PDPsy组的患者失眠以及日间思睡情况比PD组重(ESS:t=2.13,P=0.04;RBD:χ2=5.83,P=0.02)。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67)。PDPsy组抑郁状况要较仅有帕金森病患者严重(t=2.41,P=0.02)。两组患者在认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P=0.99)。PDPsy组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较PD组的患者要低(t=3.84,P=0.01)。结论帕金森病伴精神障碍的患者抑郁与睡眠、生活质量较差,需要照顾者以及医护人员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特点,以及额叶认知测试对PD患者认知障碍评价的意义.方法采用对额叶认知障碍比较敏感的神经心理方法词语流畅性、连线测验、Stroop字色干扰测验对31例非痴呆非抑郁PD患者和25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测试.结果非痴呆非抑郁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额叶认知功能评分较差(词语流畅性P<0.05、连线试验P<0.01、Stroop字色干扰测试P<0.01).结论非痴呆非抑郁的PD患者额叶认知功能显著降低,其机制可能与额叶-纹状体多巴胺环路中递质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分布情况,并分析各神经精神症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调查209例PD患者的20项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各神经精神症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特征包括年龄、受教育时间、病程、认知水平、运动功能、抑郁、焦虑、睡眠、生活质量、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等的相关性。结果 PD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动作迟缓(84.21%)、关心身体健康(66.51%)和焦虑(54.55%),发生率较低的症状为不合作、定向障碍和自知力障碍(均为5.26%)。BPRS的5个分量表即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和敌对猜疑两两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均P0.01),其中思维障碍与敌对猜疑(r=0.477)、缺乏活力与思维障碍(r=0.441)、缺乏活力与敌对猜疑(r=0.429)之间呈中度相关。BPRS总分与受教育时间、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呈负相关,与年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3部分评分、修订Hoehn-Yahr(H-Y)分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与病程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无相关性(均P0.05)。BPRS高分组(35分)PD与BPRS低分组(≤35分)PD患者在年龄、起病年龄、UPDRSⅢ、PDQ-39、HAMA、HAMD和MMSE评分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HAMA和MMSE评分对BPRS总分影响最大(r2分别为0.196和0.270)。结论 PD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高且具多样性。MMSE评分越低,PD患者精神症状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将20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有认知障碍组和无认知障碍组。统计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并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多次(≥2次)脑梗死史与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45.0%;其中,首次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32.5%,多次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有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随文化程度的提高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脑梗死患者较首次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高;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认知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中(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确诊的PD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中文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 depression scale,HAMD)及Webster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分析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者50例,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76.9%,病程、文化程度、Webster评分、HAMD评分与帕金森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经济情况与帕金森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发现病程和PD病情严重程度是PD患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PD患者有较高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PD患者的病程、文化程度、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惊恐障碍(PD)患者儿童期虐待经历与其认知功能水平的特征,并探讨儿童期虐待对PD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3例PD患者为病例组;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对正常对照组筛选出伴儿童期虐待对照组31名和不伴儿童期虐待对照组38名。采用惊恐障碍严重度量表评定患者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估3组的认知功能。结果:PD组与伴儿童期虐待对照组和不伴儿童期虐待对照组在儿童期情感虐待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认知功能得分上,PD组与不伴儿童期虐待对照组在WCST持续错误数得分(P0.05)、WMS视觉再生和理解记忆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D组与伴儿童期虐待对照组在WMS理解记忆分量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与不伴儿童期虐待的两对照组在WMS4个分量表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PD的症状得分与儿童期情感虐待存在较强的正相关(P均0.01);PD的WMS理解记忆得分与儿童期情感虐待呈负相关(P0.01),偏相关分析也显示两者呈负相关(P0.05)。结论:PD患者可能会具有更多的儿童期虐待,尤其是情感虐待。儿童期虐待不仅可能会影响PD患者的惊恐症状严重程度,还可能对工作记忆等认知功能产生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1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北京版)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不同睡眠情况患者的认知水平和不同认知水平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1例PD患者均为轻中度PD患者,其中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有37例(52.1%).睡眠障碍组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评分为(45.7±15.9)分高于睡眠正常组(35.8±13.8)分,MoCA(20.5±5.3)分和MMSE(25.7±3.3)分低于睡眠正常组(23.7±4.2),(27.5±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9例(69.0%)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其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8例(39.4%),痴呆21例(29.6%).痴呆组MMSE评分为(23.0±1.7)分,为轻度痴呆.PD伴痴呆患者睡眠质量差,PSQI(8.9±4.5)分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5.2±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睡眠障碍的PD患者认知障碍患病率高(P<0.05).结论 轻中度P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病情的严重程度影响PD患者的睡眠质量,病情重的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睡眠质量差的PD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伴痴呆的PD患者的睡眠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