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患者:女性,45岁。因反复颜面部浮肿、蛋白尿10年,面部蝶形红斑5年,发热2个月,于2003年8月6日入院。患者于1993年4月出现面部浮肿,查尿蛋白 ,在当地医院疑诊为“慢性肾炎”,予泼尼松20mg/d治疗,尿蛋白减少,泼尼松逐渐减量至5mg/d维持。1998年日晒后出现面部蝶形红斑,白细胞减少,抗核抗体阳性,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相似文献   

2.
刘翠玲  丁峰 《山东医药》2002,42(18):71-72
病历摘要患者女 ,3 6岁 ,因面部蝶形红斑、双手掌红斑 10余年 ,双踝关节红肿 5天 ,于 1999年 9月 2 7日入院。患者于 10年前妊娠 1个月后出现双手、双足小关节肿胀 ,伴有发热 ,2个月后出现自然流产 ,体温恢复正常 ,以后逐渐出现面部蝶形红斑 ,阳光照射时加重 ,双手掌部红斑 ,反复发热及口腔溃疡 ,无双下肢浮肿。曾按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用糖皮质激素及中药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 ,用强的松 10 mg/d维持治疗 ,能正常上班。入院前 5天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双踝关节红肿 ,疼痛 ,肌注地塞米松 5 mg效果不佳 ,并出现双踝关节以下麻木 ,感觉障碍。查…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 ,30岁。因恶心、呕吐、头痛 4d于2 0 0 4年 2月 2 2日入院。既往有口、眼干燥症状 5年 ,经检查确诊为“干燥综合征” ,给予中药治疗后自觉症状减轻。2 0 0 4年 2月 2日患者因发热、咳嗽收住我院内分泌科。查ANA(+ )、RF(+ )、抗SSA(+ )、抗SSB(+ ) ,滤纸试验 5min左眼 3mm、右眼5mm ,角膜表面粗糙 ,泪膜破裂时间 <4秒 ;诊断为“干燥综合征、肺部感染”。经抗生素及泼尼松4 0mg/d治疗后 ,症状缓解出院。继续口服泼尼松4 0mg/d治疗。 4d前患者突然出现头痛 (呈持续性隐痛 ) ,伴恶心、呕吐 (呈非喷射状 ) ,5~ 8次 /d ,在当地医…  相似文献   

4.
病例摘要 病史患者女性,14岁,因"反复发热、关节痛4年,进行性贫血1月"入院. 患者于2003年5月出现多关节肿痛,以肘关节为主,伴面颊部红斑,发热,最高体温达39.5℃,至当地医院查血白细胞减少(具体不详),ANA、抗ds-DNA阳性,血沉升高,尿检阴性,当地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予泼尼松40mg/d及羟氯喹治疗.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6岁,因"颜面红斑伴关节肿痛5年,言语含糊伴右眼睑下垂2个月"于2008年4月9日入院.5年前患者出现颜面红斑伴有关节肿痛、发热,补体C3、C4显著降低及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SA抗体(+),在外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给予"泼尼松30 mg/d"及"氯喹"口服,后因视物模糊停用"氯喹",换用"硫唑嘌呤"不规律服用,同时继续口服"泼尼松30 mg/d",并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具体不详),1年前当激素减量至15 mg,患者皮疹反复,但较前减轻.2个月患者感言语含糊,右眼睑下垂,晨起时明显,时有颜面部红斑出现,无肢体乏力等不适.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7岁.主因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1年,反复发热3个月伴全身皮疹2d于2010年11月2日入院.2009年11月在某三甲医院确诊为"SLE、间质性肺炎",并给予泼尼松60mg/d、羟氯喹口服0.2g/d,环磷酰胺0.6/次,每4周1次共6次,静脉冲击治疗,2010年7月开始泼尼松10mg/d,羟氯喹0.1g/d维持治疗,2010年8月患者开始反复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左右,无咳嗽,无腹泻,无尿频、尿急及尿痛.2010年9月患者因发热到我科门诊就诊,门诊诊断考虑"SLE活动",泼尼松加量至30mg/d口服,之后患者仍间断发热,故2010年10月患者因反复发热3个月到某三甲医院就诊,并收入院,经过系列检查最后诊断为"结核菌感染",感染部位不明确,依据是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以特异性抗原为刺激原,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提示有反应性.  相似文献   

7.
静滴环磷酰胺出现剧烈头痛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12岁。1997年7月出现面部红斑,日晒后加重,伴指端及足跟部红斑。查红细胞沉降率(ESR)35mm/1h。ANA1∶640,抗dsDNA1∶40,抗SSA1∶64,RF1∶32。AcL阴性。CH50<40U/ml(50~100U/ml),C3500mg/L(850~1930mg/L)。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服强的松40mg/d,氯喹025g/d。1个月后病情平稳,强的松逐渐减量。氯喹服用4个月后面部又出现红斑而停用,改硫唑嘌呤01g/d,4个月。因反复面部红斑不褪,伴双手掌血管炎,停硫唑嘌呤,用环磷酰胺治疗,首次06g静滴后约3h出现头痛欲裂,伴发热38℃,无恶心、呕吐及神志…  相似文献   

8.
例1:女,43岁。因头痛发热1个月、四肢活动失灵10天入院。发病前7天,两次顿服左旋咪唑100mg驱蛲虫,次日感头痛、发热,按上感治疗3天,症状加重,T39℃,伴恶心呕吐,予静滴青霉索、地塞米松治疗4天,头痛减轻,体温正常。1周后头  相似文献   

9.
陈凯红  杨美蓉  周颜  蒲云川 《肝脏》2011,16(5):434-434
患者,女性,15岁,学生,汉族。以发热2d,呕吐、腹痛4d,鼻衄半小时主诉人院。入院前4d患者无明显诱因下自觉上中腹隐痛,同时有恶心、非喷射性呕吐10余次,吐物为胃内容,遂出现畏寒发热,自测体温达39.5℃,病后当天到当地医院就诊,予静脉补液和头孢曲松、地塞米松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0.
周霞  贺希  汤汝佳  张达利  张敏 《肝脏》2014,(5):390-390
患者,女,29岁,因“乏力2周,肤黄4 d”入院。3年半前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表现为手指关节肿痛,一直服“强的松、羟氯喹片、钙尔奇”治疗,强的松起始剂量50 mg,逐渐递减至5 mg,维持2年。2月前因发现肝功异常,ALT 106 U/L;24 h尿蛋白定量3.43 g,怀疑狼疮复发.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3岁.因活动后喘憋3年,嗜酸性粒细胞(Eos)升高2年,加重伴皮疹1个月于2011年3月入我科.患者3年前出现活动后憋喘,活动耐量下降,伴口干、声嘶.当地医院查类风湿因子(RF)升高;唇腺病理见6个淋巴细胞增殖灶;胸部CT示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颈部淋巴结穿刺病理示反应性增生;诊断:干燥综合征(SS),间质性肺炎.予泼尼松(40 mg/d)、硫唑嘌呤(100 mg/d)、羟氯喹(200 mg/d)治疗,泼尼松逐渐减量至20 mg/d时自行停药.  相似文献   

12.
杨川华  沈镭  刘文忠 《胃肠病学》2006,11(10):639-640
病例:患者男,52岁,因“发热,皮疹1周”于2004年5月15日收入我院消化内科。患者入院前8天发热37.5℃,外周血白细胞(WBC)28.7×109/L,中性粒细胞77%,当地医院予头孢曲松4g和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热退;次日予头孢拉定(泛捷复)6g、地塞米松5mg和病毒唑0.6g静脉滴注。第三日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伴口唇肿胀,体温达39.5℃,少量咳嗽、咽痛、黄痰、胸闷、关节酸痛。当地医院诊断为“药物过敏”,予甲基泼尼松龙40mg×3d和扑尔敏口服,无好转,改予甲基泼尼松龙120mg×3d,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减少;2天后体温又复升高,皮疹增多。发病以来神萎,纳差,解糊状便…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摘善 患者女,40岁.因面部蝶形红斑2年余、发热1周、抽搐1次,于2007年4月16日收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面部蝶形红斑,1年前出现反复血白细胞、血小板下降.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摘要患者 :女性 ,38岁。因眼睑水肿伴发热 2月余 ,于 2 0 0 2年 7月 2日入院。患者于 2 0 0 2年 4月无诱因出现眼睑水肿 ,尿中泡沫增多 ,1周后发热 ,最高温度 39℃ ,无畏寒、寒战、尿频、尿急、尿痛。查尿常规 :红细胞 ( )、白细胞 (- )、蛋白 ( ) ,当地医院考虑急性肾炎 ,予青霉素 80 0万U/d×15d ,地塞米松 5mg/d治疗 ,疗效不佳 ,并出现双下肢水肿。经检查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狼疮肾炎 (LN)。给予泼尼松 6 0mg/d ,体温正常 ,水肿消失。 6月 8日静脉滴注环磷酰胺 (CTX) 1g ,次日又发热 ,最高温度 4 0℃ ,伴畏寒 ,给予万…  相似文献   

15.
例1女,33岁,已婚.关节肿痛、蛋白尿9年,反复下肢无力伴尿潴留4年于2009年9月28日入院.9年前出现关节肿痛、蛋白尿、颊部红斑,外院查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予口服泼尼松及静脉滴注环磷酰胺治疗,症状缓解后6个月自行停药.4年前出现进行性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伴尿潴留.外院颈胸段磁共振成像(MRI)示T2-4节段脊髓内可见低T1高T2信号.予以静脉滴注甲泼尼龙500 mg每日1次×2 d、250 mg每日1次×2 d,人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10 g每日1次×5 d,继之口服泼尼松30 mg每日1次及硫唑嘌呤50 mg每日2次.患者排尿正常,可行走.硫唑嘌呤使用6个月后停用,泼尼松逐渐减量为5 mg每日1次维持.4个月前再发肢体无力、麻木.1周前出现尿潴留、排便困难.既往史:15年前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左眼失明.无自然流产史.入院查体:体型消瘦,神志清楚,左眼光感,左眼直接对光反射及右眼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Ⅳ锻.  相似文献   

16.
患者系丹麦人,男性,48岁。在非洲马拉维居住近9年,经常去北部地区旅行。1983年6月3日,因发热、发冷、头痛和腹泻曾接受1个疗程的氯喹治疗。6月8日又因有发热等症状而住院,血检未发现疟原虫,静注奎宁600mg 3次,并加服氯喹1个疗程。6月21日又出现同样症状而再次住院,3天内服氯喹1,800mg基质,但无效。怀疑患伤寒,改用红霉素每次500mg 4次,连续2周。结果在治疗期间症状好转,但肥达氏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9岁.因"头晕、头痛伴乏力3周,发热5 d"入院.患者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枕后部为主,伴头晕、乏力,无恶心呕吐、腹泻,无四肢活动障碍,无视力下降及意识不清.查血钠113 mmol/L,尿钠浓度510 mmol/L,予补钠治疗(约20 g/d),上述症状稍好转,但血钠一直未能恢复至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36岁.既往雷诺现象13年,9年前诊断双肺间质纤维化,外院给予口服泼尼松40 mg/d治疗,2个月后逐渐减量,约1年后停药.4年前患者开始出现血小板减少,最低5×109/L,外院给予甲泼尼龙40 mg/d及人免疫球蛋白(20 g/d、5 d)治疗,血小板升至102×109/L后甲泼尼龙逐渐减量至l6 mg/d,加环孢素4mg?kg-1 ?d-1维持治疗3个月,此后甲泼尼龙继续减量至8 mg/d、环孢素减量至2 mg?kg-1?d-1维持治疗1年余.2年前患者病情稳定,停用所有药物.此后监测血小板,维持在(20~30)×109/L,未予治疗.入院前2个月,患者出现月经淋漓不尽,复查血小板6×109/L,外院先后给予甲泼尼龙500 mg/d冲击治疗3d,人免疫球蛋白20 g/d、3d,同时加环孢素5mg? kg-1?d-1,维持治疗1个月,效果不明显.再予甲泼尼龙1000mg/d冲击治疗3d,后减量至80 mg/d维持治疗l周,此后逐渐减至40 mg/d维持治疗,期间加环磷酰胺(600 mg/周)、雷公藤多甙(20 mg、3次/d)、长春新碱(2 mg)、达那唑(0.2g、2次/d)等治疗1个月,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控制月经,疗效均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体检:贫血貌,面具脸;双手指腊肠样肿胀;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帛裂音.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3岁.因反复面部红斑、指端疼痛发黑5年于2005年8月22日入院.5年前因发热、口腔溃疡、面部红斑、指端疼痛、紫绀就诊于外院,因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及抗n-RNA抗体阳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予泼尼松45 mg/d加磷酸氯喹治疗,泼尼松逐渐减量至20 mg/d时面部红斑、指端疼痛发黑反复,后加用环磷酰胺(CTX)治疗,但出现明显的骨髓抑制,1年前出现左髋关节疼痛,经CT检查确诊为左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相似文献   

20.
由于60年代用抗疟药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和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出现几例角膜沉积和黄斑损伤,于是建议对这类病人均由眼科专家定期检查。但是从1982年所见的报道看来,在服磷酸氯喹250mg/d的病人中仅有13人出现黄斑病变和视敏度减退,用硫酸羟氯喹400mg/d治疗的99例病人中仅有4例在以后1~8年中出现视网膜症状,但无1例丧失视力,且停药后均能恢复。最近在俄亥俄州的调查结果表明,服磷酸氯喹4mg/kg/d或羟氯喹6.5mg/kg/d的400例病人在7年中均无出现黄斑病变。这些情况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