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发病性质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的功能损伤特点及其与康复治疗后功能独立性的相关程度。方法 将79例住院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治疗前,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Sheikh法躯干控制测定(Sheikh法)评定患者躯干控制能力,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FMB)评定患者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治疗1个月后,采用功能独立量表(FIM)对患者功能独立性进行评定。结果 组间比较显示,脑出血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躯干控制能力(Sheikh法)、平衡能力(FMB)以及治疗后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均较脑梗死组低(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除脑出血组FMA评分和FIM评分中度相关(P〈0.005)。脑梗死组MMSE评分和FIM评分低度相关外(P〈0.05),2组其余初评指标均与FIM评分高度相关(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脑出血组中,MMSE评分、FMB评分、ESS评分为FIM评分有意义的自变量;脑梗死组中,MBI评分、MMSE评分、ESS评分、FMA评分为FIM评分有意义的自变量。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较脑梗死患者差,经康复治疗后,其功能独立性较脑梗死组差。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的平衡功能、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与其治疗后功能独立性依次相关;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则与其治疗后功能独立性依次相关。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对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发生及其对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对住入本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进行评测,确定18例单侧空间忽略患者为观察组,将27例无忽略的右侧大脑半球病变致脑卒中偏瘫患者列为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观察组的MMSE评分在治疗后虽有提高(P<0.05),但其FMA、FIM评分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后FMA、FIM、MMS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单侧空间忽略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常规康复治疗无助于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远程家庭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和认知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远程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在康复医学科门诊接受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远程康复组则在家中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和治疗结束8周后(随访时)对2组患者进行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 结果治疗后,远程康复组患者的FIM评分和BBS评分分别为(103.95±5.49)分和(105.00±5.67)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FIM评分和BB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2组患者FIM评分和BB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FIM评分和BBS评分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远程家庭康复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和认知以及平衡能力,且其疗效与门诊康复的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比较早期综合康复干预颅脑外伤(TBI)的多中心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多中心TBI患者321例,按中心分层区组随机法,将321例TBI患者随机分为康复1、2、3、4、5、6、7和8组。8组患者均在手术、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康复1、2、3和4组康复介入时间为TBI后3~14d,康复5、6、7和8组康复介入时间为TBI后15~30d;康复1、2、5和6组的综合康复干预频率为每日1次,康复3、4、7和8组为每日2次;康复1、3、5和7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康复2、4、6和8组无高压氧治疗。于入院后康复治疗前和治疗1、2和3个月后分别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8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和运动功能,并对其计量资料进行2×2×2×4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结果8组TBI患者康复治疗后第1、2、3个月的MBI、MMSE、FIM、FMA的各项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均以治疗3个月后评分最高,与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组TBI患者MBI、MMSE、FIM、FMA平均值经比较后发现,以康复3组疗效最佳(P<0.05)。经析因分析发现,康复治疗的介入时机、治疗频度、高压氧治疗以及治疗持续时间四因素均对患者的MBI、MMSE、FIM、FMA评分有显著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BI、FIM、FMA评分在介入时机与治疗频度以及介入时机、治疗频度和高压氧治疗之间均有交叉效应(P<0.05),MMSE评分在介入时机和高压氧治疗之间有交叉效应(P<0.01)。 结论早期适量提高康复训练的频率并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更为显著地改善TBI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和运动功能,促进其机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综合功能的疗效。方法:对入住本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测,确定65例右大脑半球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20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为对照组,22例在常规康复基础上予个体化作业治疗为观察组,23例常规康复治疗同时予针刺结合作业治疗为实验组。3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予功能独立性评定(FI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①观察组和实验组治疗后FIM、FMA、MMSE评分组明显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②3组治疗前后FIM、FMA、MMSE评分差值的平均效应不全相同,经过两两比较,实验组FIM、FMA、MMSE评分差值均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项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针刺治疗和个体化作业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不同病变性质和损伤半球对躯体控制能力的影响及躯干控制能力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75例住院脑卒中患者分为A组(右脑出血)15例、B组(右脑梗死)25例、C组(左脑出血)14例和D组(左脑梗死)21例,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进行简明认知功能评定(MMSE)、躯干控制能力评定(Sheikh)和改良Bra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前,A组、C组患者的Sheikh、MBI评分低于B组、D组(P〈0.05~0.001);治疗后.4组患者的MMSE、Sheikh、MBI评分均有提高,但A组、C组患者的提高幅度更大。Sheikh评分左、右半球病变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heikh评分与MBI在治疗前后均高度相关,与MMSE评分在治疗前无相关,但治疗后部分相关。结论脑出血患者较脑梗死患者躯体控制能力受损大,但康复治疗后恢复也较快;左右半球卒中对躯体控制能力损害无差异;躯体控制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康复治疗前后高度相关,与认知功能在康复治疗前无相关性,但治疗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时机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脑卒中偏瘫患50例,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康复组在病情稳定时(一般为5~7d)开展除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外的康复护理,治疗前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价(FIM),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平衡功能评价采用三级平衡评价。经过两个月的康复治疗后两组患FIM,FMA评分、平衡功能均有所恢复,康复组恢复最快。结果显示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实验早期康复可以预防并发症,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正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80-4281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的治疗基础上运用现代康复3个月。康复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进行肢体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对照组仅接受内科治疗,做定期跟踪康复评定,内容同康复治疗组。结果治疗后,康复治疗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Fugl-Meyer评分、FIM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康复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姚宇  曾明安  陈玲  刘文健 《中国康复》2019,34(3):131-133
目的:研究视听媒体指导脑卒中患者主动功能锻炼对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采用口头讲解功能锻炼方法指导患者锻炼。观察组在进行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基础上,通过视听媒体指导患者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结束后2组分别行Fugl-Meyer运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及FIM功能独立性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平衡功能评分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过视听媒体来指导脑卒中患者主动功能锻炼,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康复组在病情稳定时(一般为5~7d)开展除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外的康复护理,治疗前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价(FIM),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平衡功能评价采用三级平衡评价。经过两个月的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FIM,FMA评分、平衡功能均有所恢复,康复组恢复最快。结果显示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实验早期康复可以预防并发症,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于训练前后通过 Fugl-Meyer运动及平衡功能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对患者的下肢康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训练60d后,2组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机器人组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应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9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侧CS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2组患者FMA、BBS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踝关节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及其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同时接受中西医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各进行一次评估,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功能独立性量表(FIM)。结果治疗后两组FMA、MBI、FIM评分均有改善(P<0.05);两组间对比,观察组在MBI指数及功能独立性方面评分提高的更明显(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介入,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的效果。方法:5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开设家庭病床并在家中接受医务人员诊治。社区组增加神经发育、运动再学习和针刺疗法等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运动评定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Holden步行功能评定表(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个月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2组FMA、MAS、BBS、PASS、FAC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社区组提高更显著(P<0.05);CSS评分社区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社区开设家庭病床进行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黄怡  潘翠环  叶正茂  胡翔 《中国康复》2014,29(3):170-172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Pusher综合征患者61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Biodex平衡功能分析训练仪进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5周后,2组FAC、FMA、BI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恢复较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尹婵  刘新福  曾明安 《中国康复》2013,28(2):103-105
目的:探讨强制诱导运动治疗(CIMT)对无糖尿病病史的空腹血糖正常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脑卒中住院患者30例,随机分为CIMT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患者均进行运动平板训练、步行练习、上下楼梯训练、运动再学习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CIMT组患者同时健侧下肢每日穿戴改良膝夹板≥90%清醒时间,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FMA)、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以及测定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HOMA-IR值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FMA、BBS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CIMT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CIMT对空腹血糖正常的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无影响,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A、B组加用生物反馈治疗,A组再加用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3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且A组更高于B、C组,B组更高于C组(均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生物反馈不仅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前30例)和观察组(后30例)。两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个月的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在训练前、训练第15天和第30天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普遍较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和训练前(P<0.05),对照组训练30天后各项评分优于训练前(P<0.05)。结论:早期认知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及其脑可塑性机制。方法:将早期脑卒中患者18例随机分为FES组10例和对照组8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FES组加用基于人体正常行走模式设计的FES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无电流输出的安慰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并给予核磁共振弥散张力成像(DTI)检查。结果:治疗3周后,2组FMA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FES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DTI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FES组病灶局部水肿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双侧纤维束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增粗;对照组病灶局部水肿较治疗前减少,患侧纤维束较治疗前增加不明显。结论:FES治疗能提高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平衡功能,同时促进脑功能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