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初步探讨远程重症监护对延迟收住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ICU收治的4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48例患者均为常规收住和监护模式,回顾性分析ICU治疗期间存活和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CU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根据死亡危险因素制定远程监护措施,以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2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16分作为ICU入住标准,实施ICU远程监护措施,分析两种模式下对ICU延迟入住患者治疗时间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常规ICU收住模式下的248例患者中,存活172例,死亡76例,死亡率为30.6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WBC、中性粒细胞、PCT水平以及ICU住院时间、急诊住院时间均是影响ICU不良治疗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常规ICU收住模式相比,经远程ICU监护下的患者ICU住院时间缩短,ICU患者死亡率降低(P<0.05)。结论:在ICU资源配置不足的情况下,ICU延迟收住所致患者急诊住院时间过长是影响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建立并实施远程ICU监护措施对于强化急诊治疗,改善患者治疗结局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脂蟾毒配基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系细胞生长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中药蟾酥主要成分之一——脂蟾毒配基对体外培养人胃癌BGC-823细胞系细胞生长的干预及其与细胞色素C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化的关系。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12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细胞生物学系实验室完成。体外培养人胃癌BGC-823细胞系,脂蟾毒配基各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脂蟾毒配基(先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再经RPMI-1640培养液稀释至终浓度。细胞增殖及增殖抑制实验、细胞核形态观察及核DNA含量测定实验中脂蟾毒配基浓度分别为0.1,1,10μmol/L;细胞周期分布实验、细胞凋亡率实验、线粒体膜电位实验中脂蟾毒配基浓度分别为0,1,2.5,5μmol/L)。空白对照组加入RPMI-1640培养液。盐酸阿克拉霉素组加入5μmoL/L盐酸阿克拉霉素。采用酸性磷酸酶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细胞荧光分光光度仪观察细胞核形态及核DNA含量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及其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①经0.1,1,10μmol/L脂蟾毒配基分别作用24,48,72h后,细胞生长显著抑制,脂蟾毒配基对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百分率与剂量、时间呈正相关,其IC50分别为3.9,2.0,1.5μmol/L。②随脂蟾毒配基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延长,癌细胞核荧光强度减弱,细胞核DNA含量明显降低。③0.1,1μmol/L脂螗毒配基作用24~48h后癌细胞阻滞在S期,5μmol/L脂蟾毒配基作用72h时,细胞阻滞在G2+M期;盐酸阿克拉霉素与癌细胞作用24~48h,细胞阻滞在S期,作用72h时细胞阻滞在G2+M期。④脂蟾毒配基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⑤脂蟾毒配基引起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释放人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增多,促进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活化,抑制Bel-2蚤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结论:体外实验条件下,脂蟾毒配基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机制与线粒体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水中步行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术后6周时给予水中步行训练,两组患者总疗程为12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6周、术后12周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本体感觉测试.结果 经水中步行训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周,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损伤膝关节主动复位误差角度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水中步行训练可更好的提高膝关节的功能及本体感觉,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特勤疗养营养管理系统”对特勤疗养员进行膳食营养干预,以期建立有效的特勤疗养膳食营养管理模式。方法按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海勤疗养区180名特勤疗养员进行膳食调查,了解当前特勤疗养员存在的膳食营养问题,应用“特勤疗养营养管理系统”进行膳食营养干预,再次选择一定的样本量进行膳食调查,比较干预后特勤疗养员膳食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除水果外,各类食物的剩余率较干预前减少,其中粮食、畜肉、禽肉、禽蛋、鱼虾类、牛奶、蔗糖、植物油、蔬菜、干菜类的剩余率减少明显( P<0.05);不合理膳食结构改善明显,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例基本符合军标要求;烹调油摄入量为65.1 g/d,胆固醇摄入量为792.4 mg/d,基本满足军标要求;除维生素A外,其余各营养素的摄入量均已达标或超标,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的摄入量增加明显( P<0.05)。结论“特勤疗养营养管理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提高营养师配餐水平、降低食物剩余率,并改善特勤疗养员饮食行为及膳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超声检查数据,探讨甲状腺良性疾病、乳腺良性疾病及子宫肌瘤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同时进行甲状腺、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子宫附件超声检查的17 085例女性体检人群资料,对其超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状腺良性疾病总患病率54.5%(95%CI:53.7%~55.2%),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乳腺良性疾病总患病率52.5%(95%CI:51.7%~53.2%),子宫肌瘤总患病率16.7%(95%CI:15.9%~17.0%),乳腺良性疾病与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都在41-50岁达到最大值。对甲状腺、乳腺良性疾病及子宫肌瘤三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关联性分析可知:在总人群(控制年龄这一混淆因素)中,每两种疾病的发病情况都显示显著正相关性。按年龄分层之后,得出甲状腺良性疾病与乳腺良性疾病在31~40岁组(P0.001)、41~50岁组(P=0.008)、61~70岁组(P=0.039),乳腺良性疾病与子宫肌瘤在31~40岁组(P0.001)、41~50岁组(P=0.002)、51~60岁组(P0.001)、61~70岁组(P=0.010),甲状腺良性疾病与子宫肌瘤在41~50岁组(P0.001)、51~60岁组(P=0.045),都显著正相关。结论甲状腺良性疾病、乳腺良性疾病及子宫肌瘤的发病情况之间存在关联,尤其是围绝经期女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猕猴、鼠、旱獭、鸽子、鸡、鱼、蟾蜍血清中抗-HEV抗体流行情况。方法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猕猴、鼠、旱獭、鸽子、鸡、鱼和蟾蜍血清中抗-HEV抗体。结果总抗-HEV抗体阳性率为14.41%(113/784)。7种动物中猕猴血清抗-HEV抗体阳性率为7.26%(9/124);鼠和旱獭抗-HE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91%(59/169)和4.74%(9/190);鱼和蟾蜍分别为17.33%(13/75)和25.56%(23/90);鸡和鸽子血清中未检测到抗-HEV抗体。结论猕猴、鼠、旱獭、鱼和蟾蜍中存在HEV感染,鼠抗-HEV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蟾蜍和鱼;鸡和鸽子中未检测到抗-HEV抗体。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阿魏酸对去卵巢大鼠骨微结构改变的作用。方法 2月龄雌性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魏酸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模型组和阿魏酸低、高剂量组均通过摘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分别采用等量生理盐水和20、80 mg/(kg·d)阿魏酸灌胃,干预12周后,处死各组大鼠获取大鼠血清检测骨代谢指标,用Micro-CT检查记录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微结构,切取干骺端骨质行HE染色,观察骨组织切片。结果 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骨小梁变薄稀疏,髓腔增大;阿魏酸组大鼠骨小梁数目(Tb.N)和骨连接增加,骨小梁间隙变小。与模型组比较,阿魏酸低、高剂量组大鼠骨密度增加[(0.176±0.014) g/cm2、(0.198±0.027) g/cm2比(0.153±0.026) g/cm2,P<0.05]、皮质骨骨小梁体积比率(BV/TV)增加[(34.521±6.364)%、(39.483±10.586)%比(26.357±8.243)%,P<0.05]、骨小梁厚度(Tb.Th)增加[(0.116±0.031) mm、(0.129±0.028) mm比(0.092±0.012) mm,P均<0.05],骨小梁数目(Tb.N)增多[(2.684±0.087) 1/mm、(2.851±0.102) 1/mm比(2.452±0.121) 1/mm,P<0.05],骨小梁间隙(Tb.Sp)缩小[(0.406±0.029) mm、(0.326±0.034) mm比(0.518±0.031) mm,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魏酸低、高剂量组大鼠血钙浓度[(2.32±0.24) mmol/L、(2.48±0.19) mmol/L比(2.42±0.32) mmol/L]、血磷浓度[(1.72±0.28) mmol/L、(1.64±0.24) mmol/L比(1.58±0.32) mmol/L]和碱性磷酸酶(ALP)浓度[(68.5±20.3) U/L、(70.2±24.6) U/L比(61.4±18.8) U/L],含量均相近(P>0.05),骨钙素(OC)浓度降低[(3.894±0.984) ng/mL、(3.252±1.028) ng/mL比(5.246±0.824) ng/mL,P<0.05]。结论 阿魏酸可减少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骨量丢失,改善骨微结构。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抗大鼠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大鼠抗运动性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1在浙江中医学院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完成。选用6周龄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采用大鼠游泳力竭运动疲劳模型。随机将大鼠分成边游泳边治疗组(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10次,即每日力竭游泳后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1次/d,共10次),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即第10天游泳后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1次),游泳后治疗组(第11天起每日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1次,共10次),造模组(不给予治疗)4组,每组10只。于实验前、实验第10天和第20天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大鼠游泳耐力时间、心率、血糖、血乳酸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体质量的影响。体质量在大鼠早晨未进食前测试。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清乳酸测定采用对羟基联二苯法。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多组间用F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显著的标准。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及造模组各有1只大鼠在游泳训练中淹死,其余3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力竭游泳时间:边游泳边治疗组治疗后比造模前有明显延长眼(19.42±2.26),(15.50±1.03)min熏P<0.01演;造模组治疗前后保持不变眼(15.35±1.11),(15.00±1.12)min,P<0.01演;边游泳边治疗组明显长于造模组。雌、雄大鼠增长差异不明显。②心率:造模组和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大鼠在第10天比造模前明显升高,其中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升高幅度低于模型组,而边游泳边治疗组无明显变化;在第20天时模型组没有显著变化,而游泳后治疗组显著降低,在第20天游泳后治疗组低于模型组。③血清血糖浓度:造模组和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大鼠在第10天比造模前明显降低,而边游泳边治疗组无明显变化。边游泳边治疗组第10天降低幅度低于模型组和造模后即时治疗组,造模后即时治疗组降低幅度低于模型组;第20天游泳后治疗组和模型组比第10天显著升高。④血清乳酸:边游泳边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在第10天含量比造模前明显升高,而造模后即时治疗组无明显变化;第10天边游泳边治疗组和模型组升高幅度高于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其中边游泳边治疗组升高幅度低于模型组;第20天游泳后治疗组和模型组比第10天显著降低。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边游泳边治疗组、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第10天的均比造模前显著升高;游泳后治疗组和模型组第20天比第10天明显降低。⑥体质量:边游泳边治疗组、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在第10天均比造模前明显升高;第10天边游泳边治疗组增长幅度明显慢于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和模型组;游泳后治疗组和模型组第20天增长明显快于第10天。结论:①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具有延长大鼠力竭游泳耐力时间,延缓过度疲劳的发生,在运动性疲劳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和治疗作用。②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能通过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整体健康状况,提高能量代谢效率,纠正自由基代谢失衡,减少代谢产物的堆积,从而达到改善运动性疲劳的作用。③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具有明显的即时效应,以及累加效应,可作为对抗运动性疲劳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