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门诊特设糖尿病足专科换药室的效果.方法 根据病区与门诊的各自特性进行合理分工:足部溃烂严重、全身状况差、需每日换药者住院治疗;全身状况较好或已得到有效控制、足部伤口相对稳定、每周只需换药1~3次者可门诊换药.结果 门诊专科换药室2年来为363例患者换药6093次,治愈238例,待床入院87例,放弃治疗4例.结论 当糖尿病足患者伤口的急性期得到控制后,其伤口愈合慢的特点决定了患者后期更适合于门诊定期换药.同时,门诊换药室的设立,分流了一部分患者,缓解了病区床位不足的压力,加快了床位周转率.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腹泻是农村中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我们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用黄连素穴位注射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 1.本组50例均为2岁以内的婴幼儿。 2.临床表现:大便次数每日5~6次者36例,7~15次者11例,15次以上者3例,呈蛋花汤样或稀水样便,多有酸腥臭味,均无脓血;伴有呕吐者24例;体温37.5°~38.0℃者5例,一般精神尚好,无明显脱水症状。病程1~3天者34例,4~6天者9例,7~10天者7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改良式的隧道换药方法,探讨其在腹膜透析隧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20例腹膜透析隧道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选取12例采用改良式换药法作为观察组,8例采用传统式换药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均借助细小软管采用5%PVP-I配合爱可欣敷料的改良式的换药方式进行换药。对照组则采用传统1%的PVP-Ⅰ冲洗换药法。观察两组的临床换药效果,分别在首次换药时,换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和第8天观察记录患者以下内容:隧道处窦道的长度、隧道处的疼痛性、隧道处分泌物的量、隧道处切口皮肤的致敏性;观察患者的成本费用指标:日均换药次数、日均换药时间、日均换药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隧道处窦道愈合时间为6~8 d,隧道处感染控制为2~4 d,隧道处的疼痛性评分在换药后次日起为0~2分,隧道处切口皮肤无1例发生致敏性;观察期间每位患者的换药频率为1次/2~3 d,每次换药时间为6~8 min。对照组患者每日换药1~2次,每次换药时间为4~5 min,窦道愈合时间为10~12 d,隧道处感染控制时间为5~7 d。结论隧道感染患者传统出口处用药很难使药效达到患部,全身应用抗生素又存在费用高、炎症局部不易达到药效浓度等不足。借助细小软管局部使用PVP-Ⅰ配合爱可欣敷料换药,可以弥补两者的不足,操作方便,患者局部的舒适度高,治疗效果满意。对临床医护人员来说又可大大降低工作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1970~1987年42例新生儿尸检者,对其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分析,供同道参考。 一般资料 入院日龄:~24小时者34例,~3天者3例,~7天者1例,~28天者4例。发病日龄:~24小时者24例,~3天者10例,~7天者7例,~28天者1例。死亡日龄:~24小时者18例,~3天者8例,~7天者9例,~28天者7例。母亲妊娠史:  相似文献   

5.
护理处置室有效氯“84”消毒液更换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护理处置室6桶“84”消毒液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连续监测,旨在为消毒护士提供更换期限依据。结果表明,用于浸泡注射器、输液器两桶消毒液可以2~3天更换一次,用于浸泡压脉带、吊瓶网袋、换药碗、氧气湿化瓶及通气管4桶消毒液可7天更换一次。  相似文献   

6.
硬脊膜外间隙多次和长时间留置导管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胸段硬脊膜外间隙交感神经阻滞(high thoracic epidural sympathetic block,HTESB)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心衰等,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一般资料采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心脏病584例,其中男性467例,女性117例,年龄4~80岁。病种包括:扩心病占80%,冠心病、高心病伴充血性心衰占20%。共置管920人次,其中置管1次者221人,2次者120人,3次者90人,4次者20人,5次者6人,6次者8人,7次者3人,10次者1人。每次留置导管时间最短7天,多数病人30~50天,最长120天。每日注药6~10次。两次置管间隔时间最短10天,多数患者间隔数月乃至1…  相似文献   

7.
我科用锌片治疗小腿慢性溃疡10例,效果良好,兹报告如下。 10例小腿慢性溃疡中,由静脉曲张诱发瘀积性皮炎并溃疡及外伤性溃疡者各4例,褥疮性溃疡2例。病程1年以内者3例,1~4年者4例,4年~8年者3例。 方法 取电池外层锌片,剪成稍大于溃疡面的形状,然后磨去氧化层备用。用1:500呋喃西林液清洗溃疡面,用碘酒及酒精将锌片消毒后复盖于溃疡面上,用胶布固定后以灭菌敷料包扎好,根据溃疡轻重每1至2天换药1次。锌片灭菌后可再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门诊特设糖尿病足专科换药室的效果。方法根据病区与门诊的各自特性进行合理分工:足部溃烂严重、全身状况差、需每日换药者住院治疗;全身状况较好或已得到有效控制、足部伤口相对稳定、每周只需换药1~3次者可门诊换药。结果门诊专科换药室2年来为363例患者换药6093次,治愈238例,待床入院87例,放弃治疗4例。结论当糖尿病足患者伤口的急性期得到控制后,其伤口愈合慢的特点决定了患者后期更适合于门诊定期换药。同时,门诊换药室的设立,分流了一部分患者,缓解了病区床位不足的压力,加快了床位周转率。  相似文献   

9.
伤口换药是临床外科的基本功,本文就临床常见问题讨论。一般认为超过8~12小时未清创的伤口、结肠破裂或化脓病灶手术的伤口均做为感染伤口处理〔1〕。感染轻的伤口2~3天换药1次,其他伤口根据及时去除局部坏死组织及异物和引流分泌物的原则决定换药时间。换药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无菌原则。换药可在清洁的病房或换药室进行,不开电扇以防灰尘污染,换药者应洁手戴帽子、口罩,换药动作轻捷,避免伤口暴露过久,夹无菌敷料的镊子应与接触伤  相似文献   

10.
一年来我科用硝苯吡啶治疗小儿急性肾炎(AN)高血压取得较好疗效。今小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用硝苯吡啶治疗AN高血压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3~7岁5例。7~14岁6例。继发于皮肤感染9例,上感2例。入院前患病2~3天5例,4~7天6例。血压150~180/100~110 5例,130~150/90~100 6例。硝苯吡啶剂量:7岁以下5mg,每日3次,7岁以上10mg,每日3次。收缩压超过160者,首剂舌下含服。  相似文献   

11.
加味紫草油外用治疗冻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方法 :药用紫草 5 0g、地榆 2 5g、白芷 2 5g、忍冬藤 5 0g、肉桂 10g、五倍子 2 5g、香油 10 0 0ml。将香油入锅 ,待烧开后 ,投入上药 ,煎至白芷药片呈焦黄后 ,起锅 ,静置过滤 ,备用。将创面用生理盐水清洗 ,有水泡者剪去 ,若有脓性渗出液者再用双氧水清洗 ,然后用棉签蘸药均匀涂于创面并略大于创面 ,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 1次。结果 :本组治疗 5 0例 ,男 2 1例 ,女 2 9例 ,年龄 1.5~ 78岁 ,其中以 2~ 7岁儿童多见。位于手、足 4 1例 ,耳朵 6例 ,面颊 2例 ,鼻尖 1例。除个例严重感染加服抗生素外 ,换药 3~ 15天 ,全部治愈。加味紫…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High Pressure Oxygen,HPO)医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边缘性学科,已是近年来的一门新的临床治疗学.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现代医学中已被广泛认可[1].我院1992~1994年治疗胆道蛔虫症80例,对相关的护理问题讨论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80例胆道蛔虫有男32例、女48例,平均年龄36岁,均为急诊如及住院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B超检查;胆总管直径7~20 mm,平均10.4 mm,蛔虫进入胆总管深度7~¨0 mm,平均26 7 mm.并发胆囊炎8例,胆结石2例,十二指肠球溃疡2例,其余68例为单纯性胆道蛔虫,发病至HPO治疗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10天,其中<1天者45例、>1天者18例、>5天者17例.HPO治疗1~3次73例,4~10次7例,住院天数1~10天,平均(3.0±1.2)天.HPO治疗前曾经药物,下胃管氧气驱虫等治疗42例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可调节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局部氧疗治疗混合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 31例混合度烧伤创面简单清创后,使用可调节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局部氧疗治疗,以每分钟0.5~1 L向创面供氧,用持续工作模式保持创面内80~120mmHg负压,3~7天更换负压吸附垫和引流管。结果 31例患者中,21例治疗1~4次,创面Ⅰ期愈合;8例治疗1~2次,植皮修复创面;2例治疗1次,改用常规换药创面愈合。本组治疗期间无创面感染及死亡病例。25例随访1~24月,无严重疤痕增生及功能障碍。结论应用可调节负压引流联合局部氧疗治疗混合度烧伤创面,创面愈合快,手术风险低,减轻患者换药痛苦,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缝合术后第3天换药一次为宜,其目的在于观察有无感染现象,有的则认为时间宜更长,甚或不换药直至拆线〔1、2〕,其原因可以减少再污染的机会。笔者对1987年9月~12月以及1990年3~5月,7个月内229例门诊缝合术后伤口首次换药时间与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上述提法并不完全恰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229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51例,女性78例;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2岁、平均年龄29岁;体表小手术(如囊肿、粉瘤、乳腺纤维瘤等)19例,外伤清创术210例。观察标准;缝线处无脓性分泌物,局部无红肿现象为未感染;缝线处有脓性分泌物或局部皮肤发  相似文献   

15.
报告187例感染创面病人均采用中药愈疡膏外敷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其中93例配合抗生素治疗7~14天,25例配合输200~1600ml全血辅助治疗,创面直接敷贴中药膏,每天换药一次,直至创面肉芽填平长出白色皮岛覆盖,总有效率达99%.  相似文献   

16.
云南白药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升  刘国应 《临床荟萃》1991,6(2):87-89
一、药理作用(一)促进血小板凝聚作用,缩短凝血酶原时间.(二)增加肌营养血流量.(三)显著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四)促进皮质激素分泌.(五)对炎症过程的介质释放、毛细血管渗透性的增强及白细胞游走、结缔组织增生等环节有抑制作用.二、临床应用新进展(一)外伤出血疼痛及局部肿胀、开放伤、闭合伤、出血性伤口有止血、消肿止痛,促进伤日愈合作用.48小时换药一次(伤口大者用TAT.内服0.2~0.4g,每日3次,连服3天左右.对外伤肿胀可内服兼外敷(40%酒精或凡士林调糊涂贴伤口),第二天换药1次.  相似文献   

17.
高琼  邓凡 《全科护理》2016,(30):3187-3189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烧伤病人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硅酮凝胶膏湿敷创面,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敷创面,比较两组病人换药时的疼痛程度、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以及渗液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第4天、第7天换药时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第3次换药、第4次换药渗出液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够减少烧伤病人创面的渗出液,减少换药次数,促进表皮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16例均系成年人,男12例,女4例.入院前咯血量在300ml 以上者11例,100~300ml 者5例。应用阿托品皮下注射量为每次0.5~1mg,用药总量最小者0.5mg,最大者4mg。用药1次者11例,3次者3例,4次者1例,用药次数最多者7次/3天1例,用药后咯血立即停止者11例,24小时内停止者2例,48小时内停止者2例,72小时内停止者1例。重复用药的病例均于第一次用药后咯血量明显减少,用药后仅1例继续咯血近200ml(入院前咯血400ml),余均在100ml 以下。有2例曾同时合用垂体后叶素静  相似文献   

19.
1.松节油外搽将松节油加等量植物油稀释,或先在患处皮肤涂点凡士林,然后,将松节油涂擦患侧耳下肿大处,每日3~4次。治疗100余例,除个别患儿体温过高,兼服板蓝根或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外,轻者擦1~2天,重者4~5天,均获痊愈。浙江省开化县龙山底公社卫生院汪冰 2.大青叶外敷取新鲜大青叶约60克,捣成糊状,均匀涂布于患侧耳下肿胀处,上面覆盖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治疗300例,一般  相似文献   

20.
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2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生后4~7天行头颅CT检查,对其中CT表现异常者,于生后4周时进行复查.结果 第一次CT表现异常的病例中,复查时有11例正常,仅7例表现异常.结论 随访发现智能低下者与复查时持续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