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调查结核病患者老年密切接触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其结核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6—12月于湖南省胸科医院住院的结核病患者老年密切接触者(年龄≥60岁)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及获得知识的途径。共发出问卷199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193份,有效率97.0%。对调查对象的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93名调查对象以小学文化程度为主[47.2%(91/193)],职业以农民为主[62.2%(120/193)];对7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56.3%(760/1351)。7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中,以“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及“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的单一知晓率较高,分别为74.1%(143/193)和60.1%(116/193);以“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及“结核病防治定点医疗机构检查治疗结核病是否有减免政策”的单一知晓率最低,均为47.7%(92/193)。单因素分析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得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85.7(74.9,85.7),明显高于小学文化程度者[57.1(28.5,85.7)];经宣传活动获得知识者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得分为85.7(67.8,100.0),明显高于未经宣传活动获得知识者[57.1(28.5,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87,P=0.020;Z=-3.7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小学文化程度者,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高[OR(95%CI)=7.44(1.81~30.58)];经宣传活动获得知识者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高[OR(95%CI)=3.71(1.68~8.19)]。结论 结核病患者老年密切接触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文化程度及知识获取途径是其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了解北京市公众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更有效地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方向和重点。方法 2015年1—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16个辖区的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7274名,使用专项调查专家组经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后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访问式调查,共发放17274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6519份,问卷有效率为95.6%。调查内容包括调查人群的基本信息、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的知晓情况,以及获取结核病防治信息的主要渠道。结果 北京市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75.0%(61944/82595),女性总知晓率为75.7%(37413/49445)高于男性的74.0%(24531/3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9.37,P<0.01);本市户籍人口的总知晓率为76.0%(49446/65050)高于非本市户籍人口的71.2%(12498/17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68.25,P<0.01);30~44岁年龄组知晓率最高,为76.4%(24005/31435)。调查对象5条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为26.1%(4308/16519)。调查对象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看电视节目(62.4%,10303/16519)和听健康讲座(44.9%,7413/16519)。在宣传材料的形式上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33.6%, 5543/16519)最受欢迎。 结论 北京市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尚未达到国家规划的指标要求,今后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公众喜爱的形式与宣传材料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甘肃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更有效地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为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效果评价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将甘肃省87个县按照GDP排序,分好中差三层,利用随机数字法,在每层中随机抽取2个县,每县抽取2乡,每乡抽取3村,每村抽取100户,每户抽取2人(选择户中出生月日和调查月日最近者),每县最后入选的1200人作为最终的调查对象。对8条核心信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合格调查问卷7015份。通过家人、同事、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是获取肺结核病相关知识或政策为主要途径。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2.2%,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54.2%,3条主要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20.2%,对2条主要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23.1%。城区公众和农村公众对核心信息总知晓率分别为72.8%、53.6%,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χ2=165.04,P<0.01)。不同地区人群对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情况有显著性差异(χ2=9466.00,P<0.01),不同职业人群对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情况有显著性差异(χ2=395.50,P<0.01)。结论 甘肃省公众结核病知识知晓率还比较低,不同地区知晓水平不平衡,应重点加强偏远农村和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黑龙江地区农村居民肺结核防治知识掌握、疾病信念持有与疾病防治行为现状,并分析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现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根据地域空间分布,于2016年8—12月间,抽取黑龙江省5个县(市)共计30个自然村的11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信息问卷、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与肺结核防治行为问卷等。共发放1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41份,有效回收率为85.5%。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调查样本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信行”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居民肺结核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6.0%(3105/47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同等学历、人均年收入≥1.2万元及不吸烟的农村居民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更高[知晓率分别为57.4%(221/385)、57.5%(348/605)、55.2%(34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30.80、14.24和4.08,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同等学历者(以未上学为参照,OR=2.13,95%CI:1.31~3.44;P=0.002)、人均年收入≥1.2万元者(以人均年收入<1.2万元参照,OR=0.69,95%CI:0.52~0.91;P=0.010)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更高。描述性分析显示,刻意疏远肺结核患者的农村居民有319名(33.9%),主动了解肺结核知识的农村居民有606名(64.4%),主动为他人讲解肺结核知识的农村居民有580名(61.6%)。 结论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结核病防治部门应重视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贫困农村居民进行精准的知识宣传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喀什市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的“知信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喀什市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措施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对喀什市2017年1月1日至4月1日在中国结核病监测专报系统中登记并治疗管理的171例维吾尔族结核病患者进行维吾尔文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根据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所提供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手册自行设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1份,实际回收171份,应答率为100.0%;有效问卷171份,有效应答率为100.0%。171例患者中,男91例,女80例,男∶女=1.14∶1;年龄以60岁及以上为主,占69.0%(118/171);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占61.4%(105/17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4.2%(144/171);初治患者占87.1%(149/171)。利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对定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对于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71例肺结核患者的总知晓率为72.4%(1609/2223),其中8项(第1、5~11项)知晓率较高,达到80%以上(138/171~166/171),其余3项(第2~4)基本知识方面的知晓率较低,不到60%(86/171~101/171)。在防治行为正确认知方面,总正确率仅为32.5%(278/855),第1项的正确率为94.7%(162/171),其余4项(第2~5项)正确率均低于40%(2/171~66/1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结核病知晓水平与患者是否患慢性疾病(t=12.113,P<0.05)及患者类型(t=4.960,P<0.05)存在相关性;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肺结核病患者一般信息(即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文化程度、职业、是否患有慢性病、患者分类)与肺结核病患者防治行为水平之间不存在相关性(t=-1.417~-0.399,P值均>0.05),而是否患有慢性病与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之间存在相关性(t=0.369,P<0.05)。结论 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整体不高,正确的防治行为有待养成,采取多种形式,针对性的加强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调查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法抽取6000例调查对象,使用统一设计的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公众进行入户面对面询问式调查。结果 调查人群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36.9%,其知晓率因其文化程度和职业的不同而异,文化程度与知晓率间存正比关系,医务人员的总体知晓率最高,其次是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最低是农民和学生。结论 需加强对公众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增加公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同时结核病健康教育应结合特定目标人群进行,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州市耐药结核病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胸科医院登记治疗的符合选例要求的677例耐药结核病患者病案数据,分析不良治疗结局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677例研究对象中,193例(28.5%)治疗成功、280例(41.4%)在治、204例(30.1%)出现了不良治疗结局(包括13例因发生不良反应停止治疗、9例失败、32例死亡、150例失访)。其中,发生不良治疗结局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29d。基于完整数据集的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广州市外户籍、合并糖尿病、省间流动和年龄增长是耐药结核病患者发生不良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分别为HR(95%CI)=1.74(1.21~2.49),P=0.002;HR(95%CI)=1.59(1.10~2.32),P=0.015;HR(95%CI)=2.29(1.26~4.18),P=0.007;HR(95%CI)=1.01(1.00~1.03),P=0.011],耐多药是保护因素[HR(95%CI)=0.53(0.36~0.79),P=0.002]。 结论: 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不良治疗结局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和长期管理,特别是其中合并糖尿病、流动自外省、年龄更大、因户籍所限不能享受本市医疗优惠待遇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搜集西安市胸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63例,作为观察组;搜集同期临床资料完整的100例单纯结核病患者和100例单纯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分析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情况,以及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50±9.02)岁,明显高于单纯结核病组患者[(53.67±7.6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14)。观察组患者的恶性肿瘤以肺癌最为常见[36.20%(59/163)],以并发肺结核最多见[47.85%(78/163)]。观察组患者结核首次诊断率为31.90%(52/163),明显低于单纯结核病组患者的62.00%(6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2.86,P=0.000)。观察组患者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阳性率为41.72%(68/163),明显低于单纯结核病组患者[66.00% (66/100)];病原学和(或)病理检查阳性率[68.71%(112/163)]明显高于单纯结核病组患者[53.00%(53/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8.78和7.11,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年龄≥60岁、既往有结核病病史、TNM分期Ⅲ~Ⅳ、未接受肿瘤治疗、接受化疗患者的比率分别为73.01%(119/163)、22.70%(37/163)、78.53%(128/163)、35.58%(58/163)、58.28%(95/163),明显高于单纯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为(61.00%(61/100)、12.00%(12/100)、67.00%(67/100)、22.00%(22/100)、49.00%(49/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4.14、4.27、4.30、5.40、4.23,P值均<0.05)。结论 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患者年龄较单纯结核病患者大,结核首次诊断率低,多依据病原学及病理检查确诊。年龄≥60岁、既往有结核病史、肿瘤分期差、未接受肿瘤治疗及接受化疗与恶性肿瘤患者继发结核病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初治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防治所、北京市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3家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专科医院)符合“居家治疗管理模式”条件的初治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计202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在首次就诊时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既往病史、本次诊断治疗情况。对自报了解结核病相关核心信息的调查对象进一步进行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202份,回收有效问卷202份,问卷有效率为100%。统计调查对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分析影响其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的因素。结果:202例调查对象中,191例(94.55%)自报了解结核病,其对8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70.42%(1076/1528)。单因素分析显示,15~29岁组总知晓率最高,为76.69%(227/296),45~59岁组总知晓率最低,为65.20%(193/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西安市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指导西安市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西安市2015—2019年诊断为耐多药结核病的6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对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丙硫异烟胺(Pto)、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对氨基水杨酸钠(PAS)、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结果,分析5年中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对8种药品的耐药率及其变化情况。结果 (1)2015—2019年68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对8种药品的耐药率从高到低分别为:Sm[85.7%(583/680)]、Lfx[40.1%(273/680)]、EMB[37.5%(255/680)]、Mfx[31.3%(213/680)]、PAS[14.4%(98/680)]、Pto[4.6%(31/680)]、Am[4.4%(30/680)]、Cm[4.3%(29/680)]。(2)2015—2019年对二线抗结核药品的耐药率均有所下降,分别为:Am(6.9%下降至3.0%,$\chi^{2}_{趋势}$=2.78,P=0.096)、Cm(10.3%下降至3.0%,$\chi^{2}_{趋势}$=6.96,P=0.008)、Lfx(55.2%下降至28.4%,$\chi^{2}_{趋势}$=24.97,P=0.000)、Mfx(43.1%下降至22.9%,$\chi^{2}_{趋势}$=16.45,P=0.000)、Pto(6.9%下降至6.0%,$\chi^{2}_{趋势}$=0.44,P=0.506)、PAS(20.7%下降至8.0%,$\chi^{2}_{趋势}$=7.79,P=0.005)。(3)对二线抗结核药品交叉耐药情况:对Am耐药的30例中有21(70.0%)例对Cm耐药,对Cm耐药的29例中有21例(72.4%)对Am耐药,对Lfx耐药的273例中有205例(75.1%)对Mfx耐药,对Mfx耐药213例中有205例(96.2%)对Lfx耐药。 结论 2015—2019年西安市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对EMB、Sm的耐药率一直较高,对二线抗结核药品的耐药率均有所下降,但对喹诺酮类药品的高耐药率仍需关注,在选择药品时应注意对各药品耐药率的不同及二线药品高交叉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照分析不同肺结核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以提高耐药肺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并明确诊断的11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及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初治患者26例,复治患者90例;同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1∶4的比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由本院收治并确诊的药物敏感肺结核(DS-PTB)患者31例。147例耐药患者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分成4个组,分别为耐多药肺结核组(MDR-PTB组)39例,广泛耐药肺结核组(XDR-PTB组)31例,其他耐药肺结核组(DR-PTB组)[包括单耐药肺结核(MR-PTB)41例+多耐药肺结核(PDR-PTB)5例]46例, DS-PTB组31例。全部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并行层厚1.25mm薄层重建,对不同组别患者肺内病变的分布、CT征象和空洞结节发生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147例患者,CT表现对比分析显示,耐药肺结核患者病变分布范围广泛,累及3个肺叶及以上者[MDR-PTB组为84.6%(33/39)、XDR-PTB组为83.9%(26/31)、DR-PTB组为91.3%(42/46)]明显多于DS-PTB组(51.6%,16/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96,P=0.003;χ 2=7.38,P=0.007;χ 2=15.70,P<0.001);并且更容易累及肺结核的非常见部位(上叶前段及下叶基底段)[MDR-PTB组占94.9%(37/39)、XDR-PTB组占87.1%(27/31)、DR-PTB组占95.7%(44/46),与DS-PTB组(51.6%,16/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7.58,P<0.001;χ 2=9.18,P=0.002;χ 2=20.88,P<0.001)];但三组耐药类型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病变肺叶分布数量及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0.00、0.38、0.40和0.53、0.00、0.88,P值分别为1.000、0.538、0.526和0.248、1.000、0.347)。CT征象对比分析显示,肺内出现结节、支气管管壁增厚在不同类型耐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发生率[MDR-PTB组分别为100.0%(39/39)和87.2%(34/39),XDR-PTB组分别为100.0%(31/31)和87.1%(27/31),DR-PTB组分别为100.0%(46/46)和84.8%(39/46)]均明显高于DS-PTB组[80.6%(25/31)和48.4%(1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97,P=0.015;χ 2=4.61,P=0.032;χ 2=7.15,P=0.007和χ 2=12.38,P<0.001;χ 2=10.63,P=0.001;χ 2=11.71,P=0.001);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在支气管管壁增厚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0.00、0.00、0.10,P值分别为1.000、1.000、0.752)。结节及实变内出现空洞的比较, XDR-PTB组、DR-PTB组发生空洞的比率分别为87.1%(27/31)、87.0%(40/46),明显高于DS-PTB组的58.1%(18/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57,P=0.010,χ 2=8.32,P=0.004);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18、0.00、1.46,P值分别为0.277、1.000、0.227)。 结论 CT征象对耐药肺结核与药物敏感肺结核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但对鉴别耐药类型无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结核病防治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方法 通过描述性研究,比较应用《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前2年(2015、2016年)和后2年(2017、2018年)佛山市5个县区转诊追踪、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等指标情况并进行数据对比。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应用《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前后2年,佛山市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实际报告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数分别为16914例和15124例,转诊患者例数分别为16588例和15121例,转诊率由应用前2年的98.07%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86,P<0.001);结防机构追踪率由应用前2年的99.11%(7421/7488)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9.63%(7459/7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1,P<0.001);追踪到位率从应用前2年的83.87%(6280/7488)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86.82%(6500/7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4,P<0.001);总体到位率从应用前2年的91.02%(15395/16914)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3.98%(14214/15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0,P<0.001);患者丢失率由应用前2年的3.92%(300/7654)下降至应用后2年的3.10%(210/6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 P=0.007);规则服药率由应用前2年的93.01%(7119/7654)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4.22%(6393/6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80, P=0.003);总体漏服率从应用前2年的4.08%(56210/1377720)下降至应用后2年的3.10%(37860/122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82.19,P<0.001)。结论 《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的应用提高了佛山市结核病患者管理的效率及质量,为结核病防治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化学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湖南省胸科医院符合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纳入要求确诊的267例MDR-PTB患者。分别采用耐多药肺结核标准化化疗方案(6Z-Km(Am,Cm)-Lfx(Mfx)-Cs(PAS,E)-Pto/18-Z-Lfx(Mfx)-Cs(PAS,E)-Pto)和个体化化疗方案治疗。对26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愈、完成疗程、死亡、失败、丢失和其他)及其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登记分类、耐药情况、既往抗结核药物治疗史、治疗方案、并发其他疾病、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服药是否规律等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用χ 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67例MDR-PTB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治愈138例(51.7%),完成疗程13例(4.9%),死亡10例(3.7%),失败23例(8.6%),丢失78例(29.2%),其他5例(1.9%)。影响治愈率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案[个体化方案:38.0%(27/71);标准化疗方案:56.6%(111/196)]、并发症[有:39.7%(27/68);无:55.8%(111/199)]、药物不良反应[有:31.1%(32/103);无:64.6%(106/164)]、服药是否规律[是:94.9%(129/136);否:6.9%(9/131)]4个因素是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χ 2=7.224,P=0.007;χ 2=5.243,P=0.022;χ 2=28.545,P=0.000;χ 2=206.846,P=0.00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规律服药[Wald χ 2=84.656,P=0.000;OR(95%CI)=229.019(71.974~728.737)]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的保护因素;而有并发其他疾病[Wald χ 2=9.652,P=0.002;OR(95%CI)=0.138(0.040~0.482)]、有药物不良反应[Wald χ 2=5.317,P=0.021;OR(95.0%CI)=0.313(0.117~0.840)]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化学治疗疗效不够理想,其影响因素较多。坚持规律服药、积极治疗其他疾病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可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泰安市肿瘤(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34例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患者(A组),以及同期310例单纯食管下段癌患者(B组),均行常规食管下段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率、术后低氧血症、延迟发热、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切口不愈、吻合口瘘、手术死亡率、生存率等在2组患者间的差异。采用DP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 ˉ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为小样本数据,采用校正χ 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4±0.4)h]、出血量[(181.0±71.4)ml]、手术根治性切除率(94.1%,32/34)与B组[分别为(3.1±0.4)h、(165.0±80.5)ml、93.5%(290/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P=0.055;t=0.73, P=0.241;χ 2=0.06, P=0.810)。A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17.6%,6/34)、手术延迟发热(32.4%,11/34)、肺部并发症(23.5%,8/34)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6.5%,20/310;16.1%,50/310;10.3%,32/310)(χ 2=4.01,P=0.045;χ 2=4.47,P=0.034;χ 2=3.99,P=0.045);但心律失常(8.8%,3/34)、切口不愈(2.9%,1/34)、吻合口瘘(5.9%,2/34)、手术死亡率(2.9%,1/34)的发生率与B组(分别为6.1%,19/310;2.9%,9/310;3.9%,12/310;1.0%,3/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6,P=0.810;χ 2=0.28,P=0.599;χ 2=0.01,P=0.915;χ 2=0.03,P=0.860)。A组1年生存率(94.1%,32/34)、2年生存率(67.6%,23/34)与B组(分别为93.9%,291/310;74.8%,232/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0,P=0.748;χ 2=0.49,P=0.482),但3年生存率A组(20.6%,7/34)明显低于B组(42.9%,133/310)(χ 2=5.43,P=0.019)。A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结核病情进展及播散情况。 结论 手术治疗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的可行性、安全性较好,未出现肺结核病情进展及播散情况,可作为首选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肾功能正常的成年脊柱结核患者行椎体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搜集2009—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年龄≥18岁、术前肾功能正常,且行脊柱结核手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成人脊柱结核患者2535例,参照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068例。依据全球改善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最终以术后发生AKI的31例患者作为并发AKI组,以未发生AKI的62例患者(与AKI组按1∶2匹配同期、同手术部位及同手术方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间、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尿酸、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及术中ASA分级、麻醉方式、有无高血压、有无低血压、手术时间、术中用药、胶体量、氯化钠注射液补液量、输血量、失血量、尿量,术后肺部感染、住院时间、院内死亡例数]与术后发生AKI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AKI组患者年龄≥60岁[64.52%(20/31)]、BMI>25[58.06%(18/31)]、术前高血压病史[54.84%(17/31)]、高尿酸血症[87.10%(27/31)]、贫血[54.84%(17/31)]、术中失血量≥600ml[64.52%(20/31)]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94%(26/62)、30.65%(19/62)、29.03%(18/62)、67.74%(42/62)、19.35%(12/62)、35.48%(22/62)](χ2值分别为4.216、5.864、6.486、4.043、12.126、7.034,P值分别为0.040、0.011、0.015、0.044、0.001、0.008);而术前eGFR≥90ml·min-1·(1.73m2)-1 [67.74%(21/31) ]、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41.94%(13/31)]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7.10%(54/62)、64.52%(40/62)](χ2值分别为4.960、4.299, P值分别为0.026、0.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MI>25 [Wald χ2=4.916,P=0.027,OR(95%CI):4.391 (1.187~16.238)]、高尿酸血症[Wald χ2=4.412,P=0.036,OR(95%CI):5.896 (1.126~30.874)]、贫血[Wald χ2=9.396,P=0.002,OR(95%CI):8.173 (2.133~31.314)]、eGFR≥90ml·min-1·(1.73m2)-1 [Wald χ2=4.283,P=0.039,OR(95%CI):0.213(0.049~0.921)]是术后发生AKI的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肾功能正常的脊柱结核患者行椎体结核病灶清除术,术前BMI>25、并发高尿酸血症和贫血是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而术前高eGFR水平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奚莹  石莲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6):659-662
回顾性调查沈阳市胸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住院诊治的痰培养阳性且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499例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的耐药检测结果,其中初治患者235例(初治组)、复治患者264例(复治组)。采用绝对浓度法测定结核分枝杆菌对11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显示,总耐药率为50.70%(253/499),初治组[29.79%(70/235)]低于复治组[69.32%(183/264)](χ 2=79.32,P<0.01);单耐药率为14.83%(74/499),初、复治组[分别为14.04%(33/235)和15.53%(41/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2,P=0.641);多耐药率为12.63%(63/499),初治组[2.98%(7/235)]低于复治组[21.21%(56/264)](χ 2=37.47,P<0.01);耐多药率为23.25%(116/499),初治组[(12.77%(30/235)]低于复治组[32.58%(86/264)](χ 2=27.35,P<0.01);广泛耐药率为3.01%(15/499),初治组[0.85%(2/235)]低于复治组[4.92%(13/264)](χ 2=7.08,P=0.008);利福平耐药率为29.26%(146/499),初治组[15.74%(37/235)]低于复治组[41.29%(109/264)](χ 2=39.19,P<0.01)。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制定合理有效的耐药肺结核治疗方案,可为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及耐药结核病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结核专科门诊发现初治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其他感染现状,探讨肺结核并发肺部其他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一分所就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506例,根据患者就诊时是否并发肺部其他感染,分为肺结核并发肺部其他感染组(简称“并发感染组”;共计200例)及肺结核未并发其他感染组(简称“对照组”;共计306例)。506例患者中有98例为老年患者。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并发感染组200例,占39.53%;在并发感染组中,老年患者比例(24.50%,4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16.01%,49/306)(χ 2=6.583,P=0.0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并发感染组中,伴有咳嗽或咳痰症状者占83.00%(166/200),与对照组的76.47%(234/306)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3.510,P=0.319);(3)并发感染组肺部累及病灶>3个肺野者占49.00%(98/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70%(97/3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965,P=0.008);(4)并发感染组患者中,肺结核并发空洞者占42.50%(85/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80%(82/3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3.487,P=0.000)。 结论 结核专科门诊发现初治菌阳肺结核并发肺部其他感染患者中,老年患者并发肺部其他感染的比例较高,并发感染组患者肺部病灶累及范围较广泛,常伴有空洞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临床治愈后CT随访转归征象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细菌学确诊的MDR-PTB临床治愈并随访2年无复发的患者,共计42例。其中初治患者18例(初治组),复治患者24例(复治组),分别对停药时、停药12个月时、停药24个月时患者的肺部CT征象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在停药时、停药12个月时和停药24个月时,肺结核活动性征象的检出率分别为57.1%(24/42)、42.9%(18/42)和31.0%(13/42),稳定性征象的检出率分别为69.0%(29/42)、81.0%(34/42)和83.3%(35/42),不确定性征象的检出率均为40.5%(17/42)。在停药时,初治组与复治组活动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33.3%(6/18)和75.0%(18/24),稳定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50.0%(9/18)和83.3%(2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7.292,P=0.007;χ 2=5.347,P=0.021);停药12个月时,两组患者活动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27.8%(5/18)和54.2%(13/24),稳定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83.3%(15/18)和79.2%(19/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2.925,P=0.087;χ 2=0.116,P=1.000);停药24个月时,两组患者活动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22.2%(4/18)和37.5%(9/24),稳定性征象检出率分别为88.9%(16/18)和79.2%(19/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1.123,P=0.289;χ 2=0.700,P=0.679)。在停药时、停药12个月时和停药24个月时,不确定性征象在初治组的检出率均为16.7%(3/18),在复治组的检出率均为58.3%(14/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均为7.412,P值均为0.006)。 结论 MDR-PTB患者达到临床治愈停药标准后,CT表现以损伤延迟修复为主要表现;与初治MDR-PTB患者比较,复治MDR-PTB患者肺部CT扫描显示出更多不确定征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描述性研究,对比分析“移动结核门诊”服务前4年(2013—2016年)(简称“实施前”)和后3年(2017—2019年)(简称“实施后”)常山县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等指标。实施前后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实施后共服务患者146例、263例次。结核病患者登记发病率由实施前的118.31/10万(1144/966944)下降至实施后的99.25/10万(746/751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4,P=0.000);病原学阳性患者治愈率由实施前的87.47%(363/415)上升到实施后的94.12%(336/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P=0.002);病原学阴性患者完成疗程率由实施前的88.89%(648/729)上升到实施后的93.83%(365/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P=0.007);曾经中断治疗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由实施前的52.14%(122/234)上升到实施后的93.15%(136/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8,P=0.000)。结论 “移动结核门诊”服务实施后提高了常山县结核病患者管理的质量,为进一步改善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影响颈部淋巴结结核自然破溃和淋巴结切开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经伤口分泌物培养及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且符合入选标准,并于结核科门诊因自然破溃和淋巴结切开术后行伤口换药的189例患者。189例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62~166d,平均(90.3±12.1)d。以伤口愈合平均时间90d作为界限值,47例(24.9%)伤口愈合时间≥90d (≥90d组),142例(75.1%)<90d (<90d组)。采用SPSS 17.0软件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体质量指数(BMI)、病灶最大直径、受累淋巴结数量、是否并发糖尿病、是否并发肺结核、是否规律换药等12项相关因素进行对颈部淋巴结结核伤口愈合时间影响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90d组和≥90d组患者在BMI<18.4[58.5%(83/142)和85.1%(40/47)]、受累淋巴结≥2枚[22.5%(32/142)和38.3%(18/47)]、病灶最大直径≥2.0cm[61.3%(87/142)和80.9%(38/47)]、并发糖尿病[36.6%(52/142)和57.4%(27/47)]、不规律换药[13.4% (19/142) 和72.3% (34/47))]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40、4.509、6.047、6.296、61.835,P值分别为0.001、0.034、0.014、0.012、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18.4[Wald χ2=3.553,P=0.019,OR(95%CI)=4.062(0.117~7.981)]、受累淋巴结≥2枚[Wald χ2=4.223,P=0.040,OR(95%CI)=2.134(1.172~19.119)]、病灶最大直径≥2.0cm[Wald χ2=8.573,P=0.003,OR(95%CI)=2.669(1.169~10.815)]、并发糖尿病[Wald χ2=5.021,P=0.025,OR(95%CI)=2.337(1.776~4.442)]、不规律换药[Wald χ2=26.346,P=0.000,OR(95%CI)=16.900(14.061~32.786)]是影响颈部淋巴结结核伤口愈合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重视BMI<18.4、受累淋巴结≥2枚、并发糖尿病、病灶最大直径≥2.0cm、不规律换药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换药患者,避免淋巴结结核伤口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