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颅局部亚低温佐治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佐治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1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 :亚低温治疗组 ( 2 0例 )和对照组 ( 2 1例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在不同时间对两组进行 NIH神经功能评分和 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 治疗组第 14天、30天、6 0天、90天NIH评分降低 ( P<0 .0 5 ) ,第 30天、6 0天、90天 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 ( P<0 .0 5 )。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 ,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血糖、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BI)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血糖水平、血肿侧PI、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血肿侧Vm、BI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44例仅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对两组进行NIH神经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治疗组第2、4、8周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第4、8、12周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44例仅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对两组进行NIH神经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治疗组第2、4、8周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第4、8、12周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两组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亚低温组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d、第7d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皮质醇(CS)和醛固酮(ALD)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第21d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CTH、CRH、CS和ALD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1);治疗第3d、第7d逐步下降,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组各项指标下降更明显(均P<0.01)。治疗第21d亚低温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分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亚低温组(治疗组)及常规组(对照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治疗。在不同时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 (3 2例 )和对照组 (3 1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亚低温治疗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不同时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组在第 10、2 0、3 0、60、90d神经功能评分降低 (P <0 0 5 ) ,Barthel指数增加值在治疗后 60d和 90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预后 ,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微创血肿清除术辅助亚低温疗法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将133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侧脑室引流术;联合治疗组,行微创治疗+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 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65.22%,高于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侧脑室引流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亚低温具有脑保护功能,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微创术和亚低温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534.5℃,持续234.5℃,持续23d后复温。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亚低温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及便于实施的治疗方法。具有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明显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头颅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颅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头颅局部亚低温是否能达到全身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1对1配对对照法将20例脑出血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治疗7天后两组进行脑水肿体积对比及瘫痪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结果治疗7天后,观察组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减小,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以达到全身亚低温的效果,无副作用。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的治疗可以减轻脑水肿,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帖敷式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1:1配对并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同时给予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出血的脑水肿量或脑梗死体积变化值、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值[依据欧洲脑卒中评分(ESS)评价]的差异.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内环境各项指标,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治疗后第14天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量或脑梗死体积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第14、30天ESS变化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第3、7天亚低温组应激性高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帖敷式局部亚低温脑保护结合常规治疗能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脑水肿量,缩小脑梗死体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意义和机制.方法 将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19例和甘露醇等常规治疗组17例.局部亚低温组在甘露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72h.对照组为40例健康体检者.动态监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及第3、7、14天血中NSE、hsCRP的浓度,并对患者的临床结果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中NSE、hsCRP的水平均升高,与常规治疗相比,NSE水平在第7天和第14天局部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 而hsCRP水平在第14天局部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NIHSS评分在第14和21天局部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液hsCRP及NSE水平,抑制脑出血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损伤,保护和改善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全头额的密贴亚低温降温治疗,研究组予病灶局部亚低温降温治疗,对比2组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第21天和第28天的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0d恢复良好率39.58%,优于的对照组20.83%(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1.25%,低于对照组的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延迟性亚低温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动态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假手术组(S),脑出血组(M),延迟12h亚低温组(HT12)和延迟24h亚低温组(HT24).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Ⅳ型胶原酶注人大鼠尾壳核制作脑出血模型,模型制备后于12h及24h点将大鼠放入冷室降温,维持肛温在(33±1)℃,均持续12h,各组在模型制作后12h、24h、36h、3d、7d记录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死亡率.大鼠脑组织做HE染色及TUNEL染色,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的变化.结果 亚低温(HT12,HT24)可减少脑出血后大鼠各时间点的TUNEL染色的阳性细胞数(P<0.05);与模型组相比,3d时亚低温组( HT12,HT24)神经细胞凋亡率及大鼠7d的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延迟24h的亚低温可降低大鼠7d的NDS评分(P<0.05),而12h的延迟治疗无此作用(P>0.05).结论 延迟的亚低温治疗可减少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降低死亡率,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9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5-2009年的脑出血患者93例,随机分为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47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6例;治疗组在入院后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冰帽局部亚低温治疗7 d,同时静滴依达拉奉30 mg/d,qd,连续14 d;于入院时、发病21 d行头CT检查,计算血肿体积、水肿体积;于入院时和21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在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肿及水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21 d后,联合治疗组的血肿体积(11.32±7.56)ml较对照组的(15.01±3.95)ml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体积在治疗后(15.33±12.65)ml则较对照组(21.64±13.71)ml明显降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9.36%,较对照组的69.57%明显提高.结论 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可获得较好的疗效,适于基层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方法 将发病后6h内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亚低温组(48例)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别,但恢复良好率明显提高,2组病人预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 54例急性脑出血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6例采用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疗程14d.亚低温组28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72h,治疗14d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2.1%和73.1%,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7d、14d分别进行NIHSS评分,发现3d和7d无明显差异(P>0.05),14d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脑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溶栓并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分别对发病3h以内及3-6h两组急性脑梗死患,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并用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结果:发病后治疗时间不同的两低温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后30d、90d随访时两低温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3h以内给予治疗的低温组明显高于发病3-6h的治疗低温组(P<0.05);局部亚低温治疗前、后患的体温、血压、脉搏及鼻咽温测定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并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病人入院确诊后,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研究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亚低温组分出血组和缺血组。亚低温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于治疗前、后3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P<0.01);出血组优于缺血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出血组更明显,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ICU 2010-01-2012-12收治的11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60例,常规对照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加用34℃~35℃亚低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60d预后。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与常规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GCS评分存在明显差异,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预后明显改善且病死率低。结论亚低温用于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致残率,降低病死率,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