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北冬虫草子实体对大鼠睾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人工栽培的冬虫夏草子实体对生殖系统的作用,将37只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A、B、C、D、E 5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按常规饲养;B、C、D3组在饲料中加入腺嘌呤(300mg/kg·d-1)造成大鼠睾丸功能障碍,其中C、D两组同时给予北冬虫夏草子实体细粉、复合粉(虫草素、虫草酸含量较高)模拟治疗;E组在与A组同法饲养的基础上,加用北冬虫夏草子实体复合粉.30d后,处死全部实验动物,并以组织学及组织化学定量的方法观察动物睾丸的结构变化及与激素合成有关酶(SDH、3β-HSD)的活性.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睾丸生精细胞数与精子数明显减少,SDH、3β-HSD活性下降;C、D2组酶活性增强,精细胞数与精子数接近正常,其中D组优于C组;E组动物上述两项指标优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北冬虫夏草子实体能增强睾丸的生精与内分泌功能,对腺嘌呤引起睾丸功能障碍大鼠的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和建立人工哺育树鼩的可行方法,将5对成年树鼩配对后饲养在繁殖笼内,喂与由标准动物粉状饲料、奶酪、新鲜蔬菜和水果构成的混合食物.新生树鼩出生后立即从母笼移出至孵育箱,每日人工喂与专门配制的牛奶制品.三周后将小树鼩从孵育箱移出,经喂与转换食物约10 d,过度到自食成年食物.结果7个月内5对成年树鼠句在共产11窝31只仔树鼩.在27只出生后人工喂养的仔树鼩中,25只健康存活至进入动物实验,人工喂养成活率为92.6%.树鼩平均产仔间隔52±8.9 d;平均窝产仔数2.8±0.4只.人工哺育树鼩的成功为提供树鼩应用于医学实验研究,尤其是与肝癌、肝炎有关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观察了肝硬化大鼠不同病变时期肝脏形态功能改变与其血清胰高糖素水平升降之间的动态关系。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分组和分期健康雄性SD系大鼠60只,体重130±10克(1989年5月从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引入)。在12米~2动物实验室内以塑料大鼠盒(48×35× 20cm)饲养,每盒随机分养5只,室内温度21~24℃,湿度65±5%,光照60勒克斯,明暗时间各半,喂以全价营养颗粒饲料。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盒各30只。实验组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油溶液及口服5%乙醇液复制肝硬化模型;对照组30只,皮下注射中性茶油及饮用过滤自来水作实验对照。为描述方便计,按王先明等肝硬化大鼠模型分期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和建立人工哺育树鼠句的可行方法 ,将 5对成年树鼠句配对后饲养在繁殖笼内 ,喂与由标准动物粉状饲料、奶酪、新鲜蔬菜和水果构成的混合食物。新生树鼠句出生后立即从母笼移出至孵育箱 ,每日人工喂与专门配制的牛奶制品。三周后将小树鼠句从孵育箱移出 ,经喂与转换食物约 1 0 d,过度到自食成年食物。结果 7个月内 5对成年树鼠句在共产1 1窝 3 1只仔树鼠句。在 2 7只出生后人工喂养的仔树鼠句中 ,2 5只健康存活至进入动物实验 ,人工喂养成活率为 92 .6%。树鼠句平均产仔间隔 5 2± 8.9d;平均窝产仔数 2 .8± 0 .4只。人工哺育树鼠句的成功为提供树鼠句应用于医学实验研究 ,尤其是与肝癌、肝炎有关的研究 ,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低剂量镉暴露对睾丸组织金属硫蛋白mRNA转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睾丸组织是否存在金属硫蛋白 (m etallothionein,MT)一直有争议 [1~ 3] ,为弄清这一点并进一步了解睾丸组织的镉损伤机制 ,本研究从镉暴露对睾丸组织 MT m RNA转录水平的影响进行了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 成年 SD雄性大鼠 6只 ,2 0 0~ 2 5 0 g(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3只。1.2 镉暴露模型 实验组大鼠按 1m g/ kg隔天腹腔注射 1次 ,8d后颈椎脱臼处死 ,取睾丸组织用于总 m RNA抽提。正常对照组大鼠以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1.3  c DNA合成 总 RNA以 Oligo(d T) 18为引物 ,用逆转录试剂盒 …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蒺藜淫羊藿复合物对大鼠性功能及精子活力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摘除右侧睾丸,各组分别灌胃给予受试物或纯净水,连续40 d.灌胃第30天,与发情处理的雌鼠进行交配实验.灌胃第35天,进行阴茎勃起潜伏期检测.灌胃第40天,动物安乐死后取称重睾丸、包皮腺、精囊腺和前列腺...  相似文献   

7.
繁殖能力是实验动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重要生理参数,对选育、研究和应用实验动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NIH系小鼠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培育的具有近交史的远交系白化小鼠。我院1982年从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引入。我们较系统地观察了30对种鼠在一年内的繁殖生产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饲养条件与观察方法 1.饲养条件:采用分组循环交配,避免近亲繁殖。仔鼠出生后20-21天离乳,雌雄以塑料盒分笼饲养。室温20-25℃,湿度50-80%,自然光照,喂自来水,饲喂本所自制块状饲料。每周加喂葵花籽、实验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应用成年纯系(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12只,其中9只灌喂3-氯丙二醇5mg/kg和2,3-氧丙醇75mg/kg连续2天,于给药后1、3、7天将动物处死,取附睾组织进行组织化学观察,另3只不给药作为对照,按同样方法制作标本。实验结果表明,给药1天及3天ACP及LDH活性增高,SDH活性降低,PAS反应及RNA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大鼠睾丸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动态变化.方法:7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和糖尿病组(D),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糖尿病组分别观察1周、2周、3周、5周、7周和10周.断头处死动物,取睾丸测定NO和NO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睾丸组织在诱模后NO含量下降,而NOS活性变化不明显,随后两者均呈升高趋势.结论:糖尿病大鼠睾丸NO和NOS有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出生后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超微结构在视觉发育关键期(7~30 d)中的变化特点.方法10只正常健康Wistar大鼠,8只为新生大鼠,2只为成年大鼠.新生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只,正常饲养,分别于出生后0、15、20、25 d摘取眼球进行视网膜电镜观察.2只成年大鼠亦进行视网膜电镜观察.结果出生后0 d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超微结构幼稚且细胞层次不清,关键期内感光细胞的细胞器逐步丰富发育成熟,层次渐显清晰.结论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逐渐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春期前十溴联苯醚(BDE-209)暴露对雄性大鼠睾丸标志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染毒组再根据BDE-209浓度(2、10和50 mg/kg)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以玉米油为溶剂),均于大鼠出生后第28日开始染毒,隔日1次,连续染毒30 d;对照组只给予玉米油。雄性SD大鼠于出生后第63日处死,计算睾丸和附睾的脏器系数,检测睾丸标志酶活性,并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经BDE-209染毒1个月后,各剂量染毒组大鼠的睾丸和附睾脏器系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标志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的睾丸组织形态学均未观察到明显异常。结论雄性SD大鼠青春期前BDE-209暴露对大鼠睾丸标志酶活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雄性SD大鼠性成熟期睾丸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选取出生后5周、7周和10周的雄性SD大鼠各6只,左侧睾丸行石蜡切片,运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iNOS在雄性SD大鼠性成熟期睾丸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出生后5周,iNOS睾丸间质细胞阴性表达。2出生后7周,绝大部分生精小管断面有精子发生,iNOS睾丸间质细胞弱阳性表达,精母细胞阳性表达。3出生后10周,iNOS睾丸间质细胞强阳性表达,精母细胞阳性表达。结论:在雄性SD大鼠的睾丸间质细胞中,随着性成熟发育iNOS的表达渐强。  相似文献   

13.
用Wistar大鼠130只及昆明小鼠100只分为4组。1,2,3组动物均灌喂6.4g/L亚硝酸钠溶液和10g/L甲基苄胺溶液。第2,3组动物在灌喂上述液体的同时,分别再灌喂1500g/L山楂提取液,1.35g/L维生素C溶液。第4组动物灌喂蒸馏水作为对照。大鼠在灌喂40次,小鼠为16次后处死。实验表明:灌喂亚硝酸钠溶液和甲基苄胺溶液的小鼠及大鼠,其食管及前胃上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性病变,其中5只大鼠诱发了前胃乳头状瘤。若灌喂亚硝酸钠溶液和甲基苄胺溶液的小鼠及大鼠,同时再灌喂山楂提取液时,食管或前胃上皮均无明显形态学变化。提示山楂提取液对体内合成甲基苄基亚硝胺诱癌有显著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正己烷中毒大鼠脊髓神经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干细胞对照组(BMSCs)、染毒组(HD)、自身修复组(HD+NS)和干细胞干预染毒组(HD+BMSCs)。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周后处死动物。BMSC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周后,行尾静脉干细胞移植术,5周后处死动物。HD组按400 mg/kg剂量,对大鼠腹腔注射2,5-己二酮(2,5-hexanedione,HD),每周1次,持续注射5周后,处死动物。HD+NS组对大鼠腹腔注射HD 5周后,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 5周后处死动物。HD+BMSCs组对大鼠腹腔注射HD 5周后,经尾静脉行干细胞移植,5周后处死动物。实验5周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并进行步态评分。透射电镜观察处死后大鼠脊髓神经组织超微结构。MAP-2和SMI312双标记免疫荧光染色和LFB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神经组织轴突和髓鞘变化。结果HD+NS组大鼠一般状态差、精神萎靡、无法站立、呈瘫痪状,步态评分为(4±0.38)分,属严重异常。HD+BM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色素I: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滴眼液抑制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中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60只SD大鼠(受体)和30只Wistar(供体)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并随机分成实验组(10 nmol/LPEDF滴眼液)和实验对照组(赋形剂滴眼液)各30只;另30只SD大鼠自体穿透件角膜移植模型(赋形剂滴眼液),作为空白对照组,每只动物均行右眼手术左眼为正常对照.自术后第1 d起在显微镜下进行临床观察,每日1次.于术后1、2、3、4、8周5个时间点,每组随机处死6只动物,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角膜移植片PEDF和VEGF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术后2、3、4、8周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P相似文献   

16.
F344大鼠常见非增殖性病变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F344大鼠自发性非增殖性病变背景数据,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方法 SPF级F344大鼠336只,雌雄各半,8周龄,本中心屏障环境下饲养,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于6、12、18和24个月4个时间点处死动物32、64、64、176只,常规病理学取材制片后显微镜检查,观察统计四个时间点动物自发性病变的病变类型和发病率.结果 主要的非增殖性病变包括乳头肌纤维化、肺细支气管旁慢性炎症、肾脏病变包括肾小管扩张、蛋白管型、肾小管萎缩和钙沉积等,睾丸精子生成障碍、卵巢生长卵泡数量减少等生殖器官组织的退行性改变等.结论 在本中心现有条件下,随动物生存期的延长,F344大鼠自发性非增殖性疾病病变程度和发病率均有所增加.本实验丰富了F344大鼠自发性病变的背景资料,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增龄和去睾丸对成年大鼠不同结构骨组织骨代谢的影响,并观察雄激素的干预作用效果.方法 40只4个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基础对照组(A组)、年龄对照组(B组)、去睾丸组(C组)和去睾丸加睾丸酮组(D组),基础对照组在实验开始时处死,其余同等条件下饲养90 d后,处死全部大鼠,取腰椎、胫骨上段和中段进行不脱钙骨包埋切片,应用计算机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年龄对照组大鼠胫骨上段骨形成和骨吸收均下降,出现明显的骨质丢失.而去睾丸组大鼠胫骨上段骨量下降,骨形成和骨吸收参数都增加;胫骨中段皮质骨静态参数截面总面积、髓腔面积等无明显变化,动态参数骨外膜骨形成降低,骨内膜的骨形成和骨吸收均有增加趋势.去睾丸加睾丸酮组大鼠胫骨上段的骨量比去睾丸组增加,骨高转换率降低;胫骨中段皮质骨骨外膜的骨形成增加,骨内膜的骨吸收降低(P<0.05).结论 增龄使大鼠会出现明显的骨质丢失,而去睾丸后骨质在增龄的基础上进一部丢失,以松质骨较为显著,皮质骨变化较慢.补充睾丸酮后可以阻止由于增龄和去睾丸所引起的骨质丢失,并能维持正常的骨质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重氮乙酰丝氨酸诱导大鼠胰腺癌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重氮乙酰丝氨酸(Azaserine)诱导大鼠胰腺癌癌前病变AACN(AtypicalAcinarCellularNodules)成功,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5只,2~3周龄,体重35±2.5g,由山东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Azaserine系美国Sigma公司产品。1.2实验方法SD大鼠称重后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只),分笼饲养。Azaserine溶于生理水后于实验组大鼠3周龄时以30mg/kg腹腔注射1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3实验观察自腹腔注射Azaserine为实验开始时间,每2周称重一次,4个月后乙醚麻醉…  相似文献   

19.
有关磁场及磁处理水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临床应用曾有不少报道,但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本实验试图通过测定磁场或磁处理水对大鼠血脂的影响,探讨利用磁场或磁处理水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性。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 SD大鼠55只,80日龄,平均体重136克,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15只),喂正常饲料、自来水;对照组(15只),喂高脂饲料、自来水;磁处理水组(15只),喂高脂饲料、磁处理水;磁场组(10只),喂高脂饲料并给予磁场处理(每日每鼠放置恒定磁场30分钟)。各组平行饲养,每笼1只。后3个组每鼠每日早晨先供给胆固醇15mg,鸡蛋黄5g,猪油5g,  相似文献   

20.
F344大鼠自发性肿瘤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积累本中心F344大鼠自发肿瘤背景数据,为开展新药诱癌试验做准备。方法SPF级F344大鼠336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00g,本中心屏障环境下饲养,随机分为4个组,即分别于6、12、18和24个月4个时间点处死动物32、64、64,176只,称量动物心、肺、肝、脾、肾、肾上腺、胸腺、脑、睾丸(或卵巢)和附睾(或子宫)等器官并计算脏器系数,常规病理学取材制片后显微镜检查,观察统计4个时间点动物自发性肿瘤的类型和发病率。结果高发的肿瘤性病变主要包括睾丸间质细胞瘤、垂体腺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皮下纤维瘤、乳腺纤维腺瘤、嗜铬细胞瘤等。结论本实验结果丰富了现有F344大鼠自发性肿瘤的发病数据,为开展新药诱癌试验提供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