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大肠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并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fiptase,hTERT)表达及其启动子方面探讨可能的抗癌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大肠癌LS-174T细胞后,收集细胞,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癌细胞hTERT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hTERT启动子和报告基因的质粒转染至大肠癌LS-174T细胞中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孵育48h后,检测报告基因萤虫素酶活性。结果:白藜芦醇处理大肠癌细胞后,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与浓度有关。癌细胞hTERT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白藜芦醇处理组萤虫素酶活性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hTERT启动子活性和hTERT表达下调,可能是白藜芦醇抑制癌细胞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对胃癌SGC-7901细胞bcl-2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β-榄香烯处理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后,采用RT-PCR检测bcl-2基因mRNA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蛋白表达,用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β-榄香烯可下调bcl-2基因表达及抑制端粒酶活性,并且呈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依赖性。结论 β-榄香烯可抑制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与下调bcl-2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榄香烯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PPARγ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榄香烯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生长以及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榄香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胃癌SGC-7901细胞中PPARγ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榄香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48h后明显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PPARγ基因表达,呈浓度依赖性。结论榄香烯可能通过下调PPARγ mRNA表达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伊榄香烯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及caspase酶活性的影响,探讨β-榄香烯诱导SGC-7901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β-榄香烯作用胃癌SGC-7901细胞后,分别采用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水平,用酶标仪比色法检测Caspase酶活性,分别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β-榄香烯能下调Survivin mRNA和蛋白水平,增强Caspase酶活性,并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效果呈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结论 β-榄香烯能诱导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凋亡,可能与下调Survivin表达与增强Caspase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cl-2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phosphorothioat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对胃癌SGC-7901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介导bcl-2反义寡核苷酸,处理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后,分别采用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检测bcl-2 mRNA、蛋白表达,用端粒微孔板杂交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bcl-2 ASODN处理的胃癌SGC-7901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并与ASODN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结论 bcl-2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反义人端粒酶RNA(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s,hTR)转染的SGC-7901胃癌细胞(7901-ahTR)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GC-7901和7901-ahTR细胞p21、p27、p16、c-myc等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反义hTR转染的7901细胞p21和p27表达增加,PCNA和c-myc表达下调,而cyclinD1和p16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抑制端粒酶活性能调节多种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治疗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四唑盐比色试验、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TUNEL染色研究榄香烯乳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细胞生长、端粒酶活性及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 榄香烯乳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榄香烯乳抗癌作用与抑制端粒酶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榄香烯乳抑制端粒酶活性的效果与浓度及时间相关。结论 榄香烯乳对胃癌细胞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流式
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分布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影响,同时评价β-榄香烯对正常胃黏
膜上皮细胞GES-1的毒性作用;通过Western blots检测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蛋白表达影响。结果β-榄香烯显著抑
制SGC7901胃癌细胞的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两种作用在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明显减弱。β-榄香烯降低SGC7901胃
癌细胞克隆形成率,诱导SGC7901 细胞发生G2/M期阻滞。β-榄香烯降低了SGC7901 胃癌细胞Bcl-2 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了
Bax和活化的Caspase-3(17Kd)表达水平。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Pak1(p21-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的总蛋白表达无
明显影响,但降低了Pak1(Thr423)和ERK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的磷酸化水平。结论β-榄香烯抑制胃
癌细胞增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抑制Pak1/ERK信号通路的活化、调控Bcl-2和Bax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
姜瑞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8):127-129
目的 观察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 人工合成Survivin硫代ASODN,通过脂质体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用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urvivin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1)Survivin ASODN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Survivin ASODN处理组SGC7901细胞24h后凋亡率为33.6%,正义寡核苷酸(SODN)组为10.7%,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SurvivinASODN处理组SGC7901细胞Survivin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Survivin ASODN能够抑制增殖、诱导凋亡,推测可能通过下调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榄香烯及PD98059对人胃癌SCG-7901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其与ERK1/2、P38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和PD98059处理人胃癌SCG-7901细胞,体外细胞增殖抑制实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ERKl/2、磷酸化ERKl/2(p-ERK1/2)和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RT-PCR检测bcl-2mRNA及baxmR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胃癌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榄香烯和PD98059单独作用都有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前者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后者则呈时间依赖性但无浓度依赖性,两药联合作用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单一用药时(P〈0.05);随榄香烯的浓度增加p-ERK1/2蛋白的表达量增加(P〈0.05),总FRK1/2无明显变化;榄香烯(0.08mg/mL)、PD98059(50μmol/L)及榄香烯+PD98059组作用胃癌细胞24h,p-P38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榄香烯+PD98059组较榄香烯组或PD98059组更高(P〈0.05);随榄香烯浓度的增加,baxmRNA的表达增加,bcl-2mRNA的表达降低,且榄香烯+PD98059组表现最显著;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且榄香烯+PD98059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一作用组(P〈0.05)。结论:榄香烯及PD98059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前者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榄香烯及PD98059还可以促进胃癌细胞凋亡。榄香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包括促进ERKl/2磷酸化和上调P-P38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PD98059抑制ERKl/2的磷酸化,但通过上调p-P38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而发挥其细胞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Liu CJ  Shi YQ  Han ZY  Xue Y  Pan YL  Shen HQ  Du JP  Han S  Qiao TD  Fan DM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4):306-311
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 1  (MKP 1)在缺氧胃癌细胞系SGC790 1中的表达及对缺氧诱导因子 1(HIF 1)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KP 1在常氧及缺氧状态下胃癌细胞系SGC790 1中的表达 ;借助DNA重组技术构建MKP 1基因的正义真核表达载体 ;利用脂质体将正义真核表达载体和空载体转入SGC790 1细胞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DualLuciferaseReporter,DLR)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并采用ELISA法检测SGC790 1细胞培养上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变化。结果  (1)半定量RT 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提示 ,MKP 1在胃癌细胞系SGC790 1中表达 ,缺氧时其表达上调 ;(2 )分别将MKP 1正义真核表达载体和pcDNA3.1空载体瞬时转入SGC790 1细胞 ;转染 4 8h后 ,缺氧 12h磷酸化HIF 1α在正义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细胞 (SGC790 1 MKP 1)中的表达低于空载体转染细胞 (SGC790 1 空载体 )和未转染细胞(SGC790 1)。 (3)报告基因试验显示常氧情况下 3、6和 12h荧光素酶活性在SGC790 1细胞、SGC790 1 空载体细胞和SGC790 1 MKP 1细胞中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缺氧情况下 ,SGC790 1 MKP 1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在 3、6和 12h均明显低于SGC790 1细胞和SGC790 1 空载体 (P <0 .0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enzyme,hTERT)促进胃癌细胞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稳定过表达hTERT的细胞株SGC-7901-hTERT,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叉头盒蛋白(forkhead box M1,FOXM1)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OXM1下游侵袭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FOXM1的shRNA干扰质粒,在SGC-7901-hTERT细胞中转染该质粒,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FOXM1启动子活性报告质粒,在SGC-7901-hTERT细胞中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FOXM1启动子活性,qRT-PCR检测FOXM1 mRNA表达;构建稳定过表达FOXM1的细胞株SGC-7901-HA-FOXM1,并在此细胞中转染hTERT过表达质粒,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检测FOXM1乙酰化水平变化,免疫荧光实验检测hTERT与FOXM1的细胞定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hTERT促进FOXM1及其下游分子MMP-2、MMP-9的蛋白表达,同时也促进肿瘤细胞侵袭(P<0.01),但不影响FOXM1的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与过表达hTERT组比较,干扰FOXM1可抑制MMP-2、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也抑制肿瘤细胞侵袭(P<0.01);hTERT与FOXM1存在细胞共定位,且过表达hTERT可上调FOXM1乙酰化水平.结论 hTERT通过上调FOXM1乙酰化促进胃癌细胞侵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插入端粒片段的荧光素酶报道质粒在胃癌细胞的转染及它对相邻荧光素酶报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胃癌细胞中端粒位置效应的存在.方法将pTET-OFF调节质粒和携带荧光素酶报道基因的pTRE2-Hyg-Luciferase反应质粒共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经强力霉素(deoxycyline)诱导24h后检测报道基因活性,观察强力霉素诱导的抑制反应.然后将插入有端粒片段的荧光素酶报道质粒pBX质粒和对照质粒pBX-nfl(no teloemere fragment)分别与pTET-OFF调节质粒共转染细胞,在强力霉素诱导下,检测报道基因活性的改变.结果共转染pTET-OFF和pTRE-Hyg-Luciferase质粒的SGC7901细胞,在强力霉素作用下荧光素酶报道基因的活性逐渐降低.强力霉素诱导分别共转染有pTET-OFF和pBX质粒或pTET-OFF和pBX-nfl的细胞时,前者荧光素酶活性较后者降低4倍.结论转染TET-OFF基因表达调控系统的胃癌细胞SGC7901受强力霉素的诱导抑制;转染入胃癌细胞中的端粒片段降低了存在它附近荧光素酶报道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克隆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启动子序列片段,并探讨hTERT启动子在肿瘤细胞中的靶向转录活性。方法用PCR方法克隆293细胞DNA hTERT 5'端上游旁侧序列长约1.1kb的启动子片段,经测序无误后将其克隆入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Basic的荧光素酶基因上游,构建pGL3-hTERTp重组质粒,瞬时转染肺癌细胞A549、SPC-A-1、LTEPα-2、NCI-H446、YTMLC-9、GLC-82、95D、A2以及正常成纤维细胞MRC-5,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并用RT-PCR和TRAP-ELISA方法分析各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及其端粒酶活性。结果琼脂糖电泳显示PCR克隆的hTERT启动子片段长约1.1kb,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hTERT启动子DNA序列完全一致,位于hTERT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126bp(-1126~-40),片段长度为1084bp;采用双酶切和PCR两种方法鉴定pGL3-hTERTp重组质粒,均显示构建成功;hTERT mRNA和端粒酶活性在肺癌细胞中呈不同水平的表达,而正常细胞则均为阴性;瞬时转染及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实验显示,hTERT启动子片段在所有检测的肺癌细胞中均有高低不同的转录活性,在正常细胞MRC-5无转录活性。结论克隆的1084bp大小的hTERT启动子片段在hTERT mRNA和端粒酶阳性的肺癌细胞中有特异性的转录活性,hTERT启动子可能作为靶向性基因治疗的调控元件。  相似文献   

15.
Qiao TD  Liu CJ  Shi YQ  DU YL  Han S  Fan D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8):555-559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参与缺氧诱导因子-1(HIF-1)转录活性调节的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常氧及缺氧状态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总ERK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的表达;利用脂质体将正义真核表达载体及针对MKP-1的小干扰RNA载体转入SGC901细胞;借助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dual luciferase reporter,DLR)检测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SGC7901细胞中HIF-1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1)缺氧时磷酸化ERK在SGC901中的含量增加,而总ERK的表达不变;(2)缺氧12h时不同浓度的PD98059均能抑制HIF-1的转录活性;而p38通路抑制剂SB203580对HIF-1的转录活性无影响;(3)将针对MKP-1的小干扰RNA载体和空载体分别瞬时转入SGC7901细胞,转染24h后,缺氧12h时磷酸化ERK在小干扰。RNA载体转染细胞(U6M2)的表达高于空载体转染细胞(U6);(4)不同浓度的PD98059均能够抑制U6和U6M2细胞中HIF-1的转录活性,当PD98059浓度达50μmol/L以上时,U6和U6M2细胞中HIF-1的转录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不同浓度的PD98059均能够抑制U6和U6M2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产生,当PD98059浓度达50μmol/L以上时,VEGF的分泌量在U6和U6M2细胞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缺氧时MKP-1通过灭活ERK的途径参与HIF-1转录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As2O3对胃癌细胞周期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SGC-7901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分布及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端粒酶活性的检测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ELISA法(TRAP-ELISA),端粒酶亚单位mRNA及c-myc mRNA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结果 As2O3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C0/G1期细胞减少,S和G2/M期细胞增加,Bcl-2、c-myc、PCNA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加,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端粒酶亚单位hTR是TP1 mRNA无明显变化,hTRT mRNA表达减少,同时,c-myc mRNA的表达亦减少。结论 As2O3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二条途径实现:一个是诱导细胞凋亡,另一个是通过下调hTRT mRNA的表达来下调端粒酶活性,其机制有可能与c-myc和Bcl-2基因的减少以及Bax基因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朊蛋白(PrP)在耐阿霉素胃癌细胞系SGC7901/ADR中过表达及其与胃癌多药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1)利用Northern印迹和Western印迹分别从RNA 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朊蛋白在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ADR和SGC7901/VCR及其亲本细胞SGC7901中的表达;(2)借助DNA重组技术构建朊蛋白基因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3)通过电穿孔方法将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入SGC7901和SGC7901/ADR细胞;(4)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瞬时转染细胞中的阿霉素蓄积和潴留。结果(1)Northern印迹和Western印迹结果提示朊蛋白在SGC7901/ADR和SGC7901/VCR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SGC7901中的表达;(2)将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转入SGC7901(命名为PS)和SGC7901/ADR(命名为PA)中,PCDNA3.1空载体转入SGC7901(命名为BS)和SGC7901/ADR(命名为BA);转染48h后检测转染细胞的平均阿霉素荧光强度,阿霉素蓄积BS为8.9±0.7,PS为6.6±0.3,BA为5.5±0.7,PA7.5±0.6,阿霉素潴留BS为8.0±0.7,PS为5.9±0.5,BA5.1±0.7,PA为7.1±0.5,PS与BS相比两组均为P<0.01,BA与BA相比均为P<0.01表达,并对胃癌细胞,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朊蛋白在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ADR和SGC7901/VCR中高表达并对胃癌细胞的药物蓄积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