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比较口服甲钴胺(商品名称可弥保)与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在治疗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中的疗效。方法口服甲钴胺组(n=21)口服甲钴胺500μg,每天3次,肌肉注射组(n=18)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1000μg,每天1次,2周后改为每周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1次,治疗前和治疗后每隔1周测定血常规,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第28天测定血中维生素B12含量。结果口服甲钴胺组的血色素,自细胞和血小板经治疗后第7天、14天、28天的值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白细胞和血小板1—2周后很快上升,血色素4周左右达到稳定值;第2周的MCV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维生素B12含量第28天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肌注组各指标变化与口服组相似。两组每个时间点的各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甲钴胺与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在治疗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中疗效相似,但口服甲钴胺治疗方便,患者顺应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刘扣琴 《吉林医学》2009,30(23):2966-2966
目的:总结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签随机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维生素B12治疗,基础治疗为强的松10mg,3次/d,连用7~10d,同时口服维生素B1、B6,并在急性期后配合针灸理疗。结果:经过21d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73.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优于维生素B12。  相似文献   

3.
刘文锋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3):747-748
目的探讨甲钴胺[卫材(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早期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方法病例来自我院住院及门诊106例Bell麻痹病例,随机抽取58例为治疗组和对照组48例,前者甲钴胺早期穴位注射1次/d;对照组(48例)采用同样方法,予维生素B120.5mg穴位注射,1次/d。2组疗程均为2周,按治愈标准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治疗Bell麻痹早期穴位注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氦氖激光联合甲钴胺片及吲哚美辛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照射氦氖激光每天1次,口服甲钴胺片500μg,每天2次,吲哚美辛片25mg,每天2次,疗程20d;对照组患者口服甲钴胺片500μg,每天2次,吲哚美辛片25mg,每天2次,疗程20d。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及有效率为分别为57.5%及1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37.5%及92.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Uc=5.3950,P=0.0202)。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氦氖激光联合甲钴胺及吲哚美辛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刘光义  郑梦雁 《四川医学》2009,30(3):377-378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痉挛、供血不足所致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该类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以1%利多卡因8-10ml,行左侧SGB;B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银杏叶分散片0.26g+甲钴胺0.5mg+维生素E胶丸0.1g,3次/d。记录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治疗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SGB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B联合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痉挛、供血不足所致头痛能显著提高头痛的疗效,并减少SGB次数。  相似文献   

6.
胞磷胆碱钠片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薇  李庭梅 《西部医学》2010,22(6):1053-1054
目的评价胞磷胆碱钠片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入选的100例面神经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采用胞磷胆碱钠片200mg/次,3次/天联合维生素B1片20mg/次,3次/天及甲钴胺B120.5 mg/次,3次/天进行治疗)与对照组48例(单用维生素B1片20mg/次,3次/天及甲钴胺B120.5 mg/次,3次/天)48例,疗程均为4周,并按面瘫简易评分法评分对比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中治愈12例,好转28例,总有效例数为49例,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中治愈9例,好转15例,总有效例数为24例,总有效率为50.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胞磷胆碱钠片治疗面神经炎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单用甲钴胺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将9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葛根素注射液,同时口服甲钴胺500μ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甲钴胺500μg。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DPN患者,随机分成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2合甲钴胺治疗组和单用甲钴胺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甲钴胺500μg,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20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2500μg,左右交替进行,每日1次,共20 d。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28.2%,对照组显效率12.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2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单用甲钴胺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静滴更昔洛韦0.25g,1次/日,肌注甲钴胺500mg,隔日1次;对照组48例口服阿昔洛韦0.2g,5次/日;疗程均为7天:同时两组均给予维生素B1 100mg口服,3次/日,炉甘石洗剂外用。结果:治疗后临床体征改善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为70.8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种疗法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X^2=9.68,P〈0.01);且对照组有4例发生后遗神经痛,而治疗组未发生1例。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在改善临床体征及疗效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几种药物(维生素B2片、维生素E软胶囊、甲钴胺片、叶酸片、FE复合酶漱口液)联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43例。A组患者采用FE复合酶漱口液治疗,每次含漱10 m L,每日5次。B组患者采用维生素B2片(口服5 mg/次,每日3次)、维生素E软胶囊(口服200 mg/次,每日3次)、甲钴胺片(口服0.5 mg/次,每日3次)、叶酸片(口服5 mg/次,每日3次)治疗。C组患者采用维生素B2片、维生素E软胶囊、甲钴胺片、叶酸片、FE复合酶漱口液治疗,药物用法同A组和B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和C组溃疡总个数显著少于A组[(16±6)个、(10±3)个比(22±8)个],平均溃疡期显著短于A组[(4.5±1.2)d、(3.2±0.7)d比(7.8±3.1)d],总间歇期显著长于A组[(35±6)d、(50±8)d比(25±8)d]。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97.67%(42/43)比60.74%(26/43)、81.40%(35/43)],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A组和B组(P<0.05),B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A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白细胞介素(IL)-2显著高于A组[(2.73±0.38)μg/L比(2.34±0.29)μg/L],而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低于A组[(56.87±21.09)ng/L比(71.34±20.87)ng/L,(19.28±6.09)μg/L比(26.75±10.38)μg/L,(5.08±1.15)mg/L比(5.94±1.28)mg/L],C组IL-2[(3.18±0.36)μg/L]显著高于A组和B组,而IL-8、TNF-α、CRP[(48.27±13.94)ng/L,(14.36±5.17)μg/L,(4.30±1.07)mg/L]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种药物(维生素B2片、维生素E软胶囊、甲钴胺片、叶酸片、FE复合酶漱口液)联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炎症水平,延长间歇期,减轻疼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羟苯磺酸钙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羟苯磺酸钙联合甲钴胺治疗组(n=30)和甲钴胺对照组(n=30),联合治疗组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0.5 g、甲钴胺片0.5 mg;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0.5 mg;均每日3次,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腓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3.3%,治疗组在改善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神经系统症状评分及体征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优于甲钴胺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33例的患者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4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每天一次及每天甲钴胺0.5mg肌注一次,共两周后,口服血塞通片2片/次,每天三次,甲钴胺胶囊0.5mg/次,每天三次,共两周.对照组肌注甲钴胺0.5mg每天一次,两周后口服甲钴胺胶囊0.5mg/次,每天三次,共两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且安全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对甲钴胺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欠佳者,给予加巴喷丁治疗是否可进一步改善症状。方法经甲钴胺治疗3周的49例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仍给予甲钴胺片500μg/次,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口服甲钴胺片的同时,给予加巴喷丁,300mg/d起始,酌情调整剂量,直至2700mg/d。两组疗程均为6周。主要疗效指标为数字强度分级法评价疼痛强度。结果经过6周治疗,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有改善。加巴喷丁组有效率为59.1%,显效率为13.6%,总有效率为72.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2.9%,X^2=3.9389,P=0.0472)。结论对于甲钴胺治疗效果欠佳的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加巴喷丁有较好疗效,疗效优于继续使用甲钴胺。  相似文献   

14.
沈知行  赵进和  史佳 《浙江医学》2017,39(20):1778-1781
目的观察甲钴胺或碳酸钙或两者合用对二甲双胍相关性维生素B12缺乏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连续服用二甲双胍片6个月以上,血清维生素B12<200pg/ml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分别采用甲钴胺(27例)、碳酸钙(29例)、甲钴胺和碳酸钙联合(26例)治疗,所有患者均在初治时和治疗3、6、12个月时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叶酸、贫血相关指标及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甲钴胺组及甲钴胺和碳酸钙联合组治疗后血清维生素B12、叶酸、Hb水平及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快)于治疗前(均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均优于碳酸钙组(均P<0.05),碳酸钙组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贫血相关指标、神经传导速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12个月后甲钴胺和碳酸钙联合组维生素B12、叶酸、Hb、MCV、MCH及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甲钴胺组(均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口服碳酸钙能有效提高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改善二甲双胍相关性维生素B12缺乏情况,防止贫血发生,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较单独应用碳酸钙或甲钴胺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及盐酸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将61例DPN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31)口服依帕司他50mg/次,3次/d,同时静脉滴注甲钴胺1500μg/d以及盐酸川芎嗪120mg/d,连续治疗15天。对照组(n=30)静脉滴注甲钴胺1500μg/d和盐酸川芎嗪120mg/d,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87%)高于对照组(60.00%),χ2=4.32,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及盐酸川芎嗪治疗DPN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马晓燕  马铼枫  魏军平 《吉林医学》2012,33(35):7625-7626
目的:观察血塞通与甲钴胺联用和单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对90例DPN患者进行随机阳性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治疗组48例联合应用血塞通与甲钴胺,血塞通注射液300 mg静脉滴注,1次/d,同时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3次/周,4周后改口服血塞通片100 mg,3次/d,同时口服甲钴胺片500μg,服用8周。对照组42例单用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3次/周,4周后改口服,500μg,3次/d,服用8周。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NCV的改变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增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钴胺与血塞通联合应用是治疗DPN的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33例的患者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4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每天一次及每天甲钴胺0.5mg肌注一次,共两周后,口服血塞通片2片/次,每天三次,甲钴胺胶囊0.5mg/次,每天三次,共两周。对照组肌注甲钴胺0.5mg每天一次,两周后口服甲钻胺胶囊0.5mg/次,每天三次,共两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且安全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常规药物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每次500μg,每天3次口服,联合胰激肽原酶每次40 U,每天1次肌肉注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每次500μg,每天3次口服。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患者视功能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在短期内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口服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50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在降糖降脂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甲钴胺片0.5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片50mg/次,3次/d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震动感觉阈值有更好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疗效。方法:76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于甲钴胺及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给于鼠神经生长因子9000AU和甲钴胺500μg肌肉注射,1次/d,共4wk;对照组36例甲钴胺500μg肌肉注射,1次/d,共4wk。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治疗后快于治疗前也快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神经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用甲钴胺疗效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