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是门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多见.CAP的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和各种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广泛应用及检测手段的不断改进,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全面了解CAP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学构成以及病原菌耐药性变化趋势,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初始经验性治疗CAP时选择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近年来儿童血流性感染的病原体构成变化和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从儿童血液标本中培养出的病原体资料,用WHONET5.6软件分析病原体的构成情况及其药敏情况。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312株,革兰阳性菌122株;革兰阴性菌190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比例最大(25.96%)。所有血培养阳性标本主要来自儿科血液病区患者,占51.60%。革兰阳性菌主要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而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对常用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存在广泛的耐药。结论该院儿科血流性感染的病原体构成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致病细菌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菌药物存在较高耐药性,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药物,减少耐药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粪便病原体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粪便的病原学资料,探究病原体分布情况,并对该类患儿感染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与其他病原体相关因素、检出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粪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毒素检测后,CD毒素A和(或)B阳性标本为32例,占全部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数量的22.22%。CD感染患儿年龄明显低于其他病原体感染患儿;CD感染患儿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高于其他病原体感染患儿,均属于肺炎继发AAD的危险因素,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对144份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后,发现无沙门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志贺菌等致病菌生长,而其他致病菌则呈优势生长,其中大肠杆菌、念珠菌检出率明显高于CD检出率;产气荚膜梭菌、阴沟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检出率明显低于CD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与C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粪便病原体分布中,念珠菌占有较大比例,检出率更高,患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极易受抗菌药物影响,临床中应根据患儿检测结果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检测病原体感染的定性免疫测定方法根据其检测目的物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直接检测病原体的抗原,可以直接反映病原体感染;第二类检测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所产生的抗体等替代性标志物,可以间接反映病原体感染[1].检测感染性疾病的抗原和抗体有多重作用,包括健康人群中病原携带者与亚临床感染患者的筛查、疾病进程的监视、流行病学研究、治疗有效性的评价及对药物耐受的监测等.定性检测通常只提供两种反应结果(如阳性/阴性、是/否、有反应性/无反应性等),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常常会影响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断及是否能尽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因此,定性免疫测定方法必须准确、简便,并且能够及时提供检测结果[2].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该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类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院儿科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以呼吸道感染收入院的患者,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抗体。结果 913例患儿中检出抗体阳性者282例,患儿感染率30.1%,共检出各类病原体384例,病原体阳性检出率42.1%,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病原体感染率分别为19.8%、56.3%、53.4%、75.6%,病原体检出前3位为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4.2%、7.6%、2.5%。结论该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感染的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非典型病原体的构成及有关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21例CAP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采用微量颗粒凝集(MAG)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微量免疫荧光(MIF)法检测肺炎农原体,间接荧光免疫(IFA)法检测嗜肺军团菌,酶免疫测定(EIA)法检测军团菌尿抗原.结果 121例CAP患者共检出非典型病原体28例,其中肺炎支原体19例,是最常见的非典型病原体,其后依次是肺炎衣原体6例,嗜肺军团菌3例,3例阳性病例中军团菌尿抗原检测也是阴性.121例CAP中绝大多数为单一病原体感染,混合感染仅6例.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CAP中同时也是非典型病原体中最多的一种病原体,肺炎衣原体所占比例较高,而嗜肺军团菌检出较少.  相似文献   

7.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呼吸道是我国临床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位居医院感染的首位[1].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菌药物大量应用于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不断发生着变化,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将2007年5月-2009年3间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痰培养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9种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掌握本院儿童呼吸道病原体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门诊和住院4 391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中9种呼吸道病原体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衣原体(CPn)、Q热立克次体(COX) 、乙型流感病毒(IFVB)、嗜肺军团1型(LP1)、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VA)和副流感病毒(PIVs)的IgM抗体进行检测,分析这9种呼吸道病原体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季节患儿血清中检出情况以及合并感染情况。结果 4 391例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阳性1 564例,阳性率为35.62%,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分别为31.73%、4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3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别为MP 1 449例(33.00%)、PIVS 348例(7.93%)、IFVB 87例(1.98%)。混合感染则以MP+ PIVS为主,占56.01%。1~3岁年龄组患儿组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发病率最高(P0.05)。结论 MP、PIVS和IFVB是导致本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且在不同年龄和季节的检出情况存在差异,临床应结合患者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引起妇科炎症的常见病原体感染概况,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妇科白带涂片多功能染色液,染色镜检。沙眼衣原体检测试剂盒和解脲支原体UU—Ag检测试剂盒。记录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引起妇科炎症的主要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及几种病原体合并感染。结论通过以上方法检测,得出引起妇科炎症的主要病原体,对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外科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外科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特征和耐药趋势,指导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外科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体和药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587例患者共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254例,273例次,共检出196株病原体,其中真菌74株;革兰阳性菌42株,其中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占前3位;革兰阴性菌80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占前3位.药敏数据显示外科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体对各种抗生素都有高度的耐药性.结论 临床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1.
女性生殖道感染在妇科疾病中发病率很高.临床表现病因复杂,与多种病原体感染有关,宫颈分泌物的检查是诊断生殖道感染最简单、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可对多种病原体感染做出明确的诊断.病原体感染检测包括对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阴道霉菌、滴虫、线索细胞、淋球菌的检测,对患者宫颈分泌物同时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沙眼衣原体的检测.通过多种病原体的共同检测,及时发现.合理治疗.现将本地区2 422例不同民族女性生殖道病原菌感染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唐山市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病原体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唐山市3所市区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300例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病原体检测结果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CAP患儿中269例病原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占89.7%,其中单纯性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患儿所占构成比分别为30.9%、21.2%、19.7%、1.1%,73例为混合感染,占27.1%。83例细菌感染患儿中,构成比居前4位的分别是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对万古霉素均能保持良好的敏感性。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及第1、2代头孢菌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保持良好的敏感性。结论唐山市区儿童CAP的致病因素主要为细菌感染,其次为病毒、支原体,细菌感染中以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4种为主。  相似文献   

13.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可造成人体多部位的感染[1].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作为支原体的主要类型,可导致泌尿生殖道感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支原体的检出率日益增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不少困难,因此药敏试验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为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对不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笔者对397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进行了支原体培养、鉴定及体外药敏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自1961年英国报道了首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以来,MRSA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成为医院及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且常见的病原体,是引起包括脑膜炎、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骨髓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血流感染等侵袭性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糖肽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VAN)一直被认为是经验治疗和目标治疗严重MRSA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占有重要地位。自1958年问世以来,VAN在临床应用近4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男性尿道炎患者病原体检测结果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796例男性尿道炎患者行细菌、真菌、支原体培养和沙眼衣原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96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434例,真菌阳性5例,支原体阳性302例,沙眼衣原体阳性87例,检出率分别为54.5%、0.6%、37.9%和10.9%;混合感染率为21.4%.结论 男性尿道炎患者病原体以细菌感染为主,其次为支原体、衣原体.鉴于男性尿道炎患者病原体种类多,不同病原菌所选用的抗菌药物不同,故病原体检测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呼吸道混合感染病因分析,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治依据.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同时检测呼吸道混合感染患者9种病原体的IgM抗体.结果 586例患者中两种以上病原体同时感染模式多样,总阳性率为17.2%.结论 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模式多样,通过对不同混合感染病因分析,对临床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下呼吸道是我国临床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位居医院感染的首位。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菌药物大量应用于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不断发生着变化,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  相似文献   

18.
王剑 《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2):1146-1147
近年来,抗菌药物发展很快,使用亦日益广泛.在我国,所有临床应用药品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已达35%~50%[1],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也超过百种,由此引起的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并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探讨和研究,现结合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 减少预防性用药 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指的是针对可能发生的感染扩散或病原体入侵,即在病原体构成全身性感染的威胁时,所采用的主动治疗,而不是为了放心所采用的所谓的预防用药[2].应避免有些医生怕发生感染而不管有无必要,只要患者来到医院,处方时就用抗菌药物"预防"继发感染.如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整个冬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这其实并不能减少发作次数,只能使发作程度稍轻,但很易导致菌群失调和产生耐药性,等到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时再用则疗效不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中明确指出:"清洁手术的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而某些临床医生仍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预防切口感染的主要手段,尤其是手术科室的预防性抗菌药使用率常常最高.抗感染药物的过度使用不仅大大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还造成大量耐药致病菌的产生,导致一些耐药菌群在体内的迅速繁殖,带来严重后果[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体分布,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铜陵市4家三甲医院747例住院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并进行痰细菌培养,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11项呼吸道病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结果 747例老年患者,男507例(67.87%),女240例(32.13%),男、女2组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27.22%和2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05);70~80岁年龄组患者病原体阳性率为22.23%,低于其他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9,P0.05);痰细菌培养57例阳性,血清学抗体非细菌性病原体153例阳性,其中9例同时合并细菌和非细菌性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为7.62%和2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63,P0.05);细菌感染前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细菌性病原体前3位是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流感病毒B型。结论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非细菌性病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感染,临床治疗前需检测病原微生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肺部感染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感染性疾病,早期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精准治疗是改善肺部感染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有些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灶,可在胸部CT表现出一定的特征。因此,根据病灶形态、大小、数量、变化速度,临床可评估和甄别引起肺部感染可能的病原体。本文就肺部感染相关胸部CT常见和重要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述评,旨在提升临床医生对评估肺部感染病原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改善肺部感染预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