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5cm)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小肝癌患者,手术切徐42例,射频消融46例,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全组平均随访34.36(6~72)个月。手术组与射频组总1、3、5年无瘤生存率为85.4%、40.9%、29.2%vs82.6%、27.7%、16.4%,平均无瘤生存时间32.78个月vs29.39个月(P=0.51),总累积生存率为100%、63.7%、50.4%vs100%、66.3%、37.4%。平均生存时间50.78个月vs47.62个月(P=0.67)。肿瘤≤3cm组中,手术组与射频组1、3、5年无瘤生存率为85.7%、62.5%、37.5%vs85.0%、37.4%、29.9%(P=0.50),累积生存率为100%、78.8%、59.1%vs100%、78.8%、51.7%(P=0.87)。肿瘤3~5cm组中,手术组与射频组1、3、5年无瘤生存率为85.7%、30.6%、30.0%vs80.8%、21.8%、10.9%(P=0.58),累积生存率为100%、56.8%、45.4%vs100%、56.9%、29.1%(P=0.4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个数对总体生存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但消除各因素可能引起的影响后,手术和射频两组总体无瘤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直径≤5cm的小肝癌射频消融安全、疗效确切,近远期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可以考虑作为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共18个肝癌病灶经腹腔镜行射频消融治疗,病灶平均直径3.2cm。术后复查超声造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个病灶射频消融时间平均为8.6min。术后均未出现腹腔出血、胆囊损伤、胆漏、胃肠道损伤、膈肌损伤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超声造影复查病灶完全坏死率达83.3%,残留病灶均再次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随访6~32个月(平均16个月),2例发现肝内新病灶,3例消融部位复发,均采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进行治疗。结论经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安全可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扩大了治疗的适应证。但应选择肿瘤位于肝脏表面、肝左外叶的病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FA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87例行RFA治疗的消化系统肿瘤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肠癌肝转移34例,直肠癌肝转移33例,胰腺癌肝转移12例,胃癌肝转移8例。采用生命质量评分和KPS评分分析患者情况。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术后6个月每月行超声造影或CT检查、复查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等。6个月后每2个月复查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1月。计数资料采用矿检验或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87例患者中84例成功施行RFA治疗,3例因患者无法耐受疼痛放弃RFA治疗,其中结肠癌2例、胃癌1例。84例患者中,共存在129个转移癌;经过RFA治疗后,107个转移癌经1次RFA后超声造影显示完全无强化,转移瘤1次完全毁损率达82.95%(107/129);另22个转移癌因第1次RFA后有残留,均接受2次RFA治疗后被完全毁损。患者住院时间为(10.7±2.3)d(4~29d)。治疗前生命质量评分:60.7%(51/84)良好,22.6%(19/84)较好,10.7%(9/84)一般,6.0%(5/84)差;KPS评分:63.1%(53/84)改善,29.8%(25/84)稳定,7.1%(6/84)下降。治疗6个月生命质量评分(排除15例死亡患者):78.2%(54/69)良好,11.6%(8/69)较好,5.8%(4/69)一般,4.4%(3/69)差。KPS评分:73.9%(51/69)的患者改善,21.7%(15/69)稳定,4.4%(3/69)下降。治疗前后患者生命质量及KP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9.760,17.140,P〈0.05)。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RFA治疗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8.8%、21.9%、6.3%,中位生存时间为21.5个月;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RFA治疗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6.7%、27.3%、12.1%,中位生存时间为19.5个月;胰腺癌肝转移患者进行RFA治疗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1.7%、0和0,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胃癌肝转移患者进行RFA治疗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1.4%、14.3%和0,中位生存时间为16.5个月。胰腺癌肝转移与胃癌肝转移患者接受RFA治疗后生存率显著低于结直肠癌患者(X2=9.169,P〈0.05)。结论对无法手术切除或者肝转移癌较小的患者,RFA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肝血管瘤的多途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途径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血管瘤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腹腔镜下和开腹术中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血管瘤共116例,总结135个病灶,肿瘤平均直径为3.58(1.0~8.0)cm。结果经皮肝穿RFA共89例,平均治疗时间为43.3min。RFA后4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37.6~39.2℃)。67例ALT和AST升高(69~458,76—432IU/L)。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腹腔镜下射频8例,平均治疗时间为33.5min。LRFA后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38.3—39.1℃)。全部病例ALT和AST升高(78—352,73~389IU/L)。术中射频19例,无明显相关并发症发生。92例(79.3%)得到随访,随访期现6—86个月,平均49个月。无任何远期并发症。92例患者中,病灶完全消失53例(57.6%),缩小大于50%的24例(26.1%),缩小小于50%的11例(12.0%),缩小后再复发4例(4.3%)。结论对于中、小直径肝血管瘤,RFA疗效确切,且有微创、安全、简便、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情况。方法总结1998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切除的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类型包括:右三叶切除术、左三叶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肝方叶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等。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肝动脉造影,未发现肝癌复发者给予预防性化疗,发现复发者给予化疗栓塞后分别给予再次手术、射频或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结果全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1%(15/112)。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腹腔积液、肝功能衰竭、胆汁漏、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5%(5/112)、3.6%(4/112)、2.7%(3/112)、1.8%(2/112)、0.9%(1/112)。全组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89.6%、56.8%、41.0%、32.7%。结论肝癌行手术切除后的密切检查、随访,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可扩张的集束电极对不能耐受或无法手术切除的大肝癌患者进行RFA治疗。本组共治疗大肝癌患者43例,肿瘤直径5-10cm,平均7.5cm,其中8例于RFA治疗时间、次数和住院时间,RFA治疗后的并发症以及肿瘤完全坏死率,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43例患者共行RFA治疗67次,每例1-3次,平均1.6次;每次治疗时间为55-150min,平均75min;住院时间3-15d,平均8.7d。RFA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电极板局部皮肤烧伤2例(4.7%),中到大量的胸腔积液3例(7.0%),总的发生率为11.6%;RFA治疗后6个月以上的CT复查,肿瘤完全坏死率为41.0%,AFP阳性的31例患者在RFA治疗后6-12个月内有3例转阴,5例明显下降。43例中有39例经12-18个月的随访,其1年生存率为69.2%。结论:RFA对大肝癌的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为原发性小肝癌并有射频消融治疗手术史的病例25例,对术后1个月~3年内CT和MRI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其中16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15例,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0例。结果 15例CT检查患者共有26个病灶,射频消融术后完全消融的病灶24个,不完全消融的病灶2个,5例患者肝内远处再发。10例MRI检查患者原共13个病灶,射频消融术后完全消融的病灶12个,不完全消融的病灶1个,2例患者肝内远处再发。CT与MRI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RI检查比较,16排螺旋CT扫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病灶的变化同样能进行客观的监测评价,是原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评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术(1apar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RFA)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1年5月对23例特殊部位肝癌在全麻下行LRFA,其中原发性肝癌19例,转移性肝癌4例,单发肿瘤15例,多发8例,肿瘤直径(3.8±1.1)cm,热辐射损毁范围一般超过肿瘤直径0.5—1cm。结果23例均安全完成LRFA,单个病灶射频消融时间(9.2±4.3)min,手术时间(98.7±21.5)min,出血量(80.6±21.8)ml。术后未发生腹腔出血、胃肠道损伤、膈肌损伤及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螺旋cT增强扫描证实,瘤体完全消融率达100%。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21/23)、80.9%(17/21)、76.4%(13/17)。6例术后复发,复发率26.1%(6/23),复发时间术后2~18个月(平均7.5月);10例死亡: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5例死于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对于特殊部位肝癌LRFA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微波消融与无水酒精注射综合治疗大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MCT)与无水酒精注射(PEIT)及微波消融综合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方法分别对55例肝癌患者共71个病灶进行了MCT、PEIT及MCT综合治疗,A组21例共26个病灶进行了单纯PEIT治疗98次,平均3.8次/病灶。B组18例共23个病灶予MCT治疗,共进行了60次MCT治疗;C组16例共22个病灶,共进行了56次MCT治疗,36次PEIT。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肝功能和术后1个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增强CT/MRI的改变。其中36例分别于消融治疗前后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术后1个月以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病灶坏死状况。记录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结果A、B、C三组术后1个月病灶完全坏死率分别为23%、62.8%、52.2%(每两组间比较均P〈0.01)。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22.2%、46.6%、72.7%(每两组间比较均P〈0.01)。结论MCT治疗大肝癌的效果优于单纯PEIT治疗,MCT与PEIT综合治疗大肝癌具有比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5TMR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转移癌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4例肝转移癌患者,采用MR兼容多极射频针,于1.5TMR引导下行RFA。术后1个月行1.5T或3.0T肝脏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之后每2-3个月复查1次;随访3-37个月,平均(14.33±9.81)个月。结果34例患者共消融98个病灶,其中完全消融86个(86/98,87.76%),不完全消融12个(12/98,12.24%)。MRI上射频电极针呈低信号。T2WI中消融灶呈低信号,周围可见薄层高信号环绕;T1WI中消融灶呈环样高信号,中央瘤灶呈相对低信号。结论1.5TMR引导下RFA治疗肝转移癌安全、有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心内膜合并心外膜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JG  Meng X  Li H  Cui YQ  Hou XT  Gao F  Zheng SH  Xu CL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6):415-418
目的评价心内膜合并心外膜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对295例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185例进行心内膜加心外膜消融,另110例行心内膜消融。其中男124例,女171例;年龄19—77岁,平均(52±11)岁。90.8%(268/295)患者为风湿性病变。瓣膜手术289例,19例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手术死亡10例(3.4%),其中4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脑疝。随访3~47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每组各有1例死亡,均死于神经系统并发症。全组术后窦性心律占77.3%(228/295),其中心内膜组70.9%(78/110);心内膜加心外膜组81.1%(150/185)(P〈0.05)。最近随访的259例,窦性心律191例,占73.7%,其中心内膜组66.0%(64/97),心内膜加心外膜组78.4%(127/162)(P〈0.05)。组织学可见心内膜组心肌细胞凝固性坏死灶集中在心内膜侧,近心外膜的坏死灶减少。而心内膜加心外膜组可见病灶分布组织全层,局部有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网状结构破坏消失。结论心内膜合并心外膜射频消融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治疗房颤的外科方法,而且效果优于心内膜消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实性肿瘤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对102例肿瘤患者共157个实质性肿块行冷循环射频治疗。肿块直径1~20cm,平均4.03cm。结果 肿块直径小于5cm的完全消融(complete ablation,CA)率为83.5%(91/109),大于5cm为35.4%(17/48)。射频后多数肺癌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胰腺癌组中40%(4/10)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或减轻。经皮穿刺组无中转手术,无皮肤烧伤,无气胸。肝脏射频术中有13.4%(11/82)出现疼痛和6.1%(5/82)出现恶心;术后9.7%(8/82)出现黄疸;23.2%(19/82)出现发热;3.7%(3/82)出现胸腔积液;1.2%(1/82)出现胆漏。肺癌射频术中14.3%(1/7)出现疼痛,术后14.3%(1/7)出现皮下气肿。胰腺射频20%(2/10)并发胰漏;70%(7/10)出现血淀粉酶升高;20%(2/10)出现消化道出血。结论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实质肿瘤有效、适应证广且安全,但胰腺射频应慎重进行。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从1999年5月-2007年5月期间对1200例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947例,转移性肝癌患者253例,在B超引导下进行集束电极射频消融治疗,通过手术前后对病灶采用CT、B超观测的比较,了解肿瘤大小、数量及血清AFP变化情况,通过术后观察和随访,了解其治疗疗效。结果1,本组病例的1年、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67.48%、54.63%、35.82%;2,6月后病灶完全缓解(CR):12.75%(153/1200);部分缓解(PR):74.33%(892/1200),总有效率为:87.08%;3,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4,治疗后并发症少,未出现与治疗有关的死亡。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直径≤5Cm)疗效较佳,对不能切除的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亦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其近、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8例患者共35个病灶经皮肝穿刺插入可伸缩的多电极射频针进行原位凝固灭活治疗,肿瘤最大直径11.2cm,最小直径1.5cm。结果观察治疗后的复发和生存情况。治疗后3个月开始随访,随访最长时间为32个月。增强CT提示无强化率91.6%。彩色多普勒提示肿瘤内血流信号消失率82%。治疗后活检提示肿瘤完全坏死率89%.44%的患者癌胚抗原明显降低.一年生存率78%。复发率1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望成为转移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再次手术切除与经皮射频消融在老年复发性小肝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56 例肝癌术后以小肝癌形式复发的老年患者。其中再次手术切除治疗34例(手术切除组),经皮射频消融治疗22例(射频消融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术后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存状况,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射频消融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ST、ALB指标优于手术切除组(P<0.05);手术切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数(31例次)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8 例次)( P<0.05)。射频消融组术后1、3、5 年无瘤生存率(86.4%、54.5%、45.5%)均明显好于手术切除组(61.8%、26.5%、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对老年复发性小肝癌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手术再切除,而且射频消融具有创伤小、肝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肿瘤位于肝脏脏面不适于在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12例,转移性肝癌3例,肝癌破裂出血4例,全身麻醉,术中先腹腔镜探查,明确肿瘤位置确定穿刺点,然后在腹腔镜引导下,穿刺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 结果全组未发生手术并发症.4例肝癌破裂出血停止,术后复查肿瘤缩小,血AFP显著下降.术后1个月32个肝癌病灶,完全消融27个,消融不全5个,完全消融率84.4%(27/32).3个月后CT示9例肿瘤病灶完全坏死,AFP降至正常;6例病灶部分坏死.随访2~18个月,平均8.2月,15例生存,4例死亡(3例肝功能衰竭,1例消化道大出血). 结论腹腔镜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比B超引导下射频治疗定位更加准确,治疗效果肯定,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开放性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近肾门处肾错构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放性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近肾门处错构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近肾门处错构瘤患者实施开放性错构瘤切除,肿瘤基地部行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肿瘤位于左肾l例,右肾3例。肿瘤最大径5~8.5cm。术后采用CT、超声造影定期随访。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5i20)min,平均出血量(100±28)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疼痛3例,术后均有发热,体温(39.0±0.5)℃。术后6周,4个病灶均完全消融。术后有1例患者血红蛋白降低明显但未输血,术后血肌酐、红细胞沉降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肿瘤较大者术后短期内肾小球滤过率减低。4例患者获得3个月后CT复查,4例病灶完全消融,随访时间2~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冷循环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新方法;采用开放性射频消融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近肾门处肾错构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及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下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及^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26例肝癌患置,左肝叶肿藉12翻,右肝叶肿瘤11例,左右肝叶均有肿瘤3例。总病灶为34个,肿瘤直径2.8—13.0cm。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肿瘤切除、^125Ⅰ粒子植入和射频消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行^125Ⅰ粒子植入、射频消融或腹腔镜肿瘤切除,无中转开腹,术中超声发现新病灶2个。8个病灶位于右后内叶仅行超声刀汽化及射频消融、^125Ⅰ粒子植入,28个边缘病灶行射频消融、腹腔镜肿瘤切除和^125Ⅰ粒子植入。随访12~25个月(平均22.3月),1年生存率为92.3%(24/26),治疗的36个病灶中有3个在切除部位复发。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125Ⅰ粒子植入和射频消融、腹腔镜切除肝癌安全,微创,疗效确切,存活率高,复发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非梗阻性生殖道畸形病例的临床分析,探究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51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非梗阻性生殖道畸形病例,对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1.6±6.2)岁,主要症状为不育56.9%(29/51)、痛经或慢性盆腔痛47.1%(24/51),其中不育患者中不良孕史为37.9%(11/29)。51例患者中行内镜手术为80.4%(41/51),行开腹手术为19.6%(10/51);术后平均随诊(41.7±18.6)月;有生育要求的29例患者中,自然妊娠32例次,人工流产7例次,自然流产6例次,活产19例次,活产率为78%(19/25)。无生育要求的22例患者中,症状持续缓解率为77.3%(17/22),症状复发率为22.7%(5/22)。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非梗阻型生殖道畸形患者的主要症状为不育、疼痛和不良孕史;个体化的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20.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肝细胞癌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Zhang Z  Wu M  Chen H  Chen D  He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826-829,W004
目的:探讨对于无手术指征或考虑手术疗效欠佳的较大肝癌(3-7cm)和位于肝门区的小肝癌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再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肝癌的意义。方法2000年1月至2001年7月对符合条件的15例肝癌患者先行TACE,而后进行B超引导PRFA治疗,另15例肝癌患者直接给予B超引导PRFA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甲胎蛋白(AFP)。1个月后复查MRI或CT确定肿瘤是否完全坏死,以后每2-3个月复查。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TACE加PRFA组肿瘤完全坏死率86.7%(13/15),单纯PRFA组为26.7%(4/15),差异有显著意义。前组AFP转阴率66.7%(6/9),后组20%(2/10)。前组6个月无瘤生存率100%(13/13),后组75.0%(3/4)。前组1、1.5、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66.7%,后组1和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0.0%和40.0%,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于较大的(>3cm)、位于肝门区的、边界不清的或较多个瘤灶的肝癌先行TACE,再适时给予PRFA,可以扩大肿瘤坏死范围,增加肿瘤完全坏死率、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