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因而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纠纷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事故的纠纷却是微乎其微。因而真正属于护患沟通已成为预防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热缺血供肝胆管耐受冷保存时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有热缺血损伤的供肝及胆管组织耐受冷保存的安全时限,为临床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内外胆管不可逆性坏死和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的防范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在小型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上,观察供肝血流阻断10 min后移植肝及胆管组织在不同冷保存时间条件下的形态功能改变及其可逆性.结果热缺血10 min,冷保存时间少于16 h组,动物均存活1周以上,且无早期胆管坏死所致的动物死亡;一旦冷保存时间超过16 h,术后早期胆管坏死的发生率显著上升(P<0.05),出现因胆管坏死、胆漏所致的动物死亡;随着冷保存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将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所致的术中、术后早期动物死亡,存活动物均发生胆管坏死.与冷保存16 h以内组比较,16 h以上组术中移植肝胆管组织病理形态学评分和上皮凋亡细胞数显著增高(P<0.05),而Na^+-K^+-ATP酶及Ca^2+-ATP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恢复较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胆管坏死率与术中移植肝胆管细胞病理形态学评分及凋亡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1、0.972,P值均<0.01),与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呈显著负相关(r值均为-0.973,P值均<0.01).结论有热缺血损伤的供肝及胆管组织,在限定的冷保存时间范围内是可以利用的.若热缺血时间在10 min以内,冷保存时间延长至16 h对移植肝胆管组织仍安全,延长至20 h移植肝仍能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并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方法总结2000~2008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62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都发病率为发生率5.45%;术前诊断率为85.5%(53/62);根治性手术率38.7%(24/62);病理诊断为胆管腺癌及粘液癌;随访45例,行根治性手术病例平均存活23个月,行引流术病例存活平均存活8个月,仅行探查术病例存活平均4个月。结论胆管癌的发生与肝胆管结石有关;伴有结石的胆管癌疗效较差,应重视胆管结石的早期根治性治疗,以防止胆管癌的发生;姑息性手术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饲乙醇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并初步评价其预处理的可行性。方法40%乙醇胃饲Wistar大鼠。分组:①大鼠36只,随机分6组:A组8g/kg、B组7g/kg、C组6g/kg、D组5g/kg、E组4g/kg、正常组0g/kg;以中毒症状及肝组织病理为指标,判定大鼠乙醇急性中毒剂量。②大鼠7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单纯乙醇组(E)、单纯缺血组(ISCH)、胃饲乙醇预处理组(EPC);采用尾叶转流下的肝缺血模型,于再灌流3、6、12、24h留取标本。结果急性胃饲乙醇≤5g/kg预处理后,动物中毒症状轻,无死亡;乙醇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脏90min的缺血再灌流损伤。结论适当剂量的乙醇胃饲预处理是一种安全的预处理措施,有望成为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流损伤耐受性的一种较好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兔肝VX2肿瘤移植模型的复制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为该模型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VX2细胞株复制兔肝肿瘤模型,并改进其制作方法,观察其肿瘤的生长过程,并检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在模型制作前、后不同时相的变化,同时观察脏器转移、组织病理学改变、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动物的自然生存时间。结果:接种后3周均可见到肿瘤生长,肿瘤直径为1.5~2.0cm左右,肿瘤接种成功率为100%;彩超检查显示肝脏有结节样增强回声,CT示肿瘤为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见病灶不均匀强化。移植肿瘤外观呈灰白色,扪之质地较硬,无明显的包膜,剖开肿瘤中心可见灶性坏死;光镜下见肿瘤细胞核浆比例大,细胞排列紊乱,呈浸润性生长;动物接种后的自然生存时间为40~53d,死亡原因主要为肿瘤生长及转移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兔肝VX2肿瘤从病理表现、病理过程及转移均与人肝癌相似,该模型具有容易复制、生长周期短、成功率高及模型稳定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肝肿瘤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陈莉  冯晓彬 《消化外科》2005,4(3):208-210
目的探讨胃饲乙醇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并初步评价其预处理的可行性。方法40%乙醇胃饲Wistar大鼠。分组:①大鼠36只,随机分6组:A组8g/kg、B组7g/kg、C组6g/kg、D组5g/kg、E组4g/kg、正常组0g/kg;以中毒症状及肝组织病理为指标,判定大鼠乙醇急性中毒剂量。②大鼠7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单纯乙醇组(E)、单纯缺血组(ISCH)、胃饲乙醇预处理组(EPC);采用尾叶转流下的肝缺血模型,于再灌流3、6、12、24h留取标本。结果急性胃饲乙醇≤5g/kg预处理后,动物中毒症状轻,无死亡;乙醇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脏90min的缺血再灌流损伤。结论适当剂量的乙醇胃饲预处理是一种安全的预处理措施,有望成为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流损伤耐受性的一种较好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肝胆外科医院、《消化外科》编辑部主办,解放军401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协办的“2005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暨中日消化道肿瘤论坛”于2005年9月15-18日在青岛黄海饭店隆重召开。此次大会共收到会议论文200余篇,参会日本专家9名,国内知名专家40余名,会议代表200余人。本次大会就目前中日消化道肿瘤领域的临床和科研所取得的新进展以及现存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现简述如下:1肝细胞癌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Ken Takasaki(高崎健)教授演示了一种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含脂肪乳剂的肠外营养 (TPN)对肝移植受体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 0 0 1年 9月~ 2 0 0 4年 6月期间在我所肝移植中心住院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 ,取符合标准的 3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 ,进行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肝移植术后 6h开始给予单糖或脂肪乳剂和单糖联合功能的TPN(分别为Glu对照组和MCT/LCT组 ) ,TPN期为 7d ,期间严格禁食。于TPN后第 1、4、7、10、30、90及 180天收集标本 ,检测血ALT、AST、GGT、TBil及DBil。结果 TPN支持后MCT/LCT和Glu组ALT、AST、GGT、TBil及DBil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 ,与单糖组相比 ,脂肪乳组降低迅速。结论 含脂肪乳的TPN较单糖TPN更有利于促进移植肝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肝胆疾病大国,但在肝胆疾病大数据领域却发展滞后,目前尚无全国层面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标准,且行业内缺乏肝胆疾病的规范化标注专家共识。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全国肝胆专家制定首个《肝胆疾病标准数据规范》团体标准。笔者团队就标准编制背景、主要内容及建立临床意义等对《肝胆疾病标准数据规范》3项标准(标准号分别为T/CMDA 001-2020、T/CMDA 002-2020、T/CMDA 003-2020)进行解读。旨在通过解读有助于临床医学研究及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机构对数据采集、标注、质量控制规范的理解,有利于该标准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预处理与肝细胞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性细胞保护是机体的一种普遍现象,1986年Murry在对狗进行冠状动脉阻塞后再灌流的基础上观察到心脏对更长时间的缺血及再灌流产生了很强的抵抗力,从而提出了缺血预处理(预适应)这一概念。随后这一预处理措施被广泛应用于肝脏等其他器官,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就预处理与肝细胞保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