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目的:构建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素-3重组腺病毒,使其携带神经营养因子感染神经系统细胞,在局部释放有生物活性的营养因子。方法:U针人全长BDNF与NT3基因分别插入pCDNA3载体,然后将表达序列CMV-BDNF-BGHpA和CMV-NT3-BGHpA切下,插入E1区缺失的腺病毒载体pHΔElsp1A中,与pJM17共转染293细胞,通过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结果和结论:经过二次CsCl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编码人hIL-15的cDNA并大肠杆菌中克隆与表达,方法:采用PHA刺激人外周血白细胞提取mRNA,并利用RT-PCR方法获得hIL-15的cDNA将其定向插入PUC19载体中,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的hIL-15的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以pBV220为表达载体构建并筛选出重组于pBVhIL-15;重组子转化E.coliDH5α菌株,经42℃诱导表达。结果:相对分子质量为14000的hIL  相似文献   

3.
从pUC18/E-选择素重组质粒经PCR扩增得到可溶性E-选择素cDNA基因,将此基础插入到痘苗病毒表达载体pJSA1175的Sma I位点,构建了正向表达质粒pJSA1175.可溶性E-选择素,采用脂质供共转染的方法,将上述质粒转染TK^-143细胞。  相似文献   

4.
人β—干扰素在杆状病毒载体与Sf细胞体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DNA中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及其前后序列作为转移载体,将人β-干扰素(HuIFN-β)基因插入转移载体pUAc-5,构建成pAc-IFN-β载体。该质粒DNA与野生型AcNPV DNA经lipofectin共转染秋粘虫传代细胞(Sf9细胞),利用重组病毒不产生多角体蛋白的特征,进行病毒空斑筛选。用核酸杂交方法鉴定出携带HuIFN-β基因的重组病毒。用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  相似文献   

5.
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EGF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为深入研究hEGF在组织修复中的分子调节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含hEGF cDNA的pUC18-hEGF质粒于大肠杆菌JM109内扩增;提纯及纯化pUC18-hEGF质粒;经DNA序列分析其所含hEGF cDNA;限制性酶切hEGF cDNA片段,连接酶连接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neo内,克隆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编码人CD40分子基因的全长cDNA,在COS-7细胞中获得高表达。方法:提取人B淋巴细胞看Daudi总RNA,以RT-PCR技术克隆了编码人CD40基因全长cDNA,序列测定证实其正确性。将测序正确的CD40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转染试剂脂染胺(Lipofectamine)杂COS-7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D40基  相似文献   

7.
人β-干扰素在杆状病毒载体与Sf细胞体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苜蓿尺蠖核多角休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nuclearpolyhedrosisvirus,AcNPV)DNA中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及其前后序列作为转移载体,将人β-干扰素(HuIFN-β基因插入转移载体pUAc-5,构建成pAc-IFN-β载体。该质粒DNA与野生型AcNPVDNA经lipofectin共转染秋粘虫(Spodopterafrugiperda)传代细胞(Sf9细胞),利用重组病毒不产生多角体蛋白的特征,进行病毒空斑筛选。用核酸杂交方法鉴定出携带HuIFN-β基因的主组病毒。用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可表达rHuIFN-β。在1.0×10 ̄6细胞/ml感染上清中测定rHuIFN-β最高活性为3.0×10 ̄6IU/ml,抗天然HuIFN-β抗体能完全中和rHuIFN-β的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8.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K562细胞系中扩增出bcr/ab1融合区253bpDNA片段,经反复连接与克隆,得到含同方向串联的2、3和4个拷贝的该融合基因片段的克隆载体pUCs。这些片段分别反向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DORneo。DNA序列分析、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菌落原位杂交证实:不同拷贝数的bcr/ab1融合区基因片段已反向插入pDORneo。利用脂质体介导,将重组质粒导入K562细胞系后,观察到转染细胞的增殖明显被抑制  相似文献   

9.
抗结肠癌抗体重链可变区和k轻链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一株抗结肠癌细胞系LS174T的单抗细胞株CL-4中克隆出抗结肠癌抗体重链可变区和k轻链基因,方法:用一步法提取总RNA,逆转录形成cDNA,设计并合成一套扩增小鼠抗体重链可变区和完整k轻链的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基因,分别克隆入pUC19,作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用重链引物扩增获得长的360bp的片段,用轻链引物扩增获约640bp的片段,序列测定获得它们的DNA序列,结论:克隆的重链可  相似文献   

10.
通过PCR和体外重组技术对TGFβ1基因5'和3'非翻译区进行了改造,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缺失突变体,采用双脱氧终止法,利用pUC/M13系统测定了人TGFβ1cDNA的全长序列。这为今后研究不同长度非翻译区对TGFβcDNA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实施其高效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cl-2表达与hTERT、端粒酶活性之间的调控关系,了解HP的致癌机制。方法:在HP培养滤液诱导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AODN抑制bcl-2基因之后人SGC7901细胞h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人SGC7901细胞24h、36h和48h表达hTERT蛋白的阳性细胞数和荧光指数显著低于经HP培养滤液诱导的SGC7901胃癌细胞组(P<0.05)。在HP滤液诱导下,抑制bcl-2基因的SGC7901胃癌细胞24h、36h和48h表达hTERT蛋白的阳性细胞数和荧光指数显著低于与SGC7901胃癌细胞(P<0.05),同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cl-2基因正向调控hTERT蛋白表达,bcl-2表达上调可能是端粒酶活化的主要途径之一。端粒酶的激活不完全依赖于bcl-2途径,还存在其他的调控因素。HP感染不仅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激活端粒酶,这可能是HP感染致癌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人源汉坦病毒H8205株在汉坦病毒属中的分类地位及找出其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NP)强抗原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半套式RT-PCR扩增H8205S基因核衣壳蛋白(NP)编码区,克隆于载体pBV220中并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用PCGENE分析。结果:H8205株S基因NP编码区为1290bp(含两端引物序列),与76-118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3.0%,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6%;NP的亲水性结构图与76-118株的相似,但3个最高峰不同,H8205株的NP在N端有一个高度亲水性结构中心,计算机分析预测此区为一个非常强的抗原决定簇。结论: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证实H8205为HTN型,H8205株NP强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可能与N端的高度亲水性结构中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建立胃炎、胃溃疡的动物模型。方法:蒙古沙土鼠经过禁食、禁水预处理之后,采用国际标准菌株H.pylori ATCC 43504灌胃,在末次灌胃动物后4,8,12,24,48,52周分别对H.pylori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蒙古沙土鼠的胃黏膜进行H.pylori形态学(涂片和细菌培养)、H.pylori快速尿素酶检测、H.pylori特异性PCR检测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对血清中抗H.pylori IgG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H.pylori感染组动物以上各项指标均为阳性,表明已经感染H.pylori;而正常对照组则以上各项均为阴性。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感染组8周即可见到慢性炎症性病变,12周时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可见到淋巴滤泡,24周胃窦部可见到胃溃疡。结论:H.pylori ATCC 43504可以长期定植于蒙古沙土鼠腺胃,能够产生与H.pylori感染人胃黏膜相似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小鼠AMCase基因突变体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克隆小鼠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AMCase),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从BALB/c小鼠胃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运用PCR技术体外扩增获得AMCase基因,构建pMD18T/AMCase重组载体,测序后应用DNAMAN4.0软件与标准序列进行比较,并通过SignalP 3.0和TMHMM Serverv.2.0等服务器对等电点、氨基酸组成、信号肽和跨膜结构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所克隆基因共编码47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1.93kD。等电点为4.73。与AMCase同源性达99.57%,同属18家族的几丁质酶成员,由信号肽(氨基酸1~21)、催化区(氨基酸22~391)、铰链区(氨基酸392~425)和结合区(氨基酸426~473)组成。编码的蛋白质在催化区和铰链区分别发生了突变。292位氨基酸由Ala(丙氨酸)突变为Pro(脯氨酸),404位氨基酸由Thr(苏氨酸)突变为Ser(丝氨酸)。结论 所克隆的基因为AMCase的一个突变体。其相关生物学信息的明确,为今后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人牙髓标本中幽门螺杆茵(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Hp)的存在情况,探讨Hp与牙髓病变的相关性以及Hp的传播途径及传播方式。方法:实验分为五组,共计79例标本,前四组取根髓,第五组取龈下牙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不同病情下人牙髓及龈下牙石标本中的Hp。结果:经x^2检验各牙髓组问Hp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而牙髓组与龈下牙石组间Hp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牙髓是Hp的一个孽生地;推测牙髓中Hp的驻留可能是Hp不易清除及相关疾病易于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cl-2表达与端粒酶活性二者之间的调控关系,了解Hp的致癌机制。方法:在Hp培养滤液诱导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抑制hTERT基因之后SGC7901胃癌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SGC7901胃癌细胞24 h、36 h和48 h表达bcl-2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和荧光指数显著低于经Hp培养滤液诱导的SGC7901胃癌细胞组(P<0.05)。在Hp滤液诱导下,抑制hTERT基因的SGC791胃癌细胞24 h、36 h和48 h表达bcl-2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和荧光指数与SGC7901胃癌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可以促进bcl-2蛋白表达,这可能是Hp感染致胃癌的重要机制之一。端粒酶活化不参与调控bcl-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cl-2表达与端粒酶活性二者之间的调控关系,了解Hp的致癌机制。方法:在Hp培养滤液诱导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抑制hTERT基因之后SGC7901胃癌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SGC7901胃癌细胞24h、36h和48h表达bcl-2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和荧光指数显著低于经Hp培养滤液诱导的SGC7901胃癌细胞组(P〈0.05)。在Hp滤液诱导下,抑制hTERT基因的SGC791胃癌细胞24h、36h和48h表达bcl-2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和荧光指数与SGC7901胃癌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可以促进bcl-2蛋白表达,这可能是Hp感染致胃癌的重要机制之一。端粒酶活化不参与调控bcl-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尖吻蝮蛇去整合素基因,并分析重组蛋白生物学活性。方法:提取尖吻蝮蛇毒腺组织总RNA.经RT—PCR获得去整合素基因片段。将该去整合素基因片段重组入pMAL-p2x栽体中诱导表达,以直链淀粉树脂柱亲和纯化,并检测融合蛋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谊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去整合素保守的RGD三肽序列及12个Cys残基,与GenBank中其他蛇毒去整合素氨基酸序列最高同源性为86%,重组融合蛋白具有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结论:发现了一个新的去整合素基因,谊基因编码蛋白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汉坦病毒H82 0 5株M基因全序列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探讨。方法 :从感染H82 0 5株病毒的鼠脑中提取RNA ,经RT PCR扩增M基因全序列 ,克隆到 pGEM TEasy载体中测序 ,与汉坦病毒属的各型标准株进行同源比较 ,构建系统进化树 ,并与汉滩型中已知的 7株病毒进一步比较 ,确定H82 0 5株的分类地位。结果 :H82 0 5株M基因由 36 15个核苷酸组成 ,编码1135个氨基酸 ;同源性分析显示该株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汉滩型 (HTN) ,但与同型中其他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H82 0 5株是不同于已知汉滩型毒株的一个新亚型 ,表明我国的汉滩型病毒存在不同亚型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致胃黏膜癌变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学因素 ,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原。H .pylori导致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日益增多的资料显示 ,H .pylori导致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涉及到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端粒酶活性的改变 ,基因不稳定性和甲基化状态的异常改变等。本文介绍了H .pylori相关胃癌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