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7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临床验证冰石愈伤软膏治疗小面积Ⅱ度烧伤的疗效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04/2002—1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外科连续住院总面积≤10%Ⅱ度烧伤患者9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74例.对照组25例。试验组用冰石愈伤软膏,按每100cm。涂抹5g药量计算,清创后,将药膏均匀涂抹在单层纱布上,贴在创面上,酌情包扎或半暴露;每3日换药1次;共用药2周(浅Ⅱ度)或4周(深Ⅱ度)。对照组用京万红软膏,用药方法同冰石愈伤软膏。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固定时间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用药前后创面细菌定量分析比较两种药物的抑菌效果;试验组用药前后血铅分析检测试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99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情况比较:试验组用药后1周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2周时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9%,92.0%,R^-试=0.5250,R^-对=0.3816,u=2.1468,P〈0.05)。②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固定时间愈合率比较: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13.85&;#177;4.32),(17.04&;#177;5.98)d。t=2.858。P〈0.05];实验组7d和15d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1.26&;#177;25.93)%比(28.60&;#177;30.91)%,t=3.590,P〈0.01;(94.39&;#177;11.26)%比(75.48&;#177;24.19)%.t=5.282,P〈0.01]。③试验药物与对照药物的抑菌效果:两组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无显著性差异。④安全性分析:试验组用药前后血铅和24h尿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例创面用冰石愈伤膏后出现一过性疼痛。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冰石愈伤软膏应用于小面积Ⅱ度烧伤,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未发现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说明该制剂治疗小面积Ⅱ度烧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挛缩的康复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生性瘢痕的出现和瘢痕挛缩是对烧伤后患者影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处理直接影响烧伤后期的功能恢复水平。笔者通过文献回顾,着重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挛缩的预防、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给予L-703,606后严重烫伤大鼠P物质免疫活性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1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外科实验室完成。选择SD大鼠76只,按随机数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烫伤对照组(24只),L-703,606组(24只),β-七叶皂甙钠组(24只),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动态检测经尾静脉给予神经激肽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250nmol/kg)后深II度烫伤大鼠(20%TBSA)烫伤后早期72h创周及空肠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7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703,606组、β-七叶皂甙钠组大鼠创周及空肠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同烫伤对照组具有类似规律。烫伤后早期(1h)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明显升高,(P<0.01),但均低于烫伤对照组(P<0.01);而后逐渐下降。与烫伤对照组相比,L-703,606组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的病理性改变明显较轻,且轻于β-七叶皂甙钠组。结论:神经激肽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能抑制严重烫伤大鼠早期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为减轻严重烧伤后早期包括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等炎症反应及局部和全身水肿形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鼠深Ⅱ度烧伤后不同时间、不同厚度皮片移植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因子-抑癌基因p53基因表达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8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外科实验室及基础部生物化学实验室完成。每只大鼠背部两处1%深Ⅱ度烫伤,行自体刃厚、全厚皮片移植,移植时间分别为:伤后即刻、伤后1周、伤后2周,在皮片移植术后的1,2,3,4周时间点取材,每个时间点5个标本。提取标本组织总mRNA,行p53基因及内参照PCR扩增,电泳后比较各时间点总光密度值。结果:在伤后即刻、伤后1周及伤后2周皮肤移植p53基因表达量为0.82±0.12,0.72±0.09,0.65±0.07,刃厚、全厚皮片移植后p53基因表达量为0.63±0.06,0.85±0.11,在不同移植时间组及刃厚与全厚皮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53基因在大鼠的创伤愈合中表现出了与尽早皮片移植及移植物厚度上的正相关性。结论:p53参与了大鼠烧伤后皮肤移植后的创伤愈合,尽快及尽可能厚的皮肤移植有助于p53表达的增高,可能与减少瘢痕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多种治疗技术的疗效及适应证;分析和归纳如何合理应用诸多治疗技术于不同类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4-12相关瘢痕治疗的文章,检索词“hypertrophicscars,keloids,Pressuretherapy,Corticosteroidinjection,Siliconegelsheeting,Radiotherapy,Lasertherapy,Cryo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步审查,纳入标准:①临床随机对照研究。②临床观察报告。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Meta分析类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9篇有关增生性斑痕或瘢痕疙瘩非手术治疗的文献,21篇符合纳入标准。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副作用、作用机制进行归纳。资料综合:瘢痕分类包括成熟瘢痕、非成熟瘢痕或前瘢痕、线性增生性瘢痕、广泛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治疗方法有压力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硅胶膜和水凝胶敷料治疗、激光治疗、射线治疗、冷冻治疗、黏性纸带治疗。目前所有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措施都基本相同,而这些措施在创伤愈合后早期应用以预防增生性瘢痕比增生性瘢痕形成后进行治疗反应性要好,杰出的创伤外科修复技术对预防增生性瘢痕非常关键。结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不同类型的瘢痕和瘢痕的不同病程需要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国内尚无批准上市的植入性异种真皮基质.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真皮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多中心、随机、空白自身对照.选择2006-03/2007-07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解放军第叫军医大学两京医院烧伤科、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烧伤整形科3个研究中心72例患者.对象:72例真皮层缺损患者,男61例,女11例,其中火焰烧伤35例、电击伤11例、化学烧伤4例、烫伤9例、整形美容1例、其他12例.平均年龄(35.6±10.7)岁,修复的缺损面积甲均(59.2 33.8)c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创面分为试验区或对照区,各72个创面.脱细胞真皮基质由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方法:试验区进行脱细胞真皮基质及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对照区单纯自体薄皮片移植.主要观察指标:试验区、对照区复合移植成活率及移植后3、6个月瘢痕增生情况.结果:移植后4周,试验区植皮成活率为(98.4±11.8)%;对照区植皮成活率为(99.2 5.9)%.两者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992).随访病例移植后3,6个月温哥华瘢痕评分中,试验区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P<0.01).移植后6个月试验区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3个月时(P<0.05),移植后6个月对照区色泽、色素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3个月时(P<0.05).试验过程中未见与材料有关的实验事检查异常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该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町作为安全的真皮替代物,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后有利于真皮组织缺损的修复,减轻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重建端粒酶活性延长人表皮干细胞寿命,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提供理想种子细胞。方法:用差速黏附法分离获得人表皮干细胞(human epithemal stem cells,hESCs),以TRAPeze ELISA法分别检测新鲜的不同传代次数的hESCs端粒酶活性(RTA),同时把含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质粒导入hESCs,比较转染细胞与非转染细胞体外培养时端粒酶活性及生存情况。结果:非转染细胞随传代次数的增多RTA逐渐减弱,到12-16PD时出现细胞衰老、死亡、增殖停止;转染细胞到26PD时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细胞继续生长,RTA仍未减弱。结论:人表皮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仍具有端粒酶活性,但不足以抑制该细胞的衰老。重建端粒酶活性可延长人表皮干细胞寿命并维持自我更新,为建立组织工程标准细胞系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旋髂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的临床适应证及供瓣区的修复方法.方法 根据创面大小设计旋髂浅动脉皮瓣,并分别游离移植修复17例面颈部、足踝部及小腿等处创伤及畸形,对供瓣区无法直接拉拢缝合者,设计同侧脐旁岛状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结果 17例旋髂浅动脉游离皮瓣,最大面积19 cm×14 cm,最小5 cm×3 cm,16例术后成活良好,1例皮瓣部分坏死,术后2周移植皮片修复.10例供瓣区直接缝合,7例行脐旁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3个月至2年随访,腹部外形良好.结论 旋髂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对于面颈部及手足等处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而同侧脐旁岛状皮瓣亦可使供瓣区得到良好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