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用氯化锂-匹鲁卡品制备Wistar大鼠急性癫痫模型,探讨匹鲁卡品合适的剂量及用法。方法54只wistar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锂3 mmol/kg,在三天内分六个时间段给予不同剂量的匹鲁卡品腹腔注射。结果30只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发作,5只死亡,以氯化锂预处理16小时-24小时后注射30 mg/kg匹鲁卡品量组的SE发作率高,死亡率低。结论用氯化锂-匹鲁卡品制备Wistar大鼠SE模型,氯化锂预处理16小时-24小时后注射30 mg/kg匹鲁卡品量较好。  相似文献   

2.
氯化锂-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致大鼠癫痫模型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市氯化锂一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17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非药物干预组和药物干预组.氯化锂3mEq/kg腹腔注射(IP),19h后给予低剂量匹罗卡品10mg/kg,每隔30min 1次,重复2-4次.观察大鼠行为、脑电、模型成功率、死亡率、自发性癫痫发作及其潜伏期和发作的严重程度.结果:氯化锂-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模型在匹罗卡品1~4剂后发生癫痫持续状态,痫性发作距离注射时间平均为16min,成功率73%,匹罗卡品用量平均25.9mg/kg,持续90min被终止者死亡率低于10%.自发性癫痫发作平均每天2.4~5.7次,潜伏期平均40天.发作程度均达到Ⅲ级以上的痫性发作,绝大多数为Ⅳ/Ⅴ级,脑电类似人类颞叶癫痫.对照组大鼠均为0级发作.结论:氯化锂-重复低剂量匹罗卡品诱导的大鼠癫痫模型具有制作方便、致痫成功率高和动物死亡率低特点,同人类癫痫持续状态和颞叶癫痫有相似的行为和脑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在保证氯化锂一匹鲁卡品癫痫动物模型的致癫大鼠比率高的同时增加存活鼠数量的一种方法。方法:将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组,各组给予不同的剂量及不同的止痉措施,比较各组间的致癫比率、癫痫持续状况、发作终止时间、死亡发生时间及致癫鼠的病死率。结果:在同等止痉措施下100mg/kg组和50mg/kg组对致癫大鼠的病死率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匹鲁卡品剂量一致情况下,水合氯醛组在发作终止时间、发作鼠死亡时间及病死率和地西泮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复多次低剂量腹腔注射匹鲁卡品组的致癫率和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同等干预措施下,100mg/kg和50mg/kg的匹鲁卡品对大鼠的病死率似乎没有影响;水合氯醛可以及时、有效的终止癫痫发作,提高了致癫鼠的生存率;推荐使用单次大剂量匹鲁卡品注射以增加致癫鼠的比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E3泛素连接酶FBXL20及其下游蛋白-神经元突触膜胞外分泌调节蛋白1 (regulating synaptic membrane exocytosis 1,RIM1)在颞叶癫痫患者皮质及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皮质、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FBXL20在癫痫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以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切除病灶标本(n=25)为癫痫组,以脑外伤减压手术所切皮质标本(n=10)为对照组.另取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锂(127 mg/kg),20 h后腹腔注射匹鲁卡品(50 mg/kg),每30分钟重复给予1次匹鲁卡品(10 mg/kg),直到大鼠癫痫发作.2周后出现癫痫自发性发作的大鼠纳入癫痫组;2个月后仍未出现癫痫自发性发作的大鼠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对FBXL20的表达进行定位;免疫组化检测FBXL20的表达水平;Westem blot检测FBXL20、RIM1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FBXL20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癫痫患者皮质、癫痫大鼠模型皮质与海马中FBXL2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同时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IM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FBXL20在癫痫患者及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IM1表达明显升高,提示FBXL20可能通过调控RIM1参与了癫痫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化锂-匹罗卡品(lithium-pilocarpine,LI-PILO)点燃幼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成年后发展为自发反复性癫痫发作(spontaneous recurrent epileptic seizure,SRS)的大鼠脑内转录因子Olig2的表达。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诱导幼鼠SE模型,应用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大鼠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痫样活动波和Nissl染色方法观察神经元鉴定,证实SRS模型大鼠诱导成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转录因子Olig2变化。结果 SRS模型组脑电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可见频发尖波、棘-慢、尖-慢综合波;海马CA1、CA3和齿状回区Nissl染色显示神经元数目减少,部分细胞变性和坏死。SRS模型组在胼胝体与扣带回区域内Olig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幼鼠,成年后仍伴有慢性自发反复性癫痫发作的脑内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Olig2的表达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锂-匹鲁卡品(LPC)致痫大鼠杏仁核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并观察Mg2 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5只,并随机分为LPC组、Mg2 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用LPC诱发癫痫持续状态(SE)3h,在痫性发作终止后第72h将动物处死。将大鼠脑组织制成切片,分别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杏仁核神经元形态学改变。而Mg2 组大鼠在注射匹鲁卡品前腹腔内注射硫酸镁100mg/kg,其余处理同LPC组。结果:两组大鼠在第72h时杏仁核区均出现了嗜酸性神经元,但Mg2 组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低于LPC组。结论:LPC诱导的SE激活了促进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机制,导致杏仁核神经元坏死,而Mg2 对杏仁核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保证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动物模型的致癫大鼠比率高的同时增加存活鼠数量的一种方法。方法:将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组,各组给予不同的剂量及不同的止痉措施,比较各组间的致癫比率、癫痫持续状况、发作终止时间、死亡发生时间及致癫鼠的病死率。结果:在同等止痉措施下100m g/kg组和50m g/kg组对致癫大鼠的病死率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匹鲁卡品剂量一致情况下,水合氯醛组在发作终止时间、发作鼠死亡时间及病死率和地西泮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复多次低剂量腹腔注射匹鲁卡品组的致癫率和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同等干预措施下,100m g/kg和50m g/kg的匹鲁卡品对大鼠的病死率似乎没有影响;水合氯醛可以及时、有效的终止癫痫发作,提高了致癫鼠的生存率;推荐使用单次大剂量匹鲁卡品注射以增加致癫鼠的比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皮层NMDA受体亚型(2A,2B)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LK组)、SE组、丙泊酚50mg/kg组(PPF组)、安定10mg/kg组(DZP组)、东莨菪碱10mg/kg组(SCOP组)及MK-801(2mg/kg)组。匹鲁卡品30mg/kg诱发SE模型,待SE出现后30min,各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等药物,BLK组和SE组腹腔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24h后每组取4只断头取脑,快速剥离皮层提取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丙泊酚对SE大鼠发作24h后皮层NR2A、NR2B亚型表达的影响。结果SE发作后24h,SE组大鼠皮层NR2A、NR2B亚型表达与BLK组相比显著增加fP〈0.05);PPF组NR2B表达显著降低(与SE组相比,P〈0.05);NR2A亚型表达无明显变化。MK-801(2mg/kg)可显著降低皮层NR2A、2B亚型的表达(与SE组相比,P〈0.05),但安定(10mg/kg)和东莨菪碱(10mg/kg)对NR2A和NR2B亚型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丙泊酚可显著降低大鼠SE发作后皮层NR2B亚型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效控制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持续状态,提高癫痫大鼠存活率的最佳条件。[方法]选用SD大鼠30只,腹腔注射氯化锂和匹罗卡品后,诱发大鼠癫痫持续状态1 h后,随机分为A组:只给东莨菪碱;B组:东莨菪碱+安定;C组:东莨菪碱+水合氯醛。比较3组大鼠间癫痫发作的持续状态、癫痫大鼠的死亡率、死亡发生的时间。[结果]A组大鼠癫痫发作的持续状态为16~20 h,死亡率为87.5%;B组大鼠在用药后15 min内可控制癫痫发作的持续状态,死亡率为62.5%;C组大鼠在用药后3~10 min可完全控制大鼠的癫痫发作持续状态,大鼠全部存活。[结论]水合氯醛可有效控制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大鼠的癫痫持续状态,提高癫痫大鼠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黄芩苷对锂-皮罗卡品诱发的大鼠癫痫模型的神经元丢失和智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我们采用采用锂-匹罗卡品诱导的大鼠癫痫模型,分别在注射氯化锂及匹罗卡品前1h给予黄芩苷100mg/kg或者生理盐水腹腔注射。SE形成后,动物腹腔注射黄芩苷或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14d或直至动物处死。并在SE后31~36d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黄芩苷对大鼠癫痫发作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并用neuN染色评估神经元丢失。结果:黄芩苷对锂-匹罗卡品导致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黄芩苷处理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结论:黄芩苷对锂-皮罗卡品诱发的癫痫模型有神经保护作用,它有可能作为一种预防和治疗癫痫以及癫痫引起的脑损害的辅助用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孕周与母儿血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7例中、晚期妊娠要求引产患者,10例早产及78例孕足月自然分娩患者进行了母血及胎儿脐静脉、脐动脉血中TSH、T3、T4的测定。结果:TSH值在母血及胎儿血中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T3值在胎儿血中与母血中比较,显示低T3血症,T4值接近正常母体水平。结论:测定母血中的甲状腺激素,可动态观察不同孕周甲状腺激素变化,可及时发现胎儿低甲血症。  相似文献   

12.
以8-氯茶碱作为内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咖啡及其3种去甲基代谢产物--副黄嘌呤、可可碱和茶碱的方法。这4种物质可以在一个固定相柱子上被同时分离;流动相为甲;0.1mol/L磷酸二氢钠(30:70)(V/V);流速:0.8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74nm。实验表明这4种物质的最小检出量均在75ng/ml,并具有较好的线性、重复性及较高回收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氧化苦参碱对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胃癌亲本细胞系SGC-7901和MDR细胞系SGC-7901/VCR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上述5种生物碱的细胞毒活性及对MDR的逆转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R逆转效果最好的贝母素乙对肿瘤细胞内阿霉素(ADR)蓄积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糖蛋白(P-gp)的表达;Hoechst荧光染色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贝母素乙诱导SGC-7901/VCR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氧化苦参碱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SGC-7901和SGC-7901/VCR细胞的增殖,在非毒剂量下贝母素乙能够显著提高SGC-7901/VC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及细胞内ADR的浓度,降低P-gp表达。贝母素乙联合5-氟尿嘧啶(5-FU)给药可诱导SGC-7901/VCR细胞凋亡,凋亡细胞cleaved caspase-3呈高表达。结论 贝母素乙具有作为胃癌MDR逆转剂的潜力,其逆转耐药的机制可能与下调P-gp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的优化设计及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复合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聚乳酸、壳聚糖可降解生物材料为载体,明胶为分散剂,span-80和tween-80混合液为微乳液,根据微粒的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分布、包封率、载药量选择最佳工艺条件,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结果与结论:原子力显微镜下可见纳米粒表面圆滑,分布均匀。正交设计效应曲线图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搅拌速度、溶剂挥发温度、聚乳酸与褪黑素投药比、壳聚糖浓度是影响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在30℃,1000r/min搅拌速度,搅拌时间45min,m(褪黑素):m(聚乳酸)为1:5,V(Tween-80):V(Span-80)为5:1,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条件下,可制备成平均粒径为45.84nm,包封率为38.33%,载药量为8.35%的褪黑素载药纳米粒。  相似文献   

15.
HepG2 细胞谷胱甘肽含量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力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具有较高GSH含量和GST活力的肝细胞系。方法:将HepG2细胞在0.1,0.3,0.5mg/L浓度的CDDP间歇作用下传代12个月后得到三种稳定的CDDP耐药细胞系HepG2/CDDP0.1,HepG2/CDDP0.3,HepG2/CDDP0.5细胞的GSH含量和GST活力,结果用显著性t检验方法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诱导刺激后的子代HepG2/CDDP0.1,HepG2/CDDP0  相似文献   

16.
对“癘”“”“痱”“”“脪”“瘘”等6个疾病词及其相关词汇进行考证。主要利用佛经音义相关材料,结合历代辞书、文献材料,与《汉语大字典》相关条目进行比对,补充了某些疾病词的书证,增补或订补了某些词的义项,纠正了某些词的注音及释义,明确了某些词之间的字际关系,并据此对《汉语大字典》中这些疾病词及其相关条目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漏进行了补正。  相似文献   

17.
作者应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68例依赖输血的透析患者(醋酸盐血透32例,碳酸氢盐血透24例,血液滤过12例)。治疗前 Hb 52.7±8.0g/L,Ht19.4±2.2%,血清铁蛋白>100μg/L。rHuEPO 治疗剂量150~300 u·kg~(-1)/周,静脉推注。当 Hb>100~120g/L,Ht>30%~35%时将 rHuEPO 减至维持量。疗程6.2±4.3个月。所有患者经 rHuEPO 治疗后不再输血,Hb 和 Ht 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39例 Hb 净增大于60g/L,Ht 增加大于10%,分别占治疗病例的57.4%。结果表明,rHuEPO 剂量为150~300 u·kg~(-1)/周是安全有效的,副作用远较国外报道为低。  相似文献   

18.
磁分离酶联免疫测定男性生殖激素方法性能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磁分离酶联免疫测定(MAIA)法测定男性生殖激素的方法学性能作临床和实验室评价。方法:将本法与放射免疫测定(RIA)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MAIA法测定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和催乳素(PRL)的线性分别为0-150IU/L、0-200IU/L、0.5-55ng/L、0-250ng/L;最小检测量分别为0.3mIU/ml、0.25mIU/ml、4μIU/ml、4μIU/ml;批内CV<4%,批间CV<8%,平均回收率偏差<5%,互感率<3%;与RIA法比较,两法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6、0.8550、0.8512、0.9831。临床质控观察60d,质控稳定;成年健康男性(n=95)血清FSH、LH、T、PRL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25-10.18IU/L、0.33-8.95IU/L、0.54-11.11ng/L和8.77-33.43ng/L。结论:用MAIA法测定男性生殖激素,方法灵敏,结果可靠,先例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通过检测雄性大白鼠体内 FSH、LH 及 T 和雌性大白鼠体内 FSH、LH 及 E_2的水平变化,研究了磁场对大白鼠生殖功能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静磁场为2000GS 的旋磁作用下,这些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的含量均无明显改变。作者认为这一结果提示,磁场对大白鼠的生殖功能无不良影响,因而对磁疗技术在临床推广使用上的安全性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PCR技术同时做淋病、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三种病原体体外基因扩增,对确诊淋菌性尿道炎及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双重感染,可在5h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