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并发”与“合并”、“并发症”与“合并症”是医学常用词语,容易错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并发”一词的解释是:“由正在患的某种病引起(另一种疾病)”;对“合并”一词有两种解释,释②是:“指正在患某种病的同时又发生(另一种疾病):麻疹合并肺炎”。  相似文献   

2.
"咳嗽"一词,《汉语大词典》解作"喉部或气管的黏膜受刺激时迅速吸气,随即强烈地呼气,声带振动发声,这种现象叫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动作,也是某些疾病的症状。"这是西医学对该病的认识。作为咳嗽解的"咳""嗽"本字分别作"欬""瘶",我们试图从本字本义、借字借义及古医籍记载等相关内容上探求古人对"欬""瘶"及其相关病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白光)字是现代中医临床诊断较常用的一个字。但此字古代字书无记载。1985年以后,一些中医专门字典开始收载此字。1992年《汉语大字典》于“补遗”中也收载了“(白光)”字。目前收载“(白光)”字的几种字典对其音读、释义尚存在不同看法。笔者通过对中医文献的分析比较,认为“(白光)”字最早见于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通过的“(白光)”字的字形分析,认为“(白光)”不是“(晄)”的讹字;两  相似文献   

4.
武威汉代医简中两次出现“大如婴桃”之语,分别见于简4和牍79。其中的“婴桃”当然是指樱桃无疑,但是樱桃为什么会写作“婴桃”呢?《武威汉代医简》、《中国简牍集成》都认为“婴”与“樱”为通假字,《武威汉代医简注解》中两处注解也与此相同。或许基于这种认识,《汉语大词典》、《辞海》、《词源》等大中型工具书均不收“婴桃”一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外感疾病中常见的“两感”问题,以《内经》、《伤寒论》为据,结合作者经验,从名称、治则及其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大”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在现代英语中,“big”也同样是个广为应用的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看见汉语的“大”就翻译成英语的“big”,也常常将英语的“big”翻译成汉语的“大”。诚然,“大”与“big”有时可以互译,但不能互译的情况却也是俯拾即是,决不能掉以轻心。请看下例:  相似文献   

7.
<正> 用“辨舌”来诊断疾病,中医很早就应用了。在《内经》《伤寒论》中,都有用舌的变化来诊断疾病的记载。华陀的《察色决》里,已认识到某些“舌”的特殊现象,是病人死亡的预兆。到了元代,辨舌开始有专门的著作,如杜清碧的《金镜录》,其中记载了三十六种不同的病态舌象。奠定  相似文献   

8.
根据最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黏”与“粘”以及“惟”与“唯”字的使用规范如下:  相似文献   

9.
根据最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黏”与“粘”以及“惟”与“唯”字的使用规范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有些词语原先在大陆和港台都通用,但是词语意义和感情色彩却迥然相异,甚至截然不同。例如“死党”这个词,《汉语大词典》解释为——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中的情志类术语具有内在关联性,在当今《黄帝内经》英译研究逐渐成为中医英译研究热点之一的背景下,从范畴化视角通过译本对比对《黄帝内经》情志类术语进行梳理分类,按照“上义范畴词—基本范畴词—下位范畴词”归纳与情志词“怒”相关情感术语,将有助于探索同类情志类术语的系统化翻译方法,提高术语的翻译效率,推动中医药典籍英译的标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6,12(1):74-74
根据最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黏”与“粘”字的使用规范如下:  相似文献   

13.
论“瞑眩”     
药物“瞑眩”之说源自《尚书》。其后在我国历代医学文献中虽有些病案记载,但很少明确提出“瞑眩”一词,其实质性内容更未涉及。近年来在国内外有关医学杂志上经常青所论及,但对其定义、病机以及与药物毒、副作用的区别等方面的认识尚不一致,故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讨论。瞑眩的概念及其演变《说文》曰:“瞑,翕目也”,即合目之渭;“眩,目无常主也”,即头昏眼花之谓。因此瞑眩的本来含义应当是指疾病中所出现的头昏目眩、眼睛不能睁开的一个临床症状而言。自从《尚书·说命篇》提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阴阳”一词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阴阳”一词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对“涉及人的生物医学领域”中临床试验研究对象的称呼一般使用“受试者”一词,国际上对涉及人的生物医学领域中临床试验研究对象的称呼,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对这一概念的不断认识,经历了具有理性、人文特征的嬗变。在法语世界中,现如今一般表述为“les personnes qui se prêtent à la recherche”(“同意或承诺<进入>研究的人”), “voluntaire”(志愿者),在英语世界中,除了 “subject”一词,还有“participant”(参与者), “volunteer”(志愿者)。通过以英语、法语、汉语为“历时性”研究线索,用“同时性”方式考察《纽伦堡法典》时代,《赫尔辛基宣言》时代以及当下这三条时间线索中所涉及的同一概念和意义,以及它们各自在英语、法语、汉语中的“存在状态”。对 “subject/sujet”“les personnes qui se prêtent à la recherche”“participant”和 “volunteer/voluntaire”进行概念、表述、语义辨析,根据生命伦理、医学伦理学之尊重自主原则出发,呼吁中国官方和学界对涉及人的生物医学领域中临床试验研究对象的称呼重新进行研究,从概念、表达、语义、意识、认知、行为等层面去真正理解这一概念、群体的意义,进而提出替代表达方式,为法律文件中的表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用“辨舌”来诊断疾病,中医很早就应用了。在《内经》《伤寒论》中,都有用舌的变化来诊断疾病的记载。华陀的《察色决》里,已认识到某些“舌”的特殊现象,是病人死亡的预兆。到了元代,辨舌开始有专门的著作,如杜清碧的《金镜录》,其中记载了三十六种不同的病态舌象。奠定了“辨舌”这种诊断方法的基础。此后由于经验积累,从这个基础上不断地有了发展。西蜀王文选著的《舌鉴》中,详细地描述了一百三十九种不同的病态舌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感冒”一词始见于南宋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此书卷3“伤风”后附诸方中引《和剂局方》参苏饮和《简易方》冲和散,提及“感冒风邪”和“感冒风湿之气”。杨氏之文系引自他书,故不可据以认为“感冒”一词始自杨氏。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必”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80余条原文中,用了90多个“必”字,由于近代汉语词典、历代学者及多版教材多解释为“一定”、“必定”之义,这给学习《伤寒论》条文、对病症的理解及教学形成诸多误区,带来了许多争议,故有必要对《伤寒论》中“必”作一解析,以求纠正上述弊端。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修订本)选了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其中有一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这句话中的“阿姨”一词,教材没有注释,容易引起误解。“阿姨”这个词,古今汉语都有,在生活中也很常用,似乎没有注释的必要。但现在通用的“阿姨”指比自己年长,且和母亲同辈的女性,是对女性的尊称,近些年也有些城市里用“阿姨”来称呼保姆的。很显然,这样的解释并不符合《琵琶行》的语境,因为文中“琵琶女”在自述身世的不幸,“阿姨”当指生命中重要的人,那么,阿姨究竟指谁呢?我查阅了一些资料,要么不翻译,要么作这样一些解释:(1)指妓院中的老鸨。(张明非主编《唐诗宋词专题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教坊中管歌女的女管事人。(韩兆琦《唐诗选注集评》,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武汉大学中文系主编《唐诗选注》)(3)指她的姐妹。(《唐诗三百首注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此外,甚至有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认为“阿姨”是“琵琶女”经营妓院的亲娘。总之,大家的意见莫衷一是,实在有辨析的必要。对于第一种解释,如果认为“阿姨”是老鸨,那么“琵琶女”当为妓女,否则“阿姨”与“琵琶女”无关,自然没有在此提及的必要。那么,“...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知音”一词的词义由最初的“通晓音律”引申至“对作品、人品的赏析理解”,同时,基于典故的文化特性,逐渐负载了具有审美雅趣的文人生活方式、渴求明主伯乐知遇赏鉴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政治抱负和士人精神、“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诗意追求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围绕知音典故,汉语演绎构建出一系列相关的“知音”文化语词,形成了一个具有文化关联的表意载体和认知框架,凸显和强化了人们对“知音”文化的价值认同,从而使“知音”系列语词成为汉民族特有的文化语词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