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对护生涉外护理能力的需求,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涉外护理选修课程的需求,初步制定涉外护理选修课程教学方案,为涉外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天津市的3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护生涉外能力需求的调查,并对某学院49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涉外护理选修课需求的调查。结果医疗机构认为护生的涉外护理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满足国内外医疗市场需求的综合能力之一;在校护生对涉外知识的认可度和需求度较高,85%的护生有学习涉外护理等相关课程的意向;我院初步拟定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医学英语术语、多元文化与护理、西方临床护理英语实践3门课程。结论在护理本科学生中开设涉外护理选修课程是用人单位和学生的需求,可使更多学生得到系统化学习涉外护理的机会,有利于培养本科护生涉外护理实践能力,提高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校统招护生和独立学院护生科研能力现状、对《护理研究》课程设置的需求,为开设《护理研究》课程提供依据,培养护理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我校850名在校本科护生进行调查,了解本科护生开展护理科研的现状、对《护理研究》课程必要性的认识、学习《护理研究》的目的、目标及对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师的需求等。采用百分率分析数据。结果:我校统招护生和独立学院护生做科研的愿望和对科研的态度及对《护理研究》课程设置需求、教师的需求基本一致(P>0.05)。与统招护生相比,独立学院护生进行科研活动、学习《护理研究》的信心及对原版专业教材的需求较低(P<0.01)。本校护生参与科研实践和发表论文的数量有待于提高,对护理科研活动的兴趣有待加强。结论:通过分析本校不同层次护生对《护理研究》课程设置的需求,为《护理研究》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提供了依据,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开发并实施基于岗位能力的《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方法]于实习前对2010级护理专业(三年制)468名护生开设60学时的《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课程开设前后采用统一的方式对护生进行护理综合技能考核;实习后采用问卷调查护生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并随机抽取160名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课程结束后,护生的护理综合技能较课程开设前明显提高(P0.01);护生对实训课程持肯定态度,除创新能力以外,其余各项指标的认同度均在90%以上;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中,除应变能力外,其余各条目认可度均在90%以上。[结论]实习前开设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缩短了护生从学校到临床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运用发展性教学方式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运用发展性教学方式培养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法以我校2004届选修《护理教育学》课程的57名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在该课程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方法;2003届选修《护理教育学》课程55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程结束时采用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评价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果2004届与2003届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4届护生较2003届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在其3个维度上除自我管理能力没有差别外,2004届护生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均优于2003届护生(P<0.01)。结论运用发展性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我校参加河北省技能统考的120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集训课程多元化认知的程度,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技能集训效果。方法:发放自行设计《本科护生对临床护理集训课程的认知》调查表,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采用排序、百分比等方法统计分析。结果:护生认为技能集训非常必要且对集训非常期待等,通过集训绝大多数护生在获取信息的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对集训过程也提出待改进的问题。结论:护生对技能集训课程多元化认知度较高,集训过程对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效果明显。在今后集训中应加大实验教学的投入,加强集训师资力量,设置综合性临床护理仿真训练课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基于需求导向理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大学2013级本科护生197名,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观察组班级共98名,对照组班级共99名。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需求导向理论的教学模式。评价2组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和自主学习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条目均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本科护生学习目的、自主约束力、学习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能力中学习目的、自主约束力、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基于需求导向理论《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能够提高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护理教育者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7.
李红  刘望  郭蕾蕾  张林 《山西护理杂志》2012,(12):3239-3240
[目的]提高本科护生论文写作素养。[方法]以《护理研究》课程为依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中心,以新型的考核评价为导向,并以学生成绩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以上改革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学习《护理研究》课程后护生的论文评价能力、论文写作能力、论文写作意识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结论]依托护理研究课程,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提高本科护生的论文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8.
李红  刘堃  郭蕾蕾  张林 《护理研究》2012,26(34):3239-3240
[目的]提高本科护生论文写作素养。[方法]以《护理研究》课程为依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中心,以新型的考核评价为导向,并以学生成绩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以上改革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学习《护理研究》课程后护生的论文评价能力、论文写作能力、论文写作意识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结论]依托护理研究课程,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提高本科护生的论文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9.
苏茜  周英  罗艳华  李桃  涂英 《护理研究》2013,27(6):555-556
[目的]探讨本科护理专业《人际沟通》课程体系的改革模式及方法。[方法]以本院2009级197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步骤、有层次的"3+1"教学方法,结合多方位、多途径的评价体系,观察课程教学改革前后护生的沟通能力。[结果]与课程学习前相比,课程学习后2009级护生沟通能力得分较高(t=-2.68,P<0.05);与2008级护生相比,2009级护生该课程理论考核成绩较高(t=-5.45,P<0.01)。[结论]《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与传统方式相比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切实提高了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护理研究》课程整合改革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丹  张璐姣  马芳  冯先琼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24-1226
目的为提高本科护生科研实践能力,保证护理研究教学质量。方法将《医学统计学》和《护理研究》两门课程进行整合,调整开课时间,优化教学内容。结果课程教学改革组学生对课程存在问题的意见少于传统教学组;课程改革组学生期末考试主观题、论述题得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课程整合改革后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科研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标准化病人对培养护理本科生应急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08名护理专业本科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应用标准化病人情景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应急能力考核成绩.结果 试验组考核项目中观察判断和反应能力、心理素质、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通过应用标准化病人培训能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了解临床护生在实习期间对带教老师人文关怀感知程度,同时提出加强人文关怀的建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某部属三级甲等医院实习护生进行个别深入访谈。结果:了解到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关怀主要涉及生活、学习方面,不关怀行为主要为心理、情感方面。结论:医院整体人文关怀氛围建立与发展,临床带教老师人文素质的提高,对护生临床实习期间人文关怀感知程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陈玲 《中华护理教育》2013,10(4):155-157
目的 探讨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与生命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方法.方法 试验组应用融入生命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试验组平均成绩、综合分析应用性试题得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督导教师评价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好,具有爱心;临床带教教师评价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很快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合作能力好,关爱病人意识强;学生普遍认为有助于培养临床护理思维能力,更能理解和同情病人.结论 融入生命教育的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是在专科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4.
护理本科生不同实习阶段临床能力需求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不同实习阶段对临床能力的需求情况,为不同实习阶段临床科室对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培养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系2005级本科生100名在其临床实习初期、中期和末期进行临床能力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在不同实习阶段,护理本科生对各临床能力需求的百分比在81.43%~100.00%之间。不同实习阶段临床能力需求比较,护理本科生对临床处置能力、护理沟通能力、临床科研能力和职业心理素质的需求存在差异(P0.05)。结论:各科室应适当地参照不同实习阶段护理本科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需求状况进行相关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对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教学做好系统地规划与定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本科护生临床实习中建立学生导师制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质量。方法选取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生,选择讲师以上的专业临床护理教师作为导师,将循证护理引入实习教学,导师负责本科生的课题研究,采用新式“全程考试”模式,加强临床实习的管理。结果此方法激发了护理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了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结论在护理本科生实习中实行导师制可以普遍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Internationally, the delivery of health services has shifted from secondary to primary care, necessitating an exponential growth of the nursing workforce and expansion of the nursing role in general practice. This growth, and the subsequent need to develop this workforce, has created a need to expose undergraduate nurses to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as a viable career option. Concurrently, universities are struggling to find sufficient clinical places for thei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o gain clinical experience. It is logical, therefore,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 placements in general practice. Through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seeks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s of practice nurses mentor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n clinical placements within the general practice setting. Finding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themes: (1) Promoting Practice Nursing: We really need to get students in, (2) Mentoring future co-workers: Patience and reassurance, and (3) Reciprocity in learning: It's a bit of a two way street, which show the benefits of such placements. Clinical placements in general practice settings can be mutually beneficial in terms of providing quality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 for students. Conversely, the experience provides an impetus for practice nurses to maintain currency of their clinical skills and knowledge through mentoring student nurs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教育管理者制订本科护生临床实践阶段护患沟通能力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8—9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临床护理实践时间≤3个月的960名本科护生,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资料、护患沟通能力培训相关内容及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分析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960名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得分为(2.18±0.21)分,其中得分最高为敏锐倾听维度(2.42±0.51)分,得分最低为验证感受维度(1.88±0.5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临床实践初期医院是否进行护患沟通培训、不同培训形式的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得分与医院进行护患沟通培训次数呈正相关(r=0.456,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医院进行护患沟通培训次数和培训方式是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实践初期的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水平不高,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者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制订相应有效的培训方案加强培养。  相似文献   

18.
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代护理的需求,对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提出三、三、三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突出学生护理人文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融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能力及人文素质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神经内科护理本科生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的96名护理本科生分为两组,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方法带教,试验组按PBL教学法带教。结果试验组在见习报告成绩、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对教学方法的支持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本科生临床见习带教中使用PBL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nursing-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Nursing-Mini-CEX)在急诊科护生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生72人,共12个实习批次,每批次6人,实习前应用SPSS 21.0软件将12个实习批次分别随机分配一个数字,将随机数进行排序,前6位对应的批次为对照组,后6位对应的批次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带教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Nursing-MiniCEX进行操作技能的教学,两组护生急诊科实习时间均为4周。于实习第4周对两组护生操作进行考核和测评其人文关怀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生操作考核成绩(90.56±1.75)分高于对照组(85.39±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1,P<0.001)。观察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175.72±15.47)分高于对照组(168.08±13.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9,P=0.030)。结论将Nursing-Mini-CEX应用于急诊科护生护理技能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护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